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門感受兩岸和合的「甘霖」

2020-12-24 臺灣頻道

  張志軍在聽取金門引水計劃簡報後發表感想。任成琦攝

  因故延宕3個多月的「張夏會」終於成行。應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邀請,國臺辦主任張志軍5月23日上午乘船赴金門參訪,並進行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的第三次正式會面。「張夏會」金門登場,外界在感嘆「好事多磨」之餘,自然不忘審視兩人所作的每一個表態,睜大眼睛緊盯每一個細節,仔細盤算會談中間釋放的每一個利好。

  金門供水重民生

  24日上午,乾涸缺水的金門飄起了綿綿細雨,不少維安警員與歡迎人士不畏風雨在金門東邊的田埔水庫迎候。張志軍探訪的第一站就是這裡。在聽取當地官員所做的從大陸引水計劃簡報之後,張志軍表示,金門用水問題的確嚴重,兩岸雙方談妥後很快就能「共飲一江水」了。

  金門與福建晉江「通水」,被當地形容是「小三通」之後的「小四通」。水對金門有多重要?金門早年自來水淨水設施缺乏,水源有限,1988年才全面供水。此後金門解除「戰地政務」並開放觀光乃至「小三通」,遊客蜂擁而至,用水更顯不足。缺水問題長期困擾金門,甚至危及財政與經濟發展,最嚴重時,連當地高粱酒公司都面臨無水釀酒的窘境。

  此次「張夏會」引人注目的共識之一,就是推動兩岸有關單位儘快籤署福建向金門供水合同,儘早開展工程設施建設。田埔水庫正是規劃中的金門上岸接水點。國臺辦新聞局局長馬曉光在回答記者詢問時說,大陸方面一直都非常關心金門缺水的問題,從2002年以來為此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說,這是兩岸和合帶來的「甘霖」,也凸顯出金門民生議題獲得高度重視。

  有細心的媒體盤點說,張志軍訪金行程印證了這一說法。短短兩天一夜的行程,除「張夏會」外,他還參訪了金門酒廠、金門鋼刀、貢糖等特色產業,與當地宗親、居民、大陸配偶互動,跟金門業者代表座談,這些都關乎民生議題。事實上,近年來大陸對臺交流已更加注重讓和平紅利惠及臺灣基層民眾。「張夏會」在金門舉行,就福建向金門供水等議題進行直接溝通,就是這種思路的直接體現。

  兩岸 「不走回頭路」

  金門在兩岸交流中是前驅,也是個微妙的所在。不少人都知道,隸屬金門管轄的大擔島上,特定時期遺留下來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幾個繁體大字依然醒目﹔而一水相隔的廈門環島路上,「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紅色大字與之遙相對應。張志軍透露,他30多年前曾陪同外賓到廈門眺望金門,內心無限感慨。因為萬裡之遙的外國人都能來大陸,而兩岸骨肉同胞一水之隔卻不能交往,可謂「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儘管今天海峽兩岸硝煙不再、交流成果豐碩,但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上,仍面臨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比如,兩岸仍未正式結束敵對狀態,臺灣一直有政治勢力不放棄「獨立」幻夢,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在一些問題的立場和看法存在分歧。但「張夏會」用行動表明,這些都不妨礙兩岸通過協商妥善處理問題。用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的觀察來說,當前臺灣社會對於深化兩岸關係「熱情減少」,似乎在等明年「大選」結果出爐。此次「張夏會」將有助於深化雙方常態化溝通機制,可讓兩岸關係不至於「冷下來」。而選擇在位於大陸與臺灣本島之間的金門舉行,正隱含和平發展需兩岸雙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的期許。

  這也是大陸方面積極的一貫的表態。23日在與夏立言會面致辭時,張志軍說,去年2月在南京,他曾對臺灣方面前陸委會主委王鬱琦表示,兩岸雙方應下決心,「絕不讓兩岸關係再遭折騰,更不能走回頭路」。24日在和金門縣長陳福海等參訪金門酒廠時,張志軍也意味深長地表示,「不管誰執政,都要以民生為重」,政治就是要解決民眾最關心的問題,「不要把民生問題政治化」,否則連大陸善意供應的解渴水也被塗抹成了「政治水」。

  昔日幹戈今玉帛

  張志軍24日下午的行程吸引了媒體大陣仗跟進。在金門金合利鋼刀廠參訪時,他停留良久,全程觀看了用當年金門炮戰殘餘彈殼製做菜刀的過程。這裡曾經是炮聲隆隆的戰場,是「毋忘在莒」、「反攻大陸」的前線。陳水扁任內在金門發表「談話」,宣稱要「決戰境外」,兩岸情勢再度緊張。隨著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上臺,任內數次前來頻頻表達兩岸和平之意,金門也再度轉換為合作共贏的前沿。

  鎂光燈頻閃之際,廠家贈送給張志軍一把原住民的勇士刀,以及炮彈殼製做的藝術品「和平之鴿」。曾經嗜血殺戮的炮彈殼,如今被打造成兩岸遊客熱衷購買的家庭日用器具和紀念品。

  接過「和平之鴿」,張志軍深有感觸地說,兩岸要化幹戈為玉帛。因為中華民族經歷太多戰亂,人民最怕再發生戰爭動亂,最盼望持久和平;兩岸冰釋恩怨,應繼續沿著和平之路邁進。

  臺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在受訪時也不謀而合地表示,安排這個點很有意義,因為鋼可以做成炮彈,也可以做成民生用品,很多東西都是一念之間,兩岸關係的發展也是這樣,戰、和的抉擇有時就是一念之間。「張夏會」選擇在見證兩岸關係從緊張對峙到和解合作的金門進行,更顯示雙方珍惜、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來之不易的成果。

  不過,噪音自然也不會缺席。臺聯黨「立委」周倪安日前放話,解放軍可能便衣到金門購買菜刀,然後做成武器, 「兵不血刃」 佔領金門。對此異想天開論,張志軍淡淡地笑著反問:「你想可能嗎?」有人為吸睛而「語不驚人死不休」,張志軍更願意為金門人做點實事。比如他主動表示,除了供水,兩岸可繼續討論金門缺電的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法,「打造金廈一日生活圈,像一家人和諧幸福生活」。陳福海回應說,金門要發展,水和電很重要,如果沒有「張夏會」帶來的兩岸共識,金門要發展是很難的。

相關焦點

  • 大陸將向金門供水 金門陸島酒店喜迎兩岸通水
    ▲金門陸島酒店喜迎兩岸通水臺海網8月5日訊(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燕子文/圖)金門缺水,由來已久。最近酷暑,用水量極大,但並沒有下雨的跡象。還好,這已經是「黎明」前的時刻。昨天傍晚,導報駐臺記者到達金門田埔水庫,通水儀式即將在十幾個小時之後舉行。水庫出水口的位置,已經布置一新。「兩岸共飲引水願景」的標語透出久旱逢甘霖的喜氣,邊上「兩岸通水見證儀式」的背景板明確表達了這個活動的意義所在:見證。見證金門缺水的歷史將要一去不復返,見證金門發展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會,見證「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的同胞親情,將隨著來自晉江的源頭活水,奔湧沸騰。
  • 廈門城城隍廟百年開基祖金身赴金巡安 金門鄉親萬眾來朝 共襄盛舉兩岸情深
    據專家認證該城隍神金身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神像造型為典型明代服飾特徵,頭冠上鑲有皇家敕造祖母綠寶石作為裝飾,彌足珍貴。雖歷經百年滄桑幾經輾轉仍完整保留至今。今日在城隍神的指示下,為兩岸城隍共享盛舉百年開基祖金身首次赴臺巡安,接駕盛典吸引了來自金門各界的群眾。各境自發組織藝陣迎接廈門城城隍廟百年開基祖聖像。萬炮齊鳴,鑼鼓喧天。
  • [視頻]佛教論壇高僧解讀兩岸和合因緣
    進入[中國新聞]>>    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第二界世界佛教論壇在無錫繼續議程,本屆論壇開創了兩岸以民間形式共同舉辦的大型國際性多邊論壇的先例,與會的兩岸高僧大德就此解讀了兩岸關係的和合因緣。
  • 原創廣場舞律動金門 兩岸同胞以舞會友(圖)
    (中國臺灣網 田雲鵬 攝)  中國臺灣網10月27日金門訊 (記者 田雲鵬)  「兩岸攜手·舞動金門」2019「海峽兩岸原創廣場舞」交流展演活動,今天在金門金湖鎮小巨蛋體育館舉行。  活動現場動感十足,由兩岸民眾組成的10支舞蹈隊的250餘人參加了原創廣場舞的展演。
  • 兩岸「應通盡通」金門馬祖捷足先登
    兩岸「應通盡通」,福建和金門、馬祖「先行一步」。其中,通水已經實現,通氣正在推動,通電、通橋也在規劃之中。領航兩岸 秒數通關福建與金馬之間的交流互通,一直走在兩岸前列。2001年1月2日,「臺馬」輪運載500名香客從馬祖首航福州馬尾,「太武」輪運載金門各界人士首航廈門,福建與金馬海上直接往來正式啟動。
  • 兩岸博餅 廈門漳州金門高雄齊開博(組圖)
    昨晚,在同一片祥和的月光下,廈門育秀中心廣場、漳州天下廣場、金門金城鎮中興街北鎮廟、高雄關帝廟,海峽兩岸四地,一齊響起了歡快的骰子聲,兩岸同胞共同掀起了一場跨越海峽的博餅狂歡 「夜宴」,而隨著四地民眾齊開博共歡樂,也宣告了廈門湖裡萬達廣場「2010年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正式啟動。
  • 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21日起在金門舉辦
    ­  每年聚首,名角歡聚,學術切磋,共同感受兩岸民間藝術——10月21日至25日,2016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暨「鄉音之旅」展演將在金門縣舉辦。這是繼2014年藝術節首次在臺灣彰化縣舉辦之後,再度入臺舉辦。­  本屆藝術節的主題是「鄉音唱和」,5天時間,古老的閩南戲曲曲調將傳遍金門縣的大街小巷。
  • 兩岸過去的最前線到今日的和平之門:金門與廈門
    但隨著兩岸接觸、交流、互動至今,昔日的戰地金門和廈門,現在已經走向了和解、互利、多贏的局面,六月的初夏裡,我再次重返金門和廈門,只是因為熱愛這塊土地,重走金廈兩門,不管是從金門望廈門,還是從廈門望金門,當年的緊張已經不再有,現今擁有的就只有每日繁忙的小三通航線,兩岸同胞在金廈水域上繁忙的穿越。
  • 兩岸「通水」改變金門戰略地位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巡視金門時表示,自大陸引水到金門,以解決金門缺水問題,很快就會定案。臺灣《旺報》今日發表社評分析兩岸「通水」的重大意義。文章指出,兩岸「通水」議題研議10多年終能突破,金門發展成為「免稅島」的構想亦付諸規劃,顯示金門在兩岸戰略地位的重大改變,也代表兩岸和平發展再跨出重要一步。
  • 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開幕 佛教界同祝兩岸和合
    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暨各展館開幕典禮和「祝禱世界和平兩岸和合」法會,25日在高雄盛大舉行。兩岸佛教界高僧率領現場數萬信眾,共同祝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世界和平。佛陀紀念館位於高雄市大樹區,2003年舉行安基典禮,今年12月25日竣工。
  • 福建文化金門行——兩岸方志交流活動成功舉辦
    為呈現福建方志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金門鄉親對福建文化的了解,引領金門青少年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增進兩岸文化認同,7月14-17日,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金門縣政府、福建省地方志學會、臺灣金門同鄉會總會聯合在金門縣舉行「福建文化金門行——兩岸方志交流活動」。
  • 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21日起在金門舉辦 濃濃鄉音唱和兩岸情緣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本組文/本報記者 陳冬 本組圖/廈門市臺灣藝術研究院提供)每年聚首,名角歡聚,學術切磋,共同感受兩岸民間藝術——10月21日至25日,2016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暨「鄉音之旅」展演將在金門縣舉辦。這是繼2014年藝術節首次在臺灣彰化縣舉辦之後,再度入臺舉辦。  本屆藝術節的主題是「鄉音唱和」,5天時間,古老的閩南戲曲曲調將傳遍金門縣的大街小巷。
  • 金門:昔日兩岸前線 今日經貿前沿
    臺開公司董事長邱復生告訴記者,臺開大手筆投資這個項目,主要源自「廈(門)金(門)本來就是一體」的認知,更看好兩岸市場。兩岸工商界的積極投入,有望將具有區位和免稅政策優勢的金門,發展成為兩岸經貿乃至臺灣商品轉進東亞地區大都會的「中途島」。    記者在展銷會現場看到,參展的臺灣企業紛紛擺出看家產品,鎖定海峽西岸龐大的消費人群。不少大陸採購商前來考察、下訂單。
  • 富邦華一銀行首次參加金門半馬賽 奔跑力量凝聚兩岸情
    上海2019年3月14日 /美通社/ -- 2019年3月10日,第三屆「廈門銀行杯金門半程馬拉松賽」又一次拉開帷幕。來自兩岸的上千名路跑選手雲集金門,在美麗古樸的賽道上暢快角逐。 金門半馬賽是促進海峽兩岸交流的一項賽事。
  • 前金門縣長倡議「金門非軍事化」,打造「兩岸和平灣區」
    海峽導報8月23日訊 今天是八二三炮戰62周年紀念日,臺灣中華兩岸和平協會宣告成立,第一屆理事長、前金門縣長陳福海表示,協會宗旨在推動「金門非軍事化」,並以「新五通」突破目前兩岸關係低迷狀態。
  • 兩岸一家 吳成典:身份證仍寫「福建金門」
    圖:吳成典(右)說,金門可在兩岸和平統一上發揮重要作用 蔣煌基攝  【大公報訊】記者蔣煌基泉州報導:金門,過去是兩岸前線陣地,如今扮演著兩岸和平發展的紐帶,尤其是兩岸關係緊張時期,讓金門成為兩岸「和平特區」的呼聲便高漲。
  • 2017海峽兩岸美麗跑之金門民俗歡樂行完美落幕!
    以「廈金門對門,兩岸一家親」為主題的「廈金旅遊節」年度活動。
  • 金門擬推動兩岸海運快遞專區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導:臺灣金門縣政府9日表示,推動金門縣成為兩岸電商物流中心是縣府重大施政計劃,而建立海運快遞專區,更是推動兩岸跨境電商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當務之急在於尋求法規鬆綁。  金門縣政府當天發新聞稿指出,有「立委」最近邀集當局相關單位,針對金門、馬祖設立海運快遞專區法規與營運規範溝通協商。
  • 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
    上午10時許,國臺辦主任劉結一、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和臺灣金門縣代表洪麗萍共同按下通水按鈕,水庫的取水泵啟動,晉江龍湖水通過晉金供水管道,源源不斷地流向海峽對岸的金門島,進入金門的千家萬戶。從提出福建向金門供水這一設想至今,閩檯曆經20多年共同努力,「兩岸一家親,同飲一江水」的夢想今日終於實現,金門島從此結束嚴重缺水的歷史,兩岸的務實合作邁出堅實一步。
  • 見證兩岸通水時刻 金門民眾歡欣慶祝
    5日上午10點02分,金門田埔水庫受水池的出水口,來自大陸泉州晉江龍湖水庫的水柱噴湧而出,正式開啟了「兩岸共飲一江水」、繼兩岸「通航、通郵、通商」之後的「通水」時代。  當天上午8時許,金門各村鎮鄉親趕到田埔水庫的通水見證儀式現場,圍坐在受水池岸邊。儀式9時在鑼鼓聲中喜慶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