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幾顆國寶級的「翠玉白菜」呢?傳說有6顆。最珍貴的翠玉白菜,是在北京故宮的永和宮內發現的。
永和宮是光緒帝瑾妃的住處,據說,她是這件稀世國寶的主人。
關於這顆翠玉白菜,還有一個數百年來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
相傳,這件翠玉白菜是瑾妃和珍妃的母親、當時禮部侍郎長敘的夫人,留給小女兒珍妃作為陪嫁添妝的物件。
在這位母親看來,這件一半潔白、一半翠綠的翡翠珍品,它清清白白的寓意,正好與善良的珍妃匹配。
光緒六年(1890年),姐姐瑾妃和妹妹珍妃兩人同時被選入後宮,封為嬪位。
姐姐瑾妃在入宮前一晚,發現母親沒有將貴重的翠玉白菜作為嫁妝陪送給自己,便大哭大鬧起來。
瑾妃和珍妃雖然同為姐妹,但性情和相貌卻是天差地別。
瑾妃脾氣極壞、長得矮胖;珍妃知書達理、端莊美麗。他們的父母在為姐妹兩人選嫁妝時,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姐姐瑾妃偏愛錢財,父母就陪嫁了很多金銀首飾;妹妹珍妃喜歡讀書,早先也告訴父母嫁妝只要書籍就夠了。
但為了讓小女兒的嫁妝不顯得過於寒酸,父母決定把這件翠玉白菜作為珍妃的嫁妝。
但誰知,霸道的姐姐瑾妃在得到滿箱金銀珠寶後,仍不知滿足,大吵大鬧要母親將翠玉白菜交給自己。
懂事的妹妹珍妃不忍父母為難,便主動將翠玉白菜從嫁妝中取出給了姐姐,此事才算了結。
還有一種說法是,珍妃帶著翠玉白菜嫁進了後宮。
後來珍妃被慈禧下令投井以後,瑾妃從珍妃房裡將翠玉白菜偷出來據為己有,並放在自己住的永和宮。
當然,這也只是一種說法。
瑾妃得到寶貝以後愛不釋手。但因不通詩書、不懂翠玉白菜,竟暴殄天物將價值連城的寶貝種在琺瑯花盆裡,旁邊還配著一株靈芝。
估計1925年人們在永和發現這種操作時,怕是要笑破肚皮:這等清新脫俗之物,竟被養得如此世俗,聞所未聞啊。
後來,經歷數十年戰亂,這件翠玉白菜又經過多次輾轉流離,在1948年時被帶走許多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這件翠玉白菜,便在65萬件珍品中脫穎而出,成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一顆最閃耀的明星。
當時曾有消息傳出說鎮院之寶遭到毀損,菜葉上螽斯的一根長鬚斷了一小截。
有的說是在2013年高雄展出時發生的,但照片證明至少1996年就已損壞。
後有研究人員認為,最可能是在1948年運送臺灣過程中損壞的。
因為從1966年和1972年的照片中就已發現翠玉白菜已是損壞狀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一共有3件翠玉白菜。
除了這件稀世珍品外,另1件翠玉白菜黃綠相接,高度約13.4釐米,菜葉上也有菜蟲。
還有1件來自紫禁城南庫,白菜中間有一個小洞,人們認為它最早應是用來插花的。
其實,除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3件翠玉白菜外,大陸也有翠玉白菜,1件在北京博物館,1件在天津博物館。
但這兩件相較於臺灣博物院的那件稀世珍寶及另兩件翠玉白菜而言,就顯得默默無聞多了。
但據說,世間還有一件更精絕、更頂級的「翠玉白菜」,至今下落不明。
那就是傳說中慈禧手中的那件翡翠大白菜。
《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死後隨葬品中就有一件大型的翡翠白菜,綠葉白心,菜梗上刻著一隻振翅的蟈蟈和兩隻紅白相間的馬蜂。
可惜的是,由於慈禧陵寢被盜,這件翠玉白菜就再也沒有出現在世人面前了。
我們來看看臺灣博物院的這件稀世珍寶-翠玉白菜~~
這件翠玉白菜長18.7釐米,寬9.1釐米,厚5.07釐米,從體積上看的確不算大。
看過翠玉白菜的人戲謔說,不象大白菜,象「娃娃菜」,但不管大小如何,它的價值都是無法估量的。
翠玉白菜的原材料是一種半白半綠的翠玉,這使得當時的工匠不用過多地人為改變玉料。
而是巧妙地藉助玉料最初的色澤分布及色彩變化,雕出了這顆菜莖白嫩、菜葉翻卷,如同剛從地裡拔出來的新鮮翠綠的白菜一樣的翠玉白菜。
最令人叫絕、又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件翠玉白菜的白菜葉片上居然還有兩隻昆蟲。
大的一隻是螽斯,小的一隻是蝗蟲,它們被雕得十分生動和形象。
見過的人都無一不驚嘆工匠們的精巧技藝。
為何要雕螽斯和蝗蟲呢?
一是螽斯和蝗蟲都是田園中常見的、繁殖力極強的昆蟲,用在此處更代表多子多孫的美好祈願;
二是白菜上有了兩隻環繞的昆蟲,平凡中更顯出生命力與活力。
螽斯和蝗蟲本就在真實自然界裡,經常與花、草和蔬菜等為伍的。
不管是在東西方、古代或現代,藝術家們常用花、草、昆蟲和白菜作為創作主題,它們是充滿寓意的題材。
故而一直受歡迎。
作為嫁妝而言,白菜寓意清白,象徵新嫁娘的純潔和美好,昆蟲象徵多子多孫,祈願兒孫滿堂。
因而將之作為陪嫁之物,非常合適。
不管是從翠玉白菜的自然瑩潤、人為形制,還是象徵意念來看,搭配非常和諧,成為一件稀世珍品,也是當之無愧。
「黃金有價玉無價」。
玉器在中國有近8000年的歷史,不僅歷史悠久、象徵萬物,而且極其珍貴。
因其珍貴故而會「量材就質」地去打造玉器,而單就它的雕刻技藝來看,這件寶貝就已經價值非凡了。
翠玉白菜不論身在大陸還是臺灣,中華兒女們都有著同樣的愛玉情結。
在那樣的戰亂年代裡,國寶能保存得如此,實屬不易。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