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河亟須治理 一座城等待換新

2021-01-08 中國環境

東江-沙河水系連通工程鳥瞰圖

華南所水生態研究中心駐點團隊現場巡查採樣。

廣東省副省長許瑞生帶隊調研沙河水環境整治工作。

華南所水生態研究中心駐點團隊現場調研。

整治後的石灣中心排渠裡波水段

  「我們湖頭村幾十年來,到處都是豬屎的味道,從來沒想過有一天這個味道會消失。」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湖頭村70多歲的老支書面對這片蒼茫的土地、這汪清澈的河水,緊緊握住博羅縣委書記陳國煌的手,表達著難以言喻的深情。

  臭水溝變成風光帶,博羅的母親河——沙河正在經歷嬗變。數據顯示,2019年1月~12月,沙河河口國考斷面水質均值為Ⅲ類,今年前6個月,沙河河口水質繼續保持優良。

  澗水潺潺百鳥鳴,萬綠叢中藏畫廊。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用腳步細細丈量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

  精準施治三類病 水質改善三級跳

  沙河是廣東東江中下遊右岸的一級支流,發源於增城、博羅、龍門三地交界的獨山。沙河幹流由北向西南流入東江北幹流,全長89公裡,集水面積1235平方公裡。流域範圍內包括橫河、湖鎮、龍華、長寧、福田、園洲、石灣等7個鎮和羅浮山管委會。流域內人口約60萬。

  幾十年來,隨著居住人口的聚集、工業農業的發展,工業汙水、農業汙水及生活汙水開始增多,讓原本清澈的沙河「不堪重負」。

  數據顯示,2015年中,沙河水質出現斷崖式下降;2017年底,沙河河口斷面水質已經惡化為劣Ⅴ類,氨氮、總磷超標。

  「前些年,河又黑又臭,住在附近夏天都不敢開窗戶。」家住在博羅縣石灣鎮的村民賴大叔回憶說。

  如何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成了近年來博羅縣委、縣政府關注的首要問題。

  2019年3月,惠州市印發並實施了《2019年博羅縣沙河水質達標攻堅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博羅縣政府是沙河河口國考斷面水質達標攻堅的責任主體。通過實施沙河水質達標攻堅掛圖作戰,2019年沙河河口斷面水質須達到地表水Ⅲ類。

  汙染在水裡,根子在岸上。「汙染大約從2000年博羅縣工業和農業加速發展開始。」博羅縣副縣長李平介紹,當時發展粗放,流域內存在大量低端、落後的重汙染行業企業,同時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後,再加之畜禽養殖總量大、汙水直排入河,到2015年中,沙河水質出現斷崖式下降。生態環境部華南環科所研究員曾凡棠團隊受邀駐點博羅縣治理沙河。「一到沙河馬上做細緻調研,找到汙染源頭『三座大山』,流域內工業、生活、畜禽養殖汙染貢獻比例約各佔三成。」

  要想沙河變清,必須跨過工業、生活、畜禽養殖汙染這三座大山。

  沙河原本通過小海河道與東江連通,歷史原因導致河道被填堵,隨後建起印染企業。其中規模最大的企業排水量達每天8000噸,粗放式發展下,小海河道周邊也聚集低端產業,致使汙染愈加嚴重。

  明晰利弊後,博羅縣決定拆除汙染企業,打通河道。「以前粗放的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不能再要了!」陳國煌說。隨後,東江-沙河水系連通工程啟動,橫亙在水系連通要塞地的博羅最大印染企業也隨之關停清拆。

  在博羅縣東江-沙河水系連通工程建設現場可以看到,截汙、清拆、清障、清淤、古河道恢復等工程正在有序推進,長約4.56千米的河道原貌及生態正逐步恢復。據了解,連通後,在枯水期東江還能利用潮汐向沙河補水至少45萬立方米,增強沙河水體流動性,提升水體自淨能力。

  在工業汙染治理方面,淘汰落後產能,倒逼產業升級。「給企業做選擇,而不是『一刀切』堵死。」惠州市生態環境局博羅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治水以來,一方面嚴查、關停「散亂汙」無證企業,另一方面則對108家涉水重汙染企業實施轉型和提升策略,即要求企業對排汙設施提標改造,出水必須達到Ⅳ類標準,以此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一是要求進入樺陽園區進行集中生產、統一治汙;二是對一些位於城鎮及居住區的企業鼓勵轉型為其他無汙染產業,對主動申請註銷排汙許可證的企業給予獎勵,對一些規模較大、生產工藝和治理設施較先進的企業允許其原地提標改造。

  目前,博羅縣沙河流域已有50家企業主動申請註銷排汙許可證,已註銷9家,縣財政將發出獎勵金4500萬元。而擬提升保留的企業,10家已通過專家現場核查。另外還有339間「廠中廠」車間正在整治。

  在畜禽養殖汙染治理方面,針對規模養殖,博羅縣在沙河全流域實行禁養。2018年11月~2019年3月底,沙河流域共清理清退畜禽養殖場751家,清理存欄家禽1062萬隻,而且保持「零上訪」。

  「汙染治理的問題,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解決。」陳國煌介紹說,清理清退畜禽養殖場過程中,針對不同的養殖類型和養殖歷史,實行「一場一策」的差異化退出機制,讓每一個人都成為沙河治理的「同盟軍」。

  目前,博羅全縣原有或新劃定的畜禽禁養區均已按時限要求持續保持或按期實現規模養殖場「零養殖」目標。

  「這裡以前是個臭水塘,漂浮很多垃圾。」園洲鎮寮仔村村民李先生所說的是園洲科普生態公園前身。而眼下,走入園內,綠植茂盛,流水潺潺,漫步其中倍感愜意。這個用於周邊村莊汙水治理的項目,如今已成村民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

  「農村生活汙水量不大,而且離汙水處理廠遠,就建設了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收集周邊村莊的汙水。」曾凡棠向記者介紹說,處理後的水流入公園內的溼地,出水可達Ⅳ類,最後再向茶亭排渠生態補水。

  除農村生活汙水外,隨著降雨沖刷,雨水徑流等面源汙染進入農田溝渠、河流的問題也十分突出。

  由此,博羅縣專門在茶亭排渠周邊租下魚塘,改建成生態調蓄回用塘。利用提升泵將農業面源汙水抽到塘裡,通過複合生態塘等做淨化處理。既減少流入排渠的有機物和氮、磷等汙染物,且處理後的水可回補茶亭排渠,或作灌溉水源,達到「節水、節肥和減排」的目的。

  「說實在的,建這些塘經濟效益不高,但治汙效果很好,生態效益高,也只能『逼著做』。」曾凡棠表示,今年這種「一體化處理+生態塘深度淨化補水+農業面源調蓄回用」的治理模式將在博羅縣其他地方繼續推廣。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博羅縣已累計投入10億元開展河湧整治,對列入2019年市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沙河流域的13條劣Ⅴ類河湧,壓實河長制,相關鎮街逐一制定整治方案,綜合採取控源截汙、河道疏浚、底泥清淤、生態修復等措施系統整治,累計整治河長92.52公裡。同時,全力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新建成通水試運行的汙水處理廠3座;累計建成截汙管網166.42公裡。還大力整治排汙口和「散亂汙」企業,目前已整治排汙口268個、「散亂汙」企業495家。

  「實招」管水 「巧招」活水 科技護航

  沙河水如何從劣Ⅴ類躍升至Ⅲ類?如今的沙河已經褪去黑臭的外表,煥發出新的生機。在這種改變背後,既有流域內政府部門的努力,還有一支專業團隊駐點提供技術支持服務,充當著治水的「偵察兵」「參謀部」「督導隊」。他們就是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水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團隊。

  摸清家底的「偵察兵」!

  「8月6 日現場排查發現裡波水上遊段約800米河段水體呈黑褐色,水面漂浮大片油狀物。」

  「現場排查發現大牛壘排渠馮屋工業區支渠水體黑臭,現場快檢結果顯示氨氮濃度超過10mg/L。」

  ……

  這是華南所水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駐點團隊在沙河流域石灣鎮巡查時的一個統計情況。類似的精細數據記錄,幾乎每天都在各個駐點的河段上演,這也直觀反映了他們駐點服務的工作情形。

  「以前做治水方面的技術服務,就是接一個項目回來,最後提交一個治理方案或者一本書,由於缺乏後續的跟蹤、指導、監管,方案實行的效果難以評估,治水實際效果並不是特別好。」曾凡棠介紹說,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為治水工作提供更加科學詳細的指導,從2018年開始,華南所水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在沙河流域開始實施駐點技術服務,為水汙染防治工作提供全過程的指導與幫助。

  「治水就像治病,首先要進行深入體檢,搞清楚病灶在哪裡,才可能對症下藥。」曾凡棠告訴記者,以往很多地方在治水的過程中,在沒有搞清楚水汙染現狀和規律的情況下,一上來就上工程,往往事倍功半。鑑於此,駐點技術團隊的第一項工作,就是當好「偵察兵」,做好「情報」收集工作。曾凡棠表示,要摸清流域的汙染情況,需要做大量詳細的調查工作,「沒有一年半載,是不容易把情況調查清楚的。」

  用一年半載來摸清楚汙染家底?技術團隊要摸查流域的各個排汙口,分析汙染規律,特別是在不同水期呈現怎樣的變化。相當於有了一份詳細的體檢報告,流域存在什麼樣的病因一清二楚。這支具有三四十年治水經驗、具有較深「內功」的科研團隊,治理時做到了對症下藥。

  提供諮詢的「參謀部」!

  技術團隊在對沙河流域各汙染源進行詳細調查基礎上,就各鎮、各支流實際情況形成了專題報告,對沙河流域水環境治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 「一河一策」「一口一策」等針對性建議,切實做到「問題精準、區位精準、對象精準、時間精準、措施精準」。

  駐點工作組發揮的就是「參謀部」的作用。在治汙過程中,各項重點工程設計、建設、管理要怎樣科學規劃,華南所水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都全程參與其中。曾凡棠表示,由於治理任務比較重,部分地方在制定目標和方案的時候,往往沒有考慮現實情況,一味求快,導致目標和方案難以落地,最後逼著施工方偷工減料、想歪招。駐點團隊以大量實測數據為基礎,科學研判現實情況,分解任務目標,為駐點地方政府制定科學的治理方案,提出意見建議,讓治汙少走彎路,提高成效。

  推動工作的「督導隊」!

  「裡波水上遊段曝氣設備安裝,累計完成50臺,佔總工程量79%。部分曝氣設備未及時通電運行。」

  ……

  這是華南所水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駐點人員對沙河流域內的石灣鎮治水工程進行巡查時將發現的問題反饋給當地政府,督促落實相應的治汙措施。

  曾凡棠提到,駐點團隊經常要評估治理工程、管理措施的效果。對工程現場進行滾動監理,「要看看施工方有沒有按照設計方案施工,工程完成後如果沒有達到治理效果的,要分析問題出在哪裡。進度慢的,及時通報給當地政府,督促施工單位加快進程。」

  而這樣在駐點過程中發現的各種問題,都會通過開發的手機APP及時反饋給各級領導。這個信息傳達機制讓問題一目了然,誰的責任誰領走,治水的效率也提高了。

  由「髒」到「淨」 由「清」到「美」

  「惠州博羅沙河治理能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實現水質從劣Ⅴ類到Ⅲ類的跳躍式升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科學精準治水治汙。」對此,陳國煌感觸頗深。

  如何針對流域內大大小小十多條河湧的不同汙染特點實施精準治汙?

  石灣中心排渠針對截汙管網不完善、溢流較嚴重的半城半鄉區域採用了「控源截汙+河道強化處理與生態修復」的綜合治理模式;園洲茶亭排渠針對面源汙染突出的農村農業區域採用了「一體化處理+生態塘深度淨化補水+農業面源調蓄回用」的淨化治理模式;小海河水系連通工程針對「散亂汙」和違法佔用河道較嚴重區域採取了「恢復天然河道+促進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綜合治理模式,均取得了很好的治汙效果。

  博羅緊緊依靠科技,跳出傳統治水理念,將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相結合,統籌推進引水、蓄水、治水工作,有序推進生態水系及連通工程,進一步提升河道防洪除澇能力,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著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

  博羅治水,沙河由「髒」到「淨」,由「淨」到「清」,由「清」到「美」,治出哪些新變化?對此,陳國煌給出的答案是:博羅縣治水讓水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推進、城鄉面貌大幅提升、「兩山」轉化通道不斷暢通,激發了群眾保護生態環境、堅持綠色發展的信心和熱情。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博羅的山清水秀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

  博羅治水,通過盤活「水動能」、提升「水標準」、激發「水優勢」、開發「水文化」,推動水資源生態價值轉化取得較好成效。在中共博羅縣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上,陳國煌提出,要將博羅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現代魅力強縣。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新期待,高標準規劃建設沿東江經濟帶和環羅浮山「三生」融合產業經濟圈,打造一個經濟發達、社會和諧、宜居宜業、活力迸發的嶄新城區。

  如今的沙河,水變清了、岸變綠了,河道乾淨整潔,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河、景觀河、記憶河。

  本版撰稿劉曉星

相關焦點

  • 會寧:治理「一條河」扮靚「一座城」
    困局、水過河塘越滿堤  祖厲河,一條承載著地域文化和農耕文明的「母親河」。受地質、地形地貌和植被的限制和影響,以前在自然災害來臨時,成了吞噬沿岸群眾生命財產乃至生命的「災難河」。這是因「一條河」而起的命題,時光交替,一條大河,一座城,他們就這樣深深的融入了會寧厚重的歷史文化當中,輾轉時過境遷、須臾滄海桑田。
  • 治理一條河扮靚一座城——會寧縣凝心聚力推進河道治理
    治理一條河扮靚一座城——會寧縣凝心聚力推進河道治理魏永剛行走在祖厲河岸,輕快的時光倏忽而過,讓人忘卻了這裡曾經是一片雜草叢生的河灘地困局:水過河塘泥滿堤祖厲河,一條承載著地域文化和農耕文明的「母親河」。受地質、地形地貌和植被的限制和影響,以前在自然災害來臨時,成了吞噬沿岸群眾生命財產乃至生命的「災難河」。
  • 蘇州:一條河,一座城
    一條河,一座城,就是美麗的蘇州。從蘇州火車站走出來的那刻,只要你繼續向前走,處處可見的河連接著這座充滿歷史年代的城市。蘇州一條河,一座城大運河,這個詞,對於大多數人只是書中的一個名詞。大運河蘇州段圖萬年橋蘇州胥門有一座很容易讓你停留腳步的肅然起敬的牌坊
  • 「年度散文推薦」王欽|一條河,一座城,一方人
    一條河,一座城,一方人真正代表一座城市的不是高樓大廈、霓虹閃爍,而是這裡的山川歲月和風土人情。日新月異的是一座城市的外貌,一以貫之的是這裡的山水、歷史和人心。這是一條古老的河,傳流千年奔騰不息;這是一條青春的河,新修的河道更襯出她的的靈動;這是一條文明的河,流露出三晉文化的濃墨重彩;千百年來,這裡的人們依水而生,居舍傍河而築,人口漸漸多了,房屋也漸漸多了。清澈的河水滋潤了方圓百裡,萬物生靈,更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黎民百姓;一座城也在水的蜿蜒流淌中興起、興盛、發達,又因水而變得靈動、瀟灑、美麗。人們稱她為"母親河"。這條一條貫穿於我們心中的河——汾河。
  • 一條「曲折」的河 一座「甜蜜」的城
    2020-08-08 05:27:3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楊子巖 扎 西天津,是一座臨水而興、依河而建的城。從隋唐的「三岔沽」,金的「直沽寨」,元朝的「大直沽」,到明朝的天津衛,可以說,天津的發展從未離開過「水」。這個「水」,是渤海,是「七十二沽」,是坑、塘、窪、澱,更是那條穿城而過的海河。
  • 溫州橋頭:一條河的變遷,一座城的嬗變
    直到進入21世紀,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漸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富裕起來的橋頭人意識到,以環境換發展的粗放模式必然為時代所淘汰。2008年,橋頭鎮一批鄉賢志士自籌資金3000萬元,啟動了菇溪河治理的一期工程——漫漫治水徵程,這才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截至當前,菇溪河治理工程已經完成五期項目,實現牛奶河、汙水河到「浙江省美麗河湖」的重要轉變。
  • 一條河 一座城!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坐在河邊看日升日落我老了蘇州河的歌依然那樣年輕——王雪芳《閱讀蘇州河》再沒有哪一條河流像蘇州河這樣,與上海如此親近,密不可分。溯流而上,從外白渡橋至外環線,蘇州河途經黃浦、虹口、靜安、普陀、長寧、嘉定6個區。
  • 根河,一條河,一座城,一片河谷溼地
    文/圖/人生叄境界根河,原名」葛根高勒「,意為清澈透明的河,如同所有哺育草原的河流一樣,根河是根河人民的母親河,它以清冽甘甜的乳汁哺育了兩岸的生靈,孕育了悠久的森林文明。於是,根河人聚集在根河邊,與森林為伴,與草原為伴,世代繁衍生息,根河便成了一座城。
  • 窯灣古鎮的故事之二:紀錄片《一條河,一座城》編導心中的窯灣
    不過,看到了依舊留居在老街裡的人家:做甜油的陸家百年老店,拉洋畫片的大哥,在駱馬湖裡討生活的船夫,還在古鎮裡吃了當地特色的早點、品嘗了綠豆燒酒的醇香、體驗了百年老郵局的場景、觀看了麻糖的製作過程,這些都成為我們拍攝紀錄片《一條河,一座城》最鮮活、最真實的素材。 我關注的第二件事,是有關於山東郯城大地震。
  • 南京金川河廿載治理一朝達標——復活一條河 造福半座城
    由於流經老城人口稠密地區,水系複雜,水環境治理欠帳多,過去長期黑臭,被省市環保部門稱為「長江進入江蘇後,上遊入江河道中最難治理的一條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南京以「河長制」為抓手,市領導掛鈎負責,動員各級各部門打響金川河治水會戰,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終於降住了這條「黑龍」。
  • 一條河和一座城
    泰晤士河是一條相對來說較短的河流(215英裡),然而在歷史上卻非常具有影響力。歷史學家認為這條河可能在新石器時期就是重要的交通與貿易通道。古埃及女神伊西絲的傳說,在很久以前就與泰晤士河有聯繫。羅馬帝國時期,異教徒與基督徒都在這條河裡舉行洗禮儀式。
  • 一條河的故事
    每個人的故鄉大概都有一條河吧,這條河是一個村子、一個鄉鎮、一個街區、一個縣城、一座城市的母親河。這條河不是長江、黃河、淮河這樣的大江大河,更可能是一條算不上雄偉壯闊的普通河流。與我們生活的城市相比較而言,如果城市像一個人,那麼,這條河則像是一條靜脈血管。這條河裡有我們的童年記憶。
  • 再唱《瀏陽河》,一首歌唱響一座城
    自9月29日起,活動徵集的音樂故事作品在中國IPTV平臺和央視網的《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專區陸續上線。作為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的收官部分,10月27日 起,全面改版、全新呈現的CCTV9央視紀錄頻道將在晚間黃金時段《9視頻》欄目陸續推出17首音樂故事作品的大屏展播,帶領觀眾在大屏端領略祖國各地的大好河山,感受各地群眾的愛國情懷,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 壯美黃河潤澤汴梁大地 城與河交織演繹千古傳奇
    城市核心區歷代重建,城市框架代代傳承,開封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古至今從未變動過的都城。因水而興,因水而衰,水給這座城市賦予了靈性。沿黃生態廊道建設令城與河奏響和諧樂章採訪團從美麗的開封西湖龍首出發,沿西乾渠生態廊道北上,登上黑崗口黃河觀景臺,腳下黃河安瀾盡顯國泰民安。
  • 南京金川河廿載治理一朝達標——復活一條河 造福半座城
    由於流經老城人口稠密地區,水系複雜,水環境治理欠帳多,過去長期黑臭,被省市環保部門稱為「長江進入江蘇後,上遊入江河道中最難治理的一條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南京以「河長制」為抓手,市領導掛鈎負責,動員各級各部門打響金川河治水會戰,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終於降住了這條「黑龍」。
  • 治理一條河 改變一座城
    近年來,靈壽縣著力推進松陽河生態修復綜合整治工程建設,通過改造堤岸形態,疏通河道,景觀提升,打造出37.7公頃的松陽河溼地公園和68.2公頃的松陽河生態走廊,形成以生態涵養、休閒健身、教育文化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綠色生態廊道,為縣城增添了一條亮麗的濱水線。
  • 一條河 一座城!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1996年6月5日,新民晚報頭版刊登《齊心協力讓蘇州河換新顏 市區段沿岸5區今立「軍令狀」》,記錄下百姓翹首以待的那一刻——上海啟動蘇州河綜合整治。經過多年努力,母親河終於水清岸綠、鳥語花香。它叫「夢清園」,意思是「讓蘇州河變清,是上海幾代人的願望與夢想」,是蘇州河綜合治理成果的縮影。而今,另一個值得紀念的時間節點即將到來——到今年年底,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濱水岸線有望基本貫通開放。這條美好的母親河,不僅承載著悠遠鄉愁與文化記憶,更將演繹人民城市的新時代新傳奇。
  • 一條河 一座城!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閱讀蘇州河》再沒有哪一條河流像蘇州河這樣,與上海如此親近,密不可分。1996年6月5日,新民晚報頭版刊登《齊心協力讓蘇州河換新顏 市區段沿岸5區今立「軍令狀」》,記錄下百姓翹首以待的那一刻——上海啟動蘇州河綜合整治。經過多年努力,母親河終於水清岸綠、鳥語花香。
  • 遇見蘭州:一條河、一座橋、一碗麵
    蘭州,西北重要之城。一條河——黃河穿城而過。一座橋——中山橋,又稱黃河鐵橋一座百年鐵橋。一條河,一座橋,一碗麵如蘭州的名片,讓你對蘭州的記憶加深,留下難忘的印跡。
  • 鎮遠古城,一條河與一座山的故事
    鎮遠古城裡,有一條著名的舞陽河穿城而過,把鎮遠古城劃分為二。大凡古代一座城市的興旺發達,都離不開水運資源帶來的紅利,鎮遠也不例外。為啥鎮遠古城捨棄舞陽河兩岸的平地,非要建在半山腰間呢?其實這跟舞陽河有密切關係。過去,舞陽河是一條未經整治的自然河流,每年的汛期,上遊來水兇猛,一到古城的平原地帶,便會流速緩慢,並淤積起來。鎮遠的老人說,基本上舞陽河每年都會漲幾次大水,山腳下的平地,便會成為澤國。人畜遭殃不說,臨河的房屋也難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