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中華民族歷來有勤學善學的文化傳統。建設書香社會,既是歷史文化的傳承,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多讀書、讀好書,讓全民閱讀蔚然成風,必將點亮人民的精神生活,激發建設文化強國的磅礴力量。
「新華薦書」旨在向大眾推介具有思想深度、文化品質、市場價值、社會影響,記錄時代、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好書。希望讀者從這些好書中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
「新華薦書」每月一期,所薦圖書主要為本月出版的中文原創新書(以版權頁為準)。
「新華薦書」熱忱歡迎各位讀者舉薦好書!
薦書專線:010-63077104
讀好書消長夏
《大變局 移動賦能價值傳播》
作者:杜飛進 等 著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新媒體時代,移動賦能價值傳播。本書分析了主流媒體運用移動傳播推動融合發展的背景和機遇,介紹了主流媒體運用移動傳播推動融合發展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闡述了主流媒體在內容融合、渠道融合等方面的做法、經驗和反思,並在評估模型和前景預測的基礎上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人類還有未來嗎》
作者:何懷宏 著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面對人工智慧的未來挑戰,何以為人,人將何為?作者從底線倫理和中西傳統文化智慧的角度考察了人工智慧、基因技術與我們的現實關係,並提出了預防性的道德與法律規範設想。
《從長安到日本 都城空間與文學考古》
作者:郭雪妮 著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相親。本書從東亞交流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環——「都城」的研究視域出發,在「東亞都城時代」形成與解體的背景中,發掘長安城空間在日本的複製與挪用,及其在日本古代文學中引起的連鎖性反應。重點探討了八至十三世紀日本人對長安都市景觀的認知流變,指出了宮廷官僚與寺院僧侶等不同階層對長安的知識儲備與傳播途徑,闡述了古代中日兩國的都城空間、王權書寫與國家想像之關聯。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 中國祠堂》
作者:恩斯特•伯施曼 著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這是西方最早系統研究中國祠堂建築的著作,共收錄250餘幅插圖和照片、數十萬字的文字描述和闡釋。作者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考察了眾多具有濃鬱地方色彩和民族風格的祠堂建築,從歷史、民俗、宗教和建築等角度,對其整體設計規劃和各種陳設作了細緻的描述。由於戰亂以及文物損毀等因素,書中的很多建築已經不復存在,該書的出版也是對這些消逝的文明的瞻仰與緬懷。
《中國古代首飾史》(全3冊)
作者:李芽 等著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首飾雖小,意蘊深厚。研究首飾,就是在探究人和社會的發展變遷。該書是中國首部古代首飾研究集大成之作,眾多專家學者耗時四年而成,書中共計2461張圖表。全書以朝代為順序,以中國古代首飾的五大門類「頭飾」「耳飾」「臂飾」「頸(胸)飾」「手(足)飾」的發展歷史為主要內容,以首飾的文化闡釋為線索撰寫而成,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首飾歷史、文化、類型、題材、紋樣、製作等等的綜合性圖書,填補了中國古代首飾研究的一項空白。
《中國文學課》(上下冊)
作者:陳思和 郜元寶 張新穎 等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多位知名學者和作家,精講100部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從魯迅的《吶喊》、沈從文的《邊城》、張愛玲的《半生緣》,到當代耳熟能詳的《白鹿原》《長恨歌》《平凡的世界》。該書內容新穎活潑,把文學經典的講述放進到十大生命主題之中,從出生、童年、青春,到飲食男女、行旅他鄉、人生終點,讓文學真正成為人生體悟的載體。
《瞻對》(全新增訂版)
作者:阿來 著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作者十幾次深入藏地,查閱大量漢藏史料,鉤沉瞻對一地兩百餘年的戰亂浮沉,再現了川屬藏民的精神傳奇和坎坷命運,輻射所有藏地傳奇背後的大歷史,並在敘述中融入了文學的意蘊和情懷。
《梨園明月》
作者:趙菱 著
出版社: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
中國傳統戲曲的傳承,是因為其擁有傳統文化強大的生命力。當下,優秀的傳統戲曲文化更需要需要青少年的繼承和發揚,只有他們,能讓古老的戲曲之花,永遠燦爛的盛開。該書通過女孩月秋熱愛、學習豫劇,並最終登上夢想中的舞臺,出演了英姿颯爽的花木蘭的故事,描繪出新時代的孩子對戲曲的熱情和夢想。
《為什麼是深圳》
作者:陳啟文 著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不惑之年的深圳在創新創業之路上有什麼不平凡的經歷?該書通過華為、騰訊、大疆、雲天勵飛四個深圳企業的創業、發展故事,嘗試回答這個問題。在追夢路上的所有人,都可以從這些故事中找尋自己的答案。國家四十年來的滄桑巨變、民族復興的紮實基礎也蘊含在一家家企業、一座座城市的崛起與發展之中。
《重企強國》
作者:盧純 著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強國必須重企,重企方能強國。尤其是在面臨國際國內新的變局的當下,如何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如何認知世界一流企業?該書追述企業、現代企業和世界一流企業的發展歷程,探索其興衰之道,論述中國發展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初步提出思考觀點和方法路徑。作者有著豐富的超大型國企管理經驗,對於國家戰略和市場規則有著不同於高校學者和專家的親身體驗和感悟。
《中國共產黨怎樣解決貧困問題》
作者:黃承偉 著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該書立足於講好中國減貧故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共享中國減貧經驗,將中國獨特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方式在減貧中的優勢作用進行了深入剖析,全面梳理了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正面闡釋了中國共產黨解決貧困問題的思想、戰略和機制,同時結合了對典型省、縣、村脫貧實踐的考察,立體呈現了中國減貧奇蹟背後的邏輯。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最後時刻,該書呈現了題中應有之義。
《建設法治強國》
作者:李林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該書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引領,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法治不斷變革、日趨完善和持續發展的歷程,聚焦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理論、體質改革和實現途徑,深入論述把中國建設成為現代化法治強國的若干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武漢戰疫日記》
作者:新華社武漢前方報導團隊 著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武漢,新冠疫情防控鬥爭的重中之重和決勝之地。處在疫情風暴中心的英雄的武漢人民,以巨大的勇氣、堅忍、奉獻、犧牲,同肆虐的病毒進行了最頑強的鬥爭,為全國打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作出了重要貢獻。《武漢戰疫日記》由深入武漢一線的新華社武漢前方報導團記者集體寫作而成,再現了百名記者的百日奮鬥,以日記體的形式完整再現了武漢從1月20日成立防控指揮部到4月8日解封的艱苦卓絕的戰疫歷程。全書融合近百篇報導文字、100餘幅現場照片、80多條抗疫視頻等多種形態的內容,視聽結合、全媒體再現武漢戰疫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