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碗老濰縣和樂面,濰坊人兒時的記憶
和樂是濰坊三大名吃之一。濰坊是一個已有四百年歷史的老城,歷史上被稱作濰縣,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歷史上就以手工業發達著稱,做買賣更是當地的傳統,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在此做過縣令,就把濰縣比作小蘇州。關於和樂還有一個傳說。傳說老濰縣城內有一經商人家,依靠主人的精旺及全家人的齊心協力,十幾年後,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可是,幾個兒子結婚後,兒子在媳婦們慫恿下,妯娌之間、兄弟之間常常為爭奪財物鬧得不可開交,甚至相互打架。
-
濰坊美食——老濰縣的麵食
作者:劉漢傑 來源:一枝一葉總關情濰坊古稱濰縣,有「東萊首邑」「北海名區」之稱。自古文風昌盛、科甲蟬聯,有「南蘇州、北濰縣」之說。明清時期,「田賦彌充、商賈雲集」,是魯東重鎮。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千百年來,這片土地的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走進濰坊,感受老濰縣的美食,你一定會喜歡上這裡。
-
白浪河綠地廣場規劃設計方案公開徵求意見,近400歲老城牆將迎新生
濰縣東關城牆,作為我市僅餘的兩處城牆之一,歷經歲月滄桑,見證城市變遷。近日,隨著《濰坊市白浪河綠地廣場(東風街以北,白浪河東岸地塊)規劃設計方案公開徵求意見》的出臺,早已悄然沉寂的老城牆重新成為市民熱議的話題。濰縣東關老城牆。
-
[濰坊]一幅1917年的地圖 反映老濰縣詳細面貌
家住濰坊城區的劉先生收藏了一幅1917年(民國六年)手繪的「濰縣新輿圖」,至今已有近100年的歷史。10月29日,記者看到了該手繪地圖,地圖上除了標有湖、山、村、河、鐵道等信息之外,還詳細標有古樹、古城、古蹟、軍營、電線、橋梁、炭井等。劉先生表示,這張地圖不僅記錄詳細,其背後還包含著很多故事,幾經周折才被完整地保存下來。
-
73秒丨濰坊出了條「彩繪巷」275平米五彩牆繪重現「老濰縣印象」
齊魯網濰坊6月13日訊近日,一組記錄濰坊歷史文化景觀的「老濰縣印象」系列牆繪刷遍了市民的朋友圈。胡家牌坊、十笏園、萬印樓……這些濰坊歷史上有名的文化景觀被重新繪製在了濰坊城區的一條老街巷中,引來眾多市民圍觀。
-
傾聽歷史的迴響——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凝眸
□ 逄春階 楊國勝歷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沉澱後可以看得更加清晰。細節,往往在後人不斷追問和挖掘中慢慢被激活。不,是成都、武漢、昆明、西安與濰縣的「專線」——老人祖籍成都,生於武漢,從昆明起飛到西安,從西安直飛濰縣。營救結束原路返回。王成漢腰板挺直,耳聰目明,談起75年前的往事能準確到具體日子。那些日子像鋒利的楔子牢固在其記憶深處。真相的鑰匙往往在偶然中蹦出。
-
松筠齋談吃|濰縣海味菜歷史譚
白扒魚肚 松筠齋攝於濰坊富元春除了對魯菜形成的貢獻以外,京津一代「福山幫」有口皆碑,自明代起就已佔據北京餐飲業,至今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從明清到民國,至1920年前後,京城從事餐飲業者多為山東福山人。同時,福山菜系也交流傳承到濰縣菜中,形成了濰縣菜的水產海味類。民國間濰縣菜館生意興隆,大廚多是從青島、煙臺、濟南的飯館學徒出身,把魯菜中的海味菜帶到濰縣,結合濰縣北部的漁鹽之利,根據海產品的時令創成了濰縣菜,民國間達到了頂峰。
-
老濰縣城牆只剩兩段 濰坊市民呼籲及時保護開發
據了解,這處分布在向陽路兩邊的古城牆就是老濰縣古城牆北牆的一部分。1984年,向陽路由南向北延伸,開通後將古城牆分成了兩段,就成了現在的樣子。目前該古城牆已作為城區內的歷史遺蹟予以保留。 家住附近濰城區長勝社區的曹何喜說,這段古城牆是現存歷史最久的老濰縣城牆,這些年雖然沒有造成更大規模的破壞,但也缺少了必要的保護。「你看看牆體上的彈孔,這些是戰爭年代留下的。
-
尋跡鳶都①:感受濰坊味道 品嘗記憶中的肉火燒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春杉 濰坊報導近日,由大眾網·海報新聞和濰坊廣濰一汽奔騰4S店主辦的「悅享奔騰,尋跡鳶都,一汽奔騰尋找濰坊文化符號」活動走進奎文區王記肉火燒,於繁鬧喧囂中感受濰坊味道,品嘗濰坊人記憶中的肉火燒
-
濰坊:展現風箏之都魅力 發揚千年濰縣之精華
有人可能不知道濰坊,但是人們都知道壽光的蔬菜;有人可能不了解濰坊,但是大家都知道她還有個名字叫風箏之都。「三更燈火不曾收,玉膾金齏滿市樓;雲外清歌花外笛,濰州原是小蘇州。」鄭板橋的詩詞就是對濰坊最好的詮釋,這座有著7000多年歷史文化名城。
-
「濰坊夜經濟美食地圖」本地特色菜板塊出爐,10家優質菜館令人驚豔
地址:高新區東方路老濰縣美食街西首舜華商務酒店營業時間:10:00-14:00,17:00-21:00人均消費:88元特色推薦:極品佛跳牆、炭烤羊腿、部落手撕牛肉傳弘·濰坊耍兒 為濰縣菜注入新的生命力傳弘和樂,在濰坊可以說人盡皆知。想吃一碗地道和樂,來傳弘就對了。
-
京劇四大名旦中唯有梅蘭芳沒有到過濰縣
京劇與濰縣源遠流長。晚清同治末年,北京有個叫李萬隆的京劇藝人,來濰縣成立了第一個京劇班,由於演出比原來的地方戲更受歡迎,很快普及開來。解放後「四大名旦」中的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都來濰坊獻過藝,唯獨梅蘭芳沒到過濰坊。梅蘭芳雖然沒有到過濰坊,但是和濰坊卻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塵封歷史。
-
濰縣集中營又一倖存者去世 曾為濰坊市整理集中營資料作出貢獻
他之前在整理濰縣集中營的歷史資料時,得到瑪麗諸多幫助。2005年,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暨濰縣集中營解放60周年紀念活動,李躍進接到市裡安排的任務,其中之一就是整理濰縣集中營的材料。「當時我們幾個人分別到奎文區、濰城區檔案館搜集資料,還要尋找濰縣集中營的倖存者,這些人都是『活歷史』,能還原當年的經過。」
-
第一次近距離探訪濰坊「奎文門」,見證歷史與未來
白浪河畔摩天高樓八月的一個上午,閒來無事,沿泰華西側的白浪河畔,一路向南,白浪河優美的風光自不必說,白浪河畔的摩天高樓也不用述,很自然的,他們用看得見摸得著的鋼筋水泥來展示這座城市的現代與時尚;在這裡,有一個高聳的三層古城樓,掩映在高樓中,
-
老濰縣菜現狀:1600多道老濰縣菜常見的僅剩十幾道
近日,記者走訪濰坊不少餐館飯店了解到,除了麻汁雜拌、拌辣皮等常見的涼菜,辣炒大腸、清汆丸子等傳統的熱菜以及和樂、朝天鍋等特色麵食,其他老濰縣菜寥寥無幾。與《老濰縣菜譜》中匯總情況相比,現今濰縣菜處境尷尬。一些打著本地菜、濰縣菜招牌的店內甚至以川菜為主,名存實亡。
-
濰坊老街巷:布政司街
單聽這名字,便知道這條街歷史悠久。 這條位於老濰縣城中心位置的老街,應是在老濰縣建城以後就有了。在我們濰坊,還有這樣一些已消失的、即將消失的、已保留的、已經保護的老街巷(歡迎各位好友提供老街巷線索:位置、名字由來、歷史典故等)。
-
老濰縣五道廟裡藏著的民間傳說
據濰坊老人講,老濰縣有一座香火十分旺盛的道觀古剎五道廟。實際上是由供奉不同神靈的兩處廟宇組成,一處為五道堂,位於濰城區西南關愛國路與人民路交叉口,祭祀道教正神五道將軍。另一處為仙師廟,與五道堂毗鄰,祀仙師「老師傅」。這兩處廟宇相依而存,當地民眾便將五道堂和仙師廟合稱為五道廟。
-
濰縣涼菜之「四大天王」
鄭板橋 濰縣,是濰坊市轄區解放前的舊稱。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濰縣東臨膠東半島,北近萊州灣,是連接魯西與山東半島的必經之路。清乾隆年間,「揚州八怪」重要代表鄭板橋曾任濰縣縣令。相傳,濰坊名吃「朝天鍋」就與鄭板橋有不解之緣。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濰縣具有獨特的飲食文化,既不同於膠東半島明顯的「海鮮」風格,也與濟南菜的「高雅」相去甚遠,濰縣菜有著強烈的「親民」特點。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濰坊菜的四大涼菜。 拌辣皮
-
尋找紅色記憶,講好紅色故事——濰坊濱海紅色旅遊景點展播之固堤場...
濰坊濱海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早在抗日戰爭前期和初期,我黨在濰坊濱海區境的大家窪和央子建立起了基層組織。抗日戰爭爆發後,這裡曾是山東抗日戰爭的主戰場之一,是著名的紅色「渤海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渤海五分區、清東根據地、壽濰縣、昌濰縣的指揮核心區,是清東軍分區、清東獨立團、昌濰獨立團等的抗戰最前線。八年抗戰中,英雄的濱海兒女聽從黨的召喚,穿上軍裝,拿起鋼槍,站在了救亡圖存、保家衛國的最前沿,湧現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
鄭板橋懷濰縣:紙花如雪滿天飛
清鄭板橋《懷濰縣二首》立軸紙本濰坊鄭板橋紀念館內鄭板橋雕塑草長鶯飛三月天,又到了放飛風箏的時節。說起風箏,不能繞過濰坊。而200多年前,鄭板橋與老濰縣的風箏,也成就了一段段傳奇。2016年5月30日,香港蘇富比有一場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