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11月20日電 (王建敏 劉小紅)20日,在山西長治黎城縣黎侯鎮新莊村的一家庭農場裡,一垛垛金色的玉米格外搶眼,喜獲豐收的村民王採軍十分開心。原來,擁有拖拉機、播種樓、旋耕機等多種農機具的王彩軍成立「家庭農場」,託管了當地村民的300畝土地致富。此舉也為新莊村找到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據了解,王採軍的父親生前開過一家農機修理店鋪,王採軍初中剛畢業就去給父親當學徒,由於吃苦耐勞、鑽研好學,僅四年時間,不到20歲的王採軍便可獨當一面。
熟悉農機具又不怕吃苦的王採軍,於2007年承包了村裡40畝機動地,初次嘗到了種地也有收益的甜頭。隨後,王採軍又逐漸把村裡的撂荒地和村民收成低的耕地承租下來,面積擴大到80畝。
擁有拖拉機、播種樓、旋耕機等多種農機具的王彩軍成立「家庭農場」,託管了當地村民的300畝土地致富。黎城縣新聞中心供圖
2016年,黎城縣委黨校講師葉建新派駐新莊村任第一書記,葉建新經常利用「三會一課」為村民講解國家的方針政策,著力在新莊村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在葉建新的幫助和指導下,王採軍在享受國家補貼政策的情況下,購買了耕、種、收一體化農機具,並且把租種面積擴大到了180畝。此時,王採軍成立「家庭農場」,幫助村民託管土地,最大限度地解放本村生產力,實現了全村耕地的最大集約化。
新莊村貧困戶王利慶長年患病,為了維持生活,妻子在外打工,家裡的12畝耕地成了他們的一塊心病,在得知王採軍要當「地保姆」時,他們便和王採軍籤訂了託管協議。王利慶說:「除了國家補貼,讓採軍耕種1畝地大概花費100元,我這12畝地除了成本,一年還能落萬數塊錢,也省了我妻子操心勞累,她在外顧好自己,只管掙錢就行了。」
其實,在新莊村,像王利慶一樣把土地託管給王採軍的農戶佔到全村的三分之二以上。葉建新說:「王採軍的『家庭農場』率先給新莊村蹚出了一條適合農村發展的新路子。」
王採軍的「家庭農場」率先給新莊村蹚出了一條適合農村發展的新路子。黎城縣新聞中心供圖
據悉,34歲的王採軍今年種植了180畝玉米,按當前的市場價計算,純收入在13萬元左右。且從去年開始,王採軍替本村村民託管了300畝土地,他說:「自己有農機,種100畝地和種300畝地沒啥區別,就是多費幾天時間罷了。」
記者看到,在新莊村村道邊與田野的交界處,王採軍的拖拉機、播種樓、旋耕機、秸稈還田機、玉米收割機、噴藥車、農用車等佔了農場的半部分。正在修理農機具的農場主王採軍滿身油汙,談及今年的收成,他滿臉喜悅。
新莊村黨支部書記李栓玲說,王採軍不僅是種地的好手,農機修理的能手,還是新莊村最年輕的支委委員,他除了分管護林防火和民兵工作以外,只要是村上的事,他總是隨叫隨到,「他這一個人帶活了我們整個村莊。」(完)
【編輯:黃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