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幾顆國寶級「翠玉白菜」?傳說有6顆,最值錢白菜不在大陸

2020-12-14 鈺姐的書屋

中國有幾顆國寶級的「翠玉白菜」呢?傳說有6顆。最珍貴的翠玉白菜,是在北京故宮的永和宮內發現的。

永和宮是光緒帝瑾妃的住處,據說,她是這件稀世國寶的主人。

關於這顆翠玉白菜,還有一個數百年來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

相傳,這件翠玉白菜是瑾妃和珍妃的母親、當時禮部侍郎長敘的夫人,留給小女兒珍妃作為陪嫁添妝的物件。

在這位母親看來,這件一半潔白、一半翠綠的翡翠珍品,它清清白白的寓意,正好與善良的珍妃匹配。

光緒六年(1890年),姐姐瑾妃和妹妹珍妃兩人同時被選入後宮,封為嬪位。

姐姐瑾妃在入宮前一晚,發現母親沒有將貴重的翠玉白菜作為嫁妝陪送給自己,便大哭大鬧起來。

瑾妃和珍妃雖然同為姐妹,但性情和相貌卻是天差地別。

瑾妃脾氣極壞、長得矮胖;珍妃知書達理、端莊美麗。他們的父母在為姐妹兩人選嫁妝時,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姐姐瑾妃偏愛錢財,父母就陪嫁了很多金銀首飾;妹妹珍妃喜歡讀書,早先也告訴父母嫁妝只要書籍就夠了。

但為了讓小女兒的嫁妝不顯得過於寒酸,父母決定把這件翠玉白菜作為珍妃的嫁妝。

但誰知,霸道的姐姐瑾妃在得到滿箱金銀珠寶後,仍不知滿足,大吵大鬧要母親將翠玉白菜交給自己。

懂事的妹妹珍妃不忍父母為難,便主動將翠玉白菜從嫁妝中取出給了姐姐,此事才算了結。

還有一種說法是,珍妃帶著翠玉白菜嫁進了後宮。

後來珍妃被慈禧下令投井以後,瑾妃從珍妃房裡將翠玉白菜偷出來據為己有,並放在自己住的永和宮。

當然,這也只是一種說法。

瑾妃得到寶貝以後愛不釋手。但因不通詩書、不懂翠玉白菜,竟暴殄天物將價值連城的寶貝種在琺瑯花盆裡,旁邊還配著一株靈芝。

估計1925年人們在永和發現這種操作時,怕是要笑破肚皮:這等清新脫俗之物,竟被養得如此世俗,聞所未聞啊。

後來,經歷數十年戰亂,這件翠玉白菜又經過多次輾轉流離,在1948年時被帶走許多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這件翠玉白菜,便在65萬件珍品中脫穎而出,成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一顆最閃耀的明星。

當時曾有消息傳出說鎮院之寶遭到毀損,菜葉上螽斯的一根長鬚斷了一小截。

有的說是在2013年高雄展出時發生的,但照片證明至少1996年就已損壞。

後有研究人員認為,最可能是在1948年運送臺灣過程中損壞的。

因為從1966年和1972年的照片中就已發現翠玉白菜已是損壞狀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一共有3件翠玉白菜。

除了這件稀世珍品外,另1件翠玉白菜黃綠相接,高度約13.4釐米,菜葉上也有菜蟲。

還有1件來自紫禁城南庫,白菜中間有一個小洞,人們認為它最早應是用來插花的。

其實,除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3件翠玉白菜外,大陸也有翠玉白菜,1件在北京博物館,1件在天津博物館。

但這兩件相較於臺灣博物院的那件稀世珍寶及另兩件翠玉白菜而言,就顯得默默無聞多了。

但據說,世間還有一件更精絕、更頂級的「翠玉白菜」,至今下落不明。

那就是傳說中慈禧手中的那件翡翠大白菜。

《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死後隨葬品中就有一件大型的翡翠白菜,綠葉白心,菜梗上刻著一隻振翅的蟈蟈和兩隻紅白相間的馬蜂。

可惜的是,由於慈禧陵寢被盜,這件翠玉白菜就再也沒有出現在世人面前了。

我們來看看臺灣博物院的這件稀世珍寶-翠玉白菜~~

這件翠玉白菜長18.7釐米,寬9.1釐米,厚5.07釐米,從體積上看的確不算大。

看過翠玉白菜的人戲謔說,不象大白菜,象「娃娃菜」,但不管大小如何,它的價值都是無法估量的。

翠玉白菜的原材料是一種半白半綠的翠玉,這使得當時的工匠不用過多地人為改變玉料。

而是巧妙地藉助玉料最初的色澤分布及色彩變化,雕出了這顆菜莖白嫩、菜葉翻卷,如同剛從地裡拔出來的新鮮翠綠的白菜一樣的翠玉白菜。

最令人叫絕、又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件翠玉白菜的白菜葉片上居然還有兩隻昆蟲。

大的一隻是螽斯,小的一隻是蝗蟲,它們被雕得十分生動和形象。

見過的人都無一不驚嘆工匠們的精巧技藝。

為何要雕螽斯和蝗蟲呢?

一是螽斯和蝗蟲都是田園中常見的、繁殖力極強的昆蟲,用在此處更代表多子多孫的美好祈願;

二是白菜上有了兩隻環繞的昆蟲,平凡中更顯出生命力與活力。

螽斯和蝗蟲本就在真實自然界裡,經常與花、草和蔬菜等為伍的。

不管是在東西方、古代或現代,藝術家們常用花、草、昆蟲和白菜作為創作主題,它們是充滿寓意的題材。

故而一直受歡迎。

作為嫁妝而言,白菜寓意清白,象徵新嫁娘的純潔和美好,昆蟲象徵多子多孫,祈願兒孫滿堂。

因而將之作為陪嫁之物,非常合適。

不管是從翠玉白菜的自然瑩潤、人為形制,還是象徵意念來看,搭配非常和諧,成為一件稀世珍品,也是當之無愧。

「黃金有價玉無價」。

玉器在中國有近8000年的歷史,不僅歷史悠久、象徵萬物,而且極其珍貴。

因其珍貴故而會「量材就質」地去打造玉器,而單就它的雕刻技藝來看,這件寶貝就已經價值非凡了。

翠玉白菜不論身在大陸還是臺灣,中華兒女們都有著同樣的愛玉情結。

在那樣的戰亂年代裡,國寶能保存得如此,實屬不易。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END)

相關焦點

  • 大陸驚現「翡翠蟈蟈白菜」,名氣不亞於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
    大陸驚現「翡翠蟈蟈白菜」,名氣不亞於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在祖國的寶島臺灣有個著名的博物館,這就是著名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卻藏有一件舉世聞名的藏品,那就是「翠玉白菜」!相傳這件寶貝是光緒帝的愛妃瑾妃的陪嫁品,這顆翠玉白菜是由翠玉雕琢而成,跟實物一模一樣,乾淨的白玉雕琢成白菜梆子,菜葉上還有兩隻昆蟲,而白菜也象徵著姑娘的清白和家庭美好的寓意。
  • 大陸這件翡翠蟈蟈白菜,造型精美不遜於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
    大陸這件翡翠蟈蟈白菜,造型精美不遜於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現代很多家庭裡面都會看到一些工藝品,其中最多的是玉雕工藝品,有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別人的家裡面看到一個大大的玉佛,或者是玉白菜,其中翠玉白菜比較多,那麼這個其實也是有含義的
  • 臺北故宮內的翠玉白菜造型精美,天津博物館的白菜同樣價值連城
    大家好,我是大咖說史工作室的大慧,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民間非常有名氣的「蟈蟈白菜」和「翠玉白菜」。在臺北最有名的博物館內放著一件寶貝,雖說這件寶貝並不見得價值有多高,但是在民間卻有非常高的知名度。這件寶貝就是翠玉白菜,是晚清光緒皇帝其中一個妃子的陪嫁品。其實這顆白菜本身的價值並不是很高,至少無法與國寶級的寶貝相比。但是這顆玉白菜的雕刻手法卻非常精緻,表面上看起來就像真正的白菜一樣。工匠在製作這顆白菜的時候,根據材質特定工藝,用白玉雕刻成白菜的菜身,再把翠玉雕刻成白菜的菜葉,而且菜葉上還有兩隻昆蟲。
  • 厚德齋---對於珍寶「翠玉白菜」的生世,你了解嗎?
    由於歷史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在臺北故宮的眾多珍寶中,翠玉白菜無疑是最具人氣的展品,幾乎是每一位參觀者都要去看一看。它又有著怎麼樣獨特的身世呢?說法一:翠玉白菜是慈禧太后的?
  • 翠玉白菜身世之謎 牽出一段塵封往事!(附視頻)
    在臺北故宮的眾多珍寶中,翠玉白菜無疑是最具人氣的展品,幾乎是每一位參觀者都要去看一看。它又有著怎麼樣獨特的身世呢?有觀點認為,臺北故宮裡的翠玉白菜是從慈禧墓中盜出的。東陵盜寶一案,給翠玉白菜的身世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這種說法依是那志良《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中,描述在北京故宮發現翠玉白菜的情景。
  • 臺北故宮的三寶之一,翠玉白菜的傳奇故事
    1、翠玉白菜,臺北故宮的三寶之一。傳說是光緒皇帝一後二妃,排名第三的妃子,也是最不受「待見」的妃子、瑾妃娘娘的嫁妝。皇宮中不缺吃穿,但嫁妝卻是給自己的女兒裝點門面的東西,自然是不能少,長敘給自己二女兒準備了豐厚的嫁妝,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嫁妝就是翠玉白菜。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的來歷
    ,這時候那顆石頭主人求饒的說:「大人饒命!大人饒命!請給小民一年時間,小民到時必定把它雕刻成一個作品,使大人滿意;若是沒有成功,到時候小民一定把自己的頭顱獻上。」雲南知府大人聽了後,於是暫且饒了他一命。來年,雲南知府大人來到此地,在那石頭主人面前,赫然發現一顆栩栩如生的「翠玉白菜」!才知原來這顆褐色的石頭,內藏著青白色的玉,而眼前這個老人就是一位玉匠高人。
  • 翠玉白菜在臺灣?國內這個博物館還有一顆精美的翡翠蟈蟈白菜
    在臺北故宮中價值最高的文物可能爭議很大,但是名氣最大的一件文物卻絕對就是翠玉白菜了。這顆翠玉白菜來自於清末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隨嫁品,這顆白菜就材質、年代、價值而言,並不能算得上頂級的國寶。但是這顆由翠玉所琢碾而成的白菜與真實白菜簡直一模一樣,而且當時高明的工匠因材制宜,將白玉雕刻為潔白的菜身,翠玉雕刻為翠綠的葉子,在菜葉上還雕刻了兩隻昆蟲。這兩隻昆蟲可不是純天然、無公害、無農藥的意思,而是寓意著多子多孫的兩種昆蟲:螽(zhōng)斯(蟈蟈)和蝗蟲。
  • 翡翠白菜
    除了「發財菜」這個寓意外,白菜也代表著平安與健康,自古民間就有「白菜豆腐保平安」一說。另外,還有「清清白白」的意思,為人堂堂正正的意思。  先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它高18.7釐米,寬9.1釐米,厚度達到5.07釐米,遠遠看來,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是百分之百。臺北故宮的翡翠,一尊貴在原料,是一整塊半白半綠的翠玉,二尊重在雕工,創意令人叫絕。
  •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
    被稱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的聞名世界的翠玉白菜,便是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眾多珍寶中的代表。翠玉白菜採用中國傳統的玉石雕刻中的巧雕技藝,達到了幾乎與真正的白菜不相上下的藝術水準。這件翠玉白菜材質為翠玉,工匠在一塊兒白綠相間的玉石上,用白色雕刻成了白菜的菜幫,用綠色雕刻白菜的菜葉,並且在白菜葉之上,聰明的工匠還雕刻了兩隻昆蟲。這兩隻昆蟲是蚱蜢和蟈蟈。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翡翠從緬甸傳入中國後,深受清朝王公貴族的喜愛,尤其是乾隆皇帝更是對翡翠愛不釋手。「翠玉白菜」是翡翠中的極品,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這件更是極品中的極品,它不僅是臺北故宮十大國寶之一,更是臺北故宮的「招牌」。這件「翠玉白菜」來自於清朝皇宮,據說出自於一名天才工匠之手,是其嘔心瀝血之作。
  • 臺鹽公司鹽雕藝術「翠玉白菜」獲大陸客青睞
    中新網7月2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翠玉白菜」赴東京展覽,讓日人驚豔;臺鹽公司的「翠玉白菜」鹽雕藝術也獲大陸青睞。
  • 翠玉白菜東坡肉?99%的人去臺北故宮都用錯了姿勢
    2014年翠玉白菜曾到日本展出,單是看這顆白菜,島國人民就要排隊4小時以上!這麼看起來真的很熱門誒,不愧是「鎮館之寶」吼!然鵝,這些最頂級的「國寶」總是被雪藏,年代久遠的珍寶,不易保存,又脆弱易損,就像身體不好的老爺爺老奶奶,平常不輕易出門見客。按照規定,國寶級文物一次只能展一個月左右,展出之後得回到庫房休養三年,才能再次被呈現在世人面前。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國寶雲集,來看看光緒瑾妃的翠玉白菜,嘆為觀止
    臺北故宮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翠玉白菜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白菜上面雕刻著精美的螽斯(蟈蟈)和蝗蟲,代表多子多孫,是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陪嫁品。
  • 大陸遊客在臺最愛買翠玉白菜紀念品和奶粉
    原標題:大陸遊客在臺最愛買翠玉白菜紀念品和奶粉 資料圖:兩位遊客正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觀賞國寶「翠玉白菜」。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赴臺自由行的大陸遊客人數增加,銀聯卡在臺灣消費種類日益多元。銀行說,過去大陸旅行團遊客多刷卡買珠寶、精品、大理石,現在自由行陸客多在餐廳及旅館消費;但不管團客或自由行,臺北故宮紀念品、奶粉都是陸客刷卡的最愛。 銀行業者說,過去陸客多「團進團出」,銀聯卡消費集中在旅遊景點,例如臺北101大樓內的精品店、珠寶店,或者大理石名產店。
  • 大陸遊客激增 臺北故宮為翠玉白菜肉形石闢專區
    「翠玉白菜」玉色天成、巧奪天工,價值連城、舉世無雙。 中新社發 董會峰 攝  中新網5月1日電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翠玉白菜和肉形石是臺北故宮最知名的展品,翠玉白菜所在的三樓展區原本就是觀光客必到之處,近來由於陸客人數激增,更是旺上加旺,常見觀眾在展場外大排長龍,就是為了看白菜一眼。
  • 一棵翠玉白菜,揭開一段塵封的往事
    慈禧珍愛的寶貝有很多,但大多都是洋貨。因為她認為,自家產的東西都沒有人家的好。尤其是晚年她酷愛照相,有一個很大的原因便是,被人家打怕了,所以感覺什麼都是別人的好。但這個寶貝,是我國自己產的,自己雕刻的,卻讓她愛不釋手。這個寶貝的名字叫做翠玉白菜,青翠欲滴,栩栩如生。
  • 翠玉白菜:獨具匠心的珍寶
    翠玉白菜長18.7釐米,寬9.1釐米,厚5.0釐米,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為百分之百,看起來滋潤新鮮,晶潤淡雅,通透無暇。它由一塊一半灰白、一半翠綠的玉石雕刻而成,工匠把綠色的部位雕成菜葉,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幫,菜葉上頭還有兩隻小蟲,一隻是蚱蜢,一隻是蟈蟈,寓意多子多孫。
  • 翠玉白菜稱不上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摘要]翠玉白菜和肉形石能成名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臺北故宮最頂級的國寶總是不展出,所以地陪根本不會備課,於是觀眾也就不知道。中國文物一般有幾大類:玉器、青銅器、瓷器、書畫。不過以國寶級文物的數量和質量而言,兩岸故宮的水平基本上在伯仲之間。去臺北故宮參觀了幾次之後,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普通觀眾對臺北故宮的認識頗有偏差,大家把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這種東西當成國寶,排大長隊參觀。
  • 臺北故宮的翡翠白菜值1000億美元?天津博物館「凍白菜」毫不遜色
    蜀黍曾經去過三次中國臺灣省,也參觀了三次臺北故宮博物院,特別是在2019年5月的那次到訪,竟然被允許拍攝,因此蜀黍才有機會記錄下許多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珍寶,並通過圖文和視頻把它們分享給了大家,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翠玉白菜。為何那棵翠玉白菜會堪稱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