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037 12哥德式藝術 (1140-1500)2 法國哥德式

2021-02-14 混吃等死

(2)法國哥德式 建築和建築裝飾。聖但尼修道院教堂 Beneducutube abbey church of Saint-Denis 1140-1144 第1座哥德式教堂 巴黎。聖徒和法國國王埋葬地,據說還保存著查理曼大帝的深紅色軍旗。1140年重建,以尖券支撐的新式肋拱拱頂覆蓋在教堂的迴廊和禮拜堂上;撤掉禮拜堂之間的牆壁,在外牆上嵌入巨大的彩色玻璃窗,光線從窗戶射進來照在牆面和圓柱上,形成五彩繽紛光斑

法國哥德式標準建築新特徵:玫瑰花窗。教堂的西立面有一個雙塔式的西面工程,並且延續羅馬式傳統保留了厚重的牆面。東面,一面巨大的玫瑰形花窗佔據著外立面的醒目位置

沙特爾主教堂 Cathedral of Notre Dame at Chartres 1194 法國沙特爾。哥德式建築的百科全書。1194年大火之後,西立面和東部的磚石結構地下墓室倖存了下來,保存著最為珍貴的聖物:聖母馬利亞的衣缽

美麗窗戶上的聖母 1170 彩色玻璃 488x213x20.3釐米 沙特爾主教堂聖壇。哥德式和拜佔庭時期的建築師都選擇用光將物質世界改造為精神世界,但他們的方式卻截然相反:在哥德式建築中,光線從建築的外部進入,透過嵌在石頭上的彩色玻璃射進室內;而在拜佔庭建築中,光線照射在無數小塊的玻璃材料上,然後再反射到石質牆面上。哥德式藝術對於光線的渴望,人們嘗試在不影響建築物穩定的情況下儘可能地減掉一切多餘的牆體

西立面的3座大門,始建於1145年,兩側的人像柱分別雕刻的是國王和王后,因此稱為「王者之門」,現存最完整也最精彩的早期哥德式雕塑群。

右側大門的拱門上塑造了化身為7位女性的「文科七藝」以及她們的男性守護神,這些人物形象代表了中世紀的學術核心。

1134重建後的沙特爾主教堂,第1座真正意義上的盛期哥德式建築。

沙特爾主教堂雕塑:理想化的勇士。

拉昂主教堂 Laon Cathedral 1190 法國拉昂。提供了一幅12世紀後半期法國教堂建築的全面圖景:保留了許多羅馬式特徵,成功地將這些羅馬式特徵與肋拱拱頂結合在一起。大型的六肋拱頂覆蓋著教堂的中殿。在它的內部出現了一種新的建築元素:暗樓,一組位於高側窗下方的連拱廊。

巴黎 1130 路易六世將官邸遷到巴黎 1180-1223在位的腓力二世成為巴黎之父 建造羅浮宮。儘管羅馬依然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宗教中心,巴黎才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學術之都。

巴黎聖母院 Nortre-Dame of Paris 1163-1345 天主教巴黎總教區主教座堂 塞納河畔西黛島

正面雙塔高約69米,後塔尖約90米,古老巴黎象徵。

1182聖壇和袖廊完工;1225中殿完工;1250-1260外立面修建完成。採用了飛扶壁,支撐又薄又高的教堂牆壁。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巴黎聖母 Virgin of Paris 1345 巴黎聖母院。深深淺淺的裝飾性線條複雜空洞,與晚期哥德式建築中極其複雜的窗花格同屬一種風格,在14-15世紀的北歐藝術中佔有主導地位。

亞眠主教堂 Amiens 1220 法國亞眠 2座不對稱塔樓14-15世紀增建 盛期哥德式建築典型模式。盛期哥德式建築語彙:長方形開間、四肋拱拱頂、飛扶壁支撐系統的熟練運用,自我支撐的建築構架觀念已經達到了完成成熟的階段。

1220亞眠主教堂玫瑰花窗下方雕塑帶 國王的樓廊 1220 橫跨整個建築外立面

美麗的上帝 Beau Dieu 1220 亞眠主教堂中央大門間柱雕塑

對高度的追求:中殿拱頂。拉昂主教堂25米 巴黎聖母院33米 沙特爾主教堂36米 亞眠主教堂44米

蘭斯主教堂 Reims Cathedral 1225-1290 法國蘭斯 在雕塑上體現出了完全成熟哥德式風格。側柱人像看上去與其建築背景完全脫離 對支撐圓柱進行弱化處理 使得身形巨大的人像好像在自由輕鬆地活動一樣 同時呈現出一種古典化傾向

大門上方的山花壁面炫麗的彩色玻璃窗取代了先前教堂外立面所常用的石質浮雕

《聖母往見》進一步證明了聖母在哥德式圖像系統中所佔據的核心地位

巴黎聖徒小教堂 Sainte-Chapelle 1243-1248 法國巴黎 19世紀重建 輻射式風格。體現了盛期哥德式風格的趨勢:牆體的弱化。整座建築的支撐系統只剩下一些直欞,也就是垂直的石杆。建築形式的極端纖細和整體上的線性效果也是建築師所想要強調的。巨大的窗戶過濾了光線,教堂內部充溢著玫瑰-紫羅蘭色,營造出一種天堂般的氛圍。

聖馬克盧教堂 church of Saint-Maclou in Rouen 1500-1514 法國魯昂。火焰式風格:晚期哥德式建築風格從「輻射式」轉變為「火焰式」,來源於窗花格的火焰狀造型

卡爾卡松要塞 Carcassonne in Languedoc 12-13世紀 法國朗格多克地區 哥德式雙層防禦城堡 哥德式時期最著名的防禦性城市。建在一座小山上,四周環繞著奧德河。

布匹生產者行會會館 1230 比利時布魯日

雅克·科爾宅邸 1443-1451 法國布爾日。中世紀晚期,歐洲各地都出現了由富有商人構成的新興階層,他們的權力和影響都在慢慢增長。法國商人、金融家雅克·科爾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長按二維碼關注:混吃等死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西方藝術史中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哥德式藝術的發展演變
    導語12世紀的歐洲,已初具現代歐洲國家的雛形。在這段被稱為「美麗中世紀」的穩定日子裡,各國發展起相對成熟的新文化。對於文藝復興所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奇特建築物,各國的主教們吃驚地發現,這種高聳的建築形式有著不可抵擋的魅力,後來被西羅馬知識分子戲稱為哥德式,從此羅馬式藝術的時代已經過去,哥德式藝術的時代已經開啟。哥德式藝術的開端丹麥奧萊斯勒夫教堂溼壁畫《貢獻羔羊的約伯》,在曲面的拱頂上繪製。
  • 哥德式建築的簡介
    哥德式建築,或譯作歌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歐洲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是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它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但是,目前哥德式建築物最多的國家卻是德國、義大利及德語系國家,法國反而是巴洛克式建築比較多。「哥德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帶有貶義。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狀拱頂(從羅馬式建築的接合拱頂演變而來)與飛扶壁。哥德式建築最常見於歐洲的主教座堂、修道院與教堂。
  • 歐洲藝術史之—國際哥德式
    ——歌德 N E W A R R I V A L 老黃給你講歷史 中世紀 第四章 哥德式(五)---國際哥德式
  • 歐洲中世紀(五)哥德式藝術 · 繪畫(下)
    對裝飾性的畫面因素有著很強烈的喜好,色彩明亮,人物優雅,這種趣味聯繫著北方的哥德式細密畫藝術。,尤其與法國風格互相融合,在1400年前後形成一種被稱作是「國際哥德式風格」的宮廷風格。法國:李姆堡兄弟為《貝裡公爵祈禱書》所做的插圖,尤其是其中的十二月令圖代表了國際哥德式繪畫的最高成就。
  • 「哥德式」藝術寶庫紀念巴黎聖母院
    法國文化瑰寶巴黎聖母院遭遇大火後,不但尖頂坍塌,哥德式教堂的橡木屋頂也被嚴重焚毀,餘燼散落一地。「 哥德式」這一術語與起源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專指中世紀的建築和藝術風格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們認為中世紀是野蠻年代,因此這個術語中有相當的貶義。最早的哥德式風格建築出現於12世紀,也就是「羅馬時期」的高潮期間,該風格連續不斷地在歐洲各地持續發展、不斷豐富,直到16世紀初期才逐漸被文藝復興風格所取代。
  • 欣賞 | 光與色彩的極致美學—哥德式藝術
    哥德式風格於12世紀中期興起於巴黎周邊地區。一百年間,歐洲大部分地區都採用這一風格。人口增長、城市擴張與大教堂日趨重要都是哥特時期的特點。此時歐洲的王公貴族徵服的領土日益擴大,對王位的爭奪引發了英法之間的一系列戰爭,即百年戰爭。在歐洲的某些地區,戰爭阻礙了藝術的發展。
  • 哥德式建築藝術被稱作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哥德式藝術特點,它是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流行於12到15世紀。哥德式的藝術最早產生於法國,它有幾個特徵:首先它有隆重的宗教色彩,哥德式的教堂非常強調「高」是天堂,「光」是神靈,以此來淨化人們的靈魂;它比羅馬式的建築輕巧的多,使用「失狀券拱」。
  • 曲藝︱目光的牽引者——哥德式大教堂藝術
    1999年,法國藝術史家羅蘭·雷希特(Roland Recht,1941-)在法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文類圖書出版社伽利瑪爾出版了《信仰與觀看》一書,並於2006年再版。2017年2月,本書的中譯本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它的法文副標題為「十二至十五世紀大教堂的藝術」,中文副標題用「哥德式」概括了十二至十五世紀一種遍及歐洲的藝術風格特徵。
  • 二戰後德國文化溯源,哥德式建築審美是一枝獨秀,還是孤芳自賞?
    很多藝術家都主張德意志藝術之美的宗教性,他們認為古典模式不是單純移植到德意志地區的,而是北方形式的想像力,從民族宗教中自然生長出來的。但是這種傳統觀點是歐洲普遍的民族主義的反應,法國和英國也自認為是哥德式的家園。在這期間,威特和梅騰斯都做出了貢獻,威特擅長分析哥德式建築的動態結構,梅騰斯對於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源頭進行了確認——法國的聖德尼修道院。
  • 哥德式建築風格是什麼,帶你一口氣看懂哥德式建築
    本期泥巴王將要和大家分享的詞彙解析內容是哥德式(Gothic architecture)建築(Gothicarchitecture)。哥德式這個詞彙出現在12世紀的法國。盛行於13世紀,主要用來形容建築風格(當然不止是建築還會用來形容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在眾多的歐洲建築風格中,要區分哥德式風格的關鍵詞可以稱之為「直衝雲霄」又高又尖,可以戳瞎雙眼的那種尖。
  • 巴黎聖母院,法國哥德式建築的曠世傑作
    巴黎聖母院為歐洲早期哥德式建築和雕刻藝術的代表,它是巴黎第一座哥德式建築。集宗教、文化、建築藝術於一身。哥德式教堂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哥特藝術是野蠻藝術之義,是一個貶 義詞。
  • 歐洲藝術史之—盛飾&垂直哥德式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 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 ——喬治·屈維廉 老黃給你講歷史 中世紀 第四章 哥德式
  • 西方哥德式建築藝術賞析——崇高神秘的巴黎聖母院
    哥德式建築是建築發展歷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標誌著人類藝術文化和建築物構築水平上升至一個新的階段。哥德式建築的典型類型是哥德式教堂。12世紀哥特教堂最先出現在法國,後逐漸遍及歐洲。法國的夏特爾主教堂、巴黎聖母院、韓斯主教堂、亞眠主教堂,德國的烏爾姆主教堂、科隆主教堂,以及義大利的米蘭主教堂都是哥特風格的代表作品。與莊嚴靜穆的古希臘神廟不同,哥德式教堂顯示出一種神秘崇高的氣氛,其藝術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創造性的結構技術。
  • 哥德式建築如何在中世紀取代羅馬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是12世紀中葉產生於法國的一種建築風格,以教堂為主要表現形式。這種建築風格到13世紀中期已經傳遍整個西歐,15世紀中後期開始衰落,16世紀逐漸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所代替。「哥特藝術」這一名稱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哥特人(Goths)創造的藝術 ,這種說法 曾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16世紀 ,「藝術史之父 」喬治 ·瓦薩 裡 (GiorgioVasari)在其著述中,首次使用 「哥德式」 (Gothic)這一名稱 。從瓦薩裡的論述中可以看出,他對這種高聳的、有著誇張高度的建築充滿了厭惡 。
  • 哥德式教堂丨「玻璃花窗」給「野蠻」的哥德式教堂增添了藝術色彩
    哥德式教堂是一種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哥德式教堂是靈魂。哥德式教堂建築融合了很多藝術特徵,使哥德式教堂成了時代是代表,哥德式教堂建築中玻璃花窗就很有藝術特點,哥德式教堂玻璃花窗中融合了宗教信仰,不同材質的玻璃和色彩展現了不同風格的建築藝術。基督教是哥德式教堂的核心,哥德式教堂玻璃花窗中有宗教寓意。
  • 帶飛中世紀的建築藝術——哥德式教堂
    這一期,讓我用最通俗直觀的方式,一起來了解一下哥德式教堂的特點,希望你下一次再遇見的時候,不用只會感嘆「牛X」,而是可以從幾個角度去細細品味了。哥德式建築起源於法國,是高盧人的偉大創造,於是自稱歐洲正統文化的羅馬當然不服氣了,貶稱為更野蠻的哥特人建築,從而得了這麼個不倫不類的名稱「哥德式」。
  • 小「巴黎聖母院」,瀋陽唯一的哥德式建築
    什麼是哥德式建築?哥德式建築發源於1140年左右的法國,它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尖頂、高聳、削瘦是哥德式建築的三個主要特點。瀋陽小南天主教堂教堂的歷史沿革1861年法國傳教士方若望來瀋陽傳教,於1875年開始興建教堂,1878年完成。
  • 歐洲經典的哥德式建築,你見過幾個?
    12世紀以後,西歐經濟進一步復甦,城市得到發展,成為商業和手工業的中心。城市集中了各行各業的匠人和技師,開始孕育資本主義的一些基本因素,歐洲尤其是西歐開始進入了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經濟上的富裕,城市的繁榮,宗教理論的發展,這些都促成了新的藝術風格的出現。
  • 陳舊與創新的激昂碰撞,哥德式建築是如何敲醒黑暗中世紀的歐洲?
    所以在涉及到藝術風格上以後,哥德式的風格便用以泛指恐怖,驚悚,結構怪誕。大約在公元12世紀前後,這種看上去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建築風格開始席捲歐洲大陸。而且被廣泛應用於教堂,修道院,神殿等宗教場所,一些貴族的城堡也是哥德式建築肆意發揮的場地。 仿佛凜冬的寒風,哥德式建築似幽冥般在極短的時間內席捲了整個歐洲大地。
  • 哥德式是什麼意思 哥德式風格設計的要素
    哥德式其實部分人都是有了解過的,那麼該風格裝修也是來自歐洲教堂建築的設計,而它的設計需要具有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以前主要用於教堂的建築,現在其高超的設計風格被人們也運用於家庭等的裝修,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講解有關於哥德式是什麼意思,以及哥德式風格設計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