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咖啡師低著頭仔細拉花、收銀員為客人點單、其他客人圍坐在沙發上與三兩好友笑語……這裡是河海大學21名大學生眾籌開的一間咖啡館,取名叫「Hi·Story」,在河海校園周邊已小有名氣。
現代快報訊(記者 俞月花)咖啡師低著頭仔細拉花、收銀員為客人點單、其他客人圍坐在沙發上與三兩好友笑語……河海大學江寧校區水韻餐廳2樓,撥開門帘,一間小小的咖啡廳映入眼帘。現代快報記者獲悉,這裡是河海大學21名大學生眾籌開的一間咖啡館,取名叫「Hi·Story」,在河海校園周邊已小有名氣。
據了解,21名學生股東分別投入1000元到5萬元不等的資金。河海能源與電氣學院大三學生王宇婷一人投入5萬元,佔25%股份,屬其中最多,因此也成為這間咖啡館的店長。身處工科院校,但是她卻堅持著文藝情懷。
小姑娘坦言,她原本並沒有想開一間咖啡館。一次機緣巧合,她得知水韻餐廳的老闆想在河海開一間咖啡館,想讓大家在創業過程中,慢慢成長。「通過招募,大家慢慢聚集起來。我們想以咖啡館為紐帶,帶著這份獨特緣分,開始在濃濃咖啡香中逐漸舒展。」為什麼取名「Hi·story」?王宇婷說,它合起來是「History」,意思是「歷史」,仿佛自帶一種文化底蘊。「這個店名是向全校同學徵集後從很多名字裡挑選出來的。」
記者注意到,這間「Hi·story」裝修十分考究,拿現在年輕人的話來說,可以稱得上「高顏值」:水管裸露在外的天花板,搭配幾盞線條感十足的白熾燈,純灰色牆面,簡約的棕色方桌圓凳,書架上有嚴肅燒腦的經濟類專業書籍,也有解乏有趣的小說。店內小擺設,充滿精緻,讓人油然而生溫暖。
王宇婷說,裝修是從去年12月底開始的。學生股東們先找了家裝公司設計圖紙,又找了施工隊改造。今年1月2月,他們分頭跑家裝市場買軟裝材料。「我們開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很多事項,如果其中有一項事項無法通過,就按照股東佔比來投票。」
光店面裝修考究還不夠,好咖啡才是咖啡館的關鍵。為了學習做一杯好咖啡,王宇婷轉遍了南京最值得去的十家咖啡館。這其中,遇到一間令她十分喜歡的咖啡館,她小心翼翼地提出求學請求,沒想到老闆一口答應。「可能還是機緣,後來那裡的師傅告訴我,這位咖啡館老闆是從不對外收徒的。我是例外。」
咖啡館從3月1日起正式營業。店內選用的咖啡豆是由哥倫比亞、衣索比亞、瓜地馬拉三地精選咖啡豆混搭而成。學生股東們立下開業後第一個小目標——營業額滿1萬,大家就公費出去大吃一頓。如今剛過去半個多月,王宇婷告訴記者,現在營業額就已經超過1萬元了。「顧客以河海同學居多,工作人員是股東誰有空誰來。另外,我們還招同學兼職,按照小時付費。」
王宇婷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初步來看,這間咖啡館的運營慢慢進入正軌。「我們大家共同約定,每位股東畢業時將股權交出轉給下一屆繼任者,由此代代相承。」她說,這樣決定是因為他們都相信,只有在校生才能最切實地經營這家店,投入最赤誠的熱情。這間咖啡館或將成為很多河海人永遠的青春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