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最早記錄葡萄牙人來澳門的中國人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早期澳門遠眺及海港上船隻。

  《遊嶺南記》即為《賢博編》之附錄

  1598年澳門全景圖(銅版畫)。

  龐尚鵬

  中山大學圖書館中,收藏著一份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刻本《撫處濠鏡澳夷疏》。疏的作者,是明代南海人龐尚鵬。這位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以「介直」著稱,官聲不凡。惠愛街(今中山六路)原來有一座永賴祠,即為當年廣州老百姓因為感戴時任都御使的龐尚鵬奏立「一條鞭法」而立的。他作於1564年的這份奏疏,被認為是澳門開埠後「第一份中文文獻」,是國人關於葡萄牙人入居澳門的最早記錄。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

  1513年葡萄牙人首次來廣東

  關於澳門的得名,屈大均《廣東新語》稱:「凡番船停泊,必海濱之灣,環者為澳,澳者,舶口也」。《澳門紀略》說:「其曰澳門,則以澳南有四山離立,海水縱橫貫其中,成十字,曰十字門,故合稱澳門。」又說:「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環。二灣規圜如鏡,故曰濠鏡,是稱澳焉!」因此澳門也稱濠鏡澳。

  澳門是一個半島,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與廣東尤其是與珠江三角洲各縣之間的內河航運聯繫密切。國際航路方面,東北面可與日本相通,西南方向穿過馬六甲海峽,又可到達東南亞各國,起著國際貿易轉運站的作用。

  葡萄牙人於1511年佔領馬六甲後,取得遠洋航線的重要戰略據點,以此為樞紐,勢力不斷東擴。葡萄牙人1513年首次到達廣東,這是中葡關係之發端。由於各種原因,中葡關係交惡,甚至兩度刀兵相向。嘉靖初年對葡萄牙發布禁絕令,同時關閉廣州市舶司,實行海禁。嘉靖九年(1530)林富上疏, 以兩廣資財窘迫之由,請求重開市舶司,以獲「抽分」(即對外國貨物徵收的實物稅)之利,雖然得到批准,但葡萄牙人仍被排除在外。

  從龐尚鵬的描述中,我們可以一窺當時知識分子們對葡萄牙人的印象:「詭形異服,瀰漫山海;劍光耀日,火炮震天;喜則人而怒則獸……」也能看到他對葡萄牙人到來的憂慮。「若一旦豺狼改慮,不為狗鼠之謀,不圖錙銖之利,擁眾入據香山,分布部落,控制要害,鼓譟直趨會城,俄頃而至,其固誠有不忍者,可不逆為慮耶?」類似的描述,在時人的記述中時能見到。

  但畢竟葡萄牙人以馬六甲為據點控制了東南亞地區的眾多貿易航線,雙方不可避免有接觸。加之葡萄牙人有堅船利炮之恃,故而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中,雙方處於一種時緊時緩,極為錯綜複雜的關係之中。

  龐尚鵬預警防備葡萄牙人野心

  龐尚鵬在奏疏中較為詳細地羅列了葡萄牙人竊居澳門的兩個階段,為今天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記錄。

  第一個階段:「往年夷人入貢,附至貨物,照例抽盤,其餘番商私賚貨物至者,守澳官驗實,申海道聞於撫按衙門,始放入澳,侯委封籍,抽其十之二,乃聽貿易焉」,此時夷人「俱泊浪白等澳,限隔海浪,水土甚惡,難於久駐,守澳官權令搭蓬棲息,待舶出洋即撤去」。也就是說之前的「夷人」可以在貿易期間上岸臨時駐留,但在貿易結束之後,必須隨船離開,且拆除岸上所建之臨時建築。

  第二個階段:「近數年來,(夷人)始入濠鏡澳築室,以便交易,不逾年多至數百區,今則殆千區以上。日與華人相接濟,歲規厚利,所獲不貲,故舉國而來,負老攜幼,更相接踵,今築室又不知其幾許,而夷眾殆萬人矣」。可見此時葡萄牙人在澳門地區,已經形成了相當規模的定居點。居民也不僅限於從事貿易者,而是包括了他們的家屬、子女,儼然有常居之意了。

  龐氏的說法展現的是澳門地區當時重要場景。1553年,有葡萄牙人明明可以按以往慣例,在濠鏡澳搭棚建寮,偏偏以「舟觸風濤,縫裂水溼貢物」為藉口,要「借地晾曬」,開始「僅篷累數十間」,「後工商牟奸利者,始漸運磚瓦木石為屋,若聚落」。

  龐尚鵬對於防備葡萄牙人的進一步侵入也有所評論:「臣欲將巡視海盜副使移駐香山,彈壓近地,曲為區處。明諭以朝廷德威,厚加犒賞,使之撤屋而隨船往來。其灣舶各有定所,悉尊往年舊曆……」他認為必須及早地採取措施,否則後患無窮。正如他自己所講:「急則變速禍則小,緩則變遲則禍大。」

  但事情的演變並未按照他的想法進行。葡萄牙人對澳門的佔據持續了四個多世紀。雖然如一些學者所言,澳門在此期間成了中西方交流的一個重要樞紐,數學、火器、地理測繪、西方曆法等皆通過此處傳到中國,但其造成的負面影響也無法忽略。

  葉權展現了葡萄牙人的日常生活

  寫作《撫處濠鏡澳夷疏》時,龐尚鵬並不在廣東。他是通過千裡之外的情報網絡來獲取第一手信息的。奏疏寫完的第二年,一個安徽休寧人葉權來到了廣東。當年十二月,他進入澳門,並在那裡住了一段時間。後來他把這段時間的所見所聞寫成了一篇一千餘字的遊記,收錄在自己的《遊嶺南記》中。

  葉權是個仕途上始終不得志的文人,也是一名資深的旅行家。足跡遍及吳越、燕趙、八閩、兩廣,且自言在「嶺表」,即廣東一帶住的時間很長,又深入。在遊歷中,他十分留心各地的官場形勢、經濟物產、民情風俗及外務軍事等,並將「耳所的聞,目所習見」的重要事情記述下來,其記事以「尚實」為稱,可稱早期的「報告文學」,很有史料價值。他對澳門的記載,是國人第二次對澳門進行的較為詳盡的頗具權威的報導。

  在葉權筆下,當時的澳門是「數千夷團聚一澳,雄然巨鎮」。關於明朝在澳門設立職官,明代書中很少報導,葉權則報導了兩種——守澳武職和抽分官。「守澳武職」亦即守澳官,又稱提調澳官,其衙門即澳門之「提調司」;抽分官則是負責收稅的官員。

  「其人白哲潔淨,髡髮多髯,鼻隆隆起,眉長而低,眼正碧。頂紅帽, 著褲襖,以撒哈喇為之,或用雲彩綢緞鑿梅花八寶之類於其上,皆鮮豔美好。足登革履,俱勾身為便利,以軟皮為指套,套掌上。有時左手持念珠,右拽一杖。天稍寒,則戴氈笠子,披髦衣,如架裝。富者用紅撒哈喇,以紫剪絨緣領,胸前綴金鎖雜飾,戒指鑲以西洋寶石,香油塗身,腰懸八刺烏,長咫尺,以金銀錯之,其色稍黑,乃匕首有毒者。隨四五黑奴,張朱蓋,持大創棒長劍……婦人更潔白,華貴被首,裹以幅布,或用錦繡,耳綴金環,拽皮履,以大幅布或錦繡從頂上披下拖地,止露其面,雜佩珊珊」——這是一段極為珍貴的描寫,是中國人第一次如此詳細地介紹16紀中葉澳門葡萄牙人的外貌、服飾、衣著。學者指出,葉氏稱「佛郎機」為「大西洋之一國」,可見此時對葡萄牙人的認識已遠比初來時準確。

  葉權還第一次詳細地介紹了澳門葡人早期宗教信仰及生活習俗,從男女之見面禮儀,到居室座椅,從西洋酒、西餐到淋浴均有介紹。他寫道:「火食,飲西洋酒,味醇濃,注玻璃杯中,色若琥珀,無匙著,用西洋布方尺許,置小刀其上,人一事手割食之。以瓦壺盥沐,水瀉下不更濯。」這是中國人對西餐的最早記錄。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虞鷹

相關焦點

  • 澳門的葡萄牙人,吃住在我國還有國籍證,為何卻不認為是中國人?
    史料記載清末時期澳門被葡萄牙佔領時期,葡萄牙人為了鞏固統治,將澳門所有的統治崗位都換上了葡萄牙人,這些人大約佔整個澳門人口的1%,剩下的99%也多是從廣州廣西等地遷過來的。 回歸後雖然恢復了中國人治理,但還有許多葡萄牙人留在澳門繼續發展,這部分人被稱作「土生葡人」,即在澳門住著,或者打小就出生在澳門,但是已經移居到了海外的葡萄牙人。對於這些人,我國給了他們中國的國籍,也就是說他們有的是有雙重國籍的,是非常獨特的一個群體。
  • 澳門究竟是如何被葡萄牙人一步步強佔成功的?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這首耳熟能詳的《七子之歌.澳門》寫盡了澳門失散的情緒,但你可知道澳門何時落入葡萄牙人之手?但當時葡萄牙人還未佔據整個澳門,所佔據的不過是一小塊土地。明政府早期對葡萄牙人嚴格管治,葡萄牙人不能買賣土地、每年需繳付500兩白銀予明政府及其後的清政府為地租、房屋修建須經過明政府批准,甚至摧毀葡萄牙人自行修建的城牆,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門南方。說白了這一階段葡萄牙人實際上是暫時藉助在中國的地盤上,象徵性交納白銀獲得了使用權,且活動範圍有限。
  • 葡萄牙人是如何來到澳門的?
    葡萄牙是一個窮國,卻在反對阿拉伯佔領的鬥爭中,最早建立集權制的民族國家,這就使它有了擴張的動能。葡萄牙要推銷國內的葡萄酒、橄欖油等商品,改變它在西歐國際貿易中的不利地位,最迫切需要的是黃金。歐洲的金礦很少,黃金供應嚴重依賴非洲,當時主要靠從西非穿過撒哈拉沙漠的商隊運來。要取得撒哈拉以南某個地方的黃金,或者奪取北非的一些貿易中心,或者直接與撒哈拉以南的黃金產地建立聯繫。
  • 在澳門有一個童話小鎮,它將帶您走進葡萄牙!
    今天繁榮的澳門,曾經被葡萄牙佔領,已有近百年的殖民歷史。歷經四百多年歐洲文明的洗禮,中西文化的交融與共存,在澳門留下了濃重的歷史文化痕跡,「龍環葡韻」景區就是其中一處典型代表。它是氹仔島的一座古城,點明了龍環葡韻景區所在的位置;「葡韻」則象徵著葡萄牙建築風格。
  • 1974年葡萄牙主動歸還澳門,卻被拒絕,後人贊:真有遠見卓識
    葡萄牙侵佔澳門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作為中國固有領土的一部分,澳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居住,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澳門也留下了深深的中華民族的歷史烙印,在16世紀以前,澳門一直都是一個小漁村,直到1553年葡萄牙人登上了澳門,並在19世紀強迫中國清政府籤訂了不平等條約,強行侵佔了澳門。
  • 葡萄牙佔據澳門300年?其實是他們在澳門「挨揍」
    其實,這種賃人房屋卻上房揭瓦的行徑,用來形容明朝時租用澳門的葡萄牙人,是再合適不過了。15世紀,葡萄牙人開始在全世界許多地方進行殖民的歷程,每到一地燒殺搶掠、大獲其利。在徵服了馬六甲海峽以後,葡萄牙殖民者又把目光投向了大明。
  • 澳門最具葡萄牙風格的建築群,至今還保留葡萄牙人的生活場景!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最獨有的經歷,這些經歷向我們展示了這個城市最本質的歷史和文化繁榮進程,它們可以是一本書籍,可以是一份記錄,也可以是一個景點。來到澳門,除去體驗行政特區的商業繁華,當然更應該去澳門八景「鏡海長虹」、「媽閣紫煙」、「三巴聖跡」、「普濟尋幽」、「燈塔松濤」、「盧園探勝」、「龍環葡韻」、「黑沙踏浪」,所以每到一個地方確實得好好品味一番文化的過往才行。
  • 澳門的租期只有40年,葡萄牙為何佔了400年才歸還給中國?
    ,但是澳門的情況又不一樣,雖然葡萄牙也在清末時期和我國籤訂了諸多不平等的條約,但是葡萄牙佔據澳門的時間更長。 16世紀初大航海時代興起以後,西方國家誕生了兩個超級大國,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國家最早開始了在全世界範圍內殖民主義的統治,包括荷蘭在內,好在當時中國仍然比較強盛,1553年葡萄牙人獲得了在澳門的居留權
  • 澳門小眾的「文藝街區」,具有葡萄牙風情,讓人仿佛置身於歐洲!
    澳門作為一座具有葡萄牙文化的東方城市,將東西方的歷史積澱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澳門獨特的本土文化和魅力。走過路氹街區,感受澳門多姿多彩的小巷風情和東西結合的街頭生活。不說是澳門的話,就讓我有點穿越葡萄牙裡斯本阿爾法瑪區老城的感覺,你見過這麼多彩的澳門嗎?
  • 中國茶的三個小故事 葡萄牙人的趣味小故事
    普洱茶與葡萄牙人的趣味小故事 在19世紀初,葡萄牙與中國已經有貿易上的往來了,那個時候,已經有很大一批葡萄牙人來到中國,當時,一位葡萄牙水手與中國的官員,相交甚好,就在這位葡萄牙水手回家之前,這位官員送了一些普洱茶給他
  • 明清時期明明「閉關鎖國」,那葡萄牙人為何卻能夠居住在澳門?
    我們一般並不說當時明朝是「喪權辱國」丟失了澳門,因為畢竟當時明朝是屬於「恩準」葡萄牙人住在澳門,而且葡萄牙人是需要給明朝政府進貢並向廣東地方政府納稅的,但是: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當時澳門在全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位?明清更替後,清朝對澳門又是什麼個態度?由於明朝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所以西方傳教士未能獲準進入中國傳教前,都停留在澳門。
  • 葡萄牙的牙
    在葡萄牙還沒牙的時候,國人曾稱其為狒狼機、佛郎機、弗郎西、法郎西,據說是源于波斯人對白種人的訛稱,那時的人們對歐洲的理解尚處於迷茫狀態,還分不清什麼法郎西或法蘭西、葡萄牙或西班牙,況且西方的天下大勢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西方傳教士利瑪竇登陸中國以來,逐漸出現接近Portugal音譯的波爾杜葛爾、博爾都噶亞、蒲都麗家、葡萄呀、葡萄牙。
  • 澳門土生葡人初探
    為了保護航線,葡萄牙先後在東非的蒙巴薩建立海軍要塞,在印度果阿建立殖民城市,在中國澳門建立貿易港,最遠抵達日本的長崎。一方面,葡萄牙的貿易帝國需要大量的人力來駐守和運作,另一方面,由於葡萄牙人禁止婦女從歐洲登船前往東方,造成了後繼無人,人力更加緊缺。
  • 澳門,門後打開的城市
    追溯澳門最早出現的門,時間要回到1573年。這座門是明朝的官員建起的關閘,是中華大地上出現的最特別的一道門。那時,託言水溼貢物要借地晾曬的葡萄牙人,在這個小小半島住了20年。官員們為使葡人不越界,為控制那裡的糧食供應,公開的理由是為防止葡人的黑奴逃入中國內陸,於是,南方出現了一道門,一道直面大海的門。門的視線可以從萬頃波濤之上,從太平洋、印度洋直到大西洋,觸摸歐洲。
  • 葡萄牙澳門總督遭斬首 引發中葡爭端
    解說:雖然來到中國打著貿易的旗號,葡萄牙人卻沒能順利上岸、安營紮寨。 林玉鳳(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傳播系助理教授):葡萄牙的軍人來到那些士兵、水手、傳教士,他們全部都是很多頭髮、很多鬍子,以前民眾不知道他們是什麼人,他們又長得很高,穿長袍,覺得他們像鬼,當時他們不知道葡萄牙人叫什麼,於是叫他們「佛郎機」。
  • 葡萄牙完全侵佔澳門用了400年,為什麼之後就沒再侵犯內地了?
    隨著疫情形勢緩和,澳門在八、九月份也陸續向內地開放自由行,熱愛旅遊的朋友又多了一個選擇。提起澳門,不能忘記的是葡萄牙人在澳門的那段慘痛殖民史,但相比起香港與英國一直糾纏不清,那作為最早殖民者的葡萄牙,為什麼沒有在侵佔澳門後進一步擴張呢?
  • 葡萄牙完全侵佔澳門用了400年,為什麼之後就沒再侵犯內地了?
    隨著疫情形勢緩和,澳門在八、九月份也陸續向內地開放自由行,熱愛旅遊的朋友又多了一個選擇。提起澳門,不能忘記的是葡萄牙人在澳門的那段慘痛殖民史,但相比起香港與英國一直糾纏不清,那作為最早殖民者的葡萄牙,為什麼沒有在侵佔澳門後進一步擴張呢?
  • 「葡萄牙助剿海盜得賜澳門」之說是如何興起的?
    中國人知道葡萄牙人驍勇善戰,遂請葡萄牙人代為除之,並且許諾,如果葡萄牙人將盜賊逐出該島,則將該島讓與葡萄牙人居住」[33]。曾德昭未指出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他只不過是說中國人曾經許諾,但沒有說中國人是否履行了諾言。 1665年,義大利耶穌會士利類思(Louis Buglio)在《不得已辯》中講:「明季弘治年間,西客遊廣東廣州、浙江寧波,往來交易。
  • 葡萄牙兩次遠徵失敗以詭計竊居澳門 賄賂清朝官員
    在歐洲殖民者中最早通過水路與中國接觸  開篇語  中國自古是一個有著深厚海洋文化底蘊的國家。及至明清,與世界各國的交往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廣東作為海疆前哨,被推到了全球範圍內正在發生的大變局的最前沿。與中國相比,西方國家對航海資料的記錄極為翔實,在他們的海事博物館中,可以看到無數精確到船、到人的展品。
  • 澳門的獨特魅力,葡萄牙式建築,吸引眼球
    澳門雖然是個小城市,但去了也不會厭倦,我喜歡這裡中西合璧的都市風情,更喜歡這裡悠閒舒適的生活氛圍。澳門的旅遊地標很多,但除了膾炙人口的經典之外,還有一些隱藏在城市裡,很少有人去的地方值得探索。從龍環葡韻到嘉模聖母堂,從嘉模會堂到官也街,遇見彩色澳門,文藝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