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但因為他的存在,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2020-12-06 史上最好看1

1965年8月9日早晨,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代表新加坡人民政府做了一次發言,這次的言論發表完代表著新加坡終於迎來了獨立。從前的新加坡在英國人的統治下度過了一個世紀,雖然在1963年時就已經脫離了英國的統治,可新加坡並沒有獨立而是成為了馬來西亞的一部分。

可由於新加坡的華人佔比超過了7成以上,這樣的數據讓秉承著馬來人至上觀念的,馬來西亞人開始擔心華人是否會在未來的日子裡掌控馬來西亞,於是經過商討過後,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將剛進來才兩年的新加坡逐出了馬來西亞。新加坡雖然獨立了,但它的獨立卻並不是自願的。

此時的新加坡總共有200萬左右的人口,華人的人口就有75%左右,而且國內的飲用水幾乎都是從馬來西亞進口過來,脫離了馬來西亞這飲用水的問題也是一個頭等大難題,不僅如此由於新加坡華人眾多,而周圍國家對於華人充滿了歧視,甚至是仇視,導致新加坡在剛剛成立之時就有了周圍一大波的仇人。

李光耀曾在回憶錄裡表達過剛接手國家時的絕望,雖然他曾想過要逃避,但是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他並不能這麼做,即便未來的路再難走他也會帶領國家走向輝煌。其實在二戰結束之後,由於新加坡地處於有海上十字路口之稱的馬六甲海峽上,所以新加坡一直都作為轉口貿易中心。

所有經濟幾乎都靠著馬六甲海峽得來,國內根本沒有能夠支撐國家發展的工業基礎,可以說經濟結構十分的單一。在英軍撤離新加坡時,新加坡本想著未來的日子就靠著馬來西亞,可誰曾想,老天並不如願,還是讓新加坡脫離了出來。即便是如此但生活還是要過下去的。

在李光耀上任後,他所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將英語定位國語。廢除漢語。李光耀的這個決定其實讓很多人都無法想透他為何要這麼做,明明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華人,如果將國語定為漢語那豈不是更好?而這個問題李光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能給大家一個解釋。

一直到2013年,李光耀撰寫了一本書,這本書中他對於為何選用英語作為國語做出了解釋。他表示其實在新加坡剛成立的時候當地的中華商會就有跟李光耀商量希望能將漢語變成新加坡的國語,最後都被李光耀用強硬的態度一一拒絕了,更是表示如果想要讓漢語成為新加坡國語,你們就必須將我打倒。

李光耀其實十分的慶幸,曾經統治新加坡的國家是英國,而不是法國等其他國家,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如果曾經統治新加坡的不是學習英語的國家,那麼他們就必須為了與世界接軌再去學習英語,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與其如此艱難倒不如直接讓英語作為國語來得方便,這樣他們新加坡人民到其他國家去留學或者遊玩也有著很大的便利。

相關焦點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為何李光耀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在那時中華總商會的一些人曾向他提過建議,其實漢語當作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李光耀卻表示:可以,但是你們要先打倒我。意思很明確了,就是只要他還在為一天,那麼官方語言就有一天不會是漢語。但是由於新加坡的華人佔比數量太高,馬來西亞的人擔心在之後會不會慢慢的被華人掌控馬來西亞。於是在1965年,進行了是否讓新加坡獨立的投票會議中,以128票同意,零票拒絕的絕對優勢讓新加坡被迫獨立了。到這裡,剛剛來到馬來西亞才不到兩年的新加坡被趕出去了。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只要有我在,漢語就永遠不會是國語
    相信大家對於新加坡都非常的熟悉,因為這個國家的人口組成是以華人為主的,因此天然就有非常親近的感覺,事實上並非如此,新加坡雖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華人大國,但是對於華人的態度卻不怎麼友好,反而對西方非常的親近,而且新加坡的國語是英國,那麼為何不把漢語作為第一語言呢?
  • 新加坡7成是華人!李光耀: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但如今"中新"建交多年友誼深厚的背後,有許許多多曾經相悖的故事。"華人眾多,一度成為新加坡自治的阻礙之一。"局勢的逼迫,讓新加坡的分離政治自我成立國家變得尤為艱難。項羽自刎烏江,度過江東之後或許能夠再起東山,但是他卻覺"天要亡我"。最後慷慨赴死,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就算是換成一個大國,也是同樣的道理。【圖】新加坡很多人至今難以理解,新加坡七成以上都是華人,用漢語不是更好地治理嗎?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只要我在位一天,漢語就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前言作為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新加坡是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並且也是亞洲為數不多的移民國家,這片只有7915.7人/平方公裡曾經被人諸多國家佔領過,如今的新加坡已經成為了國際四大金融中心了,經過多年的奮鬥,這裡是一個眾多華人聚集的地方,佔有國家總人口的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大家聽說過新加坡嗎?這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國家,而且這裡氣候宜人,所以每年都有不少的遊客喜歡來這裡旅遊。不過在很久的之前,這個地方的馬來西亞聯邦就被踢出來了。這個時候它還被宣布獨立。那個時候,新加坡也才才剛剛獨立,他們的人口也不多,只有200萬,其中華人就佔了75%。
  • 華人居多的新加坡為何沒把漢語定位國語?歷史因素很關鍵
    新加坡與中國的地理位置較為接近,因此在中國大陸尚未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有不少中國商人選擇去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進行商業發展,華人在新加坡發展經濟並且在那裡定居生活,華人對新加坡經濟的騰飛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新加坡也有將近七成的人是華人,但是新加坡的國語卻不是漢語,而是西方國家的語言英語,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呢?
  • 7成以上的華人在新加坡生活,為啥要廢除漢語?只因有一短板
    新加坡宣布獨立自後,李光耀當上了新加坡總理,雖然他自己不希望新加坡能夠獨立,但還是廢除國內的漢語,並且將新加坡的官語改為了英文,7成以上的華人在新加坡生活,為啥要廢除漢語?只因有一短板。新加坡在獨立的時候人口總共在200萬,只不過是我國一個三四線城市那麼大,由於國土的原因,華人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而李光耀這麼做也是為了能夠跟上世界的腳步,他覺得英語好學,漢語比較較難學,主要是拼音複雜化了,李光耀為了讓新加坡對外開放,融入世界中,第一步就是要把國語更換為英語。
  • 新加坡李光耀:漢語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新加坡超過7成都是華人,李光耀卻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官方語言 引言 越喜歡一個人,受這個人的影響越大。 即便是到了現在,提到新加坡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李光耀這三個字,這便是他的影響力。新加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其國內有超過7成的人數是華人,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卻從來未被官方定義為國語,這一切的根源則與李光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引言 《漢書·劉向傳》有言「此皆以和致和,獲天助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在困境中,不思索解決眼前困難的方法,而是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話,那最後必然難以收穫成功。同樣,這個道理對於國家來講也一樣。 曾經的新加坡作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可是誰也沒想到,僅僅過了兩年,新加坡就被迫獨立出去,成為了一個小國家。 雖然老天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但對於新加坡人民來說,生活還是要過下去的。針對新加坡目前的現狀,李光耀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在這些政策中,有一條看起來是無比地令人驚訝,甚至可以說是荒謬:把漢語廢除,用英語作為國語。
  • 新加坡獨立時,華人商會建議定漢語為國語,為何李光耀堅持選英語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佔比超過七成的國家,但是他們的「母語」卻是英語。因為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把英語納入了新加坡人的母語範疇。新加坡獨立之前,曾經長期被英國人、日本人殖民統治。殖民時期,英語至上,只會講華語的人得不到公平的教育、工作機會,天長日久形成了習慣。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漢語絕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新加坡超過7成都是華人,李光耀卻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官方語言 引言 越喜歡一個人,受這個人的影響越大。 即便是到了現在,提到新加坡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李光耀這三個字,這便是他的影響力。新加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其國內有超過7成的人數是華人,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卻從來未被官方定義為國語,這一切的根源則與李光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新加坡華人高達74%,為何國語是英語卻不是漢語?三個原因很重要
    正因為新加坡的歷史因素較為複雜,當地屬於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只不過大家所熟知的只是新加坡華人較多。為何新加坡大部分都是華人?根據了解,上個世紀末,新加坡的華人高達230萬,佔據總人口的77.3%,其中閩南人有20%;客家人不足10%。
  • 新加坡獨立初,華人建議把漢語定為國語,李光耀:除非打倒我
    當時新加坡的中華總商會代表成員為了自身組織的長遠發展,曾多次遊說其總理李光耀,建議把漢語定位新加坡國語。雖然李光耀的祖籍也在中國,身體裡流淌著一部分中華民族的血液,但是經過反覆思考,李光耀給出中華總商會成員們的答覆卻是:"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可能成為國語"。這一回應讓商會成員們倍感失望,也讓同有一處中華血統的中國人感到寒心。
  • 李光耀為何說: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李光耀卻是地道的華人,祖籍中國廣東,在英語與漢語之間,李光耀一定是對漢語更為熟悉,而且,作為母語存在的漢語,李光耀對其的情感也是尤為特殊的。在他看來,新加坡作為多民族融合的國家,如若只因為華人居多就在國語選擇上有所傾斜,這無疑是在激發內部矛盾,更是執政者的大忌。 除此之外,李光耀做出這樣的選擇同樣源自於他當年對於新加坡的未來做出的理性考量,尤其在新加坡未來發展的決策中,杜絕將漢語作為國語就是在規避發展劣勢,如今,新加坡也的確深深得益於此。
  • 華人佔新加坡人口74%,為何李光耀拒絕將華語定為新加坡國語?
    從這個詞條當中也能夠感受的到,新加坡居民對漢語的了解程度之高。其實在新加坡,有將近75%的人是華人,就連這個國家的開國首腦李光耀也是中國人。本以為這個華人比重如此高的國家,將漢語當做國語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 新加坡七成人口為華人,為什麼要以英語為國語?
    分家成了事實,我辜負了馬來亞、沙巴和沙撈越許許多多的人……一些國家原本就獨立,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卻是強加在頭上的。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然而,新加坡的獨立已成現實。獨立後的新加坡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其中一個很尖銳的問題就是,國內華人,馬來人,泰米爾人之間的種族矛盾。
  • 新加坡大多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而獨立之後的新加坡,積極開始了自己的改革,而其十分重要的一項政策就是廢除漢語,以英語作為國語。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新加坡此舉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從多方面推動了新加坡綜合國力的進步,加強了新加坡與世界的聯繫,尤其是身處東南亞腹地,它需要更為激進的政策來為自己謀發展。
  • 新加坡華人佔7成,為何英語是官方語言?李光耀直言漢語劣勢明顯
    說起新加坡這個國家,許多中國人都不陌生。新加坡是全球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他們的人均GDP比香港還高,位居世界前列。新加坡不僅僅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而且他們的製造業非常發達。新加坡還是一個著名的移民國家,其中單單是華人就佔了7成。
  • 李光耀:漢語沒有競爭優勢,不能成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
    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之時,曾有華人代表找到李光耀,希望他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被李一口回絕。李光耀同樣是華人後裔,對於他的這一行為,當時有很多人表示不解,不明白他為何堅決不同意把華語選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