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徐徐道來話北京」,我們天天和您悶得兒蜜!
今天推送的圖文和音頻內容不同,點擊下面音頻可直接收聽
北京人過年,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泡臘八蒜就開始有了年味兒。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灶王爺爺本姓張,騎著馬,挎著槍,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祭灶傳統在中國神州大地流傳已廣,傳承至今,老百姓家家戶戶在臘月二十三均有祭灶習俗,祭灶後也意味著進入小年,為全家老少歡度新春做準備。
北京順義張鎮灶王爺傳說還於2007年列入北京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傳說名錄。
這項家庭式傳統祭灶祈福的習俗,所傳達的正是中華文化對於家庭和諧,生活幸福的期盼,傳達中華民族對於土地眷戀、美好生活的嚮往,反映了根植於中華民族珍視的「忠、義、孝」及「真、善、美」的美好品格。
說起這灶王爺的名姓,民間有很多種說法,我們常聽一句話叫做:「灶王爺本姓張,一碗清茶三炷香」,玉皇大帝貶下界的那位御廚神是不是姓張,我們無從考證,也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倒是有另外一個傳說,說起了姓張的灶王爺的來歷。
傳說遠古時代有一個叫張丹的富家子弟,平時吃喝玩樂,不務正業。妻子郭丁香勤勞賢惠,經常規勸他要學好,正經過日子。時間長了張丹厭煩郭丁香,心想你是我的媳婦,每天管好我的吃喝穿戴就足矣了,成天聽你嘮叨,什麼時候是個頭呀,一氣之下,張丹便用一紙休書把郭丁香給休了。休了郭丁香不久,張丹又娶了個李氏做老婆。這個李氏跟郭丁香比起來可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她好吃懶做、揮霍逍遙,跟張丹簡直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夫妻倆都是這樣的人,您琢磨那家裡的日子能好過嘛!沒用多長時間,張丹偌大的家財就花了個精光。而李氏呢,一見張丹成了窮光蛋,就腳底下抹油——開溜了!張丹一無所有,生活艱難,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毀了張丹家的房子,張丹走投無路被迫乞討。有一天,他來到一戶人家裡乞討,發現這家的女主人正是當年被他休掉的郭丁香。張丹羞愧難當,悔恨交加,想起昔日沒有能夠珍惜這樣賢德的妻子,自己才落得如今這步田地!羞憤交加的他便一頭撞死在郭丁香家的灶臺前。後來玉皇大帝知道了這件事情,他覺得張丹雖然懶惰成性,但他最終還是明白了自己的錯誤,於是就讓他做了灶王爺,負責監管各家各戶,保護百姓平安!
除了張丹之外,還有一種說法,說姓張的灶王爺,應該是《封神演義》中商紂王麾下鎮守澠池縣的大將——張奎!張奎這個人可是相當了得,他善於遁地法術,比姜子牙帳下的土行孫還要厲害,而且胯下獨角烏煙獸,掌中金背大環刀,稱得上是武藝出眾、本領超群。在澠池縣外與西周兵將交戰,在夫人高蘭英的幫助下,連斬了黃飛虎、崇黑虎等數員大將。雖然他本領過人,但只可惜一心要輔保昏庸無道的商紂王,最終還是命喪在了韋護的降魔杵下。商朝滅亡之後,姜子牙封神把張奎封為了七煞星。
民間也有一種說法,說姜子牙把本領高超的張奎最終封為了灶王爺,張奎成了灶王爺,他的妻子高蘭英也就順理成章的得到了灶王奶奶的稱號。在咱北京特別受歡迎的高派快板《諸葛亮押寶》當中,不還有這樣的詞句嘛,「姜太公說可就不要緊,我回到西岐去搬兵。搬來了,金吒哪吒木吒三太子,有位灶王奶奶高蘭英。」
其實在中國各種典籍當中,對灶王爺的記載還有很多,而且姓什麼的都有。就比如說這《荊楚歲時記》當中記載著:「灶神名蘇吉利」,這蘇吉利究竟是何許人也,咱們就更不得而知了,而且據說這灶王蘇吉利身旁也有一位灶王奶奶,他的名字叫做王博頰!
哪裡能聽:
長按二維碼識別或推薦掃描,您就能天天收聽閱讀《徐徐道來話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