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途島海戰,實力明顯佔上風的日本海軍為何幾乎全軍覆沒?

2020-12-19 騰訊網

在二戰當中有幾次戰役是決定整個二戰走向的,這其中就有非常著名的美日中途島海戰。要知道在太平洋海戰一開始階段,日本的海軍實力是明顯要強於美軍的。可是到了1942年,在經歷了一次非常關鍵的海戰後,局面發生了極大扭轉。日軍實力佔優的情況下,在一場戰役當中幾乎全軍覆沒,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戰略位置至關重要

中途島在哪呢?它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嶼,僅僅只有五平方公裡,雖然小,但處在咽喉之處,正好是亞洲到北美洲航線的一半,所以叫中途島,也就是說中途島的位置離日本本土和美國本土差不多遠。

中途島

這個僅五平方公裡的小島當時是屬於美國,美國在這個島上建立起了海軍基地,同時圍繞基地,美國構建了它在太平洋上的一道防線。也正是因為有這道防線,美國人才會覺得無論第二次世界大戰怎麼打,打不到自己家門口,因為它在離家門口挺遠的地方,就布置了海上防線,當時美國的兩大海軍基地除了中途島,還有阿留申群島。

中途島海戰決定二戰走向

當時美國人對中途島構建的這個屏障十分自信,認為是天衣無縫,即使遭遇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人也對中途島非常有信心。

但與此同時美國也非常清楚,對比美日雙方當時海軍的力量,美國是不如日本的。那麼,如果中途島上有什麼閃失的話,就會對戰局產生極大影響。其一,如果日本打下中途島,那麼日本就可以直接威脅到美國本土,這是美國所不能接受的。其二,如果美國在中途島遭受巨大壓力,勢必會將支援歐洲的艦隊撤回來,這樣一來在歐洲作戰的盟軍勢必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換句話說如果中途島之戰美國輸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絕不可能在1945年就結束。

中日甲午戰爭成就了日本海軍!

馬關條約籤訂

日本海軍在當時為什麼那麼強?其實在中日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並沒有超越北洋艦隊多少,但因為種種原因,我們恥辱地敗給了日本,籤署了《馬關條約》,在得到兩億兩賠款後日本海軍實力迅速增長,成為亞洲頭號海上軍事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階段始終處於領先地位,始終霸佔著西太平洋。

日本海軍為什麼要主動掀起中途島海戰?

日本雖然霸佔著西太平洋,但是它不甘心,想要霸佔整個太平洋。

這場戰爭它的導火索是1941年12月7號珍珠港偷襲事件,日本知道早晚要與美國一戰。在之前文章裡我們也講過,在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的指揮官山本五十六有兩個核心計劃,這其中一個就是打算在偷襲珍珠港前一個小時給美國下宣戰書,其實一個小時美國也不可能準備什麼,跟偷襲一樣,但這樣日本顯得師出有名。可沒想到這個宣戰書沒有按時送達,這樣就變成了赤裸裸的偷襲,因此導致了美國上下同仇敵愾,對日宣戰。

偷襲珍珠港

在這樣的情況下山本五十六審時度勢,制定了一定要拿下中途島的戰略方針。因為山本五十六很清楚,雖然當下美國海軍的實力是不如日本,可是如果戰爭拖入持久戰,戰爭已經進入縱深的日本和後方一直穩定的美國是無法相比的,如果打持久戰,日本必輸。

中途島海戰

所以,山本五十六決定必須以最短的時間摧毀美國海軍,否則日本海軍就完了。

中途島海戰—賭徒計劃

山本五十六這個計劃與偷襲珍珠港一樣充滿著賭博性質,但是他也知道,如果按部就班地打,一旦美國後方的補給上來,那麼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就有可能遭遇逆轉,所以他必須得在最快的時間內拿下美國海軍。

山本五十六

當然他也不是完全在賭,他手裡也有著底牌,一方面當時日本海軍實力是明顯高於美國海軍的,另外他認為自己的計劃很完美。他當時打著《孫子兵法》裡聲東擊西和圍魏救趙的計劃,計劃分出一部分兵力攻打阿留申群島海軍基地,其實這是假裝進攻,目的是牽制美國海軍一部分力量調到那防守,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兵分幾路圍攻中途島,在第一時間拿下中途島,再迅速整軍迎頭痛擊美軍派來的援軍,最終將美國海軍覆滅。

天衣無縫,為何幾乎全軍覆沒?

可是這麼周密的計劃,最後為什麼鬧了個日本海軍全軍覆沒呢?有很多偶然因素也有一些必然因素。

首先,美軍有著情報優勢。無論多麼完美的計劃,你也不能讓對方知道,制定越周密,對方知道後危害越大。那這麼絕密的計劃怎麼洩露,難道是有內奸嗎?不是,二戰時情報戰打得非常厲害。雙方在截獲彼此情報方面美軍佔了大優勢。

中途島海戰

美國和日本就大打情報站,當時的美國獲得了日本密碼的一部分,大致能把日本加密電報的內容翻譯10%左右。於是他們就採用了一個試探方式,試探出日軍要在近期要掀起中途島海戰,對中途島大規模襲擊。所以說在日軍計劃掀起中途島海戰之前,美軍就截獲了消息,是做了相關準備的。當時美國艦隊司令尼米茲就決定把外面所有的力量都收回,就聚集在中途島等著日本人來打。

尼米茲

其次,美軍有著秘密武器——雷達。當然,最後中途島海戰能打勝仗,還跟美軍一個秘密武器有重要關係。美國其實等於是明眼人打瞎子,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時美國海軍每個艦隊上都安裝了雷達,而日本海軍則是沒有雷達。比較諷刺的是,雷達的發明者不是美國人,而是一個名字叫八木秀次的日本人,雷達最主要部件天線就是他發明的。那日本人發明的為什麼會被美國人使用,而日本沒用呢?八木秀次在中途島海戰前十幾年就發明了雷達,但他的發明在日本遭到了冷落,日本人看不上雷達,覺得雷達這東西沒用。

雷達

結果美國當時有一個有關無線電發明的研討會,八木秀次就帶著成果去參會。美國人可開心死了,因為他們意識到這個發明的重要性。馬上把雷達這個成果從八木秀次買過來,申請專利開發後直接用於軍方。所以到中途島海戰之前,美國的艦隊所有船隻都安裝了雷達,可以在三十公裡距離發現敵人,對比日本艦隊完全靠偵察機飛出去偵查,這其實就等於是明眼人打瞎子一樣。

中途島海戰

第三,日本在臨時指揮上有問題。中途島海戰開打後,日本首先逼近中途島的是南雲忠一帶領的第一航空艦隊,這個艦隊有四艘航空母艦。當時的南雲忠一做了充分的判斷,他對自己的實力特別自信,認為即使遇到美軍兩艘航空母艦也能夠打敗。當他來到中途島周邊,沒有發現美國艦隊蹤跡,那美國艦隊在哪呢?其實美國的雷達早就發現了南雲忠一四艘航母的蹤跡,美國艦隊都在美國偵察機偵察範圍外埋伏。美國就派轟炸機去假裝轟炸一番,讓日軍根據轟炸機飛行路線和轟炸力度,得出美軍中途島兵力不足,航空母艦到阿留申群島去的一種錯覺。

南雲忠一

所以南雲忠一果然上當,做了一個現在看來是非常錯誤的決定——下令更換武器。南雲忠一認為既然沒有航空母艦,那麼轟炸機上也不用裝魚雷這些炸彈了(因為魚雷專門是針對航空母艦的)。就打算將飛機上所有的魚雷都卸下來,然後裝載空對地的炸彈。南雲忠一想得很簡單,既然航空母艦不在,那我只需要讓轟炸機帶著空對地炸彈去把美軍機場摧毀了,美軍就完蛋了。

就在這時美國的航空母艦所有轟炸機同時起飛,對日本這四艘航空母艦開始進攻,結果這時候出現了一個顛覆戰場的巧合。美軍扔下的炸彈引爆了日本飛機正在卸的魚雷和準備裝載的空對地炸彈,造成了連環爆炸,因此導致了日本四艘航母全部被擊沉,日軍一下子第一航空艦隊全軍覆沒。有人也稱這為「命運五分鐘」。

後記

有人說,中途島海戰是老天爺偏向美國,其實這種說法是不能夠贊同的。通過分析,無論是從情報戰,還是對雷達的這種科技運用來看,美國在準備中途島海戰上都比日本充分,既等於睜眼人打瞎子,又等於明白人打糊塗人。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即使沒有這命運五分鐘,恐怕日本的海運軍也難逃全軍覆沒。

相關焦點

  • 中途島海戰時的日本海軍有多強大?出動8艘航母、上百艘戰艦
    近日中途島海戰再次成為軍迷們熱議的焦點,在這場規模龐大的海上對決中,美國和日本均出動了大量的航母、戰艦和作戰飛機,展示了當時各種類型的海戰艦艇。中途島海戰時日本海軍的實力很強大,僅航母就出動了8艘,還有上百艘各式艦艇。相比之下,美軍的作戰艦艇規模要小很多。
  • 日本為什麼要發動中途島海戰
    實力處於劣勢的美國海軍在中途島附近伏擊了強大的日本機動艦隊,以沉沒一艘航空母艦約克城號為代價,一舉擊沉了日本主力航空母艦四艘、巡洋艦一艘,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從此美軍掌握了中太平洋地區的戰役主動權,扭轉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後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的局面,為下一步的反攻奠定了基礎。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遭受重大損失,也為最後的失敗埋下了導火索。那麼,日本為什麼要發起中途島海戰呢?
  • 明明預知航空母艦會被擊沉,日本為何還要打中途島海戰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幾場重要海戰中,大多發生在太平洋戰場,其中張圖島海戰更是堪稱「轉折之戰」,這一戰極大的削弱了舊日本聯合艦隊的航母數量規模優勢,但是實際上,舊日本海軍早在戰前就已經預料到航母會被擊沉,為何還要打呢?
  • 工業實力決定戰爭實力:日本如果贏下中途島海戰,結局會有變化嗎
    南雲忠一在中途島海戰中的大腦短路,造成了日本海軍在幾分鐘內的手足無措和毫無建樹,也正是這幾分鐘的空檔期讓日本艦隊遭受了滅頂之災,這一場被雙方都寄予厚望的大戰,以美國勝利,而日本失敗收場。其實並不存在什麼「消失的五分鐘」或者是「上帝一定是個美國人」這樣情緒化的話語,事實就是南雲忠一背棄了戰前的方針,舉棋不定,最後導致了日本在中途島海戰中的失敗,簡單,而又真實。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為何全軍覆沒?深度解析其原因
    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經過黃海海戰、威海衛海戰等戰役,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廷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收場。大清亞洲第一的海軍,為何打不過日本海軍呢?北洋水師為何會全軍覆沒呢?咱們來分析一下其原因。原因一、制度劣勢。
  • 中途島海戰:日本4艘航母VS美國3艘航母,日軍為何會慘敗?
    1942年6月4日爆發的中途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戰役,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是在中途島海戰之後太平洋戰區的局勢發生了重要的轉變,在中途島戰役之前,在艦隊建設上日本各方面都優於美國,是戰局中的一股強勢力量所在。
  • 中途島海戰,日本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是日本海軍建軍以來的第一場敗仗,也是喪失日本國運的一戰。當時參戰的日本海軍無論是兵力、艦船數量還是戰鬥士氣都遠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但結果卻出人意料,日本海軍大敗虧輸,被擊沉四艘重型航母,徹底丟掉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只能慢慢等死。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損失有多大?
    中途島位於太平洋航線的中途,是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的門戶,對於日美兩國來說,中途島是必爭的軍事要地。若日本佔領中途島,則美國的珍珠港基地岌岌可危,難以久守,甚至美國西海岸都要受到日本海軍的威脅;反之美國守住中途島,日本就無法威脅珍珠港的核心,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美國太平洋艦隊日日壯大。
  • 中途島海戰中的日本聯合艦隊為何慘敗?
    為何佔據壓倒性優勢的聯合艦隊會在這樣一場戰爭中大敗虧輸?這個問題甚至連作為對手的美國人都感到難以理解。有一則傳聞說,美國海軍軍事學院的教員在戰後曾經多次重新推演1942年的中途島戰役,卻每次都顯示日軍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 如果日軍攻擊中途島的電報沒有被美軍破譯,海戰結果會不會改變
    中途島海戰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遇到的第一次慘敗,也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而美軍能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破譯了日本海軍的密碼,從一開始就掌握了日軍的動向,因此可以從容部署,以有心算無心,從而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 規模並不大的中途島海戰,為何成為太平洋戰爭轉折點
    1942年6月4日凌晨,日本108架戰鬥機從4艘航空母艦上起飛,向中途島發起第一波攻擊。中途島海戰由此爆發。中途島海戰持續了4天,到6月7日下午,海戰宣告結束。中途島海戰的規模不算大。1942年5月4日——5月8日進行的珊瑚海海戰,美國、日本雙方打了一個平手,也沒有改變這一狀態。直到中途島海戰的出現,才對這一狀態進行了改變。中途島海戰是由日軍主動發起。
  • 太平洋海戰:日軍為何勝於珍珠港而敗於中途島 !
    中途島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這是一次航母戰鬥群對航母戰鬥群的戰爭。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一個著名戰例。其於1942年6月4日展開,美國海軍不僅在此戰役中成功地擊退了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攻擊,還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因此成為二戰太平洋戰區的轉折點。
  • 中途島海戰,為什麼山本五十六主力艦隊遲遲不進攻中途島?
    這也就是解釋了為什麼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採取了航空母艦靠前,而戰列艦靠後部署的策略,在日軍眼中,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機動部隊在奪取戰區上空的制空權後,山本的主力艦隊才會進入戰區待命,迎擊美軍艦隊。
  • 美紀念中途島海戰65周年
    本報訊 今年6月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著名的中途島海戰爆發65周年。美國各界於當天舉行各種活動紀念這一重大勝利。  此役日本海軍幾乎傾巢出動,企圖攻佔戰略要衝中途島。但美軍截獲並破譯了日軍密電,嚴陣以待,以少勝多。從此,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開始喪失戰略主動權,戰局出現有利於盟軍的重大轉折。
  • 沒有自知之明的得寸進尺:看二戰日本對美國發起的中途島海戰
    於是在戰略上,日本海軍就面臨對澳洲和中途島的兩線作戰。四、珊瑚海海戰,為中途島海戰奠定基礎的前哨戰1942年5月3日,日軍按計劃佔領了澳洲東北索羅門群島的圖拉吉島。中途島海戰中,日軍出動了幾乎所有海軍主力,包括:1、一個先遣潛艇部隊:21艘潛艇;2、中途島攻略部隊,艦隊司令近藤竹信:12艘運載5000登陸部隊的運輸船,8艘重巡洋艦,2艘戰列艦
  • 海軍料理帖No.2 中途島海戰時戰列艦「霧島」的戰鬥餐
    日本海軍航母機動部隊於1941年12月7日奇襲夏威夷珍珠港,重創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從而為日本陸海軍侵佔東南亞和西太平洋諸島掃清了最大的障礙。 ■ 描繪中途島海戰中美軍SBD俯衝轟炸機向日軍「赤城」號俯衝投彈的繪畫。
  • 中途島海戰,美軍為何能以少勝多?全靠破譯「AF」這兩個字母
    中途島海戰作為二戰太平洋戰場上關鍵的轉折點,結果是美國大勝、聯合艦隊慘敗而歸。從開戰前雙方的實力對比來看,日本和美國航母數量之比為8:3、巡洋艦23:8、驅逐艦65:11,戰列艦更是驚人的11:0!聯合艦隊相比美國海軍擁有絕對的數量優勢,士氣上憑藉著奇襲珍珠港也壓過美軍一頭。
  • 日本海軍孤注一擲的雷伊泰灣海戰,為何卻被日本陸軍將領出言勸阻?
    然而在雷伊泰灣海戰爆發前的1944年10月18日的日本陸海軍作戰會議上,日本陸軍的將領們全力反對該計劃實施不說,陸軍甚至聲淚俱下的勸阻海軍不要貿然行動,以保全聯合艦隊實力為上策。 而海軍將領也淚流滿面的表示,自己非去不可,哪怕明知道是死也必須去 這魔幻的場景是怎麼回事?
  • 海戰經典,美軍高調慶祝,有餘味!中途島海戰,決定命運之戰
    二戰時日本和美國在海上打了無數次小戰,但大的有決定性的海戰我認為只有四場:偷襲珍珠港、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馬裡亞納海戰。偷襲珍珠港,日本取得戰術上的大勝,珊瑚海海戰美軍損失慘重,中途島海戰美軍大勝,馬裡亞納海戰日本遭屠殺式慘敗。
  • 如果中途島海戰美軍戰敗,會有怎樣的後果?
    一個多月之後,日軍大膽的奇襲幾乎讓美國太平洋艦隊被全殲於港內。 偷襲珍珠港的作戰大獲成功之後,日本陸海軍輕而易舉的就將整個東南亞收入囊中。"南進"戰略的快速實現使得日本帝國進入了一個戰略迷茫期,飄飄然的日軍高層開始討論是該進攻印度、澳大利亞還是夏威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