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丹稜:從賣水果到賣旅遊)
品改+鄉旅+電商打出組合牌
本報記者 文銘權 袁麗霞
5月8日,眉山市丹稜縣雙橋鎮梅灣村村民梅旭祥又送走一撥客人。桃花謝了橙花開,不知火賣完又賣清見。今年以來,他家開的梅灣湖度假村生意持續火爆,最多的時候50多個床位和60多張餐桌爆滿。「丹稜柑橘通過『三變』打出了品牌,實現了賣果子和賣旅遊的雙豐收。」丹稜縣委書記鍾維欽介紹,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丹稜縣實現了從紅桔、臍橙等種植變為不知火、清見等雜柑種植,從單純賣水果變為花經濟旅遊,從等經銷商上門變為主動與電商合作,走出「網際網路+」營銷路子。
品改之變:水果貼上放心標籤
提高種植技術,丹稜橘橙首先經歷品改之變。上世紀80年代開始,當地種植紅桔、蜜橘,90年代種植臍橙。隨著臍橙發展到年產上億斤的規模,價格卻從每公斤4元跌至0.8元。從1998年開始,丹稜農業部門的技術員譚後根帶著農戶從36枝穗條、4株母樹起步,開始品種改良,種植不知火。直到近兩年,丹稜還在不斷組織「生產便民專業化服務隊」,到各鄉鎮開展「不知火」新品推廣和種植技術培訓。
連續四年,該縣通過舉辦「不知火」種植技術大比武,激發果農自願按照標準化體系種植無農殘桔橙,同時還建立品控追溯體系,為「不知火」貼上了放心標籤。
今年,全縣7000多公頃不知火,產量超過14萬噸,產值超過12億元。丹稜「不知火」獲農業部綠色食品A級認證,成功創建為全國唯一的「中國桔橙之鄉」、全國最大優質不知火生產基地,今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在丹稜主辦了「中國桔橙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產業鏈之變:賣果子到賣旅遊
從賣果子到賣旅遊,丹稜桔橙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藉助不知火、桃子等水果的「名氣」,丹稜借勢發展鄉村旅遊,僅梅灣村就有30多家農家樂,許多果農在桃花節、不知火節期間開起臨時農家樂,掙2萬元-3萬元利潤就「收工」,然後又專心管理果樹。
據當地旅遊部門負責人介紹,去年該縣水果種植帶動鄉村旅遊實現收入3.5億元。今年,丹稜還謀劃建設長21公裡的生態桃花觀光環線、長45公裡的鄉村休閒旅遊觀光大環線等五條環線,覆蓋全縣一半的面積和農村人口。
營銷之變:線上熱銷「不知火」
以前賣給商販,現在賣到網上——丹稜柑橘的第三變是營銷模式之變。
政府為桔橙「站臺」,近3年,丹稜縣連續組織種植大戶在成都、北京、上海進行推介。今年3月,還舉行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遊節眉山分會場暨丹稜「不知火」和桃花生態旅遊節,並與蘇寧雲商合作,採用「網際網路」+「不知火」的模式進行銷售。當月,線下銷售「不知火」就達11.88萬噸,銷售額10.69億元,同比均增加50%以上;線上銷售「不知火」達5000噸,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同比均增加60%以上。今年該縣「不知火」線上銷售額突破了1億元。
丹稜生態源果業創始人陳波通過線上接單、線下交易,與中果在線、春播網、本來生活網等國內大型生鮮平臺開展合作。
結合桔橙產業發展,丹稜縣引資21億元發展鄉村公園,下一步將打造集現代農業、生態景觀、休閒度假、文化娛樂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型生態農業旅遊區。
作者:文銘權 袁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