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宗教運動中,反映了教堂建築上,有了哥德式的教堂建築

2021-01-20 振芳講史

本期故事:世俗宗教運動中,反映了教堂建築上,有了哥德式的教堂建築

(網絡配圖)

歷史的故事,大家是否全都知道呢?今日小編給大家了解你們肯定有所不知道史件,在歷史中,基督教教會中堅持守貧的修士會的建立,各個異端教派的產生,世俗基督徒閱讀《聖經》的現象日益普及,新神秘主義者通過布道對教義的詮釋,所有這些都在13世紀匯集為一種世俗宗教運動。世俗宗教運動中的各種宗教思潮都反映在這個歷史時期的教堂建築上,有了哥德式的教堂建築。

(網絡配圖)

哥德式的教堂建築最早出現在法國。12世紀初期,巴黎聖丹尼斯修道院的院長敘熱對該修道院的教堂進行改建,他把教堂看作是傳播《聖經》內容的重要途徑,對羅馬式教堂建築風格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進,開啟了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時代。敘熱為修道院的長廊設計了形似火炬的廊柱,取代羅馬式建築的圓形立柱,更具觀賞性,在教堂的建築上採用尖拱、肋形拱頂,使用鑲嵌式的彩色玻璃,尤其是在教堂的正立面上有一個巨大的玫瑰花形玻璃圓窗,這個大玫瑰玻璃窗上的每一個圓環裡都是《聖經》中講述的一個故事。

(網絡配圖)

敘熱明確地說明,教堂「玻璃窗中的圖畫是為那些不識字的窮人而作的,為的是告訴他們應該信仰什麼」,教堂要成為任何人都能「讀」得懂的「石頭聖經」。聖丹尼斯修道院教堂的建築風格很快就在西歐各地被採納,相對西歐其他地區而言,哥德式建築在德意志地區出現得比較晚⊕,12世紀70年代,黑森地區蘭河岸邊的林堡有了最早的哥德式的教堂,但並不很普及,直到13世紀20年代之後才在德意志境內多個地區有了早期哥德式的教堂建築。

馬格德堡主教區是奧託一世國王在向東部擴張時設立的。在馬格德堡市建造了一座名為聖毛裡蒂烏斯和卡塔琳娜的大教堂。967年,教皇約翰內斯十三世在拉韋納召開的宗教會議上將馬格德堡主教區提升為大主教區,該教堂也成為大主教教堂,奧託一世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合葬在此教堂內。1207年4月20日,耶穌受難節這天的一場大火燒毀大半個馬格德堡城,大主教教堂也難逃一劫,成為一片廢墟。

(網絡配圖)

1209年,在時任大主教阿爾布雷希特一世主持下重新建造大主教教堂,他採納法國早期哥德式建築的風格,兩年後大主教教堂落成。儘管這個大主教教堂依然包含很多羅馬式建築風格的元素,但學者們依然認為這座大主教教堂的落成標誌著德意志早期哥德式時代的開始位於特裡爾市中心的聖瑪麗亞教堂建於羅馬帝國君士坦丁時期,歷經千年幾乎坍塌。1230年,特裡爾的大主教特奧德裡希二世決定對該教堂進行維修和改建,洛林地區一些知名的建築師和工藝匠都參加了該教堂的建築。1242年特奧德裡希二世去世,教堂也因為缺少資金而停建。

(網絡配圖)

次年,經科隆的大主教上施塔登的康拉德的同意後續建,於1260年落成。聖瑪麗婭教堂被認為是在德意志地區第一批具有完全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教堂之一。1235年,德意志騎士團在圖林根貴族們的資助下在馬堡修建一座教堂,1283年落成,為紀念圖林根的侯爵夫人伊莉莎白將其命名為伊莉莎白教堂馬格德堡的大主教教堂、特裡爾的瑪麗婭教堂、伊莉莎白教堂以及科隆大教堂是德意志早期哥德式教堂建築的典範。

(網絡配圖)

科隆大教堂始建於1164年。弗裡德裡希一世皇帝從米蘭運回三聖王的遺骸,贈送給科隆的大主教雷納爾德,在他的主持下建造供奉三聖王遺骸的大教堂。1225年,科隆大主教康拉德計劃為其修建新的大教堂,聘請當時負有盛名的教堂建築設計師格哈德進行設計。格哈德出生於地處摩澤河流域利勒地區的一個貴族世家,他曾經在法國拜師學藝,親身參加過巴黎聖母院的建造,也在法國南部參與過多個哥德式教堂的建設。

(網絡配圖)

1247年3月,科隆大主教區最終決定修建科隆大教堂,次年8月奠基開工,格哈德是大教堂的首位建築師,他因設計和參與大教堂的建設成為科隆大教堂教士會的成員,並因此獲得一份豐厚的世襲承租地產成為科隆大教堂的第二任建築師。1277年,大阿爾貝特為竣工的大教堂的聖器室主持落成禮。1308年阿諾爾德的兒子約翰內斯繼承其父未竟的事業,在他的主持下,大教堂的唱詩堂於1322年封頂,標誌著大教堂第一期建築工程完成。對此,你們怎麼思考呢?歡迎給小編留言。可以關注小編,小編下次給你們帶來不一樣的歷史吧!

轉載請註明百家號,杜絕偽原創!

相關焦點

  • 巴塞爾大教堂——屬於哥德式建築的紅色砂巖教堂
    巴塞爾大教堂巴塞爾大教堂(Munster)是一座天主教堂。教堂為紅色砂巖建築,這在歐洲的教堂中並不多見。教堂的建築風格為哥德式和羅馬式的混合。在教堂中可將整個巴塞爾風景盡收眼底,可眺望德國境內的黑林山和法國境內的沃傑山(Vosges)。
  • 哥德式教堂:凝固時光的藝術,透過建築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價值
    教權和皇權的共存與博弈貫穿於整個歐洲史,宗教作為歐洲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至今日也是歐洲各國人民日常生活中一項重要的活動。從始至今,宗教在他們的生活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這些或高貴典雅或神聖莊嚴的教堂作為宗教活動聚集的重要場所,也有很重要的價值。
  • 紐約遊記-24 聖保羅大教堂-3 哥德式建築
    ;      哥德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哥德式大教堂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哥德式大教堂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哥德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是以法國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在12—15世紀,城市手工業和商業行會相當發達,城市內實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體,市民們以極高的熱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爭勝來表現自己的城市。
  • 科隆大教堂: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
    前言科隆大教堂,位於德國科隆市,是科隆市的地標性建築。與法國巴黎聖母院、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並稱歐洲三大宗教建築。在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可以說科隆大教堂既宏偉又細緻,布局巧奪天工,被譽為哥德式教堂中最完美的建築典範。哥德式建築哥德式?有一些同學看到這裡會有點懵。
  • 簡單說說羅馬式教堂建築與哥德式教堂建築的區別
    如果不了解歐洲建築,可能會在了解歐洲文化方面大打折扣,尤其是教堂建築,就拿德國來說,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教堂,如果不了解教堂建築,旅行的時候很可能只是走馬觀花地看看。    從時間上來劃分,歐洲的建築包括古希臘建築、羅馬建築、羅曼式建築、拜佔庭建築、哥德式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古典主義建築、新古典主義建築、洛可可建築等等。
  • 世界著名教堂 | 科隆大教堂-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
    也許沒有什麼能比科隆大教堂更加代表科隆,這座地標性的建築,位於科隆的市中心,是一座天主教教堂,是中世紀歐洲哥德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被授予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的美譽。科隆大教堂是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誌性建築物。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論規模,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它被譽為哥德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科隆大教堂是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誌性建築物。
  • 聖維特大教堂是城堡內的核心建築,一座典型的哥德式宗教聖地!
    短暫的旅行無法讓我了解大教堂的偉大歷史,但高聳入雲的哥德式建築卻震撼了我。中殿裡有包括穆夏在內的許多捷克著名藝術家於20世紀初製作的彩繪玻璃窗,不僅玻璃窗本身色彩斑斕,透過它的陽光,讓內牆上的壁畫也如夢幻一般。
  • 格拉斯哥大教堂,宗教改革前哥德式建築的典範,歷史悠久
    格拉斯哥大教堂,宗教改革前哥德式建築的典範,也是英國宗教改革大破壞中唯一倖存下來的蘇格蘭大教堂。格拉斯哥大教堂,蘇格蘭很有名的教堂和建築, 非常有蘇格蘭建築的特點。格拉斯哥大教堂,是公元1136年為了奉獻給格拉斯哥的守護神St.Mungo而建,建立於公元1136年。格拉斯哥大教堂,歷經三百年完工,其間躲過了宗教革命的摧殘而保存至今。格拉斯哥大教堂,忠實呈現公元15世紀富商巨賈的生活原貌,從公元1471年保存至今。格拉斯哥大教堂,擁有一種獨特的美,吸引了許多遊客。
  • 天津經典宗教建築——望海樓教堂
    景點介紹望海樓教堂在歷史上名聲極大,它是天主教傳入天津後建造的第一座教堂,更是1870年「天津教案」事發地的舊址,近代以來更因多項事故運動而焚毀教堂最初在1869年由法國天主教會建,1870年發生「天津教案」被燒毀,1897年重建;1900年義和團運動中,第二次被焚毀,1904年重建。之所以稱它「望海樓教堂」,是因為當年這裡建有望海樓和香林苑等皇家行宮,1869年,法國人拆毀了這兩處名勝後,在原址上修建了這個教堂,名字叫「聖母得勝教堂」(取「聖母仁慈和慶賀第二次鴉片戰爭勝利」之意)。
  • 米蘭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建築,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
    米蘭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建築,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教堂之一,米蘭大教堂也是天主教米蘭總教區的主教堂,米蘭教區則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區。米蘭大教堂不僅僅是一個教堂,一棟建築,他更是米蘭的精神象徵和標誌,也是世界建築史和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蹟。
  • 帶飛中世紀的建築藝術——哥德式教堂
    也因此在羅馬城的上百座古代教堂,只有一座哥德式(近現代教堂不在統計內),包括周邊地區也幾乎看不到哥特建築的身影,所以,義大利中南部很少有尖頂的建築,全是敦敦實實,四四方方的模樣。而哥德式建築在歐洲其他地區,幾乎無處不在,佔據C位。
  • 哥德式建築的教堂都有哪些特點?其中有哪些我們熟知的建築?
    這是王家教堂,法國王室的墳墓在這教堂裡。尖券的另一個好處是側推力比半圓券小。在羅曼教堂裡,為了平衡中艙拱頂的側推力,用了不少方法,都很笨重,而且舷艙的拱頂不能比中艙的低太多,所以中艙上部不能開比較大、比較多的高側窗,以致中艙很陰暗。陰暗適合當時的宗教情緒,但卻不適合哥特時代的城市市民心理。
  • 哥德式建築的傑作:科隆大教堂
    位於德國北萊茵一威斯伐倫州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國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教堂之一,是代表中世紀歐洲哥德式建築藝術的傑作,又被稱為聖彼得大教堂。1248年科隆的大主教決定建造哥德式的大教堂,用了80年才完成正殿。1560 年由於德國宗教改革的原因工程被迫停頓下來。直到19世紀初在大詩人歌德等人的推動下,大教堂才於1842年重新繼續施工。1880 年全部建成。整個工程前後持續了600年多年。
  • 庇護之地建築現象調查:哥德式風格的崔斯特姆大教堂
    中世紀中後期,哥德式藝術廣泛盛行,第一個哥德式建築是在法國國王的領地上誕生的巴黎聖母院大教堂,隨著教堂建築標杆的落成,教堂成為了城市中最高大雄偉、富麗堂皇的建築,之後整個歐洲的教堂建築都受到了哥德式風格的影響。下圖左為羅馬風格教堂(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圖右為哥德式風格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
  • 聖瑪麗大教堂:哥德式的建築風格是歐洲中世紀大教堂的建築遺風
    聖瑪麗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位於雪梨海德公園附近,是雪梨天主教社區的精神家園。它是雪梨大主教的所在地,建於雪梨第一個天主教堂的舊址。是一座非常雄偉的大教堂。大教堂是由當地的砂巖建成,「哥德式」的建築風格是歐洲中世紀大教堂的建築遺風。
  • 瀋陽唯一的哥德式建築,入選「中國十大最美教堂」,非常宏偉
    提到哥德式建築,最典型的一定是位於法國的巴黎聖母院了。可惜巴黎聖母院因大火尚在維修當中,深感遺憾。其實,我們國內也有不少壯觀的哥德式建築。在遼寧瀋陽就有一座,你能猜到是哪裡嗎?小南天主教堂,因位於瀋河區小南街上而得名,也稱南關教堂。
  • 哥德式教堂丨「玻璃花窗」給「野蠻」的哥德式教堂增添了藝術色彩
    哥德式教堂是一種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哥德式教堂是靈魂。哥德式教堂建築融合了很多藝術特徵,使哥德式教堂成了時代是代表,哥德式教堂建築中玻璃花窗就很有藝術特點,哥德式教堂玻璃花窗中融合了宗教信仰,不同材質的玻璃和色彩展現了不同風格的建築藝術。基督教是哥德式教堂的核心,哥德式教堂玻璃花窗中有宗教寓意。
  • 哥德式建築的典型代表:米蘭大教堂
    米蘭大教堂是義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稱「杜莫主教堂」、「多魔大教堂」,位於義大利米蘭市,是米蘭的主座教堂,也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規模居世界第二。於1386年開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頂,1774年中央塔上的鍍金聖母瑪麗亞雕像就位。1965年完工,歷時五個世紀。
  • 託萊多大教堂,主體建築為哥德式風格,是西班牙紅衣大主教的駐地
    託萊多大教堂建於1227至1493年,內部裝飾完成於18世紀。這座教堂在一座穆斯林清真寺的原址上建造,主體建築為哥德式風格,同時又是一座集多種建築藝術風格的龐大建築群,是西班牙首席紅衣大主教的駐地。大教堂主座堂及其周圍的22個小教堂是整個教堂中裝飾最豪華的部分。
  • 義大利最著名的哥德式教堂—米蘭大教堂
    義大利最著名的哥德式教堂是米蘭大教堂,它是歐洲中世紀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紀80年代動工,直至19世紀初才最後完成。教堂內部由四排巨柱隔開,寬達49米。中廳高約45米,而在橫翼與中廳交叉處,更撥高至65米多,上面是一個八角形採光亭。中廳高出側廳很少,側高窗很小。內部比較幽暗,建築的外部全由光彩奪目的白大理石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