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是誰在莫斯科放了一把大火,毀掉拿破崙的歐洲夢

2021-01-20 阿勝說歷史

19世紀初期,歐洲地界上,法國、俄國絕對是當時的霸主。然而這個時候,法國出現一個厲害的人物——拿破崙,他的志願就是一統歐洲,成就法國的霸權之路。

1804年,法國在霸權之路上,遭受英俄反法聯盟的阻擊,本來拿破崙的目標是英國,俄國牽扯進來讓其氣憤不已。一方面為了出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砍掉英國的幫手,直接指定了針對俄國的戰爭。

1912年,拿破崙率領60萬大軍,直接避開聖彼得堡,彎道強攻,直接佔領了莫斯科。拿破崙的意圖很明顯,想藉助莫斯科的地理位置,孤立在聖彼得堡的亞歷山大一世,逼迫他投降。

然而俄國也早有準備,在莫斯科西面124公裡處,俄國軍隊和拿破崙進行了一場大戰,俄國損失慘重。為了保住俄國的軍事力量,俄國果斷決定,讓莫斯科居民隨著軍隊一起撤離,尋找時機在和拿破崙大戰。

1912年9月15日,拿破崙來到莫斯科之後,除了建築、浩浩蕩蕩的法國軍隊之外,莫斯科就好像一座空城一樣,偶爾看見四處打劫的法國士兵,幾乎看不見一個俄國居民。

於是拿破崙下令,直接進行搜刮,食物、珠寶、女人,一點不留。得到了足夠的食物,到處都是民房可以居住,長途跋涉之下,士兵終於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可是幾天之後,拿破崙的噩夢就開始了。

1912年9月16日晚上,拿破崙正在克裡姆林宮休息,一個士兵慌張進來報告:莫斯科城全部燃燒起來了。

拿破崙看到,狂風之中肆虐的火海,見過大世面的拿破崙,也不僅感嘆道「多可怕的景象」。

風助火勢,最終克林姆林宮也燃燒了起來,在士兵的保護之下,拿破崙逃了出來。可是這個時候的莫斯科,已經亂成一團,到處都是呼救的尖叫聲。

當軍隊穩定下來後,準備救火的時候,更為悽慘的事情發生了。他們發現莫斯科城內,所有能滅火的工具全部被破壞,甚至翻箱倒櫃連個像樣的水桶都找不出來。

法國士兵只能用戰鬥準備的行軍桶、軍帽,接水救火,大家可以試想一下,這種操作能起到什麼作用!後來他們有用炸彈,想隔斷火勢蔓延,可是風狂風大作,根本不起作用。

最終結果,法國軍隊所有的糧食儲備,大炮、槍械,都在火焰之中化成了灰燼。

莫斯科幾百年的古城,也付之一炬,3萬棟房屋,只剩下了5000多,整個城市被燒光了四分之三,傷亡的人數更是不可計算,隨處都可以看見,為燒盡的屍體。

一場大火,讓法國軍隊撤出了莫斯科。可是這個時候的拿破崙,更加的不死心,莫斯科都不燒光了,俄國還能有多少軍隊,只要亞歷山大投降,聖彼得堡就是囊中之物。

於是他派使者去,去和亞歷山大談判,希望籤訂停戰協議,可是亞歷山大十分的強硬「只要俄國還有法國士兵,絕不議和」。

拿破崙也不甘示弱,小樣還對付不了你,於是雙方就僵持下來。

可是拿破崙忽略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冬天來臨之後,他才發現這裡比法國要冷得多。法國的後勤補給,已經嚴重的跟不上,最後實在沒有辦法撤離的時候,60萬大軍已經只剩下了10萬左右,可是說是一場慘敗。

拿破崙撤離,俄國的機會就來了。1912年11月14日,法國軍隊撤退到第聶伯河,過河的橋梁早已經被破壞,只能讓士兵下水搭建,可是俄國軍隊已經逼近,經過一番戰鬥之後,拿破崙帶著1萬軍隊,倉皇的回到法國。

緊接著,1914年3月,亞歷山大率領大軍,進入巴黎,拿破崙被迫下臺,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後來很多研究者想知道,這個計策是誰制定的,到底是誰放的火呢!

最流行的說法,是俄國的將領庫圖佐夫策劃的,他讓法國佔領莫斯科,所有的物資也運進城內。然後派遣一群政治犯、戴罪立功進入城內放火。

還有一種說法,莫斯科的總督羅斯託普金設計了這場計劃。他首先讓民眾,把消防器材全部運走,然後命人在莫斯科城內,四處放火。

最後一種說法,是法國士兵在搶劫的過程中,打翻了蠟燭,引起了大火。這種說法也有根據,當時的莫斯科城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大部分的建築都是木質結構。

這其中的過程,只有策劃者知道。可是正式因為這場大火,阻止了拿破崙對外擴張的腳步,也改變了整個歐洲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莫斯科這場大火改變了歷史進程,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

相關焦點

  • 一場熊熊燃燒的莫斯科大火,嚇退了拿破崙,改寫歐洲歷史
    這些都是為我們熟知的歷史,其實歐洲歷史上,還有一件我們不熟悉的歷史事件,卻改變了歐洲歷史。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改變歐洲歷史的一場大火。19世紀初期,法國此時是拿破崙時代,俄國此時是羅曼諾夫王朝。當時的法國和俄國其實已經為爭奪歐洲大陸的霸權鬧得不可開交了。1804年,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此時的拿破崙已經由於保衛國土到擴張領土了,隨後開始同英國、俄國等「反法同盟」的國家開始交戰。
  • 莫斯科大火毀了拿破崙(組圖)
    1812年莫斯科大火毀掉了整個城市,也導致了拿破崙帝國的滅亡法軍輜重被焚毀,狼狽撤出莫斯科俄軍苦戰不支,拿破崙大軍佔領莫斯科19世紀初,法俄兩國為爭奪歐洲大陸霸權,矛盾日趨尖銳。1804年拿破崙創建法蘭西第一帝國後,開始了同英、俄等「反法同盟」國家的交戰。
  • 拿破崙盛極而衰的轉折點:俄法1812年戰爭
    1812年的法蘭西帝國 拿破崙的野心很大,他出色的軍事能力和戰爭機遇造就了這個歐洲軍事霸主的崛起。他先後打敗和徵服了法國周邊的數個國家,控制著大部分歐洲各個小國,比如荷蘭、西班牙、義大利等等弱小的國家無不在法國的強勢下俯首稱臣。 戰爭的順利使得拿破崙的統治欲越發強盛,他想聯合自己的所控制的歐洲各國對戰英國,當時的英國是法國的死對頭,也是國力強盛,尤其是海上作戰的能力十分的強大,當時的歐洲乃至世界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海戰能力可以與之抗衡。
  • 拿破崙、希特勒都因天氣兵敗莫斯科,為什麼成吉思汗卻贏了?
    縱觀歐洲近代歷史中能夠真正稱得上戰鬥狂魔的屈指可數,其中拿破崙以及希特勒榜上有名,同時也是最有機會統一整個歐洲的人物,不過,他們二人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而且失敗的原因也非常的相似,全部都是因為莫斯科嚴寒的天氣造成的,那麼他們為何都兵敗於此呢?
  • 西本智實指揮莫斯科大劇院管弦樂團演奏《1812序曲》
    西本智實指揮莫斯科大劇院管弦樂團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1812序曲》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
  • 拿破崙其實是敗給了俄羅斯的馬?
    本文為《俄國與拿破崙的決戰》一書的序言(有刪節),作者多米尼克·利芬說,寫本書的一個關鍵目標是超越俄羅斯民族神話,回到1812~1814年俄國戰爭的現實。此外,在他看來,拿破崙戰爭是一場全球的而非單純歐洲範圍內的鬥爭。
  • 《1812序曲》音樂版的《戰爭與和平》
    (原標題:《1812序曲》音樂版的《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
  • 茲拉託烏斯特的冷兵器:沙俄崛起與1812年俄衛國戰爭的見證者
    但沙俄政府在1811年有了個新主張,即建設一個專門生產特定兵器的新兵器中心,從而為圖拉「減負」。當時,拿破崙戰爭席捲至東歐,1812年俄羅斯衛國戰爭爆發,營造新兵器中心的計劃被擱置,直到戰爭結束後才重新被提起。
  • 論國民士氣12章34節:《戰爭論》對1812年俄法大戰的分析
    上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了1812年,拿破崙大軍前後出動約70萬人遠徵俄羅斯,在佔領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後,未能繼續向前推進,而是在停留一個多月後開始撤退逃跑,在包括斯摩稜斯克會戰、波羅丁諾會戰、以及數不勝數的遊擊戰、人與自然之戰之後,70萬的拿破崙大軍只剩下3萬多人,幾乎全軍覆沒。
  • 新民藝評|從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的旋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2020年的開年註定是不平凡的,沒有了現場演出,疫情催生出了一批批「雲演出」;沒有了現場觀影,在線觀影依然可以讓大家「實時追劇」。 讓我們把時間再次撥回1月24日,那一天是農曆大年三十,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出徵日。
  • 歐洲雄獅,法蘭西第一帝國執掌者——拿破崙死亡之謎
    拿破崙,一個被全世界人熟知的名字,1804年12月2日中午,拿破崙身穿盛裝,腰佩寶劍,頭戴黃金皇冠登上了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王座,法國巴黎見證了這一神聖的時刻,相信在那一刻他的眼光就看向了歐洲大陸,看向了世界。
  • 199年前的今天,稱霸歐洲的法國雄獅拿破崙,被謀殺於千裡之外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紅旗飄揚)199年前的今天,稱霸歐洲的法國雄獅拿破崙,被謀殺於千裡之外1769年8月15日,拿破崙出生於科西嘉島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科西嘉島原屬義大利,剛剛被割讓給法國。在義大利語中,拿破崙的意思是「荒野雄獅」。
  • 1815年1月8日美軍結束1812年戰爭
    1815年1月8日美軍結束1812年戰爭1815年1月8日:美軍於紐奧良戰役獲勝結束1812年戰爭。很多人不知道1812年戰爭,這也被稱為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它從1812年開始,持續了接近3年時間。大家都知道,美國只有兩個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
  • 莫斯科莊嚴的教堂和修道院 哪些值得逛
    新聖女公墓(Новодевичьекла дбище),位於莫斯科郊外,埋葬著俄羅斯民族歷代的精英和驕傲,是俄羅斯著名知識分子和各界名流的長眠之地。該公墓佔地7.5公頃,共埋葬有26000多位俄羅斯各時期的名人,是歐洲三大公墓之一。
  • 莫斯科紅場、克裡姆林宮,知道「紅場」「克裡姆林」什麼意思嗎?
    莫斯科紅場聞名世界,不僅因為它是莫斯科的商業中心,是沙皇政府宣讀重要詔書和舉行凱旋檢閱的場所,最主要的還恐怕是因為它在1917 年十月革命勝利後,莫斯科成為蘇聯首都,成為國家舉行各種大型慶典、集會和閱兵之地。
  • 它是莫斯科的中心,叫紅場卻不是因為紅色
    莫斯科坐擁水陸貿易,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又恰逢東斯拉夫文明北移時期,城市的經濟政治得到了發展,很快超過了弗拉基米爾和蘇茲達爾,成了1283年建立的莫斯科公國(Grand Duchy of Moscow)的都城。
  • 著名建築遺產之歐洲——俄羅斯莫斯科紅場
    紅場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廣場,位於莫斯科市中心,西南與克裡姆林宮相毗連,原是前蘇聯重要節日舉行群眾集會和閱兵的地方。【建築歷史】★莫斯科紅場最初建成是在十五世紀末,十七世紀後半期取名「紅場」。但是紅場的大規模擴建是在1812 年以後,那時拿破崙的軍隊縱火焚燒了莫斯科,莫斯科人民重建家園時,拓寬了紅場。
  • 拿破崙軍事生涯的又一個熠熠閃光的亮點
    德勒斯登戰役是拿破崙軍團與第六次反法聯盟在德勒斯登地區開展的一次規模較大的戰役。那麼德勒斯登戰役簡介是怎麼樣的?德勒斯登戰役中的法軍1812年8月,由於法國與俄國的矛盾激化。拿破崙遠徵俄國,劍指莫斯科。但是由於俄國人的堅壁清野,再加上冬日來臨,軍心不穩。無奈之下,法軍退卻。在退卻途中,受到了俄軍的追擊,加上自身的混亂,法軍損失慘重。法軍受到損失以後,歐洲的其他國家認為時機已經到了。於是在1813年,第六次反法聯盟在俄國的帶領下,氣勢洶洶的地朝著法國撲過來。對於這場戰爭,拿破崙早就有所預料。
  • 拿破崙犧牲後,哥薩克被公認為維持歐洲秩序的中堅力量
    一名成年哥薩克男性需要在軍隊服役25年後才能退伍成為自由民,因此,哥薩克也成為了俄國軍隊中最可靠也最富作戰經驗的一部分。1812年拿破崙入侵俄國,俄正規軍在幾次會戰後損失殆盡,而原本只是承擔支援任務的哥薩克騎兵卻在毫無補給、支援甚至是沒有明確命令的情況下不斷襲擾法軍側翼,最終迫使遭到孤立的法軍中央集群撤離莫斯科。
  • 音樂藝術中心線上課堂|音樂裡的春天之三十五《1812序曲》
    今天繼續聽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降E大調序曲「1812」,作品第49號)。這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該序曲於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