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至今有70多年了,說短不短,說長其實也沒多長。
在這70年時間裡,中國真正參與的、對外的、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嚴格說來沒幾次,不過都很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關鍵是穩定了我們邊境線,給我們經濟騰飛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
如果仔細去想想,會發現這少有的4次軍事衝突,時間基本都集中在改革開放前(對越除外),也就是建國後的30年左右時間內。
比如1950年10月開始的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打了3年左右,趕走了美國佬,東北消停了幾十年。
1962年10月開始的中印邊境衝突,解放軍打了1個月後取得速勝,之後中印邊境消停了50多年。
1969年初中蘇邊境爆發了大規模的軍事衝突,比如有名的珍寶島自衛反擊戰,雙方在邊境上打了半年左右,之後局勢逐步緩和了下來,目前中蘇邊境沒有爭議區。
1979年2月中越邊境爆發了軍事衝突,之後又斷斷續續打了10年左右,後來隨著蘇聯倒臺,越南也慢慢消停了,中越邊境恢復了和平。
今天想說的就是這次戰爭。
那次的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是目前為止離我們最近的戰爭了,對於這場戰爭,有部分人批評是中國是藉此向老美納「投名狀」。
但事實並不是這麼簡單。
其實在這場戰爭爆發前,1978年11月,新任領導人鄧小平,曾在訪問新加坡的過程中,與李光耀會談時候預測過即將爆發的這場戰爭。
對此,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都詳細記錄了下來,寫進了《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這為我們研究中國決策對越自衛反擊戰提供了另一個研究角度。
以下有部分內容節選自李的這個回憶錄,我們可以從李的角度,來解讀偉大的鄧公以及對越自衛反擊戰。
1978年鄧與李
1978年11月,新加坡巴耶巴利軍用機場,一架波音707緩緩停穩後,身穿中山裝的鄧公,步伐沉穩地從飛機上緩緩走了下來。
雖然已經74歲高齡,但是鄧看起來依舊十分硬朗,腳步也很輕快敏捷。
鄧迅速檢閱完儀仗隊後,李就陪著他前往了新加坡總統府,雙方進行會談。
從回憶錄裡可以感受得到,時年55歲的李,對待面前的長者——鄧公,心裡還是充滿了敬佩和尊重。
據他記載,當時新加坡總統府裡有明確規定,空調房裡是不能抽菸的,但是為了照顧鄧,其仍然命令下屬在特別顯然的位置擺放了菸灰缸。
而且,他之前了解到鄧有使用痰盂的習慣,因此特意安排在鄧座位旁擺放了一個藍白色的瓷痰盂。
都說尊重是相互的,當時鄧公至始至終都沒抽菸,主要是因為鄧也看過一些新聞,知道李光耀對香菸敏感。
晚年李光耀
後來,兩人談到了越南問題。
鄧說很多人不明白現在中越關係為什麼這麼糟糕,中國又為什麼切斷對越的援助。甚至有說中國很傻,非但不拉攏越,還把它推給了蘇聯。
但事情並不是那麼無緣由,我們對越翻臉也不是無緣無故的。
當年我們為了幫助越抗美,自己日子過得窮巴巴,還勒緊褲腰帶給越提供了20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和生活物資。
所以越南北統一的軍功章上,本應該有中國的一份功勞。
誰曾想事情發展卻遠遠出乎我們的意料,自從1975年實現統一之後,越政府竟然開始了瘋狂的排華反華。
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的兩三年時間裡,越惡意中傷、驅趕華僑人數高達20萬。
試問當時越政府為什麼要這樣做?兩人的談話裡道出了部分答案。
鄧說,包括胡志明在內,其實越政府多年來一直就有個成立中南半島聯邦的美夢。
補充一下:中南半島,國際上叫印度支那,具體就指的是包括越南、寮國、泰國、柬埔寨、緬甸這些個國家。
中南半島
越其實一直就想著統一這些個國家,然後自己當老大。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不說不代表別人不知道,越當時為什麼反華,主要因為我們阻礙了它當老大的路。
越想搞一個中南半島聯邦,然後自己當頭頭,對此我們可不敢苟同,換誰當領導都會強烈反對。
要知道本來我們西南邊境線上這些個國家,雖然看著大大小小好多個,但論實力都屬於「蝦米」級別,理論上是無法與我們抗衡的。
但是如果哪天它們突然聯合成了一個國家,屆時就不是「蝦米」了,至少也得是條「小魚」級別了,到時候我們恐怕就睡不了幾個安穩覺。
所以我們自然堅決反對所謂的中南半島聯邦。
那麼越就對我們恨得牙痒痒,把我們當做了自己實現「大一統」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越南驅趕華僑
驅趕華僑只是小小撒氣,其真正的狠手也早就被我們偉大的主席預料到了。
在跟李會談的時候,鄧就已經斷言越絕對會變本加厲擴大戰爭,實現自己「中南半島聯邦的美夢」。
真正緊迫的問題是,越極有可能大規模進攻柬埔寨,到時候中國要怎麼做?
對此李也很感興趣,鄧說中國會怎麼做,取決于越這一步走得有多遠。
什麼意思呢?
據李回憶,大致意思是只要越軍隊不過湄公河,那麼形勢都不會太緊急,一旦越過了湄公河,屆時我國軍隊就不可能按兵不動。
雖然說越當時已經傍上了蘇聯的大腿,有了蘇聯的支持後顯得「底氣十足」,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的決心。
據李回憶,對待此問題鄧明確表示
「即使越要求蘇聯出手威脅中國,中國也不會被嚇倒,更何況蘇聯也不敢明目張胆地招惹中國...中國勢必要他們為此付出代價,蘇聯也終會發現,支持越是個不勝負荷的沉重負擔。」
果不其然,結束新加坡訪問一個月後,1978年12月越出兵18個師,共計20萬軍隊,大舉進攻柬埔寨,越柬爆發了大規模戰爭。
看著別人在自己家門口打仗,我們不能裝看不見,同時越軍長期一直在邊境線上掀起武裝軍事衝突。
這一次為了遏制戰爭繼續擴大,同時削弱越軍有生力量,1979年2月我黨下令給予長期武裝侵略我軍的越南邊境軍隊以猛烈還擊。
對越自衛反擊戰
從1979年2月17日起,16天時間裡我軍推進至越北部過境,縱深達20-40公裡,攻佔了諒山、高平、老街等,還佔據了20多個邊境城鎮。
自衛反擊戰取得不少勝利之後,我國政府發表聲明開始回撤部隊,並於3月16日前把邊防部隊全部撤回到了邊境線以內。
對此越自然不肯善罷甘休,1980年開始反撲中國,兩國打打停停,開始於1984年的「兩山輪戰」是中越軍隊相持了5、6年的長期軍事鬥爭。
為什麼後面越打不動了呢?這還得從根上說起,當初越「拋棄」我們,去投奔蘇聯,斷了我們的經濟援助,盯上了蘇聯的錢包。
但沒曾想蘇聯竟然這麼「靠不住」,戰爭越往後打就越發現蘇聯有要倒臺的跡象,而且戈巴契夫自1985年上臺之後,對越就已經越來越「眼光異樣」。
失去了強大的後臺,越國也就根本無力與我軍繼續長期抗衡,後面中越邊境也恢復了往日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