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是個人物
一號說:跟投正在從暴富手段變成打工人的投名狀
悄無聲息中,地產圈發生了兩件不太顯眼的事。
但這兩件事都跟地產「打工人」直接相關,一定程度上也透露出當前房企中瀰漫的一股風氣:
收拾細軟,隨我上船。至於什麼時候下船,等沉了再說。
01
世茂說謊被事實打臉
還記得前兩天網上流傳的福晟集團告全體員工書麼?
中心意思就是控訴世茂集團在福晟集團不知情的情況下,夥同恆豐銀行將前兩者共管銀行帳戶上的2.65億元資金擅自轉走了,而且還沒使用握在福晟集團手裡的銀行密鑰。
這筆錢原本是用於福晟員工跟投的後續支付的。
針對這麼大個瓜,世茂集團自己躲在背後回應,說相關指控不實,並強調公開信中包含世茂不作為、不償債等嚴重不實信息,希望以此對世茂施加輿論壓力,幹擾公眾客觀判斷。
唯獨對是否擅自轉走了2.65億元資金避而不談。
世茂為了讓自己的回應顯得更真實,不僅直接指出對方的告員工書因為沒有蓋章而涉嫌造假,而且還讓「福晟集團」出具了一份蓋章版的聲明來聲援自己。
事後想來,福晟集團的高級管理層都已經大部分換上世茂系人馬了,想來福晟集團的公章實際上是在世茂系手中了。
但進一步的真相很快來了。
這次,流出的相關文件證據是加蓋了世茂和福晟雙方公章的原文件,真實性基本確鑿無疑。一份是雙方的《帳戶共管協議》的文件,此外還有6張恆豐銀行轉帳電子回執單。
一號君看到這份《帳戶共管協議》文件是加蓋了上海世茂建設有限公司和福晟集團有限公司的公章。
協議內容約定:甲方上海世茂建設有限公司指定了名為上海茂舒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茂舒」)為第三方,在恆豐銀行晉安支行開設了帳戶,作為雙方的共管帳戶。
其中提到,帳戶內設共管資金3.4億元,雙方各自保管了覆核key,並約定共管期限內,非經雙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上海茂舒對外劃轉、使用共管資金。
該協議也明確指出該筆資金的用途,主要用於世茂福晟合作平臺到期未能按時兌付的已籤約員工跟投款、高管跟投款及「定存」等投資款,其中員工跟投款總額不超過2.8億元,高管跟投款及「定存」等投資款總額不超過0.6億元。
一號君向福晟集團的朋友進行了確認,其稱網傳的《帳戶共管協議》是真實的,並且還對一號君證實了此前11月24網上流傳的福晟集團告員工書的真實性。
該員工還稱,福晟集團確實向公安機關報案且公安機關目前已受理了該案件。文件的真實性有保障,並稱公安機關已經受理了該案件。
果然,讓子彈飛一會兒之後,事實給了世茂一個響亮的耳光:
渣男。
不過該說不說的多說一句,此次配合世茂集團違規操作,讓世茂順利轉走共管帳戶帳上2.65億元的恆豐銀行,銀保監會不應該進行一下調查並嚴厲處置嗎?
02
綠地居然也搞跟投了,不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麼?
12月1日下午的時候,綠地集團內部開了個小範圍的會,據說規模層級只涉及地產板塊、集團職能部門和各大事業部的頭頭腦腦,而討論的主題只有一個:
跟投。
國企做事麼,向來講究穩重,緊事慢行。更何況這一決定會牽涉到地產板塊上上下下好幾萬人,還包括綠地香港,那麼多人的利益攸關。
民營房企搞跟投已經不是新鮮事了,最早是碧桂園的同心共享模式,一舉激發了從上到下「打工人」的主人翁心態,將碧桂園的銷售規模推向了「宇宙第一房企」的位置,跟投機制功不可沒。
同樣,有小碧桂園之稱的中梁,也推行了較跟投機制更加誘人的「阿米巴模式」,在房地產江湖搞起了事業合伙人機制。
以至於後來者紛紛效仿,成為房企拼規模賽道上的利器。
當然,這幾年隨著房地產行業下行、利潤趨於薄弱,絕大多數跟投項目的收益幾乎沒有了吸引力,甚至於好些房企中高管跟一號君抱怨過,跟投虧大發了。
如今跟投機制變成了雞肋,甚至變成了變相向員工低息集資的手段,紛紛避之唯恐不及。
綠地此時卻一反常態,拾起了行業中的這根雞肋,當然不是為了想要搞激情、拼規模的,實際上背後的目的很明顯:讓員工跟投、給企業融資。
賺了當然皆大歡喜,虧了你也別怪我。
據一號君了解到,這次小範圍的會議主要是討論跟投方案的相關細節,而此前綠地集團內部已經在小範圍內下發過一份徵求意見稿,這次上會的方案就是根據意見稿徵求的情況進行的細化。
進一步的消息是,1號會議結束之後,各事業部已經分頭行動、快速落實,在排摸適合跟投的項目準備向集團匯報了。
看來這次國企效率還挺高的。
只不過,早在2017年綠地集團就曾在內部下過一份紅頭文件,說要推廣項目跟投機制,號召各地開展落實。
而那一次,紅頭文件只不過是一紙空文,僅僅號召而已,既沒有細則,也沒有措施。
歸根到底,綠地是國企,跟投這種方式,讓普通員工分享國企投資收益,在法理上逃不過國有資產流失,或者私分國有資產的嫌疑,這一條,國資委那邊就過不了。
所以對於綠地此次行動迅速,卻非常不合適宜的跟投,其實內部人早就看穿了:
「公司已經到了要讓內部員工慷慨解囊的時候了!」
可不是,作為唯一一家三道紅線全踩的國企,淨負債率不降反升、現金流難以覆蓋短期債務.
今年以來又接連受挫,連發個公司債借新還舊都讓監管部門硬生生砍去了10億利息的借債規模,前段時間的11月13日只得向公司內部的員工持股會主體「上海格林蘭投資企業」借款1.9億元,累計已經借了6.9億元;作為公司員工持股會的格林蘭又只得向金融機構抵押綠地股權融資進行拆借。
終於,張玉良的小算盤打到了自己人身上,至於此次跟投是否會成功,就看各位綠地員工的覺悟了。
畢竟,經濟利益是驅動不了了,綠地的項目,大家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