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為何李光耀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2020-12-06 史書雲海

新加坡是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華人佔比最多的一個國家,佔比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之多。在新加坡在剛剛獨立的時候,就有著不少的富商為了更好地傳承中國文化,創辦了許多的中文學校。就是在英國殖民期間,他們也從未規定讓新加坡人民必須使用哪種語言。

但是在李光耀上臺之後,他直接廢除了漢語,並且禁止了漢語的相關學習,更是將南洋大學停辦了。他只主張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在那時中華總商會的一些人曾向他提過建議,其實漢語當作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李光耀卻表示:可以,但是你們要先打倒我。意思很明確了,就是只要他還在為一天,那麼官方語言就有一天不會是漢語。

新加坡獨立

1965年的8月9日早晨,新加坡的總理李光耀在新加坡獨立之後第一次發表了講話,這一次的講話代表著新加坡真正地走向了獨立。在被英國殖民地統治了一個世紀之後,他們緊接著成為了馬來西亞的一部分。

但是由於新加坡的華人佔比數量太高,馬來西亞的人擔心在之後會不會慢慢的被華人掌控馬來西亞。於是在1965年,進行了是否讓新加坡獨立的投票會議中,以128票同意,零票拒絕的絕對優勢讓新加坡被迫獨立了。到這裡,剛剛來到馬來西亞才不到兩年的新加坡被趕出去了。

經濟蕭條

在那個時候的新加坡人民大概有兩百萬左右。其中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是華人,所以周圍的國家對新加坡並不友好,甚至還帶有歧視的意思。如果說這些還能接受,那麼下面肯定就接受不了了,這個時候的新加坡人均GDP竟然只有450美元,當時就連淡水資源就需要從國外進口,於是當時的飲用水也是一大頭疼的問題。

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曾經寫道:當時我是絕望的,我甚至與不想去管這個爛攤子,我想過逃避,但是作為國家領導人我不能這麼做,即便有再多的困難,我也要去帶領我的國家走向繁榮!他還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想過他會在42歲的時候獨立負擔起新加坡的責任,去照顧兩百萬人的生計。

對不設立漢語作出解釋

在二戰結束後,新加坡地處於馬六甲海峽上:這個被稱為海上十字路口的貿易海峽。新加坡在當地被當作轉口貿易中心,根本沒有任何的工業基礎,經濟結構更是十分單一化。在英國軍隊撤離新加坡的時候,當時他們想的就是未來的日子就靠著馬來西亞了。

可是誰能想到老天開了個玩笑,僅僅兩年不到,新加坡就被迫獨立出去了,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啊,於是李光耀就在所有人的不可思議中,宣布了他的決定:把漢語廢除,用英語作為我們的國語。

相信很多人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做法,新加坡七成以上的人口都是華人,漢語不是應該能容易管理嗎?但是李光耀卻獨獨不這麼認為,但是他對於理由一直沒有說出來。到了2013年李光耀寫的《李光耀觀天下》才說明,他認為漢語是落後的,並且當時新加坡七成的人民都是華人,都說漢語的話外來人可能聽不懂,所以他廢除漢語,都學習英語,這樣對於新加坡之後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好處。

李光耀治國

李光耀在治理過的過程中曾說道:「我們也算是很幸運的,過去統治新加坡的是英國,他們使用的是英語。如果當時我們和越南一樣是被法國所統治,那我們現在就必要去忘掉法語,再去重新學習英語,這樣才能更快地與世界接軌,可以想像那個過程是非常可怕並且煎熬的,」

李光耀對於新加坡的現狀看得很清楚,他知道這裡的國土面積非常小,自然資源也少的可憐,如果想要得到快速發展,那麼必須要去拉動外資,於是吸引外資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化身為一個國際的推銷員,去美國遊說各大有名的企業去入住他們國家。

同時李光耀對於外來青年的文化才俊非常賞識,為了讓人民去外國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文化知識,他設立了非常高的獎學金,並且每年親自選拔人才到外國去交流學習。希望在這些青年學成歸來後能為新加坡注入新鮮的血液

李光耀的做法在後來看來無疑是正確的,新加坡的發展道路逐漸的走上了正軌。並且出現了「新加坡模式」這一說法,1990年李光耀卸任的時候,新加坡的人均GDP已經翻了幾十倍,達到了14000多美元,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發達國家

相關焦點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為何李光耀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但是在李光耀上臺之後,他直接廢除了漢語,並且禁止了漢語的相關學習,更是將南洋大學停辦了。他只主張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在那時中華總商會的一些人曾向他提過建議,其實漢語當作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李光耀卻表示:可以,但是你們要先打倒我。意思很明確了,就是只要他還在為一天,那麼官方語言就有一天不會是漢語。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但因為他的存在,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可由於新加坡的華人佔比超過了7成以上,這樣的數據讓秉承著馬來人至上觀念的,馬來西亞人開始擔心華人是否會在未來的日子裡掌控馬來西亞,於是經過商討過後,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將剛進來才兩年的新加坡逐出了馬來西亞。新加坡雖然獨立了,但它的獨立卻並不是自願的。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但因為他的存在,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可由於新加坡的華人佔比超過了7成以上,這樣的數據讓秉承著馬來人至上觀念的,馬來西亞人開始擔心華人是否會在未來的日子裡掌控馬來西亞,於是經過商討過後,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將剛進來才兩年的新加坡逐出了馬來西亞。新加坡雖然獨立了,但它的獨立卻並不是自願的。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只要有我在,漢語就永遠不會是國語
    相信大家對於新加坡都非常的熟悉,因為這個國家的人口組成是以華人為主的,因此天然就有非常親近的感覺,事實上並非如此,新加坡雖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華人大國,但是對於華人的態度卻不怎麼友好,反而對西方非常的親近,而且新加坡的國語是英國,那麼為何不把漢語作為第一語言呢?
  • 新加坡7成是華人!李光耀: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但是我們並不說中文,理論上我們只是會說。"在無數短評中有這樣一位新加坡網友這樣談到。01 新加坡的船長是華裔"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祖籍廣州生在新加坡的華裔。李光耀求學回歸新加坡,正式走進政治領域,把馬來西亞聯邦的港口變成了如今的新加坡,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成為國際舞臺上一顆姣姣明珠。但如今"中新"建交多年友誼深厚的背後,有許許多多曾經相悖的故事。"華人眾多,一度成為新加坡自治的阻礙之一。"局勢的逼迫,讓新加坡的分離政治自我成立國家變得尤為艱難。
  • 李光耀:新加坡7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李光耀:漢語在國際競爭中沒有優勢,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前言 百度上有一個詞條,關於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去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好奇的驅使,許多的人不由自主地點入瀏覽。
  • 新加坡7成是華人!李光耀: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今年大熱的電視劇中,有這樣一部特別的"混血兒"——《小娘惹》【圖】《小娘惹》劇照製作人員以及劇情設置讓影片成為2020年大播熱劇之一,它也因此將新加坡文化帶入更多人視野之中。"新加坡裡好多人都說中文。"許多短評中都涉及到這樣一句話。"但是我們並不說中文,理論上我們只是會說。"在無數短評中有這樣一位新加坡網友這樣談到。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只要我在位一天,漢語就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前言作為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新加坡是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並且也是亞洲為數不多的移民國家,這片只有7915.7人/平方公裡曾經被人諸多國家佔領過,如今的新加坡已經成為了國際四大金融中心了,經過多年的奮鬥,這裡是一個眾多華人聚集的地方,佔有國家總人口的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引言 《漢書·劉向傳》有言「此皆以和致和,獲天助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在困境中,不思索解決眼前困難的方法,而是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話,那最後必然難以收穫成功。同樣,這個道理對於國家來講也一樣。 曾經的新加坡作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可是誰也沒想到,僅僅過了兩年,新加坡就被迫獨立出去,成為了一個小國家。 雖然老天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但對於新加坡人民來說,生活還是要過下去的。針對新加坡目前的現狀,李光耀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在這些政策中,有一條看起來是無比地令人驚訝,甚至可以說是荒謬:把漢語廢除,用英語作為國語。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引言 《漢書·劉向傳》有言「此皆以和致和,獲天助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在困境中,不思索解決眼前困難的方法,而是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話,那最後必然難以收穫成功。同樣,這個道理對於國家來講也一樣。 曾經的新加坡作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引言 《漢書·劉向傳》有言「此皆以和致和,獲天助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在困境中,不思索解決眼前困難的方法,而是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話,那最後必然難以收穫成功。同樣,這個道理對於國家來講也一樣。 曾經的新加坡作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大家聽說過新加坡嗎?這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國家,而且這裡氣候宜人,所以每年都有不少的遊客喜歡來這裡旅遊。不過在很久的之前,這個地方的馬來西亞聯邦就被踢出來了。這個時候它還被宣布獨立。那個時候,新加坡也才才剛剛獨立,他們的人口也不多,只有200萬,其中華人就佔了75%。
  • 新加坡李光耀:漢語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新加坡超過7成都是華人,李光耀卻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官方語言 引言 越喜歡一個人,受這個人的影響越大。 即便是到了現在,提到新加坡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李光耀這三個字,這便是他的影響力。新加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其國內有超過7成的人數是華人,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卻從來未被官方定義為國語,這一切的根源則與李光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新加坡李光耀:漢語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新加坡超過7成都是華人,李光耀卻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官方語言 引言 越喜歡一個人,受這個人的影響越大。 即便是到了現在,提到新加坡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李光耀這三個字,這便是他的影響力。新加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其國內有超過7成的人數是華人,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卻從來未被官方定義為國語,這一切的根源則與李光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華人佔新加坡人口74%,為何李光耀拒絕將華語定為新加坡國語?
    而漢語則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國魂,是中國人的根本。它猶如血脈筋骨一般,紮根在中國人的心中。如今除了中國人之外,越來越多的種族開始接觸漢語,甚至還成為某些國家的通用語言,比方說新加坡。記得在百度上有這樣的一個詞條,」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
  • 華人佔新加坡人口74%,為何李光耀拒絕將華語定為新加坡國語?
    而漢語則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國魂,是中國人的根本。它猶如血脈筋骨一般,紮根在中國人的心中。如今除了中國人之外,越來越多的種族開始接觸漢語,甚至還成為某些國家的通用語言,比方說新加坡。記得在百度上有這樣的一個詞條,」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
  • 新加坡大多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1、複雜的國民結構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雖然其地方不大,但也有複雜的國民構成。新加坡剛剛獨立時情況是這樣的,總人口約200萬,75%以上都是華人(如今依舊超過70%),還有馬來族、印度裔和歐亞裔/混血等公民,當時人均GDP剛到450美元。
  • 李光耀為何說: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李光耀卻是地道的華人,祖籍中國廣東,在英語與漢語之間,李光耀一定是對漢語更為熟悉,而且,作為母語存在的漢語,李光耀對其的情感也是尤為特殊的。 而這僅僅是李光耀針對於新加坡國語政策推行的前奏而已,之後,在新加坡正式獨立成國之時,李光耀宣布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國語
  • 新加坡獨立時,華人商會建議定漢語為國語,為何李光耀堅持選英語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佔比超過七成的國家,但是他們的「母語」卻是英語。因為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把英語納入了新加坡人的母語範疇。新加坡獨立之前,曾經長期被英國人、日本人殖民統治。殖民時期,英語至上,只會講華語的人得不到公平的教育、工作機會,天長日久形成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