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的生活》收視率下滑,觀眾槽點:節目模式固定老套,缺乏新意
在如今快節奏的時代,人們忙於工作、家庭,每天的時間被安排的滿滿的,給人們帶來了壓力和浮躁,很難有放鬆下來享受生活的時候。也因此對於競技、遊戲類的綜藝越來越難滿足觀眾的需求,相反,慢綜藝更能滿足觀眾在經歷一天疲勞後可以放慢生活的腳步,享受一天難得的寧靜。而《嚮往的生活》的開播,證明了慢綜藝也可以被大眾所接受,也更加社會需求。這部綜藝中的慢節奏、寧靜、恬淡成了它的一大特色,遠離大城市,回到鄉下,勾起了不少人對於兒時的回憶,這也是觀眾愛看它的理由。
《嚮往的生活》以遠離城市喧囂,從城市回歸農村,尋找內心的聲音為製作初衷,以嘉賓在蘑菇屋中過著尋常日子的模式開始了慢節奏的生活。在這個節目,一日三餐都要自給自足,要種地,要收地,還要招待每期前來做客的嘉賓,滿足他們的需求。通過讓嘉賓回歸生活,來闡述一些簡單的道理,比如珍惜一頓飯的價值,待客之道等。節目中自然的農村風光,清新的環境,真實的勞作,和諧的人際關係是一大亮點,儘管沒有遊戲,沒有競技,有的只是家長裡短嘮家常,卻給觀眾帶來了更多的驚喜和感動。
但是任何一檔綜藝無論曾經多麼的風格,當新鮮感消失,製作水準不提升,觀眾就會產生審美疲勞。最新一季的收視率,熱度等都有著不錯的排名,但仍不可忽視節目的評分和收視率相比較前幾季有所下滑。任何一檔節目都會有一套固定的流程,但長時間的流水線製作也會讓風評和口碑下降。躲不過的做飯時間,主人與客人的互相吹捧,去地裡幹農活,儘管這就是真實的鄉村生活,但四季一直是這樣的套路,也會讓觀眾多少有些膩了,只有新鮮感和好奇心才是吸引觀眾的方法,才能讓觀眾在日復一日的生活感受到不同的體驗。
其次是常駐MC變化導致節目過於平淡,沒有綜藝感。儘管有何炅的調動,但節目仍在大部分時候過於平,空白區太多。彭彭和子楓妹妹太過於內斂,不太擅長和嘉賓互動,不像第一季的大華自來熟,能很快把剛來的嘉賓帶入節奏,也能很快的熟絡起來,氣氛調動的也很快。雖然彭彭和子楓妹妹很符合節目的安靜的基調,但是長時間的安靜就顯得過於無聊,觀眾也會感到乏味。雖然節目組為了改變這一點有增多飛行嘉賓的人數,儘可能營造更多的綜藝感,但嘉賓人數增加的過多也會造成混亂的感覺,很難讓觀眾記住誰是誰。
節目通過這幾季的人氣和口碑的積攢,也讓更多的品牌方和贊助商看到了它的價值,越來越多的品牌贊助也讓節目慢慢的往商業化的方向發展。如今14個贊助加盟《嚮往的生活》,開心的背後是團隊對於如何將這些廣告悄無聲息融入進節目中的煩惱。觀眾不討厭廣告,也不介意看廣告,但是對於廣告的設定和出現不能太硬,而是要通過巧妙的方式以劇情或搞笑的形式出現在觀眾面前。但再怎麼設計,14廣告也不可能每個都照顧到,為了念廣告詞而演繹,成為了節目最為尷尬的一個場景,也成了觀眾最討厭的環節。
無論綜藝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形式再真實,都需要一個固定的流程去製作。一開始觀眾還不熟悉節目的流程和模式時,會這個節目有所期待,好奇後面的環節。但當觀眾漸漸熟悉這個套路後,所有人都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就會逐漸對節目失去興趣。黃磊固定的做菜時間,彭彭帶著嘉賓幹農活,飯後的談心,都成了流程化的過程。對於如何創新,也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本來慢綜藝就是一個冷門領域,只能依靠自己去尋找突破的方法,並且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因素,還要承擔突破失敗後的風險。
《嚮往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個類型小眾的節目,也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嘗試。但儘管主題是慢綜藝,也同樣要考慮綜藝效果。只要不斷的調整和創新才會有所突破。相信節目組會給觀眾帶來驚喜,就像它第一次出現在觀眾面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