北京人藝將打造公益劇場 今年復排五部大戲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北京人藝將打造公益劇場 今年復排五部大戲

如果說以前的北京人藝只是埋頭於舞臺的耕耘,那麼今年這座人民的劇院將更多地走到百姓中間,為群眾戲劇添把柴。昨天,北京人藝在公布2013年演出生產計劃的同時正式宣布,將於年內打造一個面向群眾戲劇的公益劇場――曹禺劇場。

這座計劃中的曹禺劇場選址在東四南大街143號。這是一座解放前建成的老樓,近年來一直被一家婚紗影樓租用。去年下半年,北京人藝將其使用權收回,並決定改建成為一個新的劇場。按照計劃,改建後的劇場將分為上下兩層,一層是票務中心、戲劇沙龍、排練廳、餐廳、咖啡廳,二樓是一個可容納150名觀眾的小劇場。與現有劇場不同,這個劇場定位為公益劇場,其場地不對外出租,而是主要為民間戲劇團體和日常的群眾文化生活提供服務。

近年來,北京人藝走出劇院,深入參與群眾性戲劇活動。目前,北京人藝已在166中學、海澱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實驗學校建立了戲劇基地,並為學生們排演作品。曹禺劇場落成後,北京人藝將把群眾戲劇請進來,從而更好地扶持其發展。北京人藝負責人表示,「專業戲劇要發展,必須先打好群眾戲劇的基礎。」

在劇目生產方面,「復排」是北京人藝今年工作的一個「關鍵詞」。今年全年,北京人藝將推出《天之驕子》、《小井胡同》、《大將軍寇流蘭》、《阮玲玉》、《白鹿原》五部復排大戲。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小井胡同》。該劇1983年首演時曾引起很大轟動,人藝著名表演藝術家林連昆、韓善續等人的表演令人津津樂道。為了紀念去年去世的劇作家李龍雲,北京人藝決定將這部已有20年沒演出過的經典劇目再度搬上舞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復排的導演是演員楊立新,當年他在劇中只是飾演配角小力笨兒。楊立新出自北京人藝訓練班,身上有著深深的人藝烙印,他希望通過復排這部戲,將自己的經驗教給年輕人,恢復北京人藝的藝術傳承。

《阮玲玉》曾於1994年首演。當時該劇由徐帆、楊立新、濮存昕、梁冠華、嶽秀清、吳剛等人主演,如今再度復排,除徐帆仍將飾演阮玲玉外,其他角色都是新面孔。

加上今年復排的這些經典劇目,北京人藝可以即排即演的劇目儲備庫將達到28部之多。北京人藝負責人表示,北京人藝近年來一直努力,不斷充實劇目儲備,將爭取積累到30部。

從《窩頭會館》到《喜劇的憂傷》,再到《甲子園》,每年的年度大戲都是北京人藝最大的驚喜和秘密,今年依舊如此。今年10月中旬北京人藝將上演一部當代、原創、北京題材的大戲,目前暫定名為《理髮館》,但具體劇情、演員陣容目前仍然秘而不宣。

與國外劇院的合作也是今年北京人藝演出計劃中重要的一部分。今年,北京人藝將與莫斯科藝術劇院合作,邀請俄羅斯著名戲劇導演弗拉基米爾·彼得羅夫和北京人藝導演共同合作執導一部作品,目前具體作品還在洽談階段。同時,在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中,曾來華演出過《安魂曲》的以色列卡梅爾劇院,將帶來看家戲《手提箱包裝工》;以色列新興戲劇代表蓋謝爾劇院,則將帶來莫裡哀名作《唐·璜》。

記者 牛春梅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的劇場文藝復興|北京人藝上演兩部大戲
    今年9月24日是戲劇家曹禺先生的110周年誕辰,北京人藝在這個金秋時節將特別上演曹禺先生的兩部代表作《雷雨》和《家》,演出為期一個月。其間,還將舉辦專題座談會、研討會、線上及線下展覽等諸多形式的活動,共同紀念這位對中國話劇有著重要影響的文學與戲劇大家。
  • 北京人藝大戲一票難求 將增劇場緩解「買票難」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北京人藝紀念建院六十周年的原創大戲《甲子園》首輪演出售票火爆,人藝破天荒決定加演9場,將原定於10月7日結束的演出延續至10月20日。而在10月9日,《喜劇的憂傷》二輪演出開票,除此前由企業包場的少數場次外,12場演出共近一萬張票均在當日上午九點半向會員及廣大觀眾銷售。開票兩小時後,所有演出票全部售罄。
  • 北京人藝大小劇場
    人藝劇目推薦  點擊查看詳細線路  2012年北京人藝將迎來建院六十周年的紀念,多年來北京人藝以其深厚的傳統自北京人藝1956年第一次使用首都劇場進行《日出》化妝聯排之日起,首都劇場的舞臺上輪番上演著《雷雨》、《茶館》、《龍鬚溝》、《虎符》、《蔡文姬》等等一批代表人藝風格的經典劇目,並不斷製作嶄新的劇目,如09年由劉恆編劇,眾人藝臺柱加盟的《窩頭會館》,10年陳道明、何冰主演的《喜劇的憂傷》,都獲得了觀眾熱烈的反響。
  • 北京人藝十臺看家戲為首都劇場60歲慶生
    千龍網北京訊 1956年9月24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在首都劇場上演《日出》,從此首都劇場成為了北京人藝的專屬劇場,到今年正好迎來了六十周年。為紀念這段長達一個甲子的不凡歷程,北京人藝將從7月8日起開啟一系列紀念演出及活動,為觀眾帶來戲劇享受的同時,也帶大家尋找關於自己的戲劇記憶。
  • 《甲子園》一票難求 人藝將新增兩個中型劇場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北京人藝紀念建院六十周年的原創大戲《甲子園》首輪演出售票火爆,人藝破天荒決定加演9場,將原定於10月7日結束的演出延續至10月20日。而在10月9日,《喜劇的憂傷》二輪演出開票,除此前由企業包場的少數場次外,12場演出共近一萬張票均在當日上午九點半向會員及廣大觀眾銷售。開票兩小時後,所有演出票全部售罄。
  • 2019北京人藝演出節目單日程計劃
    北京人藝還有個大喜事,北京人藝國際戲劇中心的工程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東擴工程完成後,在王府井大街22號,除了現有的首都劇場與人藝實驗劇場以及位於燈市東口的菊隱劇場外,還將建成一座擁有690個座位的中型專業話劇場和一座350個座位的小劇場,極大地豐富北京人藝現有的劇場類型,滿足不同劇目的演出需求。
  • 北京人藝帶觀眾復演 正式演出8月開啟
    北京人藝昨帶觀眾復演 正式演出8月開啟7月26日下午,劇本朗讀《推銷員之死》成為北京人藝1月24日發布停演公告後復演的首個劇目。雖然沒有布景,演員也是手捧劇本,但導演唐燁對表演的細膩要求不僅沒有變,甚至還為轉播調整了服化和燈光。
  •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北京人藝將翻開新的一頁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電 (記者 高凱)「到那時,北京人藝將翻開新的一頁」,20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任鳴這樣向媒體形容這一老牌劇院的未來。北京人藝20日在北京公布2019演出劇目安排,當日,人藝首度公開了北京人藝國際戲劇中心的工程建設情況。
  • 《語文課》將作為"人藝實驗劇場演出季"揭幕大戲
    導演黃盈沉澱兩年後推出的原創作品《語文課》,5月21日將作為「人藝實驗劇場原創劇目邀約演出季」的揭幕大戲上演。據悉,這個題材黃盈醞釀已久,今年年初在德國演出時他用一周的時間重讀了一遍自己曾經學過的語文課,便著手創作《語文課》,目的是想探究「當我們懷舊時,我們其實是在做什麼」?
  • 北京人藝十四年後重排《合同婚姻》11月人藝實驗劇場首演
    新京報快訊(記者劉臻)北京人藝今年復排的小劇場話劇《合同婚姻》將於11月4日在北京人藝實驗劇場上演。10月9日下午,該劇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舉行媒體見面會,導演叢林與劇中主要演員王佳駿、張典典、付瑤、連旭東、王君瑞、陳紅旭等主創集體亮相。
  • 《窩頭會館》五星級陣容 北京人藝大腕兒總動員
    8月4日,北京人藝建國六十年獻禮大戲《窩頭會館》所有劇組成員在湖廣會館高調亮相,這個戲的陣容之強大大約只有《茶館》可以與之媲美,可謂「北京人藝大腕兒總動員」,堪稱話劇舞臺上的《建國大業》,將在十一國慶前夕在首都劇場上演。
  • 菊隱劇場揭幕 開幕大戲《茶館》致敬焦菊隱(圖)
    143號的北京人藝第三座劇場——「菊隱劇場」當日揭幕。這不僅是國內首座以戲劇導演名字命名的劇場,也是北京人藝一座面向群眾普及戲劇知識的公益性劇場。據悉,北京人藝經典作品、由焦菊隱導演的《茶館》一劇片段今晚將作為開幕大戲在菊隱劇場上演。
  • 北京人藝即將疫情後復演 首場話劇開啟售票
    本文轉自【中新網】;8月3日,一位市民進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都劇場票務中心。根據相關規定,北京人藝將於8月8日起復演,在首都劇場上演話劇《洋麻將》,售票工作於3日當天開啟。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本文轉自【中新網】;民眾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都劇場外排隊等待購票。
  • 全國首家藝術院團北京人藝來了新副院長,東城區委組織部調任
    12月13日晚,由北京人藝、北京人藝發展基金會主辦,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執行的第五屆「致敬與傳承」群眾戲劇公益演出。在菊隱劇場啟幕,剛剛調任北京人藝副院長的周彤首次亮相。周彤原是東城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此次調任人藝副院長,將分管戲劇博物館、影視中心等部門。
  • 北京人藝版「娜拉」回歸人性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記者 白瀛)作為北京人藝年度新排大戲,易卜生名作《玩偶之家》將於7月20日在首都劇場首演。這一版演出中,一直作為女性覺醒代表的娜拉,將更多回歸到人性層面。  此次排演的版本由北京人藝院長任鳴任藝術指導,韓清、叢林聯合導演,孫茜、李洪濤領銜主演。  叢林28日在京說,排演經典是北京人藝的責任;給予這部作品細膩的解釋,是對原作最大的尊重。「我們有責任去做一些普及工作,讓大家去熟悉經典,知道經典原來的樣子。」  「我們將重點在『人』上下功夫,娜拉首先是一個『人』,之後才是『女人』。」
  • 北京人藝與觀眾在劇場重逢
    北京人藝7月26日推出經典作品《推銷員之死》劇本朗讀,在首都劇場迎來久違的觀眾。 儘管在疫情期間,北京人藝也一直用劇本朗讀線上直播的方式與觀眾隔空見面,讓大家可以通過聲音,來感受臺詞和戲劇的魅力,但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都依然盼望不被空間分隔的日子。7月26日,經過了半年的暫別,首都劇場的大門終於重新打開,舞臺上有了演出,舞臺下有了觀眾,享受一次久違的臺上臺下同一空間的共同創造。
  • 北京人藝與觀眾劇場重逢 劇本朗讀《推銷員之死》線下線上同步上演
    中新網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 高凱)26日,北京人藝推出公益演出《推銷員之死》劇本朗讀,首都劇場迎來久違的觀眾。北京人藝與觀眾劇場重逢 劇本朗讀《推銷員之死》線下線上同步上演 李春光 攝  經過半年的暫別,首都劇場的大門當日重新開啟,舞臺上有了演出,舞臺下有了觀眾。
  • 首都劇場迎六十周年 紀念活動即將啟幕
    千龍網北京6月14日訊 1956年9月24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在首都劇場上演《日出》,從此首都劇場成為了北京人藝的專屬劇場,到今年正好迎來了六十周年。六十年來,這座坐落在王府井大街22號的劇場裡不僅上演了一部部作品,更留下了一個個故事。為紀念這段長達一個甲子的不凡歷程,北京人藝將從7月8日起,開啟一系列紀念演出及活動。
  • 北京人藝《茶館》今早開票:該劇匯聚最強演員陣容 觀眾熬夜排長隊
    2018年5月28日訊,昨天,北京人藝官網、官微發布了今天上午將開售話劇《茶館》門票的消息,從昨天下午便有觀眾開始到北京人藝票房門口排隊。昨天夜裡,北京人藝門口就已經開始有不少觀眾趕來熬夜排隊;今天上午正式開票前,人藝門口的長隊已經排到了旁邊的胡同裡。這一幕,去年北京人藝開售《茶館》和《窩頭會館》兩部熱門話劇時,已經連續出現。
  • 《牌坊》演繹老北京人春秋大義 北京人藝跨年大戲上演
    原文標題:北京人藝跨年大戲上演,楊立新執導,王剛、龔麗君等主演,講述中國人修克林德牌坊的故事 《牌坊》演繹老北京人春秋大義 五百年前把北京建,工匠們個個顯奇能……」,在大鼓的濃鬱京韻中,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跨年大戲《牌坊》與觀眾見面。《牌坊》圍繞著清朝末年的一段關乎家族命運、民族興衰的真實歷史展開,講述了腐朽的清政府為保住政權,要為在1900年義和團運動期間,被清軍槍殺的德國公使克林德修建一座紀念碑式的漢白玉石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