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江南行5

2020-08-19 之月鏡像

(承接:烏鎮西柵,人道天連水我意水接天,風啊水啊一頂橋,江南行4)

我們從烏鎮打的到了杭州,入住靠近西湖而預訂的自助民宿,一切很順利。現代旅行,與曾經的旅行概念已有所不同。在網絡時代,自助民宿有著非常閃光的特色,給旅行者帶來了更多的自由空間。房東給入住者提供密碼入住,彼此完全不用見面,隔空交流完成一切手續。信譽,是現代人的基本品質與辦事的敲門磚。自助民宿營建的是旅行中的主人文化,相對自由自在的獨處,讓旅行更輕鬆,更方便,尤其是更貼近旅行中的一個個目標。旅途中,吃住行的不同體驗,也豐富著我們的旅行內容。

上午入住後,輕鬆散步就到了西子湖畔。對岸山頭之上就是傳說中的雷鋒塔。呵……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此時我偏又想起古人詠詩雷峰塔:「聞子狀雷峰,老僧掛偏裘,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時有薰風至,西湖是酒床,醉翁潦倒立,一口吸西江。」想想一個鞋兒破帽兒破的僧人,樂顛顛的圍著西湖轉悠,醉眼迷離地遠望雷峰塔……那情景是多麼有趣。只是,此西湖哪裡是彼西湖喲。

我們很快進入了「柳浪聞鶯」景區。西湖景域的寬,有些超出我的想像;從此景點到彼景點之遙,尤其是炎炎夏日令人實在難以從容信步。方圓水域有好幾公裡吧,湖岸周長漫漫,如若不呆上些時日,真是不好意思說是來過西湖。

柳浪聞鶯……這名實在取得好,應景而溫情。旅遊觀光車,人滿為患,難以等待、難以擠上。在這齊天的柳蔭中稍作休息。為省體力,叫輛網約車,準備先往雷峰塔……

我們仨一上車,師傅就主動熱情的與我們攀談起來。哪知幾句話後,師傅就盛邀我們去龍井村買龍井茶,一定得去買習大大走訪過的龍井村莊的茶,說是不遠,茶特好、特地道,來回一小時,不耽誤看風景。盛情難卻,於是前往。茶山實在是好茶山,村莊實在是好村莊,茶葉也實在是好茶葉……但這樣帶貨的方式令人實在不悅,勉強買了一點龍井就匆匆要求上車迴轉。

依稀記得電視裡推介過這座名聞天下的城市:……杭州是生態文明之都,山明水秀,晴好雨奇,浸透著江南韻味,凝結著世代匠心……竊以為,城市發展是好事,過度開發也難免不令人擔憂。

還記得政府有這樣的話: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此時的我,山看見了,水也看見了……鄉愁呢?

西湖的景點很多,有很多令人早在歷朝古詩文中、文學故事中就耳熟能詳的景名:有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有斷橋、雷峰塔、錢王祠、淨慈寺、蘇小小墓;有白蛇傳傳說、梁祝傳說、濟公傳說、蘇東坡傳說、嶽飛傳說、于謙傳說……此行哪容我逐一細訪,哪容我逐一道來。

我只能浮光掠影,呈上一點粗淺印象,我眼中看到的西湖,只是我的一點心緒而已。

史書上早有記載:五代吳越國,西湖多年不修,為葑草蔓蔽。以後的各朝各代,也多有治理,可是皆因戰亂不斷,豪強相爭而沒有徹底根治過。在史書上看到這樣的記錄更多:復湮塞、湖水益狹、舟行困難、大旱湖水盡涸、湖面淤塞成淺灘……都是些令人心塞的詞語。

所以,我們有理由欣喜與慶幸西湖今日的美貌模樣。夏日裡,我的心仍然被西湖的柔情與曼妙所一點點融化……

西湖的荷,絕不是一般的荷,那是被西湖的風穿過,且時而掀起裙袂的荷……自有一番特別的撩人與嫵媚之處。

西湖的橋,絕不是一般的橋,那是被層層疊疊、遠遠近近的綠,裹襲著的橋……如一彎彎綠霧中的月芽。


西湖的亭樓,絕不是一般的亭樓,那門前一定是有廣域的水與橋、樹與風、荷與鳥的亭樓……如一尊尊定力超凡而富有太多閱歷的長者穩坐。

以歷史上康熙大帝題寫的「曲院風荷」命名的景致最有吸引力,其間的「芙渠水館」最為受寵。遠看去,舉著傘的人們,散漫輕移腳步,在廊橋間游離而成的倒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情致。

不緊不慢間,我們步入了「印象西湖」演出景區——嶽湖。這可是我們在電視上早就欣賞過的、為之著迷的劇目,這裡正是其實景演出地。關健其全劇音樂都是由我特別喜歡的,日本著名世界級音樂家喜多郎擔綱。他的音樂,深邃、廣漠、浩渺,史詩一般攝人心魄。再加之張藝謀、王潮歌、樊躍「鐵三角」導演團隊的鼎力,註定了此劇的非凡。

「印象西湖實景地:南至趙公堤,北至嶽湖樓,西至曲院風荷,東至蘇堤。

以天為蓋、以水為臺,一派日月同天、極富中國傳統美學意義的非凡畫意。

工作人員正在布景……

很喜歡近幾年興起的實景演出,旅行四方,我往往都會以此給自己片刻放鬆,只遺憾此次不行。秋與悠反對我的計劃外滯留。

我戀戀的再回眸一下曲院風荷處,趕緊移步向前。

時近傍晚,陽光柔和了許多。眼前,荷映高樓,紅霞漸起,輕風徐來……

白娘子與許仙訴說衷腸的情景,就在眼前……昔日斷橋今安在,殘陽暮色有誰愁?

緣分,有時需要守望一千年;有時,它只在一個瞬間。天上人間的愛情,悲歡離合,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一語成讖。

圓滿的愛情都是相似的,不幸的愛情卻各有不同。來到西湖的人們,你們的人生有著什麼樣的愛情呢?

西湖,楊柳依依處、荷映斷橋處、曲院通幽處……本是最能孕育愛情的地方。依偎湖畔,彼此承諾,兩心就是一次樸素的妙合。然而,這樣的愛情,往往被人忽略與忘記,只有那一場悽美、悲情的離合,終是與人刻骨銘心與傳誦。只有骨子裡的疼痛,最令人難忘。

但願擁擠湖邊的人們,人生都能如你所願。有緣為引,一往而深。

來到西湖,不上遊船,就不算來了西湖吧。於是,趁著傍晚的涼意,去湖面吹吹風吧……

到得湖中,才發現,這湖……於優美、婉約中,又更多了幾分厚重、空靈。遙望對面寶石山頂上的保俶塔,如美人一般修長。西湖的人文歷史回聲由遠而近,這保俶塔是西湖的重要標誌之一。

據載:保俶塔位於寶石山頂,始建時代,一般認為系吳越國王錢鏐時所建

船身轉來轉去,雷峰塔就來到了面前。人們太熟悉有關塔的故事了:法海和尚騙許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許仙,被法海鎮在雷峰塔下。後來白娘子的兒子救出母親,全家得以團聚。那法海也從封建正統人物,變成了破壞愛情的大反派。歷史戲劇總是蘊含了人們最傳統的審美觀念。此時,正是雷峰夕照之時。塔,格外的觸目。

據傳:歷來素有「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說。雷峰塔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故名之。

然後,我不能不想起魯迅的名篇《論雷峰塔的倒掉》,這可是曾經中學課本中的名篇之一,我曾經面對每一屆學子,都在津津樂道的講其思想價值、時代價值、論說文範文價值、謀篇布局的結構價值。何況後來還有魯迅先生《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問世

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磚塔身轟然坍塌,「雷峰夕照」勝景名存實亡。2002年,雷峰塔重建竣工。

很明顯作者重點不在討論雷峰塔,而是在暗諷世局此一時彼一時,而今,新塔矗立,成就了西湖最美十景之一。不覺打油詩一首:西湖八月日焦作,雕樓畫舫水中過。疑是大神凡間來,雷峰塔前逐清波。

斷橋,就在眼前。人潮湧動,哪容人想像出許仙白娘子一見鍾情時的美好。

遠遠的,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就在前面了。請親們,點圖細看,我在晃來晃去的船上拍全了湖中的三座石塔,實在不易啊!相傳可是東坡當年在任時創設的景致哦!

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風景秀麗、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月的景觀享譽中外。

聽說:三塔球面各有五個圓洞,月明之夜,塔中點燃燈光,洞口糊上薄紙,洞形印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真月假月難分,故名「三潭印月」。我們是無福消受這番良辰美景了。

據載:三潭印月島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

夕陽晚照中,杭州城市地標性建築映入眼帘……那是一份現代化城市的名片與氣派。那也是美人兒西湖最壯麗的背景。


傳統美學的西湖,卻以現代建築為美麗的天際線。這是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種必然交匯與融合。

夕照中的西湖,猶如一汪芳香濃溢的醇醪。西湖以湖為魂,以船為魄。那水中各種各樣的船,不,是畫舫,如此豪橫的於湖面招搖、遊移……歷朝皇帝也未必有過如此的奢華。如今,普通庶民,花上幾十元,就可以享受一次奢靡。時代,給予了人們太多的享樂與幸福。

哪裡是船嘛,分明是一棟棟可以移動的房子。結構精巧、外形美觀、典雅玲瓏的畫舫分明是現代科技的結晶。

我們下得船來,天色已晚。西湖已經趨於沉靜的夜色之中。

炎夏八月,白堤東段;映日荷花,斷橋輕嘆。傳說中的斷橋,耐心而靜默的承載著晚歸的人群。

湖邊多少遊湖者,半在斷橋月色間;田田蓮葉靜靜綠,多少纏綿雲水晚。

呵……清亮的月亮高懸夜空。月上西湖、月映斷橋……這冷豔太過激動我心。記得辛棄疾有詩:明朝車馬各西東,惆悵畫橋風與月。正應此景、此情、此意啊。這一輪,跨越時空的明月,這一彎跨越時空的鄉愁。西湖,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此時,我信了。這是一個有著自己獨特的、極富民族人文情懷的城市。

蘇東坡曾在杭州主持疏浚西湖,壘建的蘇堤更是家喻戶曉,其詩也成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如若延伸開去……白天黑夜總相宜;……雨天晴天總相宜;……冬天夏天總相宜。

為杭地水利也有過汗馬功勞的大詩人白居易,其詩也不能不提一筆:「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這湖,這橋,這晚霞……哪能不讓人勾留與懷想呀!

月色中,離情別緒湧上心間。現代社會倡導的,讓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風花雪夜,這是一種極貼民心的人文關照,此時我覺得是如此的溫情脈脈。

第二天清晨,再來與西湖告別,再來斷橋告別。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清晨,人們早已泛舟其湖,歡聲笑語於湖面蕩漾。

斷橋在晨霧中芳姿漸顯……天色漸漸明朗起來,水天一色的湛藍。

還是楊萬裡的詩句最應大眾口味: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情不自已,借古人詩句鳴意:斷橋載取春歸去,餘情寄夏荷裡、湖水湖煙。此番與西子淺逢,以後總會在某個溫柔的瞬間,幸福而愉悅的回味。

感謝朋友們陪我閱讀至此。謝謝你們的關注,敬請期待後續。

相關焦點

  • 重慶巫溪: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是一個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圖片來源:心有寧溪團隊(巫溪臺 傅春蓉)
  • 福建下黨舊貌換新顏: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7月23日,《人民網》福建頻道,以《福建下黨舊貌換新顏: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標題,報導了壽寧縣下黨鄉。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下黨鄉積極推進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對古村明清古民居和鸞峰橋進行保護性修復和開發,著力打造「紅色下黨」旅遊品牌,先後完成滴水穿石主題公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遊客服務中心、露天藝術廣場、修竹溪安全生態水系、濱河棧道、夜景工程等27個項目建設。
  • 故土難離,崇義麟潭石下,一個讓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石山之下,取名石下」。石下村位於江西省崇義縣麟潭鄉東北部5公裡處,總面積14.1平方公裡,轄9個村民小組,人口1260人。藍天倒映在水裡,農家小院點綴在湖邊森林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湖中的樹,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高沙灣石下,一個讓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一花一世界,一個小地方的變化發展似乎都昭示著這個時代的日新月異。
  • 最好的旅遊: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2013年12月,習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發出號召:「要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全世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籍都是有鄉愁的,有的人自稱世界公民,在哪兒都無所謂,一輩子居無定所四處漂泊,雖然很快樂,但這些人就沒有鄉愁嗎?有的是另一種鄉愁。他們之所以這樣居無定所,可能正是一種尋找的過程,是鄉愁的另一種表現。鄉愁不光是還鄉,也可能是尋找,還可能是出發。
  • 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遊客們不禁感嘆:來到這裡,仿佛世外桃源一般,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伊春是一座森林城市,有著「祖國林都」「紅松故鄉」「天然氧吧」「避暑勝地」的美譽;伊春是一座可以將空氣打包作為禮品,送給朋友的城市;伊春是一座盛夏不用開空調、可以蓋被睡覺的城市。伊春市堅持「生態立市、旅遊強市」發展定位,努力把「綠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銀山」。
  • 詩畫梅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青春梅江,在那夢想起航的地方十九大提出實行鄉村振興戰略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梅江區堅持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堅持規劃先行原則,形成村村相通、景景相連、心心相印、人人共享的建設局面,串珠成鏈打造美麗鄉村亮點,努力讓鄉村更美麗、群眾更富裕
  • 富縣茶坊街道:看得見山 望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延安市富縣茶坊街道辦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定期組織黨員群眾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繪就出了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宜居畫卷。數九寒天,走進富縣茶坊街道辦,各村村容整潔、生態宜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近年來,茶坊街道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改善各村基礎設施。組織成立巡河員專班,對沿岸垃圾、河道內垃圾漂浮物進行定期清除。定期組織衛生大掃除和宣傳教育活動的同時,引導群眾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世外桃源——青島百果山
    大家好,我是咔呲嚓旅遊,今天呢給大家分享一個「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世外桃源。大家知道是哪裡嘛?對,沒錯,它就是青島的百果山。但是,殊不知,它曾經也是一片荒山窮山,滿目瘡痍。從荒山到世外桃源,它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蛻變呢?當時代的東風還沒吹進山村的時候,百果山腳下的畢家上流由於地理條件等方面的限制,一直處於貧困落後的狀態,只能靠山吃山。
  • 富縣茶坊街道:看得見山 望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延安市富縣茶坊街道辦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定期組織黨員群眾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繪就出了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宜居畫卷。數九寒天,走進富縣茶坊街道辦,各村村容整潔、生態宜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近年來,茶坊街道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改善各村基礎設施。組織成立巡河員專班,對沿岸垃圾、河道內垃圾漂浮物進行定期清除。定期組織衛生大掃除和宣傳教育活動的同時,引導群眾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淄博這條旅遊線路被全國推薦
    近日,農業農村部舉辦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旅遊精品景點線路推介活動,發布了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旅遊精品景點線路,全省5條精品線路獲推介,淄博市精心策劃的「淄博博山生態休閒美食之旅」當選,這是淄博首條入選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景點路線。
  • 福建壽寧縣委書記黃國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記憶
    福建壽寧縣委書記黃國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記憶 2016-04-16 16:51:49該縣地處偏遠,明代寫了《警世通言》等「三言」的馮夢龍曾在這裡當過知縣,當年,馮夢龍從家鄉蘇州到壽寧上任時,足足走了半年,足見當時行路之難、所在之偏。  近30年來,壽寧縣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老區山區縣居弱圖強、跨越崛起的發展路子。
  •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黃河中下遊分界處桃花峪村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黃河中下遊分界處桃花峪村。地理位置桃花峪村位於滎陽市廣武鎮東北部,黃河中下遊分界處南岸,距鄭州市區12公裡。桃花峪村由桃花峪和任店兩個自然村組成,5個村民組,210餘戶、910餘人,有耕地731畝,荒山面積2100畝。村名由來桃花峪村歷史悠久,因村內有很多桃樹,每逢春天,萬朵桃花在山峪中盛開,景色蔚為壯觀,村莊便得名桃花峪。
  • 山水堯埃:讓人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堯埃全景 初夏早晨,太陽早早的就出現在了天邊,緩緩地步入堯埃。 文化牆 文化牆的對面用紅綠相間的字體寫著一個大大的美字,美字下面一首小詩:「仙人乘駕犀牛去,此處常聞故事聲;牛去未歸無印跡,雲悠還返有行蹤;晴空湛湛堯埃樹,碧水悠悠新董峰;詩展長廊同尚飲,茶香河岸畫風情」,
  • 「鄉村旅遊」白銀花村·顧家善: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花村·顧家善: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顧家善仿古牆顧家善村口顧家善村,沒去過前,記者一直以為是「顧家山村」,一個以多顧姓者居住的小山村。在農耕文化園內,一件件歷經滄桑的農具,承載著濃濃的鄉愁。村裡還有一條掛滿傘的長廊,傘面五彩斑斕,繽紛多彩,雨傘下花團錦簇,步入其中恍若穿越時空,誤入了童話世界。沿著村邊濱河蘇堤走一走,聽著黃河的傾訴,聞著空氣中的淡淡花香,看著佇立岸邊、由顧家善原學校改建而成的1982國際青年旅舍(因學校建於1982年而得名),對青春的追憶立刻被喚醒。
  •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鎮江1條線路入選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正值國慶、中秋佳節到來之際,為人們提供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好去處。
  •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貧窮山村到美麗鄉村的華麗轉型
    河北的一個傳統的農業大村,既無資源也無產業,農民收入主要依靠傳統種植業,如何脫貧致富?如何從一個人心渙散、環境髒、亂、差的落後窮山村,一躍變為一個和諧美麗、文明溫馨的新農村的呢?帶著好奇我們在去唐山的路上順道來到了河北遵化市團瓢莊鄉山裡各莊村。
  • 「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創客小鎮
    位於河南省新縣田鋪鄉境內的「創客小鎮」,是該縣新農村建設中卓力打造的一個亮點,為吸引遊客,又投資進行了亮化改造,使整個山村更顯魅力。每逢節假日,這裡遊人如織,全國各地的參觀者絡繹不絕。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乾隆御賜萬清寺所在地安寨村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乾隆御賜萬清寺所在地安寨村。地理位置安寨村位於登封市潁陽鎮西南,原名斜店街,因居處依河蜿蜒,順勢而建,為東北西南向,故名斜店街。安寨與伊川江左張凹村毗鄰,位居狂水北岸,倚箔河畔。
  • 青礁村院前社: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華廣網4月20日訊(虞欣平 吳勇)兩岸「同名村」參訪團日前來到位於廈漳交界處的廈門海滄青礁村,這是一個顏氏族群聚居的古村落。據了解,宋代山東顏回後裔的一個支系輾轉遷徙來到青礁,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在這樣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富有兩岸交流元素的閩臺生活文化村,參訪團成員們的拍攝創作熱情也被大大激發。大家都認為,把同名村活動放在青礁院前舉行非常適合。而當天參訪行程中最為巧合的是,在青礁顏氏大宗祠堂,參訪團與在臺參訪時曾會面的臺南下營顏氏宗親不期而遇。經了解,才知道原來他們是與東南亞的顏氏宗親來廈門參加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併到青礁祖地拜謁顏氏祖先。
  • 西藏四季吉祥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圖為西藏四季吉祥村  中國西藏網訊 四季吉祥村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至貢嘎機場中段的才納鄉,位置優越,地肥水美,是拉薩河谷地帶農業生產條件較為突出的區域。作為一個易地扶貧搬遷點的新興小村莊,「四季吉祥」寓意一年四季風調雨順,吉祥如意。四季吉祥村建有「春」、「夏」、「秋」、「冬」四個片區,12條主幹道,共365戶,象徵著一年四季12個月、365天。  6月22日,「美好生活 幸福拉薩」第二屆全國網絡媒體拉薩行活動走進西藏曲水縣四季吉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