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爺到底叫什麼?為什麼他有那麼多名字?

2020-12-20 新京報

「灶王爺,原姓張,家住順義張各莊」,這是一句老北京民謠,認為灶神是北京人。其實,類似的傳說很多地方都有,民俗學者高巍說,「灶神原本就是人造神,本來也沒有姓名籍貫,只是後來各地祭祀,慢慢附會出很多故事,灶神也就有了性別、姓名、籍貫等這些人類的特徵」。

皂君廟。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灶神起源,遠古火神崇拜

傳統的風俗中,小年最重要的儀式是祭灶。祭灶的傳統大約已經有三千年,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禮記》。現代的學者則認為,祭灶的起源比文字記載的更早,因為對火的崇拜,早在穴居時代已有雛形。

關於灶神的記錄,最早見於兩千多年前成書的《禮記》之中,《禮記》記載,周代設立「七祀」,祭祀七種神靈,其中就有灶神。

灶神崇拜和原始的火神崇拜一體兩面,灶神的具象化,最初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用火神兼任灶神,有炎帝說,祝融說等,這兩者往往同時存在。《淮南子》中記載,「炎帝作火,死而為灶」,但在同一部書中,也同樣記載「祝融吳回,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神,託祀於灶」,後一說法,承襲《國語》中「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的說法。

另一種途徑是以創造者為神,如黃帝說,《事物原會》稱:「黃帝作灶,死為灶神」。

是神是鬼,灶神能言禍福嗎?

除了神靈之外,對於灶神的身份,還有很多不同的描述,最典型的是認為灶神非神,而是鬼。如《莊子》中,桓公問「有鬼嗎」,莊子說有,「沈有履,灶有髻」,意思說「水下泥中有鬼叫履,灶中有鬼叫髻」。有學者考證,「髻」就是顓頊之子「窮蟬」。

灶鬼的說法還有很多,比如《史記孝武本紀》記載,「少翁方術蓋夜致王夫及灶鬼」。唐宋詩人也多用灶鬼的說法,如唐代陸龜蒙 《祀灶解》中說,「灶鬼以時録人功過,上白於天」,宋代王安石《示江公佐外廚遺火》中說,「刀匕初無欲清人,如何灶鬼尚嫌嗔?」

王安石的詩中,對灶鬼多有調侃。實際上,灶神掌管煙火、上天言善惡的職能就已經出現,並在民間流傳,《論語》中,王孫賈諷刺孔子,為什麼人們說「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王孫賈是衛國權臣,「奧」是「室之西南角」,尊位所在,常以供神。所以王孫賈問的是為什麼「縣官不如現管」?宋朝的朱熹解釋說,「喻自結於君,不如阿附權臣也」。

孔子的回答是,「並非如此,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得罪了天,跟誰求情也沒用。也就是說,孔子並不認為灶神能夠決定人的禍福。

灶神降格,身份逐漸變化

在經義研究發達的漢代,對於灶神的身份,曾經有過激烈的討論,經學家鄭玄認為,祭灶、祭戶等祭祀的都是小神,這些小神「司察小過,作譴告者爾」,幹的只是小事情,報告的也是小過。而炎帝、黃帝、祝融之類,是有功於人的大神,「就灶徑而祭之,屈上公之神,何其陋也」,在狹窄的灶膛裡祭祀大神,太簡陋了。所以他認為「祭灶」時,祭祀的其實是「先炊」,是「老婦之祭也」,也就是最先掌管膳食的老婦人,「祭灶」也不是希望灶神多說好事,而是「報先炊之德」。唐代的孔穎達也認為「爨者,老婦之祭也。此祭先炊,非祭火神」。

此後,灶神的身份逐漸平民化,這也是各地都有灶神傳說的緣故。

古文中關於灶神的姓名籍貫,有很多種說法,如「宋無忌說」,《史記》中說灶神名叫宋無忌。《三國志》中則有更詳細的記載,有人家生了一個孩子,「墮地便走入灶中」,方士管輅說「是一個叫宋無忌的妖物,將孩子帶進了灶中」。

再如蘇吉利說,南北朝時成書的《荊楚歲時記》中說,「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姓王名摶頰」。

灶王姓張的說法來自《酉陽雜俎》,其中記載:灶神姓張名單,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因辜負妻子,而鑽入灶內,羞於見人。

祭祀時間,古今南北不同

隨著灶神身份的變化,祭祀的時間也不相同。秦漢時代,主流觀點認為灶神即火神,所以在夏天祭灶。《禮記》中記載,「孟夏之月(四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祭先師。」

漢代以後,出現了臘日即臘八祭灶的風俗,此外還有正月、五月祭灶等風俗,如《集說詮真》記載,「五月辰日,以豬頭祭灶,令人治生萬倍。正月己巳日,白雞禮灶,宜蠶。五月己丑日祀灶」等。

至少在宋代之前,祭灶時間固定為每年臘月二十四日,如宋代範成大的《祭灶詞》中所說,「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所以,臘月二十四才是真正送灶的正日子,在今天,我國南方大部分地方仍是臘月二十四祭灶。

那麼,為何北方多在臘月二十三呢?這和清代宮廷祭祀有關係,從清代中後期開始,皇帝在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儀式,同時也將祭灶提前一天。風氣逐漸傳到民間,影響了北方風俗,大部分北方百姓也提前一天祭灶。

灶君神仙,有無專屬廟宇?

灶神是灶火之神,居住於每家每戶的灶臺上。因此,灶神本身沒有固定的廟宇、也少有公共的祭祀場所。

民間的灶君廟、灶王廟等,大多和行業有關,民俗學者高巍說,「祭灶大多在家庭中進行,每家每戶自己祭祀。灶王廟、灶神廟、灶君廟之類,大多是和灶火、食品有關的行業進行祭祀,比如廚師行業,就會舉行公開的祭祀」。

傳統時代,北京有多座灶王廟,其中最大的一座在東花市大街路北,叫「都灶君廟」,清代《宸垣識略》載,「都灶君廟在花市,明代建立,康熙年間重建,修了兩座碑。門外有兩個鐵獅子」,都灶君廟每年八月初一日至初三日,循例有三天廟會,又臘月二十三日為灶君朝天之辰,亦開放一天。

如今,「都灶君廟」早已經消失,在民國時代就改為小學,沿用至今,即今天的回民實驗小學。

此外,在西直門附近,古代還有一座皂君廟,皂君廟原名「灶君苗」,後改名為「皂君廟」,改名原因眾說紛紜,有記載稱,民國之前,登記名俱為「灶君廟」,「灶」即是「灶」,而「灶」和「皂」字形相近,後用「皂」代替。

如今,皂君廟僅剩幾塊碑仍在。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皂君廟」今亦不存,只剩下數塊殘碑,位於大鐘寺派出所院內,小年即將到來之前,新京報記者探訪皂君廟,發現幾塊碑仍在,其中有數塊被砌在一堵牆中,只有一面露出,還有一塊碑仍在院子裡。碑上銘文,已經不再清晰。

近年來,傳說中灶王爺的出身地之一——順義張鎮張各莊,每年都舉行「灶王文化節」,這也是北京唯一和灶王相關的公共活動。

順義張各莊,準備舉行「灶王文化節」。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記者日前探訪時發現,工人正在搭建舞臺,今年的「灶王文化節」就在臘月二十三舉行。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影 王穎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民間說的灶王爺到底姓什麼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民間說的灶王爺到底姓什麼呢?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民間說的灶王爺到底姓什麼呢?大家好,今天是1月28日,又是一年的臘月二十三,又到了灶王爺辭灶上天言好事的日子了。民間說法,家家都有個灶神,在人間監視著人的舉動,特別是有沒有浪費食物的舉動。
  • 為什麼說「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灶王爺究竟怎麼貼?
    俗話說「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初次聽到這句話,估計人們是滿臉問號:這灶王爺看鍋和欠債是怎麼聯繫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有趣的民俗文化和其背後的易學道理。相傳灶王爺的真名叫蘇吉利,真是個很「吉利」的名字。他的別名叫「五官神」,本來只管人間煙火,但東晉的時候,他突然官運亨通、權力變大,一躍成為管理每家每戶壽夭禍福的灶神。因此啊,在我們傳統上,小年送灶可是個大事情。「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原因就是灶王爺比一般家神在天庭當中的發言更有分量。「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涉及的可是一家人的福壽安康,人們焉能不重視呢?
  • 灶王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角色?為什麼要給他供糖瓜和餵馬的草料?
    評劇藝術家新鳳霞在《節日的吃》裡,描寫老天津祭灶時小孩子念的順口溜,十分有趣:「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上天,好話多說隨風推船。灶王爺騰雲前面走,灶王奶奶緊跟在後顛。灶王爺點起一把火,灶王奶奶用小扇子扇。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灶王爺回宮降吉言。」
  • 為什麼農村俗語說「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有什麼道理嗎?
    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這句俗語的本意其實是指我們貼灶神圖時的一些講究和禁忌。這個貼法是有講究的,不能隨隨便便一貼了事。一般來說,都是貼在鍋口一邊的牆上,位置就低不就高,一定要低於灶臺。為什麼呢?這裡有個說法,因為農村裡平時農務繁忙,祭祀灶王爺的次數有限。農民在地裡辛苦勞作了一天,回來時就沒什麼時間力氣去幹別的了,基本上都是吃吃洗洗然後休息。
  • 「灶王爺」是什麼來歷?為什麼還要祭祀?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家每戶至少都要有一個灶臺,由於改革開放交通的便利人們也都喜歡到外地去打工,這就導致有一種現象是某些人不喜歡做飯或者不會做飯,而不在住房內設立灶臺的位置,這也就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只知道過年的時候給親戚朋友拜年,而不拜「灶王爺」,那為什麼要祭祀灶王爺呢?
  • 灶王爺究竟是一個什麼的神仙?
    那麼今天就來說一下灶王爺,灶王爺爺呆在廚房裡主管一家大小事,村裡的老人常說灶王爺是一家之主。至今我都一直弄不清楚丟魂是個什麼原理,道教佛家雖然都有解釋,但是總歸是不可琢磨的,我曾經想吧丟魂歸總到中醫上講的驚恐所傷,但是又不盡然。心理作用?成年人丟魂你做一場禱告法事可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那麼小嬰兒那?
  • 灶王爺的故事
    我們的灶王爺也是非常公正的。灶王爺我們平時也稱為司命菩薩,他身邊有一對童子,一名童子是善,一名童子叫惡。當然這個童子他本來無善惡,這個善惡不代表童子的心性。那是啥意思呢?是記錄我們一個家庭裡邊人員的善、惡。你的一舉一動,行為造作都將被記錄下來。比如說你放生了,做蓮花超度了,這是大善。如果不敬父母了,邪淫了,偷盜了,殺生了,這是大惡。
  • 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民間說的灶王爺姓什麼嗎?
    二十三也是小年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灶王爺要在今天去天庭回報工作,玉皇大帝張友仁會將全年工作報告聽取後,做一個總結,並且將新的任務發放給灶王爺,灶王爺會在天庭逗留很久,處理我們一年的日常表現,灶王爺會在大年初一上班後回來我們家中繼續工作。我們熟知的灶王爺姓什麼呢?對於灶王爺姓什麼?
  • 灶王爺到底是誰?為何人們對他又愛又恨,都不敢得罪他?
    在眾多的神仙中,有一位格外特殊,他便是被民間稱為"灶王爺"、"灶君""灶神星君"的灶神。在民間,廣泛流傳著一個歇後語,叫做"灶王爺上天——有啥說啥",這反映出了灶王爺的工作便是向上天匯報。至於匯報的內容,則是凡間家家戶戶的生活狀況,是否行善或作惡。
  • 關於「基層幹部」灶王爺的那些事……
    沒錯,這就是在說基層幹部灶王爺!那麼灶王爺到底是誰?為什麼說他是基層幹部?灶王 | 是誰?《莊子·達生篇》中記錄,齊桓公曾經問皇子告敖:"到底有沒有鬼?"告敖回答:"有。水下有鬼叫'履',灶中有鬼叫'髻'。"關於灶神的來歷數不勝數,但都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 祭灶節:灶王爺的年度述職報告
    不過,為什麼魯迅提到灶王爺講壞話呢?講什麼壞話?誰家的神明那麼缺德?老百姓又要怎樣「對付」這個神明?不妨來了解下這件事背後的灶神信仰。灶王爺的來頭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灶王爺,有灶臺就有灶王爺。灶臺可以說是一個家庭的核心之一,吃飯問題是首要的生存問題。灶王爺就是守護這個首要生存問題的神明,直接管到人的肚子。
  • 過年俗語: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終於知道啥意思了!
    在咱們農村有句俗語說」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這句話其實要表達的意思是農村人對灶王爺的認知和講究,供奉灶王爺的神像叫做」灶頭馬「一般都是要供奉在土灶的前面,但是對於神像擺放的位置可是有講究的,不是說隨便拜訪個地方就可以了,而是應該擺放在灶跟前,另外還要注意,不能夠讓灶王爺看到鍋裡面的東西,所以說,家裡面供奉神像的時候,要麼選擇高一些,要麼就放的低一些,老人們會說
  • 灶王爺不是管做飯的神仙嗎?為什麼戲份這麼多?
    所謂祭灶就是祭祀灶神,俗稱灶王爺的神仙。為什麼要在過年前專門祭祀灶王爺呢?傳說小年這天,是灶王爺升天匯報的日子。而灶王爺的匯報,會直接影響人的命運,所以人們為了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會在小年用灶糖、酒等祭祀灶王爺,讓他多說好話。所謂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如此大家才能安心過年,可以說小年的主角就是灶王爺。
  • 深受民間愛戴的灶王爺,原型人物究竟是誰?原來這些人都是灶王爺
    「灶王爺本姓張,搖搖擺擺下了鄉。白天吃的油鹽飯,晚上喝的爛麵湯。歲末上天言好事,年初下界降吉祥。」很多人聽過這首民謠,在民謠中直接說出灶王爺的姓氏為張。說起姓張,大家是不是又聯想到玉皇大帝也姓張?那麼灶王爺和玉皇大帝是什麼關係呢?
  • 俗語:「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文/金色的大鯽魚【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俗語:「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一句過年的俗語:「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臘月二十三小年能夠看鍋嗎?
  • 家家都拜的「灶王爺」,姓什麼你知道嗎?為何要給他供糖瓜?該看
    灶王爺是神仙界中最龐大的基層幹部,雖然它官職低,但是很受人們敬重的,家家戶戶都要拜祭它。可是你知道「灶王爺」姓什麼嗎?為何要給他供糖瓜呢?其中究竟有什麼講究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首先,很多人聽過這首民謠——「灶王爺本姓張,搖搖擺擺下了鄉。白天吃的油鹽飯,晚上喝的爛麵湯。歲末上天言好事,年初下界降吉祥。」
  • 小年要祭祀「灶王爺」,你知道他的來歷嗎,這一天都要幹什麼?
    小年要祭祀「灶王爺」,你知道他的來歷嗎,這一天都要幹什麼?我國民間有很多傳統習俗,比如說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祝願與嚮往。而在過年前夕還有一項習俗也非常有意思,那就是祭祀灶王爺。
  • 神評論|灶王爺姓什麼?網友:這種人還能當:灶王爺?
    導語:灶王爺姓什麼?關於「灶王爺姓什麼?」這個問題,小編精心挑選了一個回答供大家討論。本人做為山東省民俗協會會員,曾對灶王的傳說進行過調查,略陳於下。「灶王爺本姓張,搖搖擺擺下了鄉。這首民謠直接道出灶王爺的姓氏。灶王爺原本是姓張的。說是從前有一個人,叫張單,字子郭。話說這張生的妻子叫丁香,為人勤勞賢惠、孝順父母。後來發了財,回家後竟嫌棄起自己的糟糠之妻來,一紙休書把丁香趕出了家門,娶進一位名叫海棠的妓女做老婆。由於海棠生活揮霍奢侈,而張生在外又吃喝嫖賭,很快家道敗落。後來一場天火又將家裡的財產全部燒光,海棠也改嫁他人。這張生急火攻心,竟然瞎了雙眼,只得靠乞討度日。
  • 都知道「灶王爺」,但很少有人知道灶王爺的習俗和來歷,你知道嗎
    中國的神挺多,大到玉皇大帝,小到一方土地公,而「灶王爺」就是其中一個。很多人知道,在過年的時候,農村老人有祭拜灶王爺的習俗,不過,可能並不是特別了解灶王爺的習俗和來歷,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道一下。   剛剛說到神仙也是分工協作、各司其職的,「灶王爺」這三個字就是他的職務體現。灶王爺這個官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他主要管人們的灶,也就是廚房。農村老人都會特別供奉灶王爺兩天,生怕灶王爺記錄下了他們的什麼不當之舉,然後到玉皇大帝面前告狀。
  • 灶王爺又是什麼爺?
    今天是北方的小年,說是送灶王爺夫婦上天的日子。在小時候的記憶裡,從這天起,貌似灶王爺兩口子放假了,而且各種鬼也全部放假,可以自由活動,所以,從小年這天起,小孩子們晚上外出就多了一層擔心。這一天,人們把貼在灶火坑旁邊,被一年的煙火燻得黑乎乎的灶王爺兩口子(有時候只有灶王爺一人)摘下來,給它嘴上抹點糖,然後扔進灶坑裡燒了。灶王爺就乘著一縷青煙到天庭報到去了。為什麼給它嘴巴抹糖呢?是為了「上天言好事」,就是希望他甜言蜜語,至於人間的苦難,是不能說的,壞事也是不能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