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當中有幾次戰役是決定整個二戰走向的,這其中就有非常著名的美日中途島海戰。要知道在太平洋海戰一開始階段,日本的海軍實力是明顯要強於美軍的。可是到了1942年,在經歷了一次非常關鍵的海戰後,局面發生了極大扭轉。日軍實力佔優的情況下,在一場戰役當中幾乎全軍覆沒,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戰略位置至關重要
中途島在哪呢?它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嶼,僅僅只有五平方公裡,雖然小,但處在咽喉之處,正好是亞洲到北美洲航線的一半,所以叫中途島,也就是說中途島的位置離日本本土和美國本土差不多遠。
中途島
這個僅五平方公裡的小島當時是屬於美國,美國在這個島上建立起了海軍基地,同時圍繞基地,美國構建了它在太平洋上的一道防線。也正是因為有這道防線,美國人才會覺得無論第二次世界大戰怎麼打,打不到自己家門口,因為它在離家門口挺遠的地方,就布置了海上防線,當時美國的兩大海軍基地除了中途島,還有阿留申群島。
中途島海戰決定二戰走向
當時美國人對中途島構建的這個屏障十分自信,認為是天衣無縫,即使遭遇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人也對中途島非常有信心。
但與此同時美國也非常清楚,對比美日雙方當時海軍的力量,美國是不如日本的。那麼,如果中途島上有什麼閃失的話,就會對戰局產生極大影響。其一,如果日本打下中途島,那麼日本就可以直接威脅到美國本土,這是美國所不能接受的。其二,如果美國在中途島遭受巨大壓力,勢必會將支援歐洲的艦隊撤回來,這樣一來在歐洲作戰的盟軍勢必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換句話說如果中途島之戰美國輸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絕不可能在1945年就結束。
中日甲午戰爭成就了日本海軍!
馬關條約籤訂
日本海軍在當時為什麼那麼強?其實在中日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並沒有超越北洋艦隊多少,但因為種種原因,我們恥辱地敗給了日本,籤署了《馬關條約》,在得到兩億兩賠款後日本海軍實力迅速增長,成為亞洲頭號海上軍事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階段始終處於領先地位,始終霸佔著西太平洋。
日本海軍為什麼要主動掀起中途島海戰?
日本雖然霸佔著西太平洋,但是它不甘心,想要霸佔整個太平洋。
這場戰爭它的導火索是1941年12月7號珍珠港偷襲事件,日本知道早晚要與美國一戰。在之前文章裡我們也講過,在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的指揮官山本五十六有兩個核心計劃,這其中一個就是打算在偷襲珍珠港前一個小時給美國下宣戰書,其實一個小時美國也不可能準備什麼,跟偷襲一樣,但這樣日本顯得師出有名。可沒想到這個宣戰書沒有按時送達,這樣就變成了赤裸裸的偷襲,因此導致了美國上下同仇敵愾,對日宣戰。
偷襲珍珠港
在這樣的情況下山本五十六審時度勢,制定了一定要拿下中途島的戰略方針。因為山本五十六很清楚,雖然當下美國海軍的實力是不如日本,可是如果戰爭拖入持久戰,戰爭已經進入縱深的日本和後方一直穩定的美國是無法相比的,如果打持久戰,日本必輸。
中途島海戰
所以,山本五十六決定必須以最短的時間摧毀美國海軍,否則日本海軍就完了。
中途島海戰—賭徒計劃
山本五十六這個計劃與偷襲珍珠港一樣充滿著賭博性質,但是他也知道,如果按部就班地打,一旦美國後方的補給上來,那麼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就有可能遭遇逆轉,所以他必須得在最快的時間內拿下美國海軍。
山本五十六
當然他也不是完全在賭,他手裡也有著底牌,一方面當時日本海軍實力是明顯高於美國海軍的,另外他認為自己的計劃很完美。他當時打著《孫子兵法》裡聲東擊西和圍魏救趙的計劃,計劃分出一部分兵力攻打阿留申群島海軍基地,其實這是假裝進攻,目的是牽制美國海軍一部分力量調到那防守,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兵分幾路圍攻中途島,在第一時間拿下中途島,再迅速整軍迎頭痛擊美軍派來的援軍,最終將美國海軍覆滅。
天衣無縫,為何幾乎全軍覆沒?
可是這麼周密的計劃,最後為什麼鬧了個日本海軍全軍覆沒呢?有很多偶然因素也有一些必然因素。
首先,美軍有著情報優勢。無論多麼完美的計劃,你也不能讓對方知道,制定越周密,對方知道後危害越大。那這麼絕密的計劃怎麼洩露,難道是有內奸嗎?不是,二戰時情報戰打得非常厲害。雙方在截獲彼此情報方面美軍佔了大優勢。
中途島海戰
美國和日本就大打情報站,當時的美國獲得了日本密碼的一部分,大致能把日本加密電報的內容翻譯10%左右。於是他們就採用了一個試探方式,試探出日軍要在近期要掀起中途島海戰,對中途島大規模襲擊。所以說在日軍計劃掀起中途島海戰之前,美軍就截獲了消息,是做了相關準備的。當時美國艦隊司令尼米茲就決定把外面所有的力量都收回,就聚集在中途島等著日本人來打。
尼米茲
其次,美軍有著秘密武器——雷達。當然,最後中途島海戰能打勝仗,還跟美軍一個秘密武器有重要關係。美國其實等於是明眼人打瞎子,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時美國海軍每個艦隊上都安裝了雷達,而日本海軍則是沒有雷達。比較諷刺的是,雷達的發明者不是美國人,而是一個名字叫八木秀次的日本人,雷達最主要部件天線就是他發明的。那日本人發明的為什麼會被美國人使用,而日本沒用呢?八木秀次在中途島海戰前十幾年就發明了雷達,但他的發明在日本遭到了冷落,日本人看不上雷達,覺得雷達這東西沒用。
雷達
結果美國當時有一個有關無線電發明的研討會,八木秀次就帶著成果去參會。美國人可開心死了,因為他們意識到這個發明的重要性。馬上把雷達這個成果從八木秀次買過來,申請專利開發後直接用於軍方。所以到中途島海戰之前,美國的艦隊所有船隻都安裝了雷達,可以在三十公裡距離發現敵人,對比日本艦隊完全靠偵察機飛出去偵查,這其實就等於是明眼人打瞎子一樣。
中途島海戰
第三,日本在臨時指揮上有問題。中途島海戰開打後,日本首先逼近中途島的是南雲忠一帶領的第一航空艦隊,這個艦隊有四艘航空母艦。當時的南雲忠一做了充分的判斷,他對自己的實力特別自信,認為即使遇到美軍兩艘航空母艦也能夠打敗。當他來到中途島周邊,沒有發現美國艦隊蹤跡,那美國艦隊在哪呢?其實美國的雷達早就發現了南雲忠一四艘航母的蹤跡,美國艦隊都在美國偵察機偵察範圍外埋伏。美國就派轟炸機去假裝轟炸一番,讓日軍根據轟炸機飛行路線和轟炸力度,得出美軍中途島兵力不足,航空母艦到阿留申群島去的一種錯覺。
南雲忠一
所以南雲忠一果然上當,做了一個現在看來是非常錯誤的決定——下令更換武器。南雲忠一認為既然沒有航空母艦,那麼轟炸機上也不用裝魚雷這些炸彈了(因為魚雷專門是針對航空母艦的)。就打算將飛機上所有的魚雷都卸下來,然後裝載空對地的炸彈。南雲忠一想得很簡單,既然航空母艦不在,那我只需要讓轟炸機帶著空對地炸彈去把美軍機場摧毀了,美軍就完蛋了。
就在這時美國的航空母艦所有轟炸機同時起飛,對日本這四艘航空母艦開始進攻,結果這時候出現了一個顛覆戰場的巧合。美軍扔下的炸彈引爆了日本飛機正在卸的魚雷和準備裝載的空對地炸彈,造成了連環爆炸,因此導致了日本四艘航母全部被擊沉,日軍一下子第一航空艦隊全軍覆沒。有人也稱這為「命運五分鐘」。
後記
有人說,中途島海戰是老天爺偏向美國,其實這種說法是不能夠贊同的。通過分析,無論是從情報戰,還是對雷達的這種科技運用來看,美國在準備中途島海戰上都比日本充分,既等於睜眼人打瞎子,又等於明白人打糊塗人。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即使沒有這命運五分鐘,恐怕日本的海運軍也難逃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