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史中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哥德式藝術的發展演變

2020-12-12 雲文歷史

導語

12世紀的歐洲,已初具現代歐洲國家的雛形。在這段被稱為「美麗中世紀」的穩定日子裡,各國發展起相對成熟的新文化。

對於文藝復興所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奇特建築物,各國的主教們吃驚地發現,這種高聳的建築形式有著不可抵擋的魅力,後來被西羅馬知識分子戲稱為哥德式,從此羅馬式藝術的時代已經過去,哥德式藝術的時代已經開啟。

哥德式藝術的開端

丹麥奧萊斯勒夫教堂溼壁畫《貢獻羔羊的約伯》,在曲面的拱頂上繪製。在層層套疊的方框內,約伯懷抱羔羊,全身人物構圖單純簡潔。畫家用非常嚴謹的細線清晰地勾勒出捲曲的衣紋,僅僅使用了藍和棕紅兩個色系從深至淺地遞進的高調色彩關係,使畫面體現出和諧、流暢、富於韻律的高雅美感,具有北方藝術一貫的嚴謹精緻且富於裝飾性。

《託馬斯的疑惑》是西班牙聖多米尼克教堂窗間扶壁浮雕,在受建築條件所局限的狹窄空間裡,刻板而嚴肅的浮雕完全適應和主宰了環境——在一排排整齊重複排列的聖徒之間,耶穌正揚起左臂,託馬斯伸手指向耶穌的傷口,主要人物的尺度和動態稍有不同便異常醒目,完全控制著畫面。

在依舊四分五裂的歐洲大陸,這些被稱為羅馬式風格的新嘗試有著千差萬別的樣式,但是都以其沉重而堅實有力的堡壘形象表現出傳統基督教壓制異端與蠻族的神聖使命感和對基督徒的庇護,這種宗教上的團結在文化藝術上的反映,使西羅馬一度呈現文化復興的狀態。但羅馬式風格流行了100年之後,一種新的更成熟的藝術風格在全歐開始蔓延。

法國北部的蘇熱教士主持建造聖德尼大教堂時,建築師發明了一項新技術。1144年,在大教堂揭幕典禮上,各國的主教們吃驚地發現這種高聳的建築形式有著不可抵擋的魅力,這一建築上的偉大革命後來被西羅馬知識分子戲稱為哥德式。

從此,這一風格樣式波及全歐。由於工程浩大,一個教堂常常是以羅馬式開始,而以哥德式結束,雕塑、繪畫也隨之變化。

哥德式藝術的興起

到14世紀,歐洲再次陷入天下大亂的混戰時期,不同地域的哥德式藝術也呈現出不同的面貌。事實上,哥德式藝術具有一種異常的可塑性,其對擺脫重力的非物質化的追求和對光的完美運用,忠實地體現了中世紀宗教的神秘主義和對精神世界的強烈追求。

以全新的象徵主義的姿態在中世紀後期放射出奇異的光彩,並形成一股文化凝聚力,如精神的火焰般照亮歐洲大地,對其後的文藝復興也產生了不可小視的巨大影響。直到15世紀,一直比較排斥哥德式藝術的義大利終於以自己逐漸成熟強大的文藝復興運動,終結了哥德式藝術在建築、文化、藝術領域的統治。

哥德式建築是一種嚴謹的運用數學與力學計算出來的造型體系——頂部交叉的立柱承載拱頂的重量,傳統建築中支撐拱頂的牆壁變得多餘,穹隆頂直接落在立柱上,牆壁佔據的位置被放上玻璃窗,高大寬敞的內部空間從未如此明亮、如此簡潔勻稱過。立柱的高度獲得了自由,建築的高度隨之不斷被提升。

這些建築規模宏大,大量細長挺直的束柱如樹織成的網,與柱間同樣被拉長的花格玻璃窗完美配合,加上不斷增加的裝飾、雕塑,形成了輻射式和火焰式的建築。夏特大教堂建於哥德式藝術最鼎盛的時期,即1194年前後,高119英尺,無論是其建築樣式還是人像柱雕塑和玻璃畫,都堪稱哥德式藝術的完美樣本,其變種不計其數。

夏特大教堂內景,高大寬敞的空間、優雅的束柱與質感華麗的玻璃窗和諧一致,共同形成了哥德式建築的特質——擺脫材質的量感,不斷向上延伸,使每個站在它的宏偉空間下的人感受到令人難以忘懷的靈魂衝動和心靈淨化。

《熱塞樹》鑲嵌在夏特大教堂西側長長的拱形窗子上,從下至上描繪了七個君王。最下面的是熱塞,從他的身體裡長出一棵大樹。這是一棵家族樹。第六層是聖瑪利亞,她上面是被聖鴿環繞的基督。

從第一代猶太王開始,每位君王兩側都伴有兩位先知。這一主題是中世紀的信徒所熟知的,在政教合一的中世紀,血統的純正就是王權的象徵,一棵純潔如百合花的白色譜系樹就是法蘭西王權的象徵。

在以藍色為基調的整幅作品中,被用來描繪百合花的白色塊如流暢的線條串聯起整個畫面,其他的色彩則起著豐富層次和敘述故事的作用。

夏特大教堂側堂的玫瑰花窗和尖頭花窗表現了聖鴿和天使環繞著的聖母坐在玫瑰花心中,下面尖窗中是百合花下的聖徒、先知們以及法蘭西皇室的祖先們站立在聖母兩側,展現出絢爛如寶石般的神秘而又神聖的景象。

《播種的比喻》是坎特伯雷大教堂多彩的玻璃畫作品,以藍色的天空和棕色的土地為背景,白馬和紅衣服的人物處於核心位置。

哥德式藝術風格最終呈現的特徵

在哥德式教堂如聖夏貝爾教堂狹長的空間中,那些被刻意拉長的纖細優雅的形體和各種花飾,與修長的束柱和諧一致。當陽光透過閃爍著寶石般光輝的花玻璃上的圖像,在地面上拖出長長的斑駁光影時,信徒們更加堅信,神的啟示已使他們脫離物化的肉身凡胎,天國近在咫尺,一切世俗瑣事都將遠離他們。

每一個進入教堂的凡夫俗子在這神奇的空間之中,會強烈地感受到「宇宙中那奇妙之境,既非在塵世,亦非在天堂」。

在此,理想與神秘主義完全戰勝了理性與自然主義。花玻璃藝術從羅馬式教堂直接繼承而來,但它似乎與哥德式建築更相得益彰。在哥德式建築中,牆壁幾乎不見了,代之以玻璃窗。壁畫把宣傳教義的使命傳給了玻璃彩繪,並得以飛速發展。

這些形成節奏和層次的色塊被密布的黑鉛條分割,使每一種色彩都變得異常清晰純粹。當研究和模仿自然的藝術法則被遺棄後,繪畫中的其他因素便顯露出來,以佔據藝術家的思想和筆端。

在哥德式藝術中,色彩正得以以此表現出非凡的超自然的觀念,這種觀念及其充滿質感的色彩語言方式給後世的藝術家以無限的遐想與靈感。

美豔四射的年輕貴婦,勇敢篤信、世故風雅的騎士,引人入勝的花草、鳥獸、山水,高貴、華麗的母題,瑣碎、精緻、纖巧的線條,從內容到形式,在14世紀中葉到15世紀中葉的歐洲,各個藝術中心在哥德式藝術之上發展出了一種新風格,得到了貴族和百姓的喜愛。其情形千差萬別,並相互影響,被籠統地稱為國際哥德式,我們可以把這看作是中世紀哥德式藝術的最後輝煌。

當時的義大利藝術也出現了這一傾向,只是這一傾向是以與拜佔庭藝術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出來,而且一直被從喬託到馬薩喬再到弗朗西斯卡的新藝術觀念的光芒所遮蔽。

而其後我們將看到,在歐洲北方的藝術復興過程中,藝術家們從沒同這一風格決裂,他們以自己的才能使國際哥德式融入了新藝術之中,使同一場藝術運動在南北方產生了從認識方法到表現方法的重大差異。

杜喬是錫耶納的偉大畫家,他試圖在拜佔庭藝術中加入新的生命元素。他曾為錫耶納大教堂繪製了《聖母子榮登寶座》,在一片金色調中,聖徒們整齊地排列著,兩邊對稱位置的聖徒的紅衣服豐富了單調畫面的節奏和層次,而中間聖母大面積的深藍色袍子,則使我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聖母子身上。

畫面中人物神態拒人於千裡之外的冷峻與疏離感給觀者帶來極強烈的視覺與心靈的震撼,刻板和程式化的構圖體現出作品必須承載和包容的拜佔庭式的基督教內涵,而優雅的外形、細膩的表現則正是哥德式藝術的特徵。

實際上,中世紀的藝術主題非常狹窄,相同的題材、構圖、繪畫手法被畫師們普遍地反覆使用,但正是在這種模式化的作品中,任何細節上的獨特匠心都流露出藝術家的才華。為慶祝這幅偉大作品的完成,當年的錫耶納曾舉城慶祝,但在後來,作品慘遭切割成塊被賣掉的厄運。

結語

古典哥德式藝術,在西方藝術史中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因為歐洲民族發展中的宗教、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持久的美學標準和審美原則的觀念之爭。而當代哥特藝術,伴隨著哥特音樂的發展而岀現,具有黑暗、死亡、陰鬱、神秘的內涵和風格特徵,體現出了深刻的藝術表現力。

參考文獻:

《夏特大教堂》

《哥德式建築與哥德式文學》

《中世紀哥德式建築與工藝美術運動》

相關焦點

  • 藝術史037 12哥德式藝術 (1140-1500)2 法國哥德式
    哥德式和拜佔庭時期的建築師都選擇用光將物質世界改造為精神世界,但他們的方式卻截然相反:在哥德式建築中,光線從建築的外部進入,透過嵌在石頭上的彩色玻璃射進室內;而在拜佔庭建築中,光線照射在無數小塊的玻璃材料上,然後再反射到石質牆面上。哥德式藝術對於光線的渴望,人們嘗試在不影響建築物穩定的情況下儘可能地減掉一切多餘的牆體
  • 一場展覽 一部西方藝術史
    展覽選取了16世紀至20世紀西方藝術史中經典藝術流派的60幅繪畫作品,分成五個單元,按照時間脈絡展示了從文藝復興、巴洛克與洛可可、寫實主義與古典主義,到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與後印象主義,一直到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西方藝術發展歷程。通過這些畫作,人們能夠直觀地了解西方繪畫藝術五百年的流派興替,堪稱一部濃縮的西方美術史。
  • 《大話西方藝術史》: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講最高大上的藝術
    《大話西方藝術史》也說大話了,我從頭看到尾,講的都是繪畫,雕塑藝術和藝術家們。難道西方的藝術就這兩種表現形式,我相信貝多芬,莫扎特地下有知,也是要再氣死一回,絕不答應。荷馬、奧維德、喬叟、但丁、維龍無論天堂地獄,都要穿越而來,理論一番的。藝術史裡怎麼能沒有文學和音樂?
  • 一切古典和巴洛克的、具象和抽象的,西方和東方的藝術一視同仁
    20世紀以來的風格學研究也接觸到一個重要問題:在世界藝術史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這種由古典風格到巴洛克風格的轉變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因而可以說它包含某種風格演變的規律。如果用我們中國喜歡論藝術以文質兩方面互為演進來作比喻,那麼初期風格是質勝於文,古典風格是文質並茂,而巴洛克風格則是文勝於質。若就成熟的藝術而言,古典和巴洛克更可以看作是藝術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的兩極,彼此對立而又按規律由此及彼發展演變。這樣在風格學的研究中便可以確定一些配成一對的概念,這邊是古典的,那邊是巴洛克的,並呈現由這邊到那邊的規律性發展。
  • 除了貢布裡希,還有哪些西方藝術史入門書值得一讀
    藝術史是一門不斷發展中的學科,再權威的觀點也可能過時。儘管(西方)藝術史可以完全基於視覺上的形式分析,循著風格的演進加以講述,但最近幾十年來的新趨勢,是將其跟相關的社會與文化背景有機結合,從而加深讀者對藝術史的理解。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多種西方藝術史書籍,除了貢布裡希的名著《藝術的故事》,實際上都是美國大學的藝術史導論教材。
  • 有圖有真相的西方藝術史
    我找了《西方藝術通史》來看,對西方藝術有了大體的認識,很受益,只是全是文字介紹,沒有圖片,看到書中的描寫我抑制不住的好奇於是百度各歷史階段藝術品的圖片,可惜網絡上很多圖片不清晰也不準確。看到書友關於《大話西方藝術史》的書介中大量清晰還附有詳解的圖片我眼睛就亮了,毫不猶豫入手,直觀易懂輕鬆有趣地學習西方藝術史真是一件愜意無比的事。
  • 西方藝術史:中國畫鐵粉 日本文人畫家富岡鐵齋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公元17世紀以後,由於德川幕府提倡以儒學為中心的文治政策,在較長的時期中,日本漢學興盛。在漢文化的影響下,中國明清文人畫在日本也佔有相當的地位,一批在漢詩書畫方面有相當造詣的文人畫家不斷興起。
  • 西方浪漫主義運動後的藝術思潮演變,建議大家看一下漲知識
    西方浪漫主義運動是一場涉及到政治、文化、社會、哲學各個領域的宏大變革,產生興起於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整個的觸動改變了十八世紀後期以來的西方世界人們的生活和思想。
  • 看不懂西方藝術流派?沒關係,這50個藝術知識來助你!
    ,哥德式藝術中充斥著象徵符號,目的也是為了激起觀看者對於上帝的敬畏之情。三種藝術風格雖然同屬基督教藝術,但背後的觀念卻各有不同。哥德式藝術由哥德式建築發展而來,當時建造的教堂,外觀上直刺蒼穹,內部則沐浴在透過彩色玻璃窗射進的陽光中。
  • 二戰後德國文化溯源,哥德式建築審美是一枝獨秀,還是孤芳自賞?
    這個時期的藝術特色依附於政治思想,但是由於地域文化的個性充分發展,所以文化顯示的多樣性也可以歸結為一種「文化民族」的觀念。近代德意志地區的民族觀念融合使得藝術史扮演的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角色,美學領域和建築創造領域受到人們的關注。對於古代文化藝術的感知和追求成為了的的意義文化的基礎。
  • 《大話西方藝術史》:這哪裡是講藝術發展史,這是在講笑話吧?
    (文 一隻深沉的獅子)提起藝術你會想到什麼?自拍?時裝秀?蒙娜麗莎?又或者啥也沒想到,就想著五一假期的後遺症該如何解決?冇得關係,冇得關係,因為你想的什麼只有你自己知道。1最近看了意公子的《大話西方藝術史》,拿著書看到封面就想笑,為啥?
  • 西方藝術史:日本江戶時期寫實畫家 伊藤若衝
    他學習狩野派和中國畫家工整寫實的畫風,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寫實風格、並從尾形光琳的作品中學習裝飾技巧。代表作是他為京都相國寺所做的一套30幅《動植彩繪》、隔扇畫《群雞圖》和藏於大阪北部西福寺內障子上的《雄雞和仙人掌》等。
  • 何桂彥:中國當代藝術史寫作的三個階段
    不過,就方法論的藝術史寫作來說,西方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一個是方法論的發展期,主要以針對古典藝術寫作的喬治·瓦薩裡、約阿辛·溫克爾曼、海因裡希·沃爾夫林等藝術史家為代表;第二個是成熟期,與之對應的是西方現代藝術,最具代表性的是格林伯格倡導的形式主義敘事模式;第三個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西方當代美術史進入了一個方法論高度自覺的階段。
  •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穿越500年 感受「一部濃縮西方藝術史」
    貝利尼、安格爾、德拉克洛瓦、透納、庫爾貝、馬奈、莫奈、雷諾瓦、梵谷、畢卡索、馬格利特、莫蘭迪、莫迪利亞尼、夏加爾……看著藍灰背景板上這一個個在西方藝術史上振聾發聵的名字,我幾乎不敢相信,如此意外卻又驚喜地與他們的作品邂逅。
  • 論中西方古代建築藝術的差異
    中國擅長以木構體系為造房的主要結構,從夏商一直延續到明清,其建築發展性具有穩定、持之以恆特徵,形成了世界古代建築中的一個獨特建築藝術體系;西方古代建築體系是以石材為主建造結構,無論是從古希臘建築柱式運用、還是到古羅馬建築時期建造技術、藝術、型制、理論空前發展,以及到中世紀哥德式建築風格出現,和後來興起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均都表現出建築風格在不同時期變革所留下的歷史烙印
  • 西方建築,什麼是哥德式建築?
    藝術與建築(哥特藝術,中世紀藝術運動;哥德式建築;哥特復興式建築(新哥德式);大學哥德式;高維多利亞哥德式)。上圖-《亞琛祭壇》由晚期哥德式匿名畫家大師創作浪漫主義(英國文學體裁的哥德式小說或哥德式浪漫主義)。
  • 《大話西方藝術史》:與3000年繪畫、雕刻藝術來一次親密接觸
    這一次,意外得到意公子的《大話西方藝術史》,裡邊竟刊錄了150件名畫!不僅如此,意公子還用淺白而風趣的方式,講述了3000年藝術歷程,介紹了40位藝術大師,20個藝術流派。讀這本書,遠比少年時期的單純收藏更能激發我對美的熱愛。意公子,名瀟涵,意公子是大家贈予她的外號。她是當下深受大眾喜愛的藝術自媒體「意外藝術」的創始人。
  • 這些輝煌的建築,都屬於哥德式,哥德式建築究竟是怎麼演變出來的
    今天的文章是《這些輝煌的建築,都屬於哥德式,哥德式建築究竟是怎麼演變出來的》我們現在買房子,住小區,選擇都非常多樣化了,現在很多樓盤的設計非常具有建築美學的意義,不僅通過住宅我們那可以感受到建築美學,現在我們去旅遊,尤其是國內外的建築,我們也都可以感受到建築美學,歐洲有一種類型的建築,十分宏偉壯觀,而且還相當具有特色,我們一看這建築就知道是哥德式建築。
  • 西方藝術史:日本漂泊的抒情畫家「浪漫的代名詞」竹久夢二
    他的作品搭建了純藝術與工藝設計等實用美術的橋梁,對現代設計和日本美術有極大的影響。繪畫多表現「旅行」、「聖經」和「女性」三大主題,有西方的寫實手法與構圖,畫風具有日本的本土風味。所畫的美女體態優雅,溫柔多情,均帶有一種朦朧的美,表現了無盡的鄉愁和漂泊的人生。《夢二畫集·長崎十二景》《夢二畫集·春之卷》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被稱為新浮世繪的代表之一。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宗達光琳派」俵屋宗達
    琳派中成就較大的有尾形乾山、渡邊始興、酒井抱一、酒井鶯浦、鈴木其一等。他以獨特的意匠,洗鍊而單純的色彩,使障壁畫極富裝飾趣味。他的畫風由尾形光琳繼承發展,形成了日本繪畫史上有影響的宗達光琳派。《蔦之細道扇面流圖》屏風《扇面散貼附》屏風 江戶時代傳《槙楓圖》《芍藥百合圖》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的其他派別的美術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西方藝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