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010年的邱吉爾鎮。
邱吉爾鎮坐落在加拿大曼尼託巴省北部的哈德遜灣岸邊,是加拿大最偏遠的城鎮之一。那裡人煙罕至,只有幾個因紐特人社區和科研站點。事實上,在這個星球上,在如此靠近北極的地方很少會有人居住。
【圖2】邱吉爾鎮的北極熊雕像。
但寒冷和與世隔絕並不是當地居民面臨的唯一挑戰,它們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北極熊。邱吉爾鎮被稱為「世界北極熊之都」,這是名副其實的。哈德遜灣是大約1000隻北極熊的家園,而邱吉爾鎮是其中的一部分。
【圖3】長期以來,邱吉爾鎮的人們一直在探索,如何與北極熊和諧共處。
邱吉爾鎮建在北極熊的自然遷徙路線上。因此,在社區中看到北極熊,或看到它們沿著附近的哈德遜灣海岸行走並不罕見。邱吉爾鎮的人們已經學會了與這些熊和諧共處,這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成功。
【圖4】邱吉爾鎮的人們用這種陷阱來誘捕北極熊。
但最初的情況並非如此。在20世紀60年代,在邱吉爾鎮社區內曾連續幾年發生了嚴重的人熊對抗。1968年,一個小男孩遭到了一隻北極熊的致命襲擊。在當時,威脅到人類生命或個人財產安全的北極熊一般都會被射殺。
【圖5】邱吉爾鎮的人們正在測量一頭被捕獲到的北極熊。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1969年,邱吉爾鎮建立了一個「北極熊控制計劃」。該計劃有三個主要目標:保護人類生命,保護個人財產不受北極熊的破壞,以及確保北極熊不會被過度騷擾或殺害。
【圖6】邱吉爾鎮的遊客們坐在一輛遊覽車上,觀看徘徊在車身周圍的一隻北極熊。
到了70年代,人類和北極熊的遭遇仍在繼續,儘管沒有一次是致命的。為了保護人類,那些頑固好鬥的熊不得不被實施安樂死,因為沒有其他辦法處理那些不斷返回城鎮的熊。該地區平均每年有15隻北極熊被殺死。
【圖7】一隻小北極熊正爬在熊媽媽的背上嬉戲玩耍。
1976年,24隻「頑固不化」的北極熊被邱吉爾鎮的人們用美國DC3大型運輸機運到了卡斯卡塔馬河地區,那裡靠近曼尼託巴-安大略邊界的哈德遜灣。但是這種措施成本高昂,而且效果不佳。一些北極熊很快就又回來了,最終人們不得不又殺死了它們。
【圖8】邱吉爾鎮北極熊收容所的外觀。
最終邱吉爾鎮的人們決定建立一個北極熊收容所,以減少對北極熊實施安樂死的必要性。1979年,該設施開始建設,它能夠容納16隻單身熊,以及4個北極熊家庭團體。它的圍欄由混凝土砌成,帶有鋼條門和天花板。
【圖9】邱吉爾鎮北極熊收容所內景。
1982年,北極熊收容設施正式投入使用,並在2006年進行了升級。目前有28個圍欄,其中5個有空調,可以在溫暖的天氣使用。每隻熊在該設施中停留的時間各不相同,取決於可用空間的多少,以及捕獲的位置和頻率。
【圖10】北極熊收容所裡的「單間」內,一隻被「收容」的熊正抓著欄杆向外張望。
收容在裡面的北極熊會得到水或雪,但沒有食物。因為北極熊會靠前一季儲存的脂肪生存,通常只有在冰凍的哈德遜灣捕獵海豹時才會進食。此外,如果餵養這些熊,會讓它們把人類和食物聯繫起來,這可能會導致它們在未來還會回到邱吉爾鎮。
【圖11】邱吉爾鎮的遊客們正在近距離欣賞野外的北極熊。
收容所裡的北極熊至少要被關押30天,以減少它們返回邱吉爾鎮的機會。到目前為止,這座全球絕無僅有的北極熊「監獄」已經收容了2000多隻北極熊。對於這種人熊共處的方式,你覺得怎麼樣呢?(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