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或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記鍾書閣之旅

2020-08-28 丘媽的心靈成長

人們常說「讀書或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但我不明白身體和靈魂為什麼非要在路上,安靜地休息不好嗎?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熵增定律,看到了愛因斯坦相對論,才發現原來運動對於生命的意義是多麼的重要,不管是身體上的運動,還是頭腦上的運動,或是心靈上的運動。如果不運動,不做功,克服增,生命一定會趨於混亂。於是我決定只要有時間就出去走一走,看看書,看看人,看看外面的世界。


清晨,窗外的若紫若紅的霞光。

清晨,窗外若紫若紅的霞光,像是一天的希望,給人滿滿的好心情。

特別的幸運的是我的第一站走到了鍾書閣。

鍾書閣透明的玻璃牆壁上寫滿了各種文字

在這裡,滿足了我對小資生活,對文藝女青年的所有期待。點上一杯咖啡,一些茶點,就可以在這裡待上一整天,靜靜品味一本書,一個作者,一種情感。放下手機,把自己沉浸在文字的海洋裡,細細感受每翻一紙所發出的細微但真實的感覺。

這裡是文學區,圓錐形的書閣像一座座小山

進門,就是文學區,我在這裡借了一本《人生海海》。看著上校起起落落,又不斷峰迴路轉的人生,感慨人生變化無常,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因果裡。

這裡是兒童區,特別溫馨

在暖色調的兒童區裡,我想像帶著寶貝們來遨遊書海多好。我們仨靜靜的看書,一定是一幅很暖的畫面。那樣的畫面滿足了我對母慈子孝的美好期待。

有很多樓梯的中央大廳

來到中央大廳,一個個階梯通往一格格的書閣,象徵著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吧。這裡是網紅拍照地點,很多人慕名而來拍照。到底是來看書,還是來拍照?不管怎樣,他的美已經足夠吸引人們前來。親近總比遠離好。

四樓咖啡廳,一個個小房子裡裝滿了書

這裡是四樓咖啡廳,需要消費入座。書和咖啡是絕配,看書怎能沒有咖啡。拿上一本書,點上一杯咖啡,在虛無的想像和真實的味道之間,來回品味,也是一種特別的體驗。

我點了餅乾和摩卡

一天看了這五本書,咖啡還沒喝完

一杯咖啡,幾片餅乾,幾本書,就夠我燒腦一整天了。一天看幾本書也太誇張了,其實有些書是略讀。文字那麼多,真正觸動自己的卻是少數。只要能夠為己所用,有時候甚至不必看完一本書。

認真看書的母子兩

令人感動的除了書,還有一些美好的畫面,比如這對認真看書的母子。媽媽看完了書叫走兒子,兒子還依依不捨,是書讓他留戀還是和媽媽一起看書的美好感覺讓他留戀?

躲在角落裡看書的小男生

還有這個小男生,躲在角落裡悄悄地看書,生怕被他人打擾。在免費區的角落裡,沒有美食的誘惑,沒有人來人往的嘈雜,盡情地在書裡尋找青春的答案。

給自己買了幾朵花

在回來的路上,給自己買了一束花。生活除了雞毛蒜皮,柴米油鹽,還有詩和遠方,大地和星空。生活的美,幸福的感覺,不一定很貴,也不一定向外尋求。只要願意走出去,並且帶著一顆好奇的心,一雙尋找美的眼睛,幸福就在眼前。

身體和大腦要動起來,精神和靈魂才能充盈起來。願我們都能發現生活的美,找到與自己的相處之道,慢慢前行,最終到達理想的彼岸。

作者簡介:丘媽,二胎寶媽一枚,喜歡寫寫畫畫,分享故事。我有故事,等你來聽。

相關焦點

  • 《旅行與讀書》:靈魂或肉體,總有一個在路上
    即使是一個人去旅行,也不要害怕孤單,因為你會在路上與你志趣相投的人相遇。一定要去旅行,不受羈絆、沒有約束。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久違的感動。關於旅行與讀書:「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這句話道出了讀書與旅行相通的本質。
  • 在旅途 ‖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推薦閱讀地一:鍾書閣作為國內顏值扛把子的書店鍾書閣一直憑實力出圈!鍾書閣位於成都融創茂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別具特色的閱讀場所,即使是完全開放的區域,也仍然有咖啡廳的獨有的私密感。書院佔地1200餘平方米,包括一處可展覽150件書畫作品的多功能展廳,一個四合院,書院免費向市民、遊客提供場地,讀書、茶水都免費。
  • 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旅行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我竟沒有那樣歡呼雀躍著,因為當我得知北京沒有鐵環也不會有射板、彈珠子之類的遊戲。這大概是現在我認為比較可惜的一件事,因為現在出發旅行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了。
  • 在路上,身體和靈魂總要選擇一個
    有這麼一句流行語: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我喜歡旅行,喜歡看世界,喜歡在未知的途中遇見未知的自己。你只有看過世界,才不會對世界蠢蠢欲動。可能有些人覺得旅遊需要準備很多的時間和金錢,但是我想說,只有你有喜愛旅行的心,即便是沒錢,你也可以在路上。我聽過騎行在旅行的、也聽過徒步旅行和邊旅行邊工作賺錢的。只要你喜歡、有勇氣,總有適合你的方式。我選擇的是和大多數人一樣的方式,帶上錢、行李和相機即出發,除了熱愛旅行,我也熱愛我的工作。
  • 驢友部落格 | 要麼多看書,要麼去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年輕的時候,和大數人一樣,覺得旅遊旅行是離自己非常遙遠的事兒,那時候大家都在為生活而奔忙。記得我剛回到南京,兩手空空,一窮一白的,啥都沒有,感覺很迷茫。後來經過多年打拼,稍稍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才有了想要出去看看的想法,去體會各種不同的生活。現在的旅行有多種選擇,其中包括窮遊。記得剛開始是跟著戶外俱樂部去玩,西祠社區上很流行拼團自由行。
  • 靈魂和身體總有一個在路上
    破曉時分,濃霧滾滾,山峰、木屋、水潭和松樹若隱若現;起風後,薄霧散盡,空氣裡是馥鬱的青草香。陽光溫暖炙熱,霧氣散盡、豁然開朗,眼前山峰顯露真容。禾木鄉,喀納斯腹地,處在阿爾泰山密林深處,獨特地理環境營造與世隔絕的感覺,被喻為&34;。
  • 讀書與旅行,靈魂和身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其實,計劃一直變化拖延,既有身體的原因,也有搶不上票的原因,等等。 攻略改了又改,塗了又塗,寫了好多頁,最後才確定下每天的行程。也許不能算是深度行,但至少大小都有兼顧。你得把地圖、行程、交通等等研究透,實際上在做好攻略之初,許多地方你已經走了好多趟了,一點點推演,估算時間差和容易出紕漏的地方,再反推…… 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一書裡開篇就講
  • 讀書與旅行,靈魂和身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其實,計劃一直變化拖延,既有身體的原因,也有搶不上票的原因,等等。攻略改了又改,塗了又塗,寫了好多頁,最後才確定下每天的行程。也許不能算是深度行,但至少大小都有兼顧。你得把地圖、行程、交通等等研究透,實際上在做好攻略之初,許多地方你已經走了好多趟了,一點點推演,估算時間差和容易出紕漏的地方,再反推……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一書裡開篇就講,「藝術描述帶有極強的簡括性,而現實生活中,我們還必須承受那些為藝術所忽略的環節。」他說一本遊記裡稱「旅行」了一個下午趕到了某地,而後如何如何,事實上,我們從不可能「旅行」一個下午。
  • 身體與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旅行,嘗試著走出去,你才會發現,世界遠不是你在出生的城市一呆幾十年所看的那樣,你會結識不同的人聽到各種曲折的故事交到一輩子的朋友。老君山,一個旅遊勝地,一個集文化與景點為一體的景區,在這裡遊玩,你會感覺到人生就是一次充滿未知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在乎的是看風景的心情,旅行不會因為美麗的風景終止。
  • 以「讀」抗「疫」: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既然「疫情」困住了腳步大家常說:「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這本散文裡,沒有六六編劇一貫的「大女主」式的霸氣,而是多了「隨意」,畢竟這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沒有計劃、沒有目的。書中記敘了他在英國古堡中,體驗純正貴族生活、體驗現在英國人返古式的生活、與陌生老人暢談戶外尋寶/親歷的英式醫療、教育點滴……書中充滿她對歷史文化甚至歷史八卦的獨特思考,都用生動的文字和照片記錄下來,與讀者分享。
  •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免費旅行?這才是十一的正確旅行方式
    「佛系旅行」了解一下所謂佛系就是哪兒也不去,刷劇、健身、美食、閱讀……佛系旅行中,計劃很久的萬裡行沒有但是裝飾靈魂的萬卷書必須要有!好好讀書才有詩和遠方永恆的時光之旅 作者: [日] 星野道夫《永恆的時光之旅》收錄星野道夫未公開攝影作品及西伯利亞絕筆日記 ,是對星野道夫史詩般攝影生涯的回顧和致敬。
  • 《行者無疆》:要麼旅行,要麼看書,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一本引人入勝的遊記,一本蕩滌靈魂的聖經!沒有一口氣匆匆讀完,因為有太多值得回味、研讀的細節。畢竟這不僅是一次歐洲山水的風光領略,更是不同文化的學習與探索、風土人情的揣摩與領會。行者無疆,學海無涯。餘秋雨感嘆,「歐洲文明確實優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傳統和現代文明、個人自由和社會公德融會貫通。」書中分南歐、中歐、西歐、北歐4卷,收錄散文80篇。
  • 專題推薦丨5部關於旅行電影推薦,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五一小長假即將來臨很多人都會選擇宅在家中度過這個長假我們知道,很多人選擇呆在家裡只是因為少了一個旅行的衝動少了一個旅行的理由或許,這個時候可以去看一些電影因為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1、《林中漫步》3、《親愛的伽利略》豆瓣評分:8.0推薦理由:如果想和閨蜜一起旅行,力薦泰國電影《親愛的伽利略》,講述兩位泰國女孩因不同的目的一起出逃到歐洲,在旅行的過程中認識自我,感悟人生的故事。
  • 【青·聽】讀書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體的閱讀
    時間,總是那麼珍貴,用來讀書和旅行哪個更好一點?其實古人早已經給出了答案: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不是一個先後關係,而是並列關係,讀書和旅行應該相得益彰。如果不讀書,行萬裡路,也只是個郵差。西安、南京、洛陽和北京,少了學識的浸潤,沒有了刀光劍影,丹心汗青,它們只是一個個耳中熟悉、眼裡陌生的地名。
  • 讀書與旅行兼得,身體與心靈同在路上——金禾灣閱讀吧上線啦!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在科爾沁區文化和旅遊局的推動下,科爾沁區圖書館金禾灣閱讀吧於2020年7月28日正式開放了!閱讀吧設在金禾灣景區休息觀賞區域,配有閱覽桌、閱覽椅、有制度,有專人管理,各類圖書分類擺放,錯落有致,是一個有著良好閱讀氛圍的讀書場所。
  • 發現玉林一個好玩的地方,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那麼來這裡就對了!  今天的太陽也是很毒辣的,但,依然阻擋不了我內心的狂野;一個臨近博白平山村,浦北縣,樟木交界的地方,從羅山水庫還有進去一段距離;這裡環境優美,沒有樹木的遮擋,風景極威。肯定有人問,這有什麼玩的?
  • 讀書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體的閱讀
    這不是一個先後關係,而是並列關係,讀書和旅行應該是同樣重要的。01錢鍾書先生說過:如果不讀書,行萬裡路,也只是個郵差。西安、南京、洛陽和北京,少了學識的浸潤,沒有了刀光劍影,丹心汗青,它們只是一個個耳中熟悉又眼裡陌生的地名;故宮、避暑山莊、岱廟、曲阜三孔,有了文化照耀,它們才不是被時間風化的標本,而是活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不去讀書,就是一個郵差,風景過眼就忘,就算踏破鐵鞋,又有什麼用處呢?
  • 旅行體驗官|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記敦煌戈壁徒步行
    ——旅行體驗官 李漢橋記不清是第幾次來敦煌了,但第一次,就像初戀,青澀但美好,足以銘記終生。如其說莫高窟是寄託神靈的聖殿,不如說她更像是存放苦難靈魂的香巴拉。它執意要讓每一個朝聖者,用長途的艱辛來換取報償,讓心靈的觸動與震撼交替交纏。有如玄奘西行孑然一身一馬,孤行茫茫戈壁大漠。
  • 【五臺聖境】朝五臺山,你的身體和靈魂可以同時在路上
    一直覺得人應該去旅行,在年輕的時候,趁著有脾氣裝瀟灑,有本錢耍個性,離開睜眼閉眼看見的城市,逃離身邊的紛紛擾擾,找一個讓心裡安靜和乾淨的地方,讓自己變得跟水晶一般透明,然後拍一些美得想哭的照片,留給老年的自己。 然而,大多數人面對的現實是,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只有每一天的朝九晚十。
  • 貴陽罕見的溶洞小書屋 吸引著年輕人和孩子來讀書 鍾書閣畫廊
    貴陽有座罕見的溶洞書屋 吸引著年輕人和孩子來讀書 鍾書閣畫廊貴州山水,雖無「桂林山水甲天下」那樣聞名天下,坐飛機吹喇叭——名聲在外。但貴州的地理和山川特點,的確屬實為喀斯特地貌。黔桂境內,山連山而延綿起伏,溝壑萬千而峽谷峰巔,這是貴州留給人們的第一印象。一般人會認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貴州人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