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山腳下水潺潺,初夏堯埃映眼帘;林內涼亭真靚麗,村中設備漸齊全;亭廊互襯清波蕩,田地相鄰大壩寬;迷路陶公興嘆服,堯埃風景勝桃園。這是黔南桂北詩詞協會5月26日在麻尾鎮新董村堯埃組寫下的詩句,筆者聽聞後按奈不住心中嚮往之情,前往堯埃一睹風採。
堯埃全景
初夏早晨,太陽早早的就出現在了天邊,緩緩地步入堯埃。村口懸掛著「山水堯埃」幾個古樸大字,下面是一條平整、潔淨的通組路,路的左邊是300米長整齊的竹籬笆沿著小路蜿蜒盤旋,右邊是一排四季常青的松樹。筆者沿著小路尋覓下去,夏季清風與花香「糾纏」不清沁入心扉,蟲鳴與鳥叫遙相呼應。
路深時現景,一幢幢居民樓出現在眼前,格桑花、合歡花、月季及一些不知名的花整齊地擺放在樓前;牆面被染成白色,「創建文明村寨,建設和諧堯埃」是這面牆的主題,上面還寫著堯埃簡介、組規民約、衛生公約、組管委職責、黨建引領等內容,這是堯埃村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好的體現。
文化牆
文化牆的對面用紅綠相間的字體寫著一個大大的美字,美字下面一首小詩:「仙人乘駕犀牛去,此處常聞故事聲;牛去未歸無印跡,雲悠還返有行蹤;晴空湛湛堯埃樹,碧水悠悠新董峰;詩展長廊同尚飲,茶香河岸畫風情」,從山水亭廊讚美堯埃風景。除了美,這裡有孝、忠、和、義、禮、廉、恥等字被刻畫在牆體上,時時刻刻警醒著村民。
沿著蜿蜒的小路深入,乾淨整潔的庭院,堆放有序的農具、木材,轉角看見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在忙活著。
村民集中幹活
「這個篾條先從中間劃成四瓣,再用力破開,才會大小均勻,做出來的竹籬笆會更加好看。」今年73歲的村民柏錦義一邊做著篾條一邊笑著說。
一旁正在編籬笆的柏秀松接過話茬說道:「現在的衛生比以前好多了,住著安逸得很,村裡四處都乾乾淨淨的,夏天坐在涼亭吹河風,生活不要太愜意咯。」柏秀松今年45歲,由於患上雙肺支氣管擴張,反覆咳血多年,輕活、重活都不能幹,寨子搞環境整治,村民都讓他不要幹活了,他還是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黔南桂北詩詞協會煮茶論道
組長柏錦剛告訴筆者,這兩年依靠國家政策支持,堯埃有了健身娛樂場所、涼亭、通組路、硬化路、路燈,以及正在建設的美麗新家園。今年5月以來,在組管委、網格員的動員和帶領下,組裡的男女老少積極參加到環境整治建設中來,家家戶戶自發自願地無償捐出竹子,通過三天的努力,建成了約300米長的原生態籬笆牆,主動清理了通組路兩旁的雜草,現在每逢1和6日,都進行大掃除,衛生乾淨了,環境變美了。
在組長的指引下,筆者來到了堯埃的健身娛樂場所,「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幾個大字映入眼帘,有籃球場、健身器材、涼亭長廊,與不遠處勞作的村民,儼然構成一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山水圖。(彭吉宇)
(責編:陽茜(實習)、陳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