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興京族三島:我用大棚養蝦忙
「這幾天,天氣又降溫了,大棚裡供電穩定嗎?」「很正常。儘管外面冷颼颼的,大棚裡面可暖和了,塘裡的蝦也長得好。」2月12日,星期天,天空下著毛毛細雨,溼冷溼冷的。南方電網公司廣西電網東興供電公司江平供電所所長陸華躍並沒有休息,而是帶著兩名員工來到東興江平鎮萬尾村蝦農陶偉清的大棚蝦塘,對其大棚蝦塘的供電線路進行檢查。
-
廣西北海:對蝦入大棚 溫暖好過冬—走訪山口鎮大棚養蝦戶
不過,露天養蝦經過多年發展,開始顯現品種退化、疾病增多的弊端,而且這種養殖方式始終伴隨著高風險——天氣不好隨時有失收的可能。如今,我市個別鄉鎮的農戶走出北海「取經」,大膽向廣東學習,引進了「冬棚養蝦」這一新模式,為全市廣大蝦農增產增收提供了一條值得仿效的新路子。南美白對蝦養殖業是北海市水產養殖支柱項目之一。然而,天氣、環境和養殖方式等不確定因素,制約著北海市這項產業的發展。
-
京族群眾:甩掉貧困帽 快步邁向全面小康
邊城東興的京族三島是京族唯一的聚居地,2019年,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國平均水平4000多元,樓房普及率近100%,家庭車輛平均擁有率80%以上,全民醫保,義務教育有保障,為數不多的貧困戶在2019年全部摘帽,京族群眾的生活越過越紅火,向著全面小康大步邁進。
-
「45畝賣100多萬元」,「還是養它賺錢」…「浙江養蝦大軍」,笑了!
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養蝦重地到底經歷了什麼 防城港是廣西的養蝦重地,集中在江山、江平、光坡等地,其中江平鎮是防城港的養蝦重鎮,約有4萬畝蝦塘,以浙江籍養殖戶為主,高峰時佔比達到8成,被稱為「浙江養蝦大軍」。
-
劉斌:京族群眾的「京族三島電力掌燈人」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廖獻球 攝劉斌(左)陪當地京族孤寡老人拉家常。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駱世龍 攝廣西新聞網防城港5月30日訊(通訊員 駱世龍 廖獻球 熊秋月)在東興市江平鎮,有一位中年男子有事沒事老往鄉親們家裡跑。鄉親們對他的到來不但不反感,反而見他了心裡就更踏實。
-
冬棚蝦長速慢怎麼破?這款號稱鉑金版的蝦料或能幫到你!
冬棚蝦養殖,一直是養殖戶寄予厚望的一造,其豐厚的利潤空間吸引著養殖戶,但高昂的成本也使不少人望而卻步,即使如此,養冬棚搏高價的養殖戶仍然不在少數。如何養好冬棚蝦?一直定位高端料的澳華集團在蝦料版塊又有新動作,其今年10月正式向市場推出針對冬棚養殖的高端蝦料——鉑金版蝦安康。這個推出不到兩個月的新產品,如何順利進入市場並造福冬棚蝦養殖?
-
美國大學生在室內反季節養蝦,冬天價格翻倍,廢水還能用來種菜
如今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這讓我們感觸最深就是溫室大棚反季節蔬菜。對於這點,相信大家都是深有體會的,以前對我們農民來說,這哪個季節種上哪種蔬菜是非常有規律可尋的,如果季節不對,種上的蔬菜幾乎都是沒辦法生存或者是發育不良的。
-
南美白對蝦冬棚養殖畝產突破1500斤,畝利潤最高可達35000元!
,由於反季節上市的優勢,利潤空間較大,但是近年來養殖成功率卻不是那麼可觀,主要是因為天氣多變、病害增多等問題,以前老一套的養殖管理模式如果不隨之作調整的話,養殖效益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甚至虧本,還有一小部分剛興起的冬棚蝦養殖者,對於冬棚的養殖管理與白水塘養殖差不多,缺乏針對性的養殖管理方案,導致成功率低下,為此小編專門採訪了珠海俊成生態公司的技術總工程師黃族成。
-
【帶你遊東興】到金灘,享濱海休閒,賞京族風情
金灘海灘寬坦,在這裡最有趣的莫過於趕海,海灘上有許多小生物,俗稱「沙馬」的風蟹爬的飛快,當地漁民經常在礁石上橇生蠔,京族婦女在沙灘上翻沙蟲。吃海鮮的話可以到鎮上的萬尾農貿市場買好新鮮的食材,在旁邊的店裡加工就好,比起飯店物美價廉得多。
-
定西養蝦大棚生產廠家以多元化發展市場
定西養蝦大棚生產廠家以多元化發展市場 定西養蝦大棚生產廠家以多元化發展市場 我們都應該清楚地知道,溫室的堅固程度不如牆壁。該產品耐用、耐腐蝕、抗老化,使用壽命超過15年溼簾冷卻由兩部分組成:部分是冷空氣的形成,第二部分是室內冷空氣的熱交換。
-
冬季蝦塘如何保暖
最大限度地保持大棚內溫度,對冬季水產養殖來說,非常重要。對養蝦生產來說,那更是養殖成功的關鍵。但是,保暖就有可能以失去大量新鮮空氣為代價,有可能造成養殖水體中溶解氧不足問題。目前採取的保暖辦法大體上有以下幾種:一、單純加蓋塑料大棚1、單棚:江蘇小溫棚、南方冬棚。實際上這種模式,就是在原有的土塘上面,加蓋塑料大棚,獲得自然狀態下的保溫效果。
-
大鰲鎮深入實施「一隻蝦」工程 推動產業發展 助力村民致富
一望無際的冬棚。隨著無人機升空,一片片蓋著白色保溫膜的冬棚逐漸出現在電腦屏幕上,一望無際的冬棚之下,藏著大鰲鎮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的關鍵所在——對蝦。文/圖 殷浩軒 黃悅珍掌握成熟「越冬蝦」技術 養殖戶實現增收近日,大鰲鎮豐秋水產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劍秋帶著記者走進了他的養殖場。12月的大鰲鎮,氣溫僅有十幾攝氏度,而在覆蓋著白色保溫膜的冬棚內,溫度卻超過26℃,巨大的溫差讓記者的眼鏡鏡片上瞬間有了一層厚厚的「白霧」。「23-30攝氏度是最適宜『越冬蝦』生長的溫度。」黃劍秋說。
-
蝦跳人歡笑
時至冬季,外面室溫接近零度,但在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溝墩鎮白水塘村鹽城聚發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依託高標準養殖設施裡卻是另一番場景:只見大棚下面,寬敞的蝦塘一片連著一片,清澈的蝦塘裡,七八個農戶或站在岸邊或走在水裡
-
記錄廣西特有少數民族的博物館-東興京族博物館
東興京族博物館暨東興京族生態博物館位於東興市江平鎮萬尾京島風景名勝區。2009年7月29日開館,博物館面積30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京族民族服飾、字喃風採、生產生活工具、獨弦琴、居住環境、民間信仰、婚戀禮俗、地圖資料等,全面反映了京族生產生活歷程,具有展示、教育、科研等功能,成為展現京族傳統文化魅力、體現國家民族政策的一個重要窗口。
-
帶你夜遊東興,暢玩金灘
愛好攝影的朋友不要錯過這一場面哦,如果時間不趕巧,等不到點蝦燈的時候,也可以在日出前趕去拍攝,清晨水面微微反射曙光的場景也很美,白天漁民取蝦的場景也很有趣。 看京族獨特的高腳罾——京島
-
大棚三茬蝦養殖模式——對蝦混養大草蝦,賣蝦利潤又高了!
嘉興的一個家庭農場主要經營水產養殖,一共有7口塘。該養殖池塘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汙染、注排水方便。該農場嘗試利用大棚開啟三茬蝦的養殖模式,避開蝦類銷售高峰期,可賣出高價蝦,增效更為顯著。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
廣西的京族三島,生活著我國唯一海洋少數民族,特色活動少有人知
藏在廣西防城港東興市的京族三島,與越南只有一水之隔,這裡被稱為「小斯裡蘭卡」,還生活著我國唯一的海洋少數民族——京族,他們的祖先在越南,從明代開始,移居到京族三島上。京族三島是一個超級小眾的旅遊地,小遙當時也是偶然發現的,這裡有媲美霞浦的絕美光影,詩意江南的「蝦燈「夜景,還有斯裡蘭卡高蹺捕魚的港味風光。
-
東興:護鷺隊事跡「道德講堂」感染京族孩子
京族學生們在聆聽護鷺隊的感人事跡。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駱世龍 攝志願者向孩子們宣傳安全用電知識。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駱世龍 攝廣西新聞網東興7月17日訊(通訊員 駱世龍)日前,南方電網防城港東興供電局白鷺保護隊在京族學生放暑假前,將「道德講堂」搬到東興市江平鎮巫頭小學,用白鷺保護隊的先進事跡,給京族的孩子們塑造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倡導孩子們從小養成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的理念。
-
高手養蝦有訣竅!65天出蝦,畝產2000斤以上
記者在現場發現,這兒連片共有6個蝦塘,總面積約60畝。蝦塘裡的水乾淨清澈,周邊安裝有打氧設備等。這裡的蝦塘緊鄰塌陷區,除了寧和之住的簡易棚外,附近沒有他人居住。之所以當初選擇在這裡,他就是看中了無汙染的優良水源。
-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大鰲「一隻蝦」助力村民養殖致富
隨著無人機升空,一片片蓋著白色保溫膜的冬棚逐漸出現在電腦屏幕上,一望無際的冬棚之下,藏著江門市大鰲鎮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的關鍵所在——對蝦。 掌握成熟越冬蝦技術 養殖戶實現增收 近日,大鰲鎮豐秋水產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劍秋帶著筆者走進了他的養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