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飛中世紀的建築藝術——哥德式教堂

2021-02-07 熱翡冷翠

-米蘭大教堂-

你去歐洲旅行,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氣勢宏偉的哥德式大教堂,而且幾乎都是當地的地標性建築,那麼你知道這些建築有什麼特點嗎?作為普通遊客又應該如何觀賞他們哪?

這一期,讓我用最通俗直觀的方式,一起來了解一下哥德式教堂的特點,希望你下一次再遇見的時候,不用只會感嘆「牛X」,而是可以從幾個角度去細細品味了。

哥德式建築起源於法國,是高盧人的偉大創造,於是自稱歐洲正統文化的羅馬當然不服氣了,貶稱為更野蠻的哥特人建築,從而得了這麼個不倫不類的名稱「哥德式」。也因此在羅馬城的上百座古代教堂,只有一座哥德式(近現代教堂不在統計內),包括周邊地區也幾乎看不到哥特建築的身影,所以,義大利中南部很少有尖頂的建築,全是敦敦實實,四四方方的模樣。

而哥德式建築在歐洲其他地區,幾乎無處不在,佔據C位。

1.哥德式尖塔

一想到哥德式建築,第一印象一定是高高的尖塔,尖削聳立,直插入雲,是的,這就是哥特建築最主要的特點之一,高聳,大多數教堂都在中殿上方的十字交叉處建有一座高塔,越高越好,儘可能挑戰建築極限,以便更好的和神建立聯繫,亦或展示教堂神聖不可侵犯的氣勢。

哥德式尖塔主要分兩類:

一類是位於中殿的十字交叉上方位置,另一類則是在教堂的鐘樓上方。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  尖塔

法式教堂大多尖塔位於中殿上方的十字交叉處,巴黎聖母院就是很典型的案例(前段時間被燒倒塌的就是這座尖塔,目前在維修中),是法式哥特教堂的標準範式,當然這不代表全部,各種奇奇怪怪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法國沙特爾大教堂

像這座古老的法國哥特教堂就是尖塔在鐘樓之上,而且兩座鐘樓不對稱,據說是當年兩撥工匠各做各的導致,也可能是工藝水平還不成熟,造就了這種奇葩造型。

另一類尖塔最高處位於鐘樓之上的情況,最具代表的無疑是科隆大教堂。

德國科隆大教堂   背面

科隆大教堂鐘樓最高處161米,創造出了尖塔的極限高度,另外中殿上方的尖塔也同時存在,只是規模沒有鐘樓上的更大。

雙塔是可以上去觀光的,我買的樓梯票,想體驗古人上塔的感受,在狹窄的旋轉樓梯裡爬到懷疑人生,另外建議恐高症勿上。


除了對尖塔高度要達到極限,對教堂穹頂的高度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直到無法實現方才罷休,如法國的博韋大教堂,就是因為穹頂太高而無法完成,幾次挑戰都失敗,最後作罷,48.5米的中殿高度成為了哥特教堂的天花板。

法國博韋大教堂

可以看到博韋大教堂的飛扶壁上有很多鋼架支撐,其實內部也一樣有很多鋼架,一座搖搖欲墜的教堂。

2.肋架拱(Rib vault)

說完外觀的高聳,我們轉到內部,從建築結構上來看一下,哥德式教堂的另一重要特徵。

高盧人在古羅馬穹頂建築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加輕巧的肋架拱,解決了石質建築頂部太重的問題,使得建築可以建的更高,而且因為牆壁的承重壓力減輕,可以大量使用窗戶,增加了教堂光線,解決了羅馬式建築敦實、沉重、昏暗的問題。

肋架拱比羅馬式的圓拱更輕巧、高挑,早期的肋架拱幾乎都是四分的,漸漸發展出六分拱。

下面看一下肋架拱在教堂穹頂的表現。

英國韋爾斯大教堂  

這是典型的四分拱,「x」交叉出四分拱,中間的隔斷是一個尖拱。

法國聖克羅蒂德聖殿

看一下四分拱側面效果,能清楚的看到每一組四分拱由兩邊的尖拱來支撐,重力被很好的分解了,這一類型拱佔據了哥特教堂的大多數,像著名的科隆大教堂,米蘭大教堂均是此類。

巴黎聖母院

這是典型的六分拱,重力被更多肋架分擔了。

肋架拱在法國和德國還是比較規規矩矩的,但是到了英國就漸漸被玩壞了,各種奇葩造型上場,也因此形成了英國哥特教堂的獨特風格。

英國林肯大教堂

四分拱的一種變異,後來漸漸演變成扇形。

英國埃克塞特大教堂

英國韋爾斯大教堂

扇形拱在英國漸漸普及。

英國巴斯教堂

再後來,在扇形拱的基礎上,各種花式拱起飛。

英國伊利大教堂

牛津大學基督學院大教堂

牛津大學基督學院大教堂

英國坎特伯雷大教堂

英國格洛斯特大教堂  迴廊

哈利波特迷應該很熟悉吧!霍格華茲魔法學校的走廊,有沒有被帶入。

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看到英國的教堂天頂,有沒有被震撼到?所以,如果去看英國的大教堂,記得一定要抬頭吆!

我收集的還有很多,如果都發出來怕大家審美疲勞,只發有代表性的看看吧!

3.飛扶壁(Les arcs-boutants)

飛扶壁是除了肋架拱之外哥德式建築的另一個壯舉,因為教堂大殿過高,很容易導致四壁不穩,於是為了給承重牆分擔壓力,飛扶壁被設計出來。

飛扶壁建築圖

巴黎聖母院  飛扶壁

可以看到,飛扶壁給了主殿有力的支撐,使得主殿牆壁壓力大大緩解,可以開很多的窗戶,同時給哥德式花窗創造了機會。

法國亞眠大教堂  飛扶壁

米蘭大教堂   飛扶壁

米蘭大教堂的屋頂是允許攀登上去的,建議到米蘭一定要去,穿行在密密麻麻的飛扶壁之間,會有一種穿越之感,仿佛一下來到了中世紀,絕對是不可多得的體驗,是我登過的教堂裡最玄幻的。

沙特爾大教堂   飛扶壁

沙特爾大教堂是較早期的哥特教堂,所以飛扶壁也比較質樸,以建築功能為主。

法國蘇瓦松大教堂  飛扶壁

飛扶壁的形式非常多種多樣,還有隱匿型,只在牆體外突出一點,又有的跨度非常大,像鳥的飛翼,除了教堂的正立面,兩側和後殿外均會出現,下次你可以好好欣賞,甚至看多了可以給他們分分類。

4.玻璃花窗

之前說過哥特建築很好的解決了牆壁的承重問題,於是,可以安裝大量窗戶來解決採光問題,又為了美觀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花式裝飾,其中以玫瑰花窗最具特點。

玫瑰花窗一般是放射狀對稱的花瓣式造型為基礎,後期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小變化,但基本保持了幾個特點:放射狀,對稱,外形為圓形。

巴黎聖母院   花窗

巴黎聖母院的玫瑰花窗絕對是其中典範。

法國拉昂大教堂   花窗

蘭斯聖母大教堂   花窗

聖丹尼斯大教堂   花窗

法國亞眠大教堂   花窗


法國亞眠大教堂   花窗

義大利奧爾維耶託大教堂   花窗

義大利阿西西聖方濟各聖殿   花窗

義大利的玫瑰花窗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區別很大,喜歡加入羅馬柱的元素,規模也小一些,教堂建築結構也非常不同,所以,義大利即便是接受了哥特建築也要保留自己的獨特性。

除了玫瑰花窗之外,教堂四周還有大量的尖拱長窗,一般是以聖經故事為題材創作的繪畫,甚至有很多大師曾參與創作,花窗頂部結構幾乎都是尖拱用來做支撐。

英國巴斯大教堂  花窗

巴斯大教堂的彩色玻璃窗,是已知教堂裡最大最多的,號稱「西方燈籠」。

法國拉昂大教堂   花窗

德國科隆大教堂  花窗

義大利佛羅倫斯新聖母聖殿  花窗

義大利的哥德式有些使用圓拱。

5.尖拱門、窗

在哥德式建築的穹頂,花窗,大門,等需要支撐力的地方,尖拱幾乎無處不在,尤其是在大門處,尖拱門被裝飾的層層疊疊,豐富多彩,也是哥特教堂一大建築特點。

西班牙塞維亞大教堂  尖拱門

比利時安特衛普聖母大教堂   尖拱門

法國亞眠大教堂   尖拱門

除了尖拱門,也有教堂使用羅馬式的圓拱門,大多數的教堂有三個門,中間大兩邊小,但也有很多例外,像米蘭大教堂這樣的超級教堂,三個門是不夠的,所以他有五個門之多。

6.哥特教堂雕塑

哥特大教堂的外壁和屋頂往往布滿雕塑,最具代表的就是米蘭大教堂了,據說有2500個之多,當之無愧的教堂之冠。

米蘭大教堂

米蘭大教堂

哥特教堂的雕塑卻不一定是哥特風格雕塑,因為很多教堂的建築時間跨幾百年,會隨著當時的藝術流行趨勢而創作,像米蘭大教堂的雕塑出現文藝復興或者巴洛克風格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即便是周身雕塑不多的教堂,在尖拱門,尖塔等地方也會局部使用大量雕塑。

法國沙特爾大教堂  


法國沙特爾大教堂

法國亞眠大教堂

哥特教堂的屋頂怪獸和滴水獸雕塑也是一大特點,造型獨特詭異,讓人印象深刻。

巴黎聖母院   屋頂怪獸

巴黎聖母院   滴水獸

法國亞眠大教堂  

米蘭大教堂   滴水獸

以上把哥德式大教堂常見特點做了簡單總結,希望你下次再遇到這類教堂會有自己的初步判斷,不過凡事有例外,哥德式教堂也有很多例外情況,如果和上面的特點不能完全對應,也是非常正常的,只要具備其中的某些特點就可以判定為哥德式,但是一定要有「肋架拱」,其他特點可以增減。

最後不得不說一下義大利的哥德式教堂,就在這些例外之中,因為偏好或者文化歧視,羅馬幾乎沒有哥德式教堂(近現代不統計在內),並且在周邊也並不多見,即使是在羅馬以北,義大利中部的哥德式教堂,其建築風格也和其他常見類型大相逕庭,下面發一些讓大家認識一下。

義大利奧爾維耶託大教堂

這座教堂在羅馬以北一百多公裡處,外觀可以看到,教堂沒有常見的飛扶壁(隱匿起來),也沒有高高的尖塔,並且使用圓拱門。

義大利錫耶納大教堂

這座教堂和奧爾維耶託大教堂非常相像,並且中殿上方有一座羅馬式教堂的圓形穹頂,甚至鐘樓都有羅馬建築的塔式風格,所以看上去和常見哥德式差異很大。

阿西西聖方濟各聖殿

這座教堂在天主教中可謂赫赫有名,是方濟各會的母堂,著名的天主教朝聖地,但是外表卻是如此樸素,在義大利這樣的哥特風格非常常見。

這只是教堂建築的上半部分,另一半在下面,是一座獨特的上下教堂(詳情可以參看之前寫的公眾號),花窗規模也不大,因此保留了大片的平整牆面,用以裝飾壁畫,義大利教堂可能太鍾愛壁畫了,因此大多數哥德式教堂均繪滿壁畫,這點非常特別。

阿西西聖方濟各聖殿  中殿

可以看到屋頂的四分肋架拱、尖拱窗,是明顯的哥特建築特點,但是牆壁面積更多更平整,可以讓壁畫無處不在。

佛羅倫斯新聖母大殿   修道院走廊

走廊都是如此,更加說明,壁畫裝飾在義大利的哥特教堂裡幾乎無處不在。

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

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   俯瞰

這座教堂也是哥德式,沒錯,非常不典型的哥德式,並且有一座世界最大的教堂穹頂,穹頂處的建築結構是近拜佔庭式,但中殿結構的確是哥德式,有四分肋架拱,這座教堂非常大,按規模排行世界第四,哥特第三。

義大利的特殊案例實在太多了,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再次聲明,我總結的特點只是常規的哥特教堂,如果你遇到的情況不符,請不要抬槓,因為特例比比皆是,一座教堂同時使用幾種建築風格的太多了,有共性,有個性,不是很好嗎?

最後發一些比較值得一看的哥德式大教堂,大家欣賞一下!

米蘭大教堂(Duomo di Milano)

米蘭大教堂是最大的哥德式教堂,圖片看著不夠高,那是因為太寬了,這座教堂修了600年,為了儘快完工,還專門請達文西設計,在米蘭開鑿了一條運河來運輸石材,米蘭大教堂的雕塑規模是也妥妥的世界第一。

德國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

這張是我自己去拍的,因為教堂實在太高,門口的廣場空間實在拍不出更全面的照片了,頂上高聳的雙塔大半被擋住了。

法國蘭斯聖母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Reims)

從十一世紀開始,就一直是法國國王幾乎所有加冕禮的所在地,被譽為法國最美的教堂。

法國亞眠聖母大教堂(Basilique CathédraleNotre-Dame d'Amiens)

亞眠聖母大教堂是法國最大的教堂,足可以容納兩個巴黎聖母院,也是哥德式風格的經典案例。

法國拉昂聖母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Laon)

被認為是法國哥德式建築的早期的代表作之一,是從羅馬式建築向哥特建築過渡的類型,如圓拱門、圓拱窗等特徵。

沙特爾聖母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Chartres)

早期的哥特類型,最獨特的是兩座無法對稱的鐘樓,無意識的成就了歷史。

英國韋爾斯大教堂(Wells Cathedral)

被稱為「最美麗」 和「最具詩意的」大教堂,屬於英國的早期哥特建築。

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威斯敏斯特教堂,也被稱為西敏寺,是英國最著名的宗教建築之一,前身是天主教本篤會修道院,後成為英國王室專屬教堂,直接對君主負責,也是英國後來的君主加冕和埋葬的傳統場所。

英國坎特伯雷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

英國最古老、最著名的基督教建築之一,建於597年,1070-1077年間完全重建,年代非常久遠。

英國格洛斯特大教堂(Gloucester Cathedral)

高大的鐘樓在教堂後方,英式的常見形式,但是教堂內保留大量羅馬式風格,在英國十分特殊。

西班牙塞維亞大教堂(Catedral de Sevilla)

世界第三大教堂,哥德式第二大教堂,規模僅次於米蘭大教堂,這座教堂是由清真寺改建而來,因此建築風格非常複雜多樣,是一個怪咖,但仍以哥德式為主。

西班牙布爾戈斯大教堂(Catedralde BurgoS)

維亞納聖史蒂芬大教堂(Stephasdom)

捷克聖維特大教堂(Katedrála svatého Víta)

著名的教堂還有很多,篇幅不夠先介紹這些,不是我個人偏愛英法德意,介紹的比較多,而是歐洲最好的教堂幾乎都集中在這些國家,北歐的大教堂影響力遠遠不如,中世紀的文化經濟水平還是南部更繁盛一些。

這一期篇幅比較大,但依然算淺嘗輒止,哥德式幾百年的輝煌不是一篇小文章能講清楚的,也不是我這樣的建築學外行可以做到的,我只憑著對哥特建築藝術的熱愛和歐洲幾年的遊歷,積累的經驗做了這期,希望對你有些許幫助,也歡迎專業人士批評指正。

                                        第 050 篇

熱翡冷翠:

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2015年至2020,旅居義大利,酷愛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雕塑、建築,走遍義大利各博物館、大教堂,嘗試用自己的視角向大家介紹義大利藝術,所以,如果你也熱愛,請一起同行!

相關焦點

  • 哥德式建築風格是什麼,帶你一口氣看懂哥德式建築
    盛行於13世紀,主要用來形容建築風格(當然不止是建築還會用來形容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在眾多的歐洲建築風格中,要區分哥德式風格的關鍵詞可以稱之為「直衝雲霄」又高又尖,可以戳瞎雙眼的那種尖。德國科隆大教堂(Klner Dom)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形成從時間上來講,遠遠早於我們上次講到的巴洛克建築風格,但是哥德式建築斷斷續續持續了8個多世紀的時間。為什麼哥德式的建築會出現呢?我們來捋一捋當時法國的背景,12世紀的法國已經不是領主割據一方沒事兒就打仗的年代了。
  • 哥德式教堂丨「玻璃花窗」給「野蠻」的哥德式教堂增添了藝術色彩
    哥德式教堂是一種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哥德式教堂是靈魂。哥德式教堂建築融合了很多藝術特徵,使哥德式教堂成了時代是代表,哥德式教堂建築中玻璃花窗就很有藝術特點,哥德式教堂玻璃花窗中融合了宗教信仰,不同材質的玻璃和色彩展現了不同風格的建築藝術。基督教是哥德式教堂的核心,哥德式教堂玻璃花窗中有宗教寓意。
  • 西方哥德式建築藝術賞析——崇高神秘的巴黎聖母院
    哥德式建築是建築發展歷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標誌著人類藝術文化和建築物構築水平上升至一個新的階段。哥德式建築的典型類型是哥德式教堂。12世紀哥特教堂最先出現在法國,後逐漸遍及歐洲。與莊嚴靜穆的古希臘神廟不同,哥德式教堂顯示出一種神秘崇高的氣氛,其藝術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創造性的結構技術。哥德式建築使用骨架券作為拱頂的承重構件結構,側廊屋頂上暴露的一條條「飛扶壁」將中庭拱肋的側推力傳到一片片橫墩上,使用二圓心的尖券和尖拱使不同跨度的券和拱一樣高,進深一致,造出整齊、單純、統一的空間。
  • 哥德式教堂:凝固時光的藝術,透過建築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價值
    而現在歐洲各國教堂主要有四種建築風格——羅馬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和現代主義風格,他們之間風格迥異,卻都有其獨特的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而本文我們從其中的一種建築風格——哥德式教堂出發,透過這種建築去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價值。
  • 「最美的哥德式教堂」——巴黎聖母院,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建築?
    要談巴黎聖母院的建築史,不得不從巴黎的哥德式建築說起。大約從公元1150年開始,羅馬風建築沒落,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繼承了羅馬風建築技術、藝術特徵,但又截然不同的哥德式。哥德式建築作為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個重要類型,其顯著的特點就是在構造上具有大膽的思路並且建築整體充滿浪漫主義風格。
  • 曲藝︱目光的牽引者——哥德式大教堂藝術
    但本書不僅涉及大教堂建築,更涵蓋其中的雕塑、彩畫玻璃和金銀工藝等藝術門類,從中世紀信徒的禮拜空間和整體觀看經驗出發,結合建築的圖像學意義,並在時代的文學氛圍,神學、哲學思潮等思想體系中,回答究竟什麼是「哥德式藝術」的問題。
  • 世俗宗教運動中,反映了教堂建築上,有了哥德式的教堂建築
    本期故事:世俗宗教運動中,反映了教堂建築上,有了哥德式的教堂建築(網絡配圖)歷史的故事,大家是否全都知道呢?今日小編給大家了解你們肯定有所不知道史件,在歷史中,基督教教會中堅持守貧的修士會的建立,各個異端教派的產生,世俗基督徒閱讀《聖經》的現象日益普及,新神秘主義者通過布道對教義的詮釋,所有這些都在13世紀匯集為一種世俗宗教運動。世俗宗教運動中的各種宗教思潮都反映在這個歷史時期的教堂建築上,有了哥德式的教堂建築。(網絡配圖)哥德式的教堂建築最早出現在法國。
  • 紐約遊記-24 聖保羅大教堂-3 哥德式建築
    ;      哥德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哥德式大教堂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哥德式大教堂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哥德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是以法國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在12—15世紀,城市手工業和商業行會相當發達,城市內實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體,市民們以極高的熱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爭勝來表現自己的城市。
  • 庇護之地建築現象調查:哥德式風格的崔斯特姆大教堂
    中世紀中後期,哥德式藝術廣泛盛行,第一個哥德式建築是在法國國王的領地上誕生的巴黎聖母院大教堂,隨著教堂建築標杆的落成,教堂成為了城市中最高大雄偉、富麗堂皇的建築,之後整個歐洲的教堂建築都受到了哥德式風格的影響。下圖左為羅馬風格教堂(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圖右為哥德式風格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
  • 簡單說說羅馬式教堂建築與哥德式教堂建築的區別
    如果不了解歐洲建築,可能會在了解歐洲文化方面大打折扣,尤其是教堂建築,就拿德國來說,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教堂,如果不了解教堂建築,旅行的時候很可能只是走馬觀花地看看。    從時間上來劃分,歐洲的建築包括古希臘建築、羅馬建築、羅曼式建築、拜佔庭建築、哥德式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古典主義建築、新古典主義建築、洛可可建築等等。
  • 哥德式建築的簡介
    哥德式建築,或譯作歌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歐洲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是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它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但是,目前哥德式建築物最多的國家卻是德國、義大利及德語系國家,法國反而是巴洛克式建築比較多。「哥德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帶有貶義。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狀拱頂(從羅馬式建築的接合拱頂演變而來)與飛扶壁。哥德式建築最常見於歐洲的主教座堂、修道院與教堂。
  • 哥德式建築藝術被稱作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哥德式藝術特點,它是歐洲中世紀藝術的高峰流行於12到15世紀。哥德式的藝術最早產生於法國,它有幾個特徵:首先它有隆重的宗教色彩,哥德式的教堂非常強調「高」是天堂,「光」是神靈,以此來淨化人們的靈魂;它比羅馬式的建築輕巧的多,使用「失狀券拱」。
  • 藝術史037 12哥德式藝術 (1140-1500)2 法國哥德式
    哥德式和拜佔庭時期的建築師都選擇用光將物質世界改造為精神世界,但他們的方式卻截然相反:在哥德式建築中,光線從建築的外部進入,透過嵌在石頭上的彩色玻璃射進室內;而在拜佔庭建築中,光線照射在無數小塊的玻璃材料上,然後再反射到石質牆面上。哥德式藝術對於光線的渴望,人們嘗試在不影響建築物穩定的情況下儘可能地減掉一切多餘的牆體
  • 如何欣賞一座哥德式教堂
    作為基督信仰建築物的代表,教堂幾乎就是那些通天哥德式教堂的同義詞。多提一句,在哥特教堂興起前的羅馬式教堂,曾盛行歐洲達兩個世紀之久。羅馬式大教堂簡單渾厚的式樣,將信仰中那種單純樸實及寧靜氣質發揮得淋漓盡致。
  • 哥德式建築的傑作:科隆大教堂
    位於德國北萊茵一威斯伐倫州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國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教堂之一,是代表中世紀歐洲哥德式建築藝術的傑作,又被稱為聖彼得大教堂。1248年科隆的大主教決定建造哥德式的大教堂,用了80年才完成正殿。1560 年由於德國宗教改革的原因工程被迫停頓下來。直到19世紀初在大詩人歌德等人的推動下,大教堂才於1842年重新繼續施工。1880 年全部建成。整個工程前後持續了600年多年。
  • 教堂控 歐洲十大中世紀哥德式教堂
  • 「哥德式」藝術寶庫紀念巴黎聖母院
    「 哥德式」這一術語與起源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專指中世紀的建築和藝術風格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們認為中世紀是野蠻年代,因此這個術語中有相當的貶義。最早的哥德式風格建築出現於12世紀,也就是「羅馬時期」的高潮期間,該風格連續不斷地在歐洲各地持續發展、不斷豐富,直到16世紀初期才逐漸被文藝復興風格所取代。
  • 世界著名教堂 | 科隆大教堂-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
    也許沒有什麼能比科隆大教堂更加代表科隆,這座地標性的建築,位於科隆的市中心,是一座天主教教堂,是中世紀歐洲哥德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被授予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的美譽。科隆大教堂是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誌性建築物。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論規模,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它被譽為哥德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科隆大教堂是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誌性建築物。
  • 哥德式建築巔峰之作——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正式的名字叫「聖彼得教堂」,位於德國科隆市中心。這座被譽為「科隆的靈魂」的大教堂不僅是德國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被稱為「最完美的哥德式大教堂」。作為中世紀哥德式教堂的完美典範與不可逾越的巔峰,它體現了那個時代人們激情式的信仰——把無限的崇高精神種植在心靈中,並真誠傾其所有向它靠攏,最終達到靈魂的飛升,淨化。教堂始建於1248年,並且是建於加洛林王朝希爾德大教堂遺址之上的。當時負責設計科隆大教堂的建築師蓋哈爾德深受法國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影響,他選擇與法國北部亞眠大教堂相同的布局設計,為科隆大教堂畫下了藍圖。
  • 帶你裝逼帶你飛 – 如何準確區分哥德式與巴洛克式?
    滿眼的教堂、博物館,到底如何深層次理解與欣賞?以下,從如何區分哥德式與巴洛克風略加闡述,藝術情操提前裝備起來!巴洛克(Baroque)是一種代表歐洲文化的典型的藝術風格,強調作品的空間感、立體感和藝術形式的綜合手段,吸收了文學、戲劇、音樂等領域裡的一些因素和想像,是一種激情的藝術,打破理性的寧靜與和諧,具有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非常強調運動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