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久遠的味道——豬籠餅!

2021-02-07 微米的後花園

豬籠餅,是不少湛江人童年記憶中的美味,是湛江具有民間特色的傳統工藝點心。隨著時代變遷,豬籠餅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如今,市面上已難尋豬籠餅的蹤跡。為了尋找童年記憶裡的味道,港城一些烘焙達人嘗試自製豬籠餅,還原記憶裡的味道。網友小橙就是其中一人,她表示,豬籠餅是具有湛江特色的地方美食,不僅受到湛江人民的喜愛,連國際友人都連連稱讚,可以對其進行文化挖掘和包裝,使其成為一種湛江手信。

烘焙達人嘗試找尋童年味道

豬籠餅,是不少湛江人童年記憶裡的美味,是湛江具有民間特色的傳統工藝點心。豬籠餅外形可愛:小豬長著小眼睛、長鼻子、短尾巴、翹屁股,憨態可掬,再配上紅綠相間的小竹籠,十分討孩子們的喜愛。豬籠餅寓意著「豬籠入水」、「金豬臨門」,象徵著財旺運旺,曾是家家戶戶過中秋時必買的應節食品。

隨著時代變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口味的月餅相繼問世,月餅的包裝也越來越精美。豬籠餅,這種據傳是用做月餅剩下的邊角料製成的中秋應節小點心,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如今,市面上已經難尋豬籠餅的蹤跡,在一些農村,如果你運氣好,可能還能找到它。

今年來,港城興起了烘焙熱,越來越多家庭購置了烤箱、烤爐,自己動手烘焙糕點,做月餅也是其中一種。有烘焙達人為了找尋童年記憶中豬籠餅的香味,自己摸索出一套製作豬籠餅的方法,受到親朋的好評。網友小橙就是其中一位,記者在她的微信相冊裡看到了她曬出來的自製豬籠餅,色澤金黃誘人,讓人很有食慾。

自製豬籠餅成功

小橙玩烘焙有2年時間了,剛開始時做的是蛋糕、餅乾、麵包等西點,近年來興起月餅DIY,她也做了不少廣式月餅、冰皮月餅,受到親朋好友的好評。對於豬籠餅,她是在很久以前吃過,對這種食品的印象已經很模糊了,身邊有許多朋友都表示非常懷念這種童年時期的食品,這位烘焙達人動了心思,決心試一試親手製作這道湛江特色糕點。

要做好這個小小的豬籠餅可不簡單,首先,這個小豬餅模就不好找,小橙找了不少民間手工藝人和酒店都無果,最後,是一個朋友送了她一個小豬餅模,讓她得償所願。豬籠餅,少不了那精緻的小竹籠,這些小竹籠是吳川農村的大媽大伯親手編織的,小橙費了不少功夫才找到。最難的要屬製作豬籠餅了,據傳,豬籠餅是用製作月餅的邊角料製成的,傳統的豬籠餅裡沒有餡料,吃起來有點幹。如今市面上已經鮮少見到豬籠餅的身影,小橙只能自己摸索製作方法,「我最開始是用做月餅的方法來做豬籠餅的,但是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難,例如,烤出來的小豬輪廓不清晰、餅身出現爆裂、餅皮不夠光滑等,後來我不斷調整各種用料的配比、爐溫和烤制時間,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製作方法,而且越做越好。此外,我在製作中注意減少用糖用油,使豬籠餅不僅好吃,而且健康。」不同於傳統豬籠餅,小橙製作的豬籠餅裡添加了蓮蓉、豆沙等餡料,吃起來口感更豐富。

可成為湛江手信

親戚朋友看到小橙在微信曬出自製豬籠餅後,紛紛詢問,希望她能給自己做豬籠餅,回味一下童年味道。其中一位身在外地的朋友,把豬籠餅送給外婆吃,外婆特別喜歡,連連說這就是當年的味道。不少外地人也對這種造型可愛的點心非常喜愛。小橙給一位朋友做了一些豬籠餅,朋友寄到在北方讀大學的孩子手上,沒想到孩子的舍友對它愛不釋手,好評連連。小橙還對豬籠餅進行了簡單的包裝,贈送給日本朋友,也得到了稱讚。

小橙認為豬籠餅不僅是應節的食品,更蘊含著深刻的文化韻味,「對於孩子來說,豬籠餅好吃好玩,對於大人來說,豬籠餅承載著童年的記憶。豬籠餅的餅和籠,都是民間藝人手工製成的,是湛江民間工藝的化身。我認為,豬籠餅若能加以精心包裝,還能成為湛江的一種特產,作為一種可登大雅之堂的湛江手信,走出湛江,可惜目前對豬籠餅的宣傳不夠,連很多本地年輕人都不知道豬籠餅是什麼。」

學習烘焙之後,小橙家中每年的月餅都是自己動手製作,現在老人、孩子也加入進來,一家人一起做月餅、烤月餅、吃月餅,其樂融融,「作為湛江本地特色食品,豬籠餅比普通月餅更能引發大家的情感共鳴,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市民能夠認識豬籠餅、喜愛豬籠餅,讓它為更多家庭增添節日喜氣。」


相關焦點

  • 「食得又玩得」--豬籠餅
    點擊上方「浪中猛牛」關注我們,瀏覽更多精彩文章中秋節將至,又見豬籠餅。
  • 重出江湖的豬籠餅
    近兩三年來,闊別近10多年的豬籠餅又逐漸回到了吳川人的視線,特別是今年的梅菉街頭,眾多的月餅檔都有豬籠餅出售,為我們帶回了一份童趣,也為吳川這個「中國月餅之鄉」添多了一份色彩。顧名思義,豬籠餅就是把餅做成「小豬」的樣子,「小豬」做得很細緻,有眼睛耳朵鼻子和尾巴,惟妙惟肖。
  • 香港中秋節最古早的月餅——豬籠餅(圖)
    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溫雅瓊 2015年09月25日 15:47 來源:新華網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香港中秋節最古早的月餅,豬籠餅。  目前正值月餅銷售旺季,香港各大餅店自端午後一周就掀起的月餅大戰,本周迎來最後衝刺。雙黃蓮蓉、南棗核桃、奶黃、冰皮,種類繁多的月餅讓人挑得眼花繚亂。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比不上香港人記憶裡的那塊豬籠餅。它是所有香港人都吃過的月餅,也是大多數香港人吃到的第一塊月餅。味道簡單,但回味悠遠。
  • 循香老街覓美食 湛江味道可記憶
    來源:湛江日報-湛江新聞網沙示汽水、蘿蔔糕、吳川爛鍋炒粉、鴨仔飯、腸粉、煲仔飯、牛雜……這些老湛江的味道,在這個假期火了。一場完美的旅行,怎麼能少了美食呢?當一批批遊客走進湛江老街,循香尋找藏在深巷裡的老店和傳統美食,真應了那句話:酒香不怕巷子深。
  • 記憶中的味道(一)
    記憶中的味道 昆理工附中 初三(6)班 吳睿哲 時間是食物的摯友,在保鮮之餘也意外的獲得了更鮮美的味道,那就是記憶中的鹹香——火腿。隨著秋日落幕,冬日的緊逼,父母便漸漸地閒了下來,農村每年進入臘月就該殺年豬了.母親翻出老皇曆,指著日子算來算去。
  • 找尋記憶中的味道
    高樓大廈奪走了地平線,灰濛濛的霧,空氣中老有油乎乎的膩感,揮之不散的汽油味,即使你捂起了耳朵,也擋不住車流的喇叭。沒有合格的黑夜,也就無所謂真正的黎明。我望向窗外,嘆了口氣,繼續預習語文,當讀到余光中《故鄉》時,心頭一震,多久沒回故鄉了?
  • 記憶熠熠生輝,記憶中的味道只屬於記憶,無法尋回
    就像刻板印象的形成一樣,味道也會在我們的心裡形成偏見,而且無法改變。若是一種你從來沒吃過的東西,那麼第一印象決定著你下嘴的欲望。而記憶中的東西不一樣,味覺記憶會左右你嘗試的動力。記憶中媽媽的味道、家鄉的味道、好友的味道、她的味道……很大程度地佔據了我們日積夜累、心心念念,難以忘卻的味覺信息庫。當我們再一次看到相似的東西時,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相應的人、相應的事、相應的感受。
  • 蘿蔔糕:記憶中的味道
    原標題:記憶中的味道 春節,一位朋友託友人給我帶來一盒蘿蔔糕,精緻而美味。我這才想起,曾經街頭隨處可見的蘿蔔糕,早已沒有了蹤跡。 記憶中,正宗的蘿蔔糕除了有蘿蔔之外,還有蝦仁、臘肉、香菇、香腸等物,春節必不可少。
  • 安吉十大經典小吃,總有一個是你記憶中的味道!
    安吉,沒有一長條的美食街,只是遊走在街上,就會被各種味道給吸引。那些年,停留在舌尖的味道,是不是還在當年那個地方,等著你,再回去,慢慢品嘗…小弄堂裡的鐵板燒老闆楊永華經營小鋪子12年有餘,從簡單的油炸到鐵板年糕,小弄堂還是小弄堂,簡陋的擺設也沒有增多,記憶裡的那份味道也未曾改變。
  • 《老家的味道》:回鄉路上,找尋記憶中最熟悉的味道!
    6月10日河南衛視《老家的味道》升級版華麗亮相和你一起踏上回鄉路尋找記憶中最熟悉的味道無論你身在何處總有一種回憶縈繞心間記憶中那道溫暖的身影記憶中那股熟悉的味道《老家的味道》品味美食裡的鄉愁和感動!抗疫女醫生為父親找尋記憶中的味道
  • 尋找記憶中的童年味道
    尋找記憶中的童年味道 15個「毛根朋友」一起開麻辣燙 他的記憶裡,這是他和小夥伴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  那時候的友情很單純,麻辣燙的味道也很簡單,但在很多人的心中,麻辣燙代表著童年的樂趣。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讀書、工作,有的組成了家庭,天南海北,可這群「毛根朋友」的友情卻沒有因此淡去,常在聊天時回憶起童真年代的趣事,也忘不了那口麻辣燙帶來的快樂。  每年過年,在各地忙碌了一年的小夥伴回到成都,聚在一起,都少不了吃上麻辣燙。
  • 「炸年糕」,記憶中的家鄉味道
    那遙遠的小村莊,是我魂牽夢繞的家鄉,無論時過多久,那份深情的記憶時刻那樣清晰;無論行走多遠,只有家鄉是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記得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才能吃上媽媽做的炸年糕。那是一種酥嫩香甜的味道,那是一種家鄉特有的味道,那是一種飽含媽媽濃濃愛意的味道,那是一種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味道。
  • 從街巷中探尋城市記憶 在舌尖上品老太原味道
    原標題:從街巷中探尋城市記憶 在舌尖上品老太原味道   太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蘊藏著2500多年的歷史文化記憶。
  • 走遍羅川:記憶中的家鄉味道「鹹餅」
    走遍羅川:記憶中的家鄉味道「鹹餅」 【摘要】 一家藏於巷內的「小店」 一份傳承的手工藝 一種記憶中家鄉的味道
  • 投票 | 記憶中的味道
    我想也許是腊味的長久的陪伴才讓我在沒有腊味的地方如此想念家鄉,想念那熟悉的味道。我想誰要是吃了恩施的臘肉,都不會忘記那種獨特的味道的。臘肉在成為成品之前,還是長在生豬身上白白胖胖的肉。在鄉村,豬吃原生態的植物,長的周期較長,肉質比較細嫩鮮美。一年的餵養,到了年底,平時懶懶的豬就要為主人獻上過年的禮物了。當豬的叫喚聲打破了鄉村的寧靜,也揭開年的序幕。在鄉下,鄰裡之間關係比較親近。
  • 尋找記憶中的味道:桐梓人用什麼樣的味道組成了人們的暖心記憶
    有這樣一種味道它承載著人們的鄉愁,「寒風起,食腊味」,千百年來腊味一直是幸福團聚的標誌性食物,歲月變遷,今天腊味不再是過年時才有的牙祭,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尋常美味。然而,腊味留給人們的記憶是歷久彌新,始終不變。
  • 狗哥實探 | 盤點隱藏在新會舊城區的美食店,尋找記憶中的味道!
    睡不著的夜晚,讓狗哥回想起了久遠的學生時代,那時的狗哥,除了在運動場上揮灑汗水(請自動腦補狗哥帥氣的臉龐),最開心的事莫過於攥著零花錢,在放學/放假的時候,在學校周邊買上一份當時覺得超級美味的食物。細細想來,狗哥已經很久沒有再去品嘗過這些美食,是不是在用自己的時代濾鏡美化了這些食物的味道呢?
  • 客家筍粄|客家人記憶中的味道
    型似餃子,外皮透亮Q彈口感鮮嫩,餡脆汁香筍 粄這便是客家人記憶中的味道——筍粄>筍粄是傳統的客家小吃其中,最好吃的要數大埔筍粄大埔筍粄是客家粄食中最典型的外形與客家蘿蔔粄相似是中原飲食文化色彩最為濃厚的風味小吃之一
  • 記憶中「年」的味道-燻臘肉
    因疫情的原因,很多地方都鼓勵就地過年,突然發現大部分人都在城市裡,只有春節才會集中返回真正的農村的家,平時生活在城市這頭,春節家在農村那頭,大部分80、90後的人成長的記憶都在農村,尤其是過年的味道都是小時候農村留給大家的珍貴記憶。
  • 【記憶中的味道】記憶中的紅薯泥【創意家常菜】洛陽松肉 上海烤麩
    【記憶中的味道】記憶中的紅薯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