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烏鎮西柵,人道天連水我意水接天,風啊水啊一頂橋,江南行4)
我們從烏鎮打的到了杭州,入住靠近西湖而預訂的自助民宿,一切很順利。現代旅行,與曾經的旅行概念已有所不同。在網絡時代,自助民宿有著非常閃光的特色,給旅行者帶來了更多的自由空間。房東給入住者提供密碼入住,彼此完全不用見面,隔空交流完成一切手續。信譽,是現代人的基本品質與辦事的敲門磚。自助民宿營建的是旅行中的主人文化,相對自由自在的獨處,讓旅行更輕鬆,更方便,尤其是更貼近旅行中的一個個目標。旅途中,吃住行的不同體驗,也豐富著我們的旅行內容。
上午入住後,輕鬆散步就到了西子湖畔。對岸山頭之上就是傳說中的雷鋒塔。呵……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此時我偏又想起古人詠詩雷峰塔:「聞子狀雷峰,老僧掛偏裘,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時有薰風至,西湖是酒床,醉翁潦倒立,一口吸西江。」想想一個鞋兒破帽兒破的僧人,樂顛顛的圍著西湖轉悠,醉眼迷離地遠望雷峰塔……那情景是多麼有趣。只是,此西湖哪裡是彼西湖喲。
我們很快進入了「柳浪聞鶯」景區。西湖景域的寬,有些超出我的想像;從此景點到彼景點之遙,尤其是炎炎夏日令人實在難以從容信步。方圓水域有好幾公裡吧,湖岸周長漫漫,如若不呆上些時日,真是不好意思說是來過西湖。
柳浪聞鶯……這名實在取得好,應景而溫情。旅遊觀光車,人滿為患,難以等待、難以擠上。在這齊天的柳蔭中稍作休息。為省體力,叫輛網約車,準備先往雷峰塔……
我們仨一上車,師傅就主動熱情的與我們攀談起來。哪知幾句話後,師傅就盛邀我們去龍井村買龍井茶,一定得去買習大大走訪過的龍井村莊的茶,說是不遠,茶特好、特地道,來回一小時,不耽誤看風景。盛情難卻,於是前往。茶山實在是好茶山,村莊實在是好村莊,茶葉也實在是好茶葉……但這樣帶貨的方式令人實在不悅,勉強買了一點龍井就匆匆要求上車迴轉。
依稀記得電視裡推介過這座名聞天下的城市:……杭州是生態文明之都,山明水秀,晴好雨奇,浸透著江南韻味,凝結著世代匠心……竊以為,城市發展是好事,過度開發也難免不令人擔憂。
還記得政府有這樣的話: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此時的我,山看見了,水也看見了……鄉愁呢?
西湖的景點很多,有很多令人早在歷朝古詩文中、文學故事中就耳熟能詳的景名:有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有斷橋、雷峰塔、錢王祠、淨慈寺、蘇小小墓;有白蛇傳傳說、梁祝傳說、濟公傳說、蘇東坡傳說、嶽飛傳說、于謙傳說……此行哪容我逐一細訪,哪容我逐一道來。
我只能浮光掠影,呈上一點粗淺印象,我眼中看到的西湖,只是我的一點心緒而已。
史書上早有記載:五代吳越國,西湖多年不修,為葑草蔓蔽。以後的各朝各代,也多有治理,可是皆因戰亂不斷,豪強相爭而沒有徹底根治過。在史書上看到這樣的記錄更多:復湮塞、湖水益狹、舟行困難、大旱湖水盡涸、湖面淤塞成淺灘……都是些令人心塞的詞語。
所以,我們有理由欣喜與慶幸西湖今日的美貌模樣。夏日裡,我的心仍然被西湖的柔情與曼妙所一點點融化……
西湖的荷,絕不是一般的荷,那是被西湖的風穿過,且時而掀起裙袂的荷……自有一番特別的撩人與嫵媚之處。
西湖的橋,絕不是一般的橋,那是被層層疊疊、遠遠近近的綠,裹襲著的橋……如一彎彎綠霧中的月芽。
西湖的亭樓,絕不是一般的亭樓,那門前一定是有廣域的水與橋、樹與風、荷與鳥的亭樓……如一尊尊定力超凡而富有太多閱歷的長者穩坐。
以歷史上康熙大帝題寫的「曲院風荷」命名的景致最有吸引力,其間的「芙渠水館」最為受寵。遠看去,舉著傘的人們,散漫輕移腳步,在廊橋間游離而成的倒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情致。
不緊不慢間,我們步入了「印象西湖」演出景區——嶽湖。這可是我們在電視上早就欣賞過的、為之著迷的劇目,這裡正是其實景演出地。關健其全劇音樂都是由我特別喜歡的,日本著名世界級音樂家喜多郎擔綱。他的音樂,深邃、廣漠、浩渺,史詩一般攝人心魄。再加之張藝謀、王潮歌、樊躍「鐵三角」導演團隊的鼎力,註定了此劇的非凡。
「印象西湖實景地:南至趙公堤,北至嶽湖樓,西至曲院風荷,東至蘇堤。
以天為蓋、以水為臺,一派日月同天、極富中國傳統美學意義的非凡畫意。
工作人員正在布景……
很喜歡近幾年興起的實景演出,旅行四方,我往往都會以此給自己片刻放鬆,只遺憾此次不行。秋與悠反對我的計劃外滯留。
我戀戀的再回眸一下曲院風荷處,趕緊移步向前。
時近傍晚,陽光柔和了許多。眼前,荷映高樓,紅霞漸起,輕風徐來……
白娘子與許仙訴說衷腸的情景,就在眼前……昔日斷橋今安在,殘陽暮色有誰愁?
緣分,有時需要守望一千年;有時,它只在一個瞬間。天上人間的愛情,悲歡離合,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一語成讖。
圓滿的愛情都是相似的,不幸的愛情卻各有不同。來到西湖的人們,你們的人生有著什麼樣的愛情呢?
西湖,楊柳依依處、荷映斷橋處、曲院通幽處……本是最能孕育愛情的地方。依偎湖畔,彼此承諾,兩心就是一次樸素的妙合。然而,這樣的愛情,往往被人忽略與忘記,只有那一場悽美、悲情的離合,終是與人刻骨銘心與傳誦。只有骨子裡的疼痛,最令人難忘。
但願擁擠湖邊的人們,人生都能如你所願。有緣為引,一往而深。
來到西湖,不上遊船,就不算來了西湖吧。於是,趁著傍晚的涼意,去湖面吹吹風吧……
到得湖中,才發現,這湖……於優美、婉約中,又更多了幾分厚重、空靈。遙望對面寶石山頂上的保俶塔,如美人一般修長。西湖的人文歷史回聲由遠而近,這保俶塔是西湖的重要標誌之一。
據載:保俶塔位於寶石山頂,始建時代,一般認為系吳越國王錢鏐時所建
船身轉來轉去,雷峰塔就來到了面前。人們太熟悉有關塔的故事了:法海和尚騙許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許仙,被法海鎮在雷峰塔下。後來白娘子的兒子救出母親,全家得以團聚。那法海也從封建正統人物,變成了破壞愛情的大反派。歷史戲劇總是蘊含了人們最傳統的審美觀念。此時,正是雷峰夕照之時。塔,格外的觸目。
據傳:歷來素有「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說。雷峰塔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故名之。
然後,我不能不想起魯迅的名篇《論雷峰塔的倒掉》,這可是曾經中學課本中的名篇之一,我曾經面對每一屆學子,都在津津樂道的講其思想價值、時代價值、論說文範文價值、謀篇布局的結構價值。何況後來還有魯迅先生《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問世。
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磚塔身轟然坍塌,「雷峰夕照」勝景名存實亡。2002年,雷峰塔重建竣工。
很明顯作者的重點不在討論雷峰塔,而是在暗諷世局。此一時彼一時,而今,新塔矗立,成就了西湖最美十景之一。不覺打油詩一首:西湖八月日焦作,雕樓畫舫水中過。疑是大神凡間來,雷峰塔前逐清波。
斷橋,就在眼前。人潮湧動,哪容人想像出許仙白娘子一見鍾情時的美好。
遠遠的,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就在前面了。請親們,點圖細看,我在晃來晃去的船上拍全了湖中的三座石塔,實在不易啊!相傳可是東坡當年在任時創設的景致哦!
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風景秀麗、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月的景觀享譽中外。
聽說:三塔球面各有五個圓洞,月明之夜,塔中點燃燈光,洞口糊上薄紙,洞形印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真月假月難分,故名「三潭印月」。我們是無福消受這番良辰美景了。
據載:三潭印月島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
夕陽晚照中,杭州城市地標性建築映入眼帘……那是一份現代化城市的名片與氣派。那也是美人兒西湖最壯麗的背景。
傳統美學的西湖,卻以現代建築為美麗的天際線。這是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種必然交匯與融合。
夕照中的西湖,猶如一汪芳香濃溢的醇醪。西湖以湖為魂,以船為魄。那水中各種各樣的船,不,是畫舫,如此豪橫的於湖面招搖、遊移……歷朝皇帝也未必有過如此的奢華。如今,普通庶民,花上幾十元,就可以享受一次奢靡。時代,給予了人們太多的享樂與幸福。
哪裡是船嘛,分明是一棟棟可以移動的房子。結構精巧、外形美觀、典雅玲瓏的畫舫分明是現代科技的結晶。
我們下得船來,天色已晚。西湖已經趨於沉靜的夜色之中。
炎夏八月,白堤東段;映日荷花,斷橋輕嘆。傳說中的斷橋,耐心而靜默的承載著晚歸的人群。
湖邊多少遊湖者,半在斷橋月色間;田田蓮葉靜靜綠,多少纏綿雲水晚。
呵……清亮的月亮高懸夜空。月上西湖、月映斷橋……這冷豔太過激動我心。記得辛棄疾有詩:明朝車馬各西東,惆悵畫橋風與月。正應此景、此情、此意啊。這一輪,跨越時空的明月,這一彎跨越時空的鄉愁。西湖,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此時,我信了。這是一個有著自己獨特的、極富民族人文情懷的城市。
蘇東坡曾在杭州主持疏浚西湖,壘建的蘇堤更是家喻戶曉,其詩也成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如若延伸開去……白天黑夜總相宜;……雨天晴天總相宜;……冬天夏天總相宜。
為杭地水利也有過汗馬功勞的大詩人白居易,其詩也不能不提一筆:「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這湖,這橋,這晚霞……哪能不讓人勾留與懷想呀!
月色中,離情別緒湧上心間。現代社會倡導的,讓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風花雪夜,這是一種極貼民心的人文關照,此時我覺得是如此的溫情脈脈。
第二天清晨,再來與西湖告別,再來斷橋告別。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清晨,人們早已泛舟其湖,歡聲笑語於湖面蕩漾。
斷橋在晨霧中芳姿漸顯……天色漸漸明朗起來,水天一色的湛藍。
還是楊萬裡的詩句最應大眾口味: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情不自已,借古人詩句鳴意:斷橋載取春歸去,餘情寄夏荷裡、湖水湖煙。此番與西子淺逢,以後總會在某個溫柔的瞬間,幸福而愉悅的回味。
感謝朋友們陪我閱讀至此。謝謝你們的關注,敬請期待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