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昏睡,早起吃什麼最能迅速醒眠?
就吃麵線糊配油條或菜粿。滋滋溜溜,香香脆脆,似從簡實豐盛,這是閩南式的早餐。
在晉江的大街小巷,面線糊很常見。一隻鐵皮滑輪車,車身上面挖個圈,擱一口鍋,底下起個爐,加上幾把摺疊椅桌,一個面線糊攤就成了。
往日饞嘴,常三五個攛掇著逃課上街喝面線糊。學生娃,缺銀子,光喝糊,加不起配料。一味往碗裡撒醬、醋、辣椒水、胡椒粉,這些調料,倒是免費的,喝得走起路來咣當作響。即便如此,也痛快。後來,以面線糊待客。客持匙攪了攪又舀了舀,遂露迷惑神色。那意思大抵是,啥都撈不上,就請吃這個呀?
當然,喝的是糊,吃的是配料。
客不懂。講明白了,客還似懂非懂。但晉江人都懂面線糊,就像懂得說閩南話。
做面線糊,重在選料,講究手觸指揉。若觸之線嫩,指揉成條而不碎,則為最佳,說明所用麵粉質好,類似清根粉。好吃的面線糊與熬湯有很大的關係,用料不同,味道有別。先將豬大骨入缽起中火煉,切入鴨肉一起煉,鴨肉需切小,這樣易爛而出汁。肉爛後,撈起,湯留做面線糊。有的以大鰻魚頭代替豬大骨,大同小異,皆是為了湯頭味足營養高。湯頭備好後,就可以放入鹽、蔥頭、番薯粉,燒開後下面線,之後就無需搭理,一味置於爐火上燒。
這個時候,若說大功告成,為時尚早。因為只有糊,並無配料。晉江面線糊的配料可多了去,滷腸、醋肉、蝦卷、熟蝦仁、焯豬肝、小芋頭、炸排骨、炒土豆、滷蛋或煎蛋、炒小香菇朵兒、鯊魚或鰻魚鱈魚煎、豬料、鴨料等,林林總總,大抵20多種。加了配料,店家會往碗裡撒些醬、醋、蔥花、胡椒粉,一碗熱氣騰騰芳香四溢的面線糊才算做成了。下什麼配料,客人自主。饞嘴的人,滿碗皆配料,糊也就碗底一丁點兒。當然,多數食客,下兩三樣,就已心滿意足,倒不全是從經濟考慮,而是不想讓配料的風頭蓋過面線糊的湯味。
清晨時分,盛一碗麵線糊,要根油條,或者一塊菜粿,直接將油條或菜粿探入碗,蘸那湯頭嚼,愜意悠然自不當說,直吃得眼迷離心舒坦,如同晉江好謎者所擬的謎——「朦朧的眼,朦朧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