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沒有圖片的旅行遊記,字裡行間卻給人以生動的想像與畫面感。
本書是作者詹宏志抽取的幾段旅行遊記整理而成,每一段旅行都有一段故事,或為美食,或為美景,或為友誼,或為探險和認知。
全書看似平鋪直敘,卻宛若一幀幀生動的畫卷。美景,一覽無餘;美食,一網打盡。
沒有照片,讀者卻能觸摸到每一景的溫度;沒有視頻,讀者卻能嘗到每一餐的羶蘚…
如此輕鬆快意,頗具少年意氣。
全書十篇文章包含了十段頗為奇幻的旅行,如同十篇小說般的精彩。
本書沒提供可以按圖索驥的旅行指南,卻帶有豐富的想像與畫面感。
永不止步的前行者詹宏志,總是在閱讀,始終在路上。他的旅行多由讀書而起,十個推理小說般的精彩故事,猶如一場百科知識的腦內衝浪與日常哲思的馬拉松。被一本託斯卡納食譜指南引路的攤牌考驗;因盡信書而驚險萬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印度無力招架念誦著魯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在南非草叢中充滿生命體驗的薩伐旅;在災難過後的峇里島矛盾複雜的旅人心境……
十場夢幻旅,別樣新人生。
為什麼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作者詹宏志給出了答案:
「我們誕生之際時空已定,這個人生也就跟著註定,還有什麼方式能讓我們擴大實體世界與抽象世界的參與,在我看起來,也許只有「旅行」與「讀書」能讓我們擁有超過一個人生。」
旅行是孤獨的人在尋找不孤獨的方式,旅行是不孤獨的人在尋找孤獨的方式。
關於旅行:
旅行,是遇見另外一個自己的歷程。
詩人汪國真說:「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重逢;是探險,也是尋寶;是眼淚,也是歌聲。」
余光中說:「旅行會改變人的氣質,讓人的目光變得更加長遠。在旅途中,你會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慣,你才能了解到,並不是每個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這樣,人的心胸才會變得更寬廣;這樣,我們才會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生活。」
在路上,你會發現,你的經歷會沉澱了你的氣質,你的眼界會拓寬你的心胸。
去看看別處的夕陽,換一個角度,換一個心情,去發現不一樣的美。
背上行囊,行山涉水,一路走來,一路花開。即使是一個人去旅行,也不要害怕孤單,因為你會在路上與你志趣相投的人相遇。
一定要去旅行,不受羈絆、沒有約束。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久違的感動。
關於讀書:
作家路易斯·塞普爾維達曾寫過:「當我們閱讀或寫作時,我們正在完成一種逃離行為,那種最純潔、最合法的逃避。從中離開的我們會更強大,會煥然一新,也許還會更好。」通過閱讀我們能跟不同的作家進行對話,超越語言、身份、階層與偏見。
讀書,是最美的遇見。
每一本書的存在,就意味著一位「前行者」的存在,你並不是一位「冒險者」,你只是一位「追隨者」。
關於旅行與讀書: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這句話道出了讀書與旅行相通的本質。
閱讀是一場心靈的長途跋涉,而旅行則是用腳步去翻閱遠方,讀的是風景,也是自己的內心。
讀書開啟了一場旅行,我們甚至運用書本「想像一場旅行」。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在探討「讀書與旅行」時說,讀書是一個人踏上的旅程,而旅行則是獨自開始的閱讀。當你開始旅行,你會發現一個新的自己,通過那些平平仄仄的風景,閱讀到自己的從前、現在和未來。
讀書和旅行不等,但二者交集互為因果。讀書開啟了一場旅行,我們甚至運用書本「想像一場旅行」。旅行在踐行讀書,旅行讀懂行路風餐露宿,收穫點點滴滴,發掘人生的極限,放眼大好河山的風情萬種,風土人情,歷史的傳承,幻化未來,並記錄下來,共世人共享。
《旅行與讀書》,就好像一對搭檔,一個叫旅行,一個叫讀書,他們總是一起出發,帶著彼此,去到很遙遠的地方。
有人說在一個地方呆久了,會覺得時間過得非常非常快,只有去旅行才能讓時間慢下來,最簡單的體驗另一種生活的方法,一個是旅行,另一個就是讀書——「只有一個人生是令人不滿足的……只有旅行與讀書,能讓我們擁有超過一個人生。」
旅行窮盡處,幻想啟程時。
旅行就是想像,想像就是旅行。
全書文章新奇有趣!通過讀書豐富自己人生閱歷,讓陌生的地方變得熟悉,用自己的心和視角去審視大自然四季不同的美,在歷史文明中遇見屬於自己的共鳴。
人活著,就應時而靜,時而瘋狂!靜時多讀好書,擴展自己視野,瘋狂時,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只要經濟能承受,千萬不要錯過。人生太短,能不留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旅行"與"讀書"能讓我們擁有超過一個「人生」。
天涼好個秋!
惟願我們可以在書中和世界之上暢遊。
願我們永葆青春,活出不一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