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初期,歐洲地界上,法國、俄國絕對是當時的霸主。然而這個時候,法國出現一個厲害的人物——拿破崙,他的志願就是一統歐洲,成就法國的霸權之路。
1804年,法國在霸權之路上,遭受英俄反法聯盟的阻擊,本來拿破崙的目標是英國,俄國牽扯進來讓其氣憤不已。一方面為了出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砍掉英國的幫手,直接指定了針對俄國的戰爭。
1912年,拿破崙率領60萬大軍,直接避開聖彼得堡,彎道強攻,直接佔領了莫斯科。拿破崙的意圖很明顯,想藉助莫斯科的地理位置,孤立在聖彼得堡的亞歷山大一世,逼迫他投降。
然而俄國也早有準備,在莫斯科西面124公裡處,俄國軍隊和拿破崙進行了一場大戰,俄國損失慘重。為了保住俄國的軍事力量,俄國果斷決定,讓莫斯科居民隨著軍隊一起撤離,尋找時機在和拿破崙大戰。
1912年9月15日,拿破崙來到莫斯科之後,除了建築、浩浩蕩蕩的法國軍隊之外,莫斯科就好像一座空城一樣,偶爾看見四處打劫的法國士兵,幾乎看不見一個俄國居民。
於是拿破崙下令,直接進行搜刮,食物、珠寶、女人,一點不留。得到了足夠的食物,到處都是民房可以居住,長途跋涉之下,士兵終於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可是幾天之後,拿破崙的噩夢就開始了。
1912年9月16日晚上,拿破崙正在克裡姆林宮休息,一個士兵慌張進來報告:莫斯科城全部燃燒起來了。
拿破崙看到,狂風之中肆虐的火海,見過大世面的拿破崙,也不僅感嘆道「多可怕的景象」。
風助火勢,最終克林姆林宮也燃燒了起來,在士兵的保護之下,拿破崙逃了出來。可是這個時候的莫斯科,已經亂成一團,到處都是呼救的尖叫聲。
當軍隊穩定下來後,準備救火的時候,更為悽慘的事情發生了。他們發現莫斯科城內,所有能滅火的工具全部被破壞,甚至翻箱倒櫃連個像樣的水桶都找不出來。
法國士兵只能用戰鬥準備的行軍桶、軍帽,接水救火,大家可以試想一下,這種操作能起到什麼作用!後來他們有用炸彈,想隔斷火勢蔓延,可是風狂風大作,根本不起作用。
最終結果,法國軍隊所有的糧食儲備,大炮、槍械,都在火焰之中化成了灰燼。
莫斯科幾百年的古城,也付之一炬,3萬棟房屋,只剩下了5000多,整個城市被燒光了四分之三,傷亡的人數更是不可計算,隨處都可以看見,為燒盡的屍體。
一場大火,讓法國軍隊撤出了莫斯科。可是這個時候的拿破崙,更加的不死心,莫斯科都不燒光了,俄國還能有多少軍隊,只要亞歷山大投降,聖彼得堡就是囊中之物。
於是他派使者去,去和亞歷山大談判,希望籤訂停戰協議,可是亞歷山大十分的強硬「只要俄國還有法國士兵,絕不議和」。
拿破崙也不甘示弱,小樣還對付不了你,於是雙方就僵持下來。
可是拿破崙忽略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冬天來臨之後,他才發現這裡比法國要冷得多。法國的後勤補給,已經嚴重的跟不上,最後實在沒有辦法撤離的時候,60萬大軍已經只剩下了10萬左右,可是說是一場慘敗。
拿破崙撤離,俄國的機會就來了。1912年11月14日,法國軍隊撤退到第聶伯河,過河的橋梁早已經被破壞,只能讓士兵下水搭建,可是俄國軍隊已經逼近,經過一番戰鬥之後,拿破崙帶著1萬軍隊,倉皇的回到法國。
緊接著,1914年3月,亞歷山大率領大軍,進入巴黎,拿破崙被迫下臺,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後來很多研究者想知道,這個計策是誰制定的,到底是誰放的火呢!
最流行的說法,是俄國的將領庫圖佐夫策劃的,他讓法國佔領莫斯科,所有的物資也運進城內。然後派遣一群政治犯、戴罪立功進入城內放火。
還有一種說法,莫斯科的總督羅斯託普金設計了這場計劃。他首先讓民眾,把消防器材全部運走,然後命人在莫斯科城內,四處放火。
最後一種說法,是法國士兵在搶劫的過程中,打翻了蠟燭,引起了大火。這種說法也有根據,當時的莫斯科城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大部分的建築都是木質結構。
這其中的過程,只有策劃者知道。可是正式因為這場大火,阻止了拿破崙對外擴張的腳步,也改變了整個歐洲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莫斯科這場大火改變了歷史進程,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