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堯埃:讓人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2020-12-15 人民網貴州頻道

堯山腳下水潺潺,初夏堯埃映眼帘;林內涼亭真靚麗,村中設備漸齊全;亭廊互襯清波蕩,田地相鄰大壩寬;迷路陶公興嘆服,堯埃風景勝桃園。這是黔南桂北詩詞協會5月26日在麻尾鎮新董村堯埃組寫下的詩句,筆者聽聞後按奈不住心中嚮往之情,前往堯埃一睹風採。

堯埃全景

初夏早晨,太陽早早的就出現在了天邊,緩緩地步入堯埃。村口懸掛著「山水堯埃」幾個古樸大字,下面是一條平整、潔淨的通組路,路的左邊是300米長整齊的竹籬笆沿著小路蜿蜒盤旋,右邊是一排四季常青的松樹。筆者沿著小路尋覓下去,夏季清風與花香「糾纏」不清沁入心扉,蟲鳴與鳥叫遙相呼應。

路深時現景,一幢幢居民樓出現在眼前,格桑花、合歡花、月季及一些不知名的花整齊地擺放在樓前;牆面被染成白色,「創建文明村寨,建設和諧堯埃」是這面牆的主題,上面還寫著堯埃簡介、組規民約、衛生公約、組管委職責、黨建引領等內容,這是堯埃村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好的體現。

文化牆

文化牆的對面用紅綠相間的字體寫著一個大大的美字,美字下面一首小詩:「仙人乘駕犀牛去,此處常聞故事聲;牛去未歸無印跡,雲悠還返有行蹤;晴空湛湛堯埃樹,碧水悠悠新董峰;詩展長廊同尚飲,茶香河岸畫風情」,從山水亭廊讚美堯埃風景。除了美,這裡有孝、忠、和、義、禮、廉、恥等字被刻畫在牆體上,時時刻刻警醒著村民。

沿著蜿蜒的小路深入,乾淨整潔的庭院,堆放有序的農具、木材,轉角看見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在忙活著。

村民集中幹活

「這個篾條先從中間劃成四瓣,再用力破開,才會大小均勻,做出來的竹籬笆會更加好看。」今年73歲的村民柏錦義一邊做著篾條一邊笑著說。

一旁正在編籬笆的柏秀松接過話茬說道:「現在的衛生比以前好多了,住著安逸得很,村裡四處都乾乾淨淨的,夏天坐在涼亭吹河風,生活不要太愜意咯。」柏秀松今年45歲,由於患上雙肺支氣管擴張,反覆咳血多年,輕活、重活都不能幹,寨子搞環境整治,村民都讓他不要幹活了,他還是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黔南桂北詩詞協會煮茶論道

組長柏錦剛告訴筆者,這兩年依靠國家政策支持,堯埃有了健身娛樂場所、涼亭、通組路、硬化路、路燈,以及正在建設的美麗新家園。今年5月以來,在組管委、網格員的動員和帶領下,組裡的男女老少積極參加到環境整治建設中來,家家戶戶自發自願地無償捐出竹子,通過三天的努力,建成了約300米長的原生態籬笆牆,主動清理了通組路兩旁的雜草,現在每逢1和6日,都進行大掃除,衛生乾淨了,環境變美了。

在組長的指引下,筆者來到了堯埃的健身娛樂場所,「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幾個大字映入眼帘,有籃球場、健身器材、涼亭長廊,與不遠處勞作的村民,儼然構成一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山水圖。(彭吉宇)

(責編:陽茜(實習)、陳康清)

相關焦點

  • 福建下黨舊貌換新顏: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7月23日,《人民網》福建頻道,以《福建下黨舊貌換新顏: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標題,報導了壽寧縣下黨鄉。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下黨鄉積極推進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對古村明清古民居和鸞峰橋進行保護性修復和開發,著力打造「紅色下黨」旅遊品牌,先後完成滴水穿石主題公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遊客服務中心、露天藝術廣場、修竹溪安全生態水系、濱河棧道、夜景工程等27個項目建設。
  • 重慶巫溪: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是一個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圖片來源:心有寧溪團隊(巫溪臺 傅春蓉)
  • 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近200人的旅遊團在為期3天時間裡,遊覽了五營國家森林公園、林海奇石風景區、中國林都木雕園等我市極具特色的旅遊景區,近距離感受「森林裡的家」。隨著省內遊的全面啟動,我市抓住行業復甦過渡階段省內旅遊市場,強化精準營銷,推出了「龍江人遊伊春」系列活動,吸引了眾多省內遊客,大力促進我市旅遊消費增長。首遊團抵達湯旺河「林居」民宿,感受到紅牆紅瓦、木屋小院、火牆土炕,自然舒適。
  • 最好的旅遊: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2013年12月,習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發出號召:「要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全世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籍都是有鄉愁的,有的人自稱世界公民,在哪兒都無所謂,一輩子居無定所四處漂泊,雖然很快樂,但這些人就沒有鄉愁嗎?有的是另一種鄉愁。他們之所以這樣居無定所,可能正是一種尋找的過程,是鄉愁的另一種表現。鄉愁不光是還鄉,也可能是尋找,還可能是出發。
  • 詩畫梅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詩畫梅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望得見的「山」一路誰載十裡梅,下臨溪水恰齊開,此行便是無官事,只為梅花也合來十裡梅花再現南宋詩人楊萬裡詩畫場景一圈又一圈向上發展的梯田把一座山體打扮成了綠色的寶塔油皮礤即景圖茶香飄逸---清涼山雲霧縹緲---清涼山景圖蒼漫無邊際,綠海接藍天百歲山景圖 看得見的「水」美麗鄉村白宮雲水謠如詩如畫不是浪得虛名蔚藍的天空和清澈的河流互相吸引碰撞出著羅曼蒂克的氣息
  • 富縣茶坊街道:看得見山 望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延安市富縣茶坊街道辦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定期組織黨員群眾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繪就出了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宜居畫卷。數九寒天,走進富縣茶坊街道辦,各村村容整潔、生態宜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近年來,茶坊街道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改善各村基礎設施。組織成立巡河員專班,對沿岸垃圾、河道內垃圾漂浮物進行定期清除。定期組織衛生大掃除和宣傳教育活動的同時,引導群眾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 富縣茶坊街道:看得見山 望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延安市富縣茶坊街道辦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定期組織黨員群眾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繪就出了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宜居畫卷。數九寒天,走進富縣茶坊街道辦,各村村容整潔、生態宜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近年來,茶坊街道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改善各村基礎設施。組織成立巡河員專班,對沿岸垃圾、河道內垃圾漂浮物進行定期清除。定期組織衛生大掃除和宣傳教育活動的同時,引導群眾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世外桃源——青島百果山
    大家好,我是咔呲嚓旅遊,今天呢給大家分享一個「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世外桃源。大家知道是哪裡嘛?對,沒錯,它就是青島的百果山。但是,殊不知,它曾經也是一片荒山窮山,滿目瘡痍。從荒山到世外桃源,它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蛻變呢?當時代的東風還沒吹進山村的時候,百果山腳下的畢家上流由於地理條件等方面的限制,一直處於貧困落後的狀態,只能靠山吃山。
  •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淄博這條旅遊線路被全國推薦
    該線路為淄博市區出發—樵嶺前村—源泉鎮萬畝獼猴桃景觀帶—中郝峪村—聶家峪村,涵蓋了美麗休閒鄉村、農業採摘和博山美食文化,為廣大遊客提供了業態功能多元、主題特色明顯、配套服務良好的休閒旅遊好去處,提供了看得見山
  • 故土難離,崇義麟潭石下,一個讓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石山之下,取名石下」。石下村位於江西省崇義縣麟潭鄉東北部5公裡處,總面積14.1平方公裡,轄9個村民小組,人口1260人。藍天倒映在水裡,農家小院點綴在湖邊森林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湖中的樹,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高沙灣石下,一個讓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一花一世界,一個小地方的變化發展似乎都昭示著這個時代的日新月異。
  •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鎮江1條線路入選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正值國慶、中秋佳節到來之際,為人們提供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好去處。
  • 西湖,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江南行5
    還記得政府有這樣的話: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此時的我,山看見了,水也看見了……鄉愁呢?然而,這樣的愛情,往往被人忽略與忘記,只有那一場悽美、悲情的離合,終是與人刻骨銘心與傳誦。只有骨子裡的疼痛,最令人難忘。
  • 「鄉村旅遊」白銀花村·顧家善: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花村·顧家善: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顧家善仿古牆隨處可見三角梅、海棠花等各類花卉,嬌豔的花朵點綴著具有濃鬱鄉土氣息的白牆青瓦,風中飄來的淡淡花香,讓人心曠神怡。漫步在村內小巷,低頭看見小橋流水、花枝搖曳,抬頭可見上百年的古梨樹、柳樹遮天蔽日,上百棵古樹上都掛著牌子,上面不但介紹了樹齡樹種,還特意寫上「仁」「義」「禮」「智」「信」 ,來弘揚儒家文化。
  • 福建壽寧縣委書記黃國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記憶
    福建壽寧縣委書記黃國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記憶 2016-04-16 16:51:49吳蘇梅 攝  中新網寧德4月16日電 (呂巧琴 葉茂)「壽寧縣鄉愁文化、紅色文化、戲劇文化、養生文化積澱十分深厚,打造『美麗壽寧』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福建壽寧縣委書記黃國璋15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地處寧德市東北部的壽寧縣,是第一批國定貧困縣、福建省32個重點老區縣之一。
  •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貧窮山村到美麗鄉村的華麗轉型
    走進山裡各莊村,進入人們眼帘的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金字招牌」。寬敞的柏油路乾淨整潔;村裡三條主要街道分別種著三種不同樹種;連片的溫室大棚種植著各種蔬菜瓜果;葡萄園可以採摘的葡萄……。這裡農田變成了景區、田園成了公園,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幅美麗動人的新農村景象。
  •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黃河中下遊分界處桃花峪村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黃河中下遊分界處桃花峪村。地理位置桃花峪村位於滎陽市廣武鎮東北部,黃河中下遊分界處南岸,距鄭州市區12公裡。桃花峪村由桃花峪和任店兩個自然村組成,5個村民組,210餘戶、910餘人,有耕地731畝,荒山面積2100畝。村名由來桃花峪村歷史悠久,因村內有很多桃樹,每逢春天,萬朵桃花在山峪中盛開,景色蔚為壯觀,村莊便得名桃花峪。
  •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乾隆御賜萬清寺所在地安寨村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乾隆御賜萬清寺所在地安寨村。地理位置安寨村位於登封市潁陽鎮西南,原名斜店街,因居處依河蜿蜒,順勢而建,為東北西南向,故名斜店街。安寨與伊川江左張凹村毗鄰,位居狂水北岸,倚箔河畔。
  • 青礁村院前社: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院前社位於青礁慈濟宮的正對面,有220多戶,750多人。院前社於2014年3月成為「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的試點村以來,短時間內初步實現了村莊「生態美」。同時也開始發展集青礁慈濟東宮、城市菜地、古民居、對臺文化交流等於一體的鄉村休閒旅遊,邁出了追尋「百姓富」的步子,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締造明星村。
  • 「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創客小鎮
    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找尋鄉愁
  •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夏禹之都陽城遺址八方村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夏禹之都陽城遺址八方村。東有八方遺址、夏禹古都遺址王城崗,南臨潁河,北依玉案山餘脈摩天嶺,嶺上有山溝四條(幹橋溝、薛溝、梁家溝、籮筐溝),蜿蜓南下。溝中水湧土潤,林壑幽美,平添靈秀之氣。舉目稼禾茂盛,碧波蕩漾,隨增嫵媚之色。境內有馬路兩條,橫貫東西,一沿河壩,一過村中,皆為通衢,並行東西。八方村委會轄7個村民組,560多戶、2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