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途島海戰美軍戰敗,會有怎樣的後果?

2020-12-25 騰訊網

中途島戰役是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的著名戰役,與史達林格勒戰役和阿拉曼戰役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三大轉折"。在這次戰役中,美軍航母在陸基飛機配合下以三打四取得勝利,成功的遏制了日本帝國的進攻勢頭,奪回了太平洋戰場上的主動權。這場戰役在現今的軍事愛好者心中已然是一場耳熟能詳的勝利,但是在當時的美日力量對比和戰略態勢之下,無疑是一場兇險異常的險勝。如果當時幸運之神沒有如此眷顧美軍,最終美軍艦隊戰敗潰退甚至被殲滅,那又會是怎樣的一個局面呢?

■2019年上映的《決戰中途島》又一次將這場經典戰役搬上了熒幕。片中對中途島戰役前的整個太平洋戰場的局勢背景做了非常詳盡的鋪墊,讓觀眾直觀的感受到了當年美軍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取得一場勝利是多麼的不易。

在將勝負雙方對調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場戰役的真實結果:日方沒有能夠攻取中途島,損失4艘主力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248架艦載機,陣亡3057人;美方成功守住了中途島,損失1艘主力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約150架飛機,陣亡307人。由此可見,決定了戰役結果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一、戰略要地中途島的歸屬;二、雙方的有生力量和技術裝備的戰損比。如果日方真的以較小的損失攻取了中途島,會對整場戰爭的局勢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中途島戰役的過程示意圖。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場戰役中雙方爭奪的目標中途島對於日方有什麼樣的戰略意義。說到戰略意義,一個軍事要點的戰略意義永遠都取決於一個國家的軍事戰略而不是要點本身。日方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戰略目標從始至終都是奪取東南亞的戰略資源產地,而對於最大的阻礙和假想敵美國的戰略應對,在開戰前的幾十多年裡一直停留在那套從日俄戰爭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漸減邀擊"作戰上。"漸減邀擊"作戰, 即以輕型水面艦艇,潛艇以及岸基航空兵在美國海軍艦隊橫跨太平洋過程中不斷將其削弱,最後由日本海軍主力在北菲律賓海的一次"決戰"中,以戰列艦對戰列艦的傳統戰列炮擊戰法將美國海軍全數消滅的作戰計劃。

對美國的強大工業能力有著深刻理解的山本五十六明白,這樣的作戰計劃根本不可能把美國人逼到談判桌上,與其希望於先削弱再決戰的防禦性計劃,倒不如主動進攻。這一戰略思想的轉變最終成為偷襲珍珠港計劃的濫觴。

■夏威夷珍珠港的航拍圖,拍攝時間為1941年10月30日。一個多月之後,日軍大膽的奇襲幾乎讓美國太平洋艦隊被全殲於港內。

偷襲珍珠港的作戰大獲成功之後,日本陸海軍輕而易舉的就將整個東南亞收入囊中。"南進"戰略的快速實現使得日本帝國進入了一個戰略迷茫期,飄飄然的日軍高層開始討論是該進攻印度、澳大利亞還是夏威夷。這時,依然保持了冷靜的山本五十六反覆提出應當再次向東對美國海軍發動決定性戰役,直至將後者完全消滅。就在山本與大本營的參謀們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美國人的炸彈落在天皇住所的附近。

■一架正在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的B-25"米切爾"轟炸機。這場僅僅對日本本土造成了微不足道損失的空襲,意想不到地改變了整場戰爭的進程。

杜立特的B-25編隊從美國航空母艦上起飛,空襲了東京等日本本土城市,天皇的尊嚴被冒犯使得沒人再敢反對山本與美國決戰的提議。山本五十六匆匆忙忙制定了奪取中途島的計劃,但是作戰的目標依舊被限定為"進一步摧毀美軍艦隊以便日本海軍可以在太平洋島鏈上專心鞏固防禦。"至此中途島才終於出現在了日軍的戰略規劃中。不過,被定為日本本土警戒前哨的中途島卻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它太遠了……

■如圖所示,中途島距離日本本土的距離大概有4100公裡,且中間再無任何落腳點,距離夏威夷反而近了一半,佔領這樣的島嶼與其說是前哨還不如說是敵人嘴邊的一塊肉。

至於更為不切實際的攻佔夏威夷的計劃,我們暫且不論日軍有沒有能力投送計劃中的5萬登陸部隊並維持他們的給養(畢竟登陸和偷襲珍珠港時打了就跑不一樣,糧食彈藥等物資都是要持續供給的),這條進攻線路唯一的前進基地中途島根本沒有容納如此體量的陸海軍部隊的能力。不要說島上只有美軍修建的潛艇基地,沒有保障大型水面艦艇和運輸艦的能力,就算是淡水都需要專門的工廠供應(想想尼米茲忽悠日本人說出來的那句"AF可能缺少淡水"吧)。

■中途島環礁,攝於1941年11月。中途島實際上是由東島和沙島這兩個小島組成的,前者建有三條跑道,後者則有機庫、軍營等若干軍事設施。整個中途島環礁僅有6平方公裡左右,根本無法作為大型前進基地使用。

說完了中途島本身,我們再來看看戰損比的問題,日方主力航母以四敵三最後全軍覆沒。我們把劇情反過來呢,結果變成日方擊沉了美方前來迎戰的全部三艘主力航母,己方只有一艘主力航母被擊沉,那麼這樣的結果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太平洋戰爭開戰伊始,日美雙方的主力航母數量比為6:5,日方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就只有這6艘主力航母,不管是偷襲珍珠港,還是印度洋攻略,再到後來的珊瑚海大戰,這支部隊一直都是日本海軍戰略進攻能力的基石。中途島戰役中"赤城"、"加賀"、"蒼龍"、"飛龍"帶著他們的艦載機一同沉入了大洋深處,"翔鶴"、"瑞鶴"又在之前的珊瑚海戰役中損失了大量的艦載機部隊,戰力大減,這等於日軍進攻的矛頭被折斷了。我們說中途島戰役後日軍失去了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權,原因正在於此。

■1944年3月服役的"大鳳"號航空母艦是中途島戰役後日軍服役的第一艘主力航母。事實上經歷了中途島慘敗的日軍再也沒能重建起堪用的艦載航空兵部隊。

所以如果戰役的結果像我們假設的那樣,日美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航母比例將達到空前的5:1(雖然日軍各艦在幾場大戰之後也不都在完備狀態下,但是美方剩下的那一艘一直在中雷趴窩的"薩拉託加"號肯定更好不了哪去)。在這樣的兵力對比下,美軍再想與日軍在瓜島方向上展開爭奪就變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山本極有可能成功建立起從阿留申群島到美屬薩摩亞一線的新防禦前沿,在太平洋上和美國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聖克魯斯群島海戰中奮戰的"企業號"航空母艦。在中途島戰役中倖存的美國主力航母"企業"號和"大黃蜂"號是美軍在東所羅門海戰和聖克魯斯群島海戰中爭奪瓜島周邊制空權的關鍵戰力。

不過這樣的態勢能對太平洋戰場的最終結局造成影響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這場戰爭中,日本自始至終都沒能威脅到美國的戰略後方,美國龐大的工業機器一直在毫不受阻的高速運轉著,包括主力航母在內的各式戰艦"像流水線上的香腸一樣"被生產出來,即便日本能夠保全全部的航母以及艦載航空兵的精華,面對1944年之後美國全新打造出的太平洋艦隊依然沒有任何勝算。

■1944年12月8日,正在烏利西環礁休整時組成"殺手陣列"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群,在太平洋戰爭結束前共有17艘同級艦建成服役。

綜上所述,由於國力所限不得不採取消極防禦戰略的日本帝國,即便攻取中途島殲滅了美國海軍的航空作戰力量,也沒有能力從根本上扭轉太平洋戰爭的整體走勢。中途島會成為一個進不可攻退也難守的"雞肋",而日本的航母機動艦隊也許還能再多耀武揚威一陣子,但最終灰飛煙滅的那一刻早晚還是會來的。

相關焦點

  • 中途島海戰中,如果美國戰敗,二戰的結果會變成怎樣?
    中途島海戰中,如果美國戰敗,二戰的結果會變成怎樣?而對於這樣一場海戰,研究者自然也只是數不勝數,有不少的網友提出一個假設,如果中途島海戰,美國戰敗了,日本勝利了,那麼會影響到整個二戰的最終結果嗎?相關的假設也是層出不窮,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日本勝利的,日軍甚至可以打到美國的西海岸,入侵美國本土。但是真的會是這樣嗎?
  • 如果日軍攻擊中途島的電報沒有被美軍破譯,海戰結果會不會改變
    中途島海戰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遇到的第一次慘敗,也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而美軍能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破譯了日本海軍的密碼,從一開始就掌握了日軍的動向,因此可以從容部署,以有心算無心,從而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 海戰經典,美軍高調慶祝,有餘味!中途島海戰,決定命運之戰
    二戰時日本和美國在海上打了無數次小戰,但大的有決定性的海戰我認為只有四場:偷襲珍珠港、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馬裡亞納海戰。偷襲珍珠港,日本取得戰術上的大勝,珊瑚海海戰美軍損失慘重,中途島海戰美軍大勝,馬裡亞納海戰日本遭屠殺式慘敗。
  • 中途島海戰,如果美國打輸了,美日之間接下來會如何?
    前言: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爆發,這是美國日本在太平洋上重要戰役,雙方投入了數十萬兵力,戰鬥極為殘酷。最近看到一個神論,說如果中途島美軍敗了,日軍就能封鎖美國海域,轟炸美國本土的船塢,讓美國沒法發展海軍。
  • 二戰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中途島海戰,即便是日本贏了也會戰敗
    準備起飛的SBD但是也應該看到,這場戰役的作用只有在美國勝利的前提下才有意義,如果日本勝利,那麼中途島戰役就只是個插曲,太平洋戰爭結束將延後一些年,由此發生的變化其實並不大。日本可能贏得中途島海戰嗎?其實還是有可能的。
  • 明明預知航空母艦會被擊沉,日本為何還要打中途島海戰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幾場重要海戰中,大多發生在太平洋戰場,其中張圖島海戰更是堪稱「轉折之戰」,這一戰極大的削弱了舊日本聯合艦隊的航母數量規模優勢,但是實際上,舊日本海軍早在戰前就已經預料到航母會被擊沉,為何還要打呢?
  • 中途島海戰:日本4艘航母VS美國3艘航母,日軍為何會慘敗?
    那麼在這種兵力、裝備等硬性條件均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日本為什麼會被美國太平洋軍艦打敗,在這場海戰中慘敗呢?縱觀整場中途島海戰我們發現以下幾個原因在日本的這次失敗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一、日本海軍驕傲自大,狂妄輕敵 在日軍偷襲珍珠港事件之後,美軍的海上戰鬥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在中途島海戰中可以投入的兵力也受到了衝擊,美軍能夠投入的航空母艦隻有三艘。正是由於戰爭前期這種過於順利的局勢使一種驕傲自大的心理在整個日本海軍中滋生蔓延。
  • 日本為什麼要發動中途島海戰
    實力處於劣勢的美國海軍在中途島附近伏擊了強大的日本機動艦隊,以沉沒一艘航空母艦約克城號為代價,一舉擊沉了日本主力航空母艦四艘、巡洋艦一艘,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從此美軍掌握了中太平洋地區的戰役主動權,扭轉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後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的局面,為下一步的反攻奠定了基礎。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遭受重大損失,也為最後的失敗埋下了導火索。那麼,日本為什麼要發起中途島海戰呢?
  • 中途島海戰美軍能贏,不僅僅是運氣好,而且還有這些隱藏的優勢
    關於中途島海戰來說絕對是一場具有戰略意義的戰役,通過此戰日本損失了4艘大型艦隊航母,參戰兵力直接減半的情況下,日本開始轉攻為守。美國正式化解了珍珠港危機以來日本在進攻上的威脅,開始在南太平洋上和美國進行拉鋸戰,最後用強大的國力熬死日本。
  • 中途島海戰中,為什麼日本飛機不直接用炸彈攻擊對方航母?
    中途島海戰時,日本聽到美國航母到來之時,不像美國飛機一樣直接攜帶炸彈攻擊對方航母?卻換裝魚雷,貽誤了戰機,增加了航母被攻擊時的危險性。這是為什麼呢?在二戰中,航母作為當之無愧的海軍大哥,自始自終都是各國的重中之重、中樞所在。
  • 海軍料理帖No.2 中途島海戰時戰列艦「霧島」的戰鬥餐
    在太平洋戰爭最初半年中,日軍連戰連捷,攻城略地,但是在珍珠港奇襲中逃過一劫的美軍航母始終是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的心腹之患,特別是1942年4月18日,從美軍航母上起飛的B-25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更讓山本堅定了殲滅美軍航母的決心,為此擬定了中途島作戰計劃,以攻擊美軍前哨中途島為誘餌,引出美軍航母艦隊加以消滅。
  • 美紀念中途島海戰65周年
    本報訊 今年6月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著名的中途島海戰爆發65周年。美國各界於當天舉行各種活動紀念這一重大勝利。  此役日本海軍幾乎傾巢出動,企圖攻佔戰略要衝中途島。但美軍截獲並破譯了日軍密電,嚴陣以待,以少勝多。從此,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開始喪失戰略主動權,戰局出現有利於盟軍的重大轉折。
  • 《決戰中途島》熱播,日本戰敗純屬偶然?結局在開戰前已經註定
    在中途島海戰中,雙方實力對比之下,日本看起來更加強勢,同時還擁有偷襲的先機,為何最終日本落敗?難道只是美國運氣比較好?其實不然,整場戰爭的結局早在開戰之前便已經決定下來了,日本的諜報機關與美國情報機關雙方早已開始了較量。而隨著情報戰以美國勝利告終,整場海戰最終的結局已成定論。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損失有多大?
    有戰爭就有犧牲,日美兩國在這場海戰中都損失慘重。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日美兩國在中途島海戰中到底損失有多大?首先日本的損失,日本在中途島海戰前,海軍通訊密碼被美國情報機構破譯,致使日本海軍所有的軍事行動都被美國海軍提前得知,步步受制,慘敗而歸。日本損失了4艘重型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1艘重巡洋艦以及332架艦載飛機。
  • 解密中途島海戰,實力明顯佔上風的日本海軍為何幾乎全軍覆沒?
    在二戰當中有幾次戰役是決定整個二戰走向的,這其中就有非常著名的美日中途島海戰。要知道在太平洋海戰一開始階段,日本的海軍實力是明顯要強於美軍的。可是到了1942年,在經歷了一次非常關鍵的海戰後,局面發生了極大扭轉。日軍實力佔優的情況下,在一場戰役當中幾乎全軍覆沒,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中途島海戰。
  • 中途島海戰,為什麼山本五十六主力艦隊遲遲不進攻中途島?
    這也就是解釋了為什麼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採取了航空母艦靠前,而戰列艦靠後部署的策略,在日軍眼中,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機動部隊在奪取戰區上空的制空權後,山本的主力艦隊才會進入戰區待命,迎擊美軍艦隊。
  • 規模並不大的中途島海戰,為何成為太平洋戰爭轉折點
    1942年6月4日凌晨,日本108架戰鬥機從4艘航空母艦上起飛,向中途島發起第一波攻擊。中途島海戰由此爆發。中途島海戰持續了4天,到6月7日下午,海戰宣告結束。中途島海戰的規模不算大。美軍有3艘航空母艦、60餘艘各類艦船、400餘架飛機參戰;日軍有8艘航空母艦、100餘艘各類艦船、600餘架飛機參戰。持續的時間也不長。按照規模和激烈程度來說,中途島海戰不但比不上著名的雷伊泰灣大海戰,甚至還不及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和馬裡亞納海戰。那麼,中途島海戰為什麼被稱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呢?太平洋戰爭爆發於1941年12月7日,以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為標誌。
  • 日本打贏中途島戰役會怎樣?或將一舉攻佔夏威夷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1月8日發表題為《如果日本打贏了中途島戰役會怎樣?》的文章,作者為班傑明·戴維·貝克,編譯如下:傳說(這很可能是杜撰的)美國海軍軍事學院的軍演人員曾很多次重新推演1942年的中途島戰役。顯然,失敗的總是美軍。這場戰役的勝利幾乎比二戰期間的其他任何一場戰役都更多地依賴於情報、作戰計劃以及(最重要的)運氣的僥倖組合。
  • 中途島海戰時的日本海軍有多強大?出動8艘航母、上百艘戰艦
    近日中途島海戰再次成為軍迷們熱議的焦點,在這場規模龐大的海上對決中,美國和日本均出動了大量的航母、戰艦和作戰飛機,展示了當時各種類型的海戰艦艇。中途島海戰時日本海軍的實力很強大,僅航母就出動了8艘,還有上百艘各式艦艇。相比之下,美軍的作戰艦艇規模要小很多。
  • 《決戰中途島》改編二戰中途島海戰」事件 後天導演執導
    《決戰中途島》改編二戰中途島海戰」事件 後天導演執導  由羅蘭·艾默裡奇(《後天》《2012》)執導的戰爭電影《決戰中途島》近日曝光一組最新劇照。影片由盧克·伊萬斯、派屈克·威爾森、伍迪·哈裡森、曼迪·摩爾、艾德·斯克林等主演,改編自二戰「中途島海戰」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