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漢語絕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2020-12-11 騰訊網

新加坡超過7成都是華人,李光耀卻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官方語言

引言

越喜歡一個人,受這個人的影響越大。——羅伯特·B·西奧迪尼

每個國家都有這個國家標誌性的人物,這個標誌性人物帶領著這個國家走向了一個新的臺階,同時也是諸多民眾敬仰的對象,李光耀就是一個人,他是新加坡的國父,同時也帶領了新加坡從一個貧困潦倒的國度帶走向了亞洲四小龍,同時他的名字在某一時期已經和新加坡畫上了等號。

即便是到了現在,提到新加坡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李光耀這三個字,這便是他的影響力。新加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其國內有超過7成的人數是華人,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卻從來未被官方定義為國語,這一切的根源則與李光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深陷泥潭的李光耀

雖然李光耀出生於新加坡,但是他的祖籍卻在中國廣州,他是新加坡的4代華裔,他的童年接受的是正規的英式教育,由於童年正是戰亂時期,因此他的學業曾中途荒廢過一段時間,不過後來依靠個人努力,最終憑藉著優異的成績前往英國留學,同時也是在英國留學期間,他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所愛,在英國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以後,開始正式步入政壇。

1950年是李光耀的第一次政治嘗試,在之後的不久,他回到了新加坡,做了一名律師。在其沒有進入政壇之前,他的人生並沒有太過耀眼的地方,不過其所取得的成就也是許多人窮極一生也無法完成的。新加坡的前身是一個自治邦,李光耀擔任的便是這個自治邦的總理,只是由於後來其意見產生了分歧之後,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相互宣布獨立。

獨立後的新加坡一度讓李光耀陷入到了泥潭當中,無法抽身,面對這個新興獨立起來的國家,李光耀曾崩潰過也曾經痛哭過,但是最終他還是堅持了下來,之所以讓李光耀如此崩潰的原因在於,新加坡獨立之前是一個自治州,上有聯邦統治的李光耀可以更好地管理這一片彈丸之地,然一旦獨立成一個國家,想要立足於這個龐大的世界格局當中,將會面臨著諸多的困難。

自我改革,廢除漢語

這些困難僅僅就國內就足以讓他無從下手,這裡不僅物質貧乏,甚至連淡水資源都無法做到補給,這是一個城市國家,同時這個國家的國土面積也僅僅只有724.4 km ,這裡物質貧乏,在新加坡歷史上被其他國家殖民期間,大多都是在奴役和壓榨,並沒有為這個國家帶來一絲的變化,使得這個國家在被殖民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貧窮,物質變得也越來越匱乏。

再加上當時的國際環境,華人的處境在國際上並不是特別地受到重視,即便是只有少數國家會對華人抱有友好的態度,但是大部分西方發達國家對於華人,基本上都是冷眼旁觀,在這內憂外患之際,李光耀曾經有過數次想要離開這裡,放下這裡的一切逃跑,然而他最終依然還是選擇和這裡的民眾迎難而上一起度過當下的困難,共同前進。

當時的新加坡,他們的工業結構非常簡單,如果要說唯一值錢的地方,那便是擁有著重要軍事戰略要塞的馬六甲海峽,李光耀也意識到這也許就是發展國家經濟的重要突破口。這個國家曾經被諸多國家統治過,但是卻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幫助新加坡真正地發展起來,李光耀也是發現了問題所在之後,決定不再依靠他人,而是自我改革。

改革中他也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廢除漢語,讓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這個決定在當時國內可是掀起了驚濤駭浪,要知道當時的新加坡華人比例佔有了7成以上,民間的通用語言基本上也是以漢語為主,然李光耀的這個決定,著實讓國內的諸多民眾無法想通。

不會讓漢語成為官方語言

每個時代都有其時代的局限性,因為所處的地位不同,當局者所需要考慮的問題也就與民眾所想不同,民眾平日所講的都是漢語,因此民眾認為漢語理所應當的應該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只是當時李光耀所想的並不是這樣,多年以後在他的自傳當中提到過,為何要實施這項與眾人不解的決定,在當時國際環境當中,華人的地位並不是特別高,因此漢語並不能成為主流的語言。

新加坡想要更好的發展下去,李光耀需要跟隨當時的發達國家,尤其是當時複雜的國際環境下,使得李光耀不得不選擇這樣做,只有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才可以更好的發展新加坡。歷史上所有的當局者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必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其次當局者所思考的便是如何讓這個國家發展起來。

他們所做出的決定也許並非能夠獲得民眾的認同,甚至會遭來極大的反對,然而為了一個國家可以更快速地發展下去,李光耀當時頂著巨大的壓力實行了這項改革,他禁止國民學漢語,並且關閉了當時在新加坡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南洋大學,同時大力推動國民學習英語。

只是這項改革措施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甚至當時有些華人組織面聯合起來向李光耀傳達保留漢語的好處,但是最後卻都被李光耀拒絕掉,同時他還聲稱,只要他在位的一天,漢語就永遠不可能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時代給予他改變的機會

當良機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要及時抓住它們,利用它們,這是生活的一大藝術。——詹森

回顧歷史,便會發現李光耀所處的時代正好是一個極為困難的時期,華裔出生的他,原本是可以繼續保留漢語並且發展漢語的,只是作為一個國家的領頭人,他背後站著的是數百萬民眾的生死存亡,因此他所考慮的並不是如何遵從民眾的意願,而是要保證民眾能否在未來的幾年,甚至幾十中更好的發展下去,因此他所做出的這個決定也是基於這種考慮所做下來的。

當時新加坡如果想要更好的發展下去,他也必須要向那些發達國家去靠攏,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如今看來,他的這個決定無疑是正確的,時代給了李光耀改變新加坡的機會,李光耀也選擇抓住了這個機會,並且成功帶領了新加坡走向了一個新的世界,因為他的出現,這個原本貧窮的彈丸之地,最終成為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他也無愧於新加坡國父這一稱號。

引用文獻:

《影響力》

《世界名人語錄》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漢語絕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新加坡超過7成都是華人,李光耀卻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官方語言 引言 越喜歡一個人,受這個人的影響越大。 即便是到了現在,提到新加坡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李光耀這三個字,這便是他的影響力。新加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其國內有超過7成的人數是華人,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卻從來未被官方定義為國語,這一切的根源則與李光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新加坡李光耀:漢語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新加坡超過7成都是華人,李光耀卻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官方語言 引言 越喜歡一個人,受這個人的影響越大。 即便是到了現在,提到新加坡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李光耀這三個字,這便是他的影響力。新加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其國內有超過7成的人數是華人,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卻從來未被官方定義為國語,這一切的根源則與李光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新加坡李光耀:漢語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新加坡超過7成都是華人,李光耀卻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官方語言 引言 越喜歡一個人,受這個人的影響越大。 即便是到了現在,提到新加坡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李光耀這三個字,這便是他的影響力。新加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其國內有超過7成的人數是華人,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卻從來未被官方定義為國語,這一切的根源則與李光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新加坡華人佔七成,李光耀卻堅持將英語作為官言:除非你們打倒我
    新加坡是中國之外唯一以華族人口佔多數的國家,其華人數量佔國民總人口的70%以上。早在獨立之初,不少華人富商為更好傳承中華文化,興辦中文學校;英國殖民期間基於華人在新加坡的影響力,也未強制新加坡人拋棄漢語改學英語。
  • 新加坡7成是華人!李光耀: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圖】"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時代更迭,戰爭不斷。"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李光耀求學回歸新加坡,正式走進政治領域,把馬來西亞聯邦的港口變成了如今的新加坡,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成為國際舞臺上一顆姣姣明珠。
  • 李光耀:新加坡7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李光耀:漢語在國際競爭中沒有優勢,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前言 百度上有一個詞條,關於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去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好奇的驅使,許多的人不由自主地點入瀏覽。
  • 新加坡7成是華人!李光耀: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01 新加坡的船長是華裔"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祖籍廣州生在新加坡的華裔。自幼受西方文化薰陶的他從時局動蕩的環境裡成長,輾轉西方熟稔歐洲文化,正統的西方文化孕育出這位"開國元首"李光耀。【圖】"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時代更迭,戰爭不斷。"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新加坡七成是華人,為何漢語不是官方語言?李光耀:除非將我打倒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也提到自己當時的苦惱,「一些國家原本就是獨立的,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則是強加在它頭上的。我從來沒想到在42歲時,要負起獨立管理新加坡的責任,照顧200萬人生計,我們奉命脫離馬來西亞,走自己的路,前途茫茫,卻不知道何去何從。」二戰結束後,新加坡作為轉口貿易中心,經濟結構單一,根本沒有所謂的工業基礎。英軍撤離後,這一局面更是雪上加霜。
  • 「國父」李光耀:漢語三個大劣勢,註定不能成為新加坡的通用語言
    是不是異類或者會不會被人恥笑,這些我不在乎。我知道有些東西是不能丟的。譬如中醫、譬如漢字、譬如那延續數千年生生不息的華夏精神和民族骨氣。我們是龍的子孫,我們為此而驕傲。以前是,以後也應該如此。一個個漢字站出來,在思想的跑道上,鏗鏘地疾走。誰最後成了一枚乾淨方正的漢字,矗立不倒且不朽?漢字獨一無二的魅力讓世界為之傾倒,不過有這麼一個人以阻礙了漢字的只有發展為終身成就。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只要我在位一天,漢語就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74.2%左右,漢語曾經這這片土地上流行了許久,只不過隨著一人的上臺之後,這裡就變了,甚至此人還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01深知這個國家人民的厲害這個人就是李光耀,被譽為新加坡的國父,自他上臺以後,就直接將漢語廢除了,並且還全面禁止了有關漢語的學習項目,甚至連當時有名的南洋大學都關閉了,之後他便開始大力宣傳英語的好處,並且積極推動,讓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由於新加坡的華人數量佔比比較大,所以其推廣難度可想而知。
  • 「國父」李光耀:漢語三個大劣勢,註定不能成為新加坡的通用語言
    是不是異類或者會不會被人恥笑,這些我不在乎。我知道有些東西是不能丟的。譬如中醫、譬如漢字、譬如那延續數千年生生不息的華夏精神和民族骨氣。我們是龍的子孫,我們為此而驕傲。以前是,以後也應該如此。一個個漢字站出來,在思想的跑道上,鏗鏘地疾走。誰最後成了一枚乾淨方正的漢字,矗立不倒且不朽?
  • 新加坡獨立初,華人建議把漢語定為國語,李光耀:除非打倒我
    當時新加坡的中華總商會代表成員為了自身組織的長遠發展,曾多次遊說其總理李光耀,建議把漢語定位新加坡國語。雖然李光耀的祖籍也在中國,身體裡流淌著一部分中華民族的血液,但是經過反覆思考,李光耀給出中華總商會成員們的答覆卻是:"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可能成為國語"。這一回應讓商會成員們倍感失望,也讓同有一處中華血統的中國人感到寒心。
  • 李光耀:新加坡75%是華人,但漢語有個劣勢,不可能成為官方語言
    新加坡剛剛獨立時情況是這樣的,總人口約200萬,75%以上都是華人(如今依舊超過70%),人均GDP剛到450美元。更糟糕的是,新加坡實在太小了,連淡水都依靠進口。這可如何之好?李光耀第一件事就是去中國化,他關閉了傳播中華文化的南洋大學,把官方語言從漢語轉為英語。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大家聽說過新加坡嗎?這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國家,而且這裡氣候宜人,所以每年都有不少的遊客喜歡來這裡旅遊。不過在很久的之前,這個地方的馬來西亞聯邦就被踢出來了。這個時候它還被宣布獨立。那個時候,新加坡也才才剛剛獨立,他們的人口也不多,只有200萬,其中華人就佔了75%。
  • 新加坡華人佔7成,為何英語是官方語言?李光耀直言漢語劣勢明顯
    去新加坡旅遊跟生活的話,基本上漢語就可以了,畢竟街上大部分都是華人。不過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新加坡的華人佔了7成,但是漢語卻不是他們的官方語言,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則是英語。這一點可能許多中國人都想不明白了,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自己也是華人的後代,為何不把漢語定為官方語言呢,而是要選擇英語呢?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只要有我在,漢語就永遠不會是國語
    相信大家對於新加坡都非常的熟悉,因為這個國家的人口組成是以華人為主的,因此天然就有非常親近的感覺,事實上並非如此,新加坡雖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華人大國,但是對於華人的態度卻不怎麼友好,反而對西方非常的親近,而且新加坡的國語是英國,那麼為何不把漢語作為第一語言呢?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為何李光耀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就是在英國殖民期間,他們也從未規定讓新加坡人民必須使用哪種語言。但是在李光耀上臺之後,他直接廢除了漢語,並且禁止了漢語的相關學習,更是將南洋大學停辦了。他只主張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在那時中華總商會的一些人曾向他提過建議,其實漢語當作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李光耀卻表示:可以,但是你們要先打倒我。意思很明確了,就是只要他還在為一天,那麼官方語言就有一天不會是漢語。
  • 李光耀為何說: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在1965年新加坡建國之初,李光耀就公開表示過: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而為了表明自己堅定的立場,他對外宣稱:將漢語作為新加坡國語絕對不可能,想要推翻英語作為國語的政策,除非先把他打倒。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為何李光耀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但是在李光耀上臺之後,他直接廢除了漢語,並且禁止了漢語的相關學習,更是將南洋大學停辦了。他只主張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在那時中華總商會的一些人曾向他提過建議,其實漢語當作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李光耀卻表示:可以,但是你們要先打倒我。意思很明確了,就是只要他還在為一天,那麼官方語言就有一天不會是漢語。
  • 為了攀結西方,李光耀把漢語廢除了,用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通過觀察新加坡的近代史,我們可以了解到,這個國家不是在成為殖民地就是在成為殖民地的路上。總之就是一直被殖民統治。而為了這個新的模式,李光耀花了31年的時間。在這31年裡,他讓新加坡變成了一個政治民主、政府清廉、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人民幸福和諧、環境優美的國家。 新加坡的穩定繁榮離不開李光耀的努力奮鬥,他在建國後首先尋求了國際承認,加入聯合國,加入大英國協,協立東協,一陣操作的去擁抱西方,吸引外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