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撒哈拉傳奇經歷是真實的嗎?

2020-12-13 嬌言靈語

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紅樓夢》真真假假真亦假,假假真真假亦真。

三毛的撒哈拉確實是個傳奇,每一個故事都動人心弦,因為太過精彩,看過的讀者都略心生懷疑。《撒哈拉的故事》是我「一口氣」看完的,個人認為每個故事看起來都很真實,或許有虛構的部分,但虛構的部分佔比很少,只不過需要畫龍點睛,讓故事更加精彩而加上去的,比如愛情。

她和荷西的荒山之夜說真的,我看這一篇的時候,感覺像在看一場生離死別的悲慘的愛情電影,感覺不像是真的,但又覺得是真的,說假的吧,也無從說起證明不了,說真的吧,好像又有點玄乎。在沙漠裡二人開著車擇一片荒山沙漠,在夜晚這沒什麼懷疑的,畢竟那裡是撒哈拉沙漠,寒冷得他們快要凍死這似乎也沒什麼好懷疑的,因為撒哈拉夜晚的溫度零下至30度。

當故事發展到求助撒哈拉人救荷西時,就感覺像虛構的了。三毛和他們的掙扎,「撒哈拉人抱住她的腰,摸到她的胸口來,那個瘋子鐵一樣的手臂,像野獸一樣地又吼又掙扎……最後三毛用盡全身力氣,舉起腳來往他下腹踢去,對方就被她這麼致命的一踢,蹲下了,她逃了。重要的是整個過程荷西能看見,說荷西哭也似的叫著:「我殺了你們」,還放開了能保命的石頭,要踏著泥淖拼出來來救她。

故事沒玩,下節更精彩,哈哈,逃跑後上了車,可壞人並沒有放過她,開始了和撒哈拉人黑夜裡「瘋狂飆車」,進入了迷宮山,繞過一個山堆又一個山堆,最終她還憑著一己之力成功甩掉了他們。這般電影情節是不是真的呢?半真半假吧!虛構不虛構,讀者都喜歡,再者她若沒有去過沙漠,沒有荷西,也虛構不出那篇動人心弦,精彩絕倫,驚心動魄的荒山之夜。所以有真有假了。

衡量作家,不應該說寫了不真實的,她就虛偽了,不是說虛構了,升華了內容,就不誠實了。生活有時乏味,需要加點料,至於這個料怎麼加,還是個技能。

如果可以,或許讀過的人都想經歷一次三毛撒哈拉的荒山之夜,儘管那麼冷,撒哈拉人那麼瘋,黑夜的迷宮裡飆車那麼危險,如果結局都那麼美好的話,如果身邊也有個愛自己的人。經歷一場,能獲得一場生死情緣的愛也值得。

寫作本身是一個思想創作的過程,而有所思有所想是來源於生活,沒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光憑埋頭苦思你恐怕真是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什麼大作來。也或許誰來寫都會升華真實的生活,添油加醋,畫龍點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然後呈現給讀者,任其評論罷了。

相關焦點

  • 撒哈拉的故事:傳奇女子三毛和丈夫荷西的神仙愛情
    荷西要三毛三毛六年,雖然在第一次荷西向三毛告白時三毛並沒有在意一個弟弟的話,但是六年後她再次遇見他,荷西依然保持著愛她的初心。在之後,她決定去撒哈拉沙漠,他就毫不猶豫地也跟著去了。於是,他們就在撒哈拉沙漠結婚了。《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講述的就是她在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的婚後生活,平淡的生活中也有不一樣的感動。
  • 三毛——「撒哈拉之夢」
    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醫院去世,年僅四十八歲。三毛旅行和讀書是她生命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踏上廣袤的撒哈拉,追尋前世的鄉愁,和荷西結婚,在三毛的內心深處,撒哈拉沙漠是夢中情人,是不能解釋的。
  • 在撒哈拉尋訪三毛故址
    當我也來到三毛隨丈夫荷西居住的西屬撒哈拉那座城市拉阿雍,我對四十年前三毛選擇在這裡生活有點肅然起敬。講三毛生活過的這座城市之前,有必要先把很多人頭腦中關於撒哈拉的混亂概念先簡單清理一下。多數國人對撒哈拉的了解,來自於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但一般都以為撒哈拉沙漠就是三毛寫作生活之地,沙漠裡有住房、有工作、有生活,或者說,變相地以為撒哈拉沙漠是一個可以生活的地方。
  • 在撒哈拉尋訪三毛(組圖)
    當我也來到三毛隨丈夫荷西居住的西屬撒哈拉那座城市拉阿雍,我對四十年前三毛選擇在這裡生活有點肅然起敬。  講三毛生活過的這座城市之前,有必要先把很多人頭腦中關於撒哈拉的混亂概念先簡單清理一下。多數國人對撒哈拉的了解,來自於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但一般都以為撒哈拉沙漠就是三毛寫作生活之地,沙漠裡有住房、有工作、有生活,或者說,變相地以為撒哈拉沙漠是一個可以生活的地方。
  • 三毛:行走在撒哈拉沙漠裡的深情
    僅僅是因為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圖片,感覺似乎自己曾經是屬於那片土地的,心中湧起一種淡淡的鄉愁。因為這個緣故,就義無反顧的勇敢的出發了。熱愛她的荷西為了追隨她,也就陪著她一起闖入了撒哈拉沙漠那個神秘的世界。撒哈拉沙漠,集結了三毛一生浪漫的情結。這個臺北女子,如同她腳下走過的千山萬水,充滿了謎一樣的故事。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很有趣。三毛記下了在撒哈拉的歲月生活。租來一間沒有頂的屋子,周圍是很驕傲的沙哈拉威鄰居們,有一輛車子,身邊是丈夫荷西,生活得不算差。三毛應該是有醫生的天分,在這裡,大家不願看醫生,三毛似乎已經成為神醫,偶爾還能客串一下獸醫。小病小痛,三毛會給沙哈拉威人藥物,大病她也敢上手,幸好都醫治成功,否則可吃不了兜著走。
  • 因為三毛,去一次撒哈拉!
    四十年前,一位奇女子,走進這片風塵滾滾的撒哈拉,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從此,整整一代人都對撒哈拉產生了一種如鄉愁般莫名的思念。  萬般感慨,只為圓青春記憶裡的一個夢—  因為三毛,去一次撒哈拉! 在「摩洛哥」不可錯過的那些事兒:  1、去「阿尤恩」,追尋三毛的足跡;  2、去「舍沙文」,感受鋪天蓋地的藍;  3、在「非斯」千巷皇城裡迷一次路;  4、在「卡薩布蘭卡」遇見永恆的浪漫;  5、喝一杯摩洛哥薄荷茶;  6、洗一次摩洛哥桑拿浴;  7、騎駱駝去撒哈拉沙漠看日落
  •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撒哈拉的故事,也是三毛的故事
    手捧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心中如黃色的書封一樣, 有一種蒼茫與寧靜,那是大地的顏色,遼遠空闊,又沉穩深邃。說實話,在這之前,我從未對沙漠有過任何幻想。也從未想過,有那樣一個女子,在最美的年紀,遠行撒哈拉,說這兒是自己前世的夢幻、第二個家。
  • 作家三毛:我在撒哈拉沙漠痛快地活過
    就像三毛說的:「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三毛去流浪,找尋華袍覆蓋之外的遠方,找尋自由與心靈的棲息。她的寫作,下筆只有一份真誠,不雕琢痛苦,不敷衍生活。她的生命,帶著英雄主義的燃燒,濃烈而執著。在有限的生命中三毛不僅痛快地活過,而且活成了一個傳奇。
  • 撒哈拉沙漠:三毛的生活並不富有,卻讓我愛不釋手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麼一遭!世界上沒有第二個撒哈拉沙漠了,世界上也沒有第二個三毛,也沒有了那專屬於三毛的浪漫情懷。一開始,三毛堅持要去撒哈拉沙漠。於是荷西找了個地方,提前去工作,到機場接三毛。荷西說,「這是我們的第一個家,我抱你進去,從今以後你是我的太太」。這句話就像是土味情話一般,平淡而溫馨。三毛是個固執的女人,她曾經決心要一個人走。當荷西為愛在沙漠中受苦時,她決定一輩子和他一起流浪。
  • 從《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中重新認識三毛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撒哈拉的故事》三毛每個人一生下來被分到的苦難都是不一樣的,面對生活中的未知數和困難,我們該如何做?三毛通過她在《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告訴我們,生活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易,總是不斷上演著得到、失去、相聚、離別、開心、難過,這是生活的真實模樣,我們無需花費時間去糾結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只需要盡力讓自己輕鬆、自在地過好當下即可,這是三毛的大智慧。《撒哈拉的故事》是臺灣作家三毛第一部出版的作品集,於1976年5月正式出版。
  • 三毛家人與版權方聯合聲明 三毛的一生過於傳奇難拍電影
    鳳凰傳奇影業今聯合三毛家人、三毛作品著作權所有者皇冠出版社發布聲明,稱除鳳凰傳奇影業以外的任何公司均無權拍攝三毛生平故事之影片,如任何第三方涉及侵權,將保留通過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權利。鳳凰傳奇影業、三毛家人、三毛作品著作權所有者皇冠出版社的三方聲明8月6日,鳳凰傳奇影業在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該信息對其正在籌備的三毛傳記影片造成了極大幹擾,除鳳凰傳奇影業以外的任何公司均無權拍攝三毛生平故事之影片
  • 關錦鵬執導三毛傳記片正式立項 備案片名《撒哈拉》 將打造為愛情...
    時光網訊 去年12月份,我們就報導過,香港導演關錦鵬計劃拍攝作家三毛的傳記電影(新聞回顧)。昨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公布的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中,這部電影作為作為合拍片正式立項,劇本目前定名《撒哈拉》。
  • 三毛與荷西:撒哈拉沙漠的悽美絕戀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一段難忘回憶,裡面有她和丈夫之間的生活瑣事,有當地的民俗民風等等。當時,情竇初開的荷西不顧一切地愛上了三毛,他常會站在三毛的公寓的樓下給三毛送生日禮物和祝福。但是,那時三毛根本就未對比自己小八歲的荷西懷任何想法,只是對這個帥氣的小男生有一些好奇。直到有一天,荷西一臉認真地說:「ECHO,你等我結婚好嗎?六年!四年大學,二年服兵役!好不好?」
  • 影視資訊:關錦鵬執導三毛傳記片正式立項,備案片名《撒哈拉》 將打造為愛情電影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公布的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中,這部電影作為作為合拍片正式立項,劇本目前定名《撒哈拉》。
  • 探秘三毛的撒哈拉之城——阿尤恩(摩洛哥)
    這裡能看到最真實的西撒哈拉人的生活狀態,也能體驗到最本地的特色食物,看似魚龍混雜充滿危險,實際上卻是熱情且淳樸。這數不盡的黃沙已經不知道在這片大地上沉睡了多少年,它們經歷過滄海桑田,見證了阿尤恩的動亂與繁華,或許也曾注視著那個來了又走了的中國女子。這片土地不知道的是,它的名字早已隨著三毛的文字傳遍了全世界。
  • 三毛:《撒哈拉沙漠》名言
    三毛曾說過:「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於是,她去了撒哈拉沙漠。三毛的作品很真實,沒有太多的修飾,展現的都是生活的原貌,是夫妻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 西屬撒哈拉,三毛靈魂的歸屬地
    因為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大家旅行的地方又多了一個地方。在那之前,我一直認為撒哈拉上只有沙漠,人類是無法在那裡生存的。讀了三毛的文章我才知道,原來沙漠裡也是有城市的。那麼真實的撒哈拉究竟是什麼樣的?「撒哈拉」這個詞來源於當地遊牧民族的語言,就是沙漠的意思。撒哈拉沙漠形成於250萬年以前,是世界上除了南極洲以外最大的荒漠,它幾乎佔滿了整個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分為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特內雷沙漠和利比亞沙漠。撒哈拉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這裡陽光最充足,但是自然條件也是最嚴酷的。因此這裡人口十分稀少,平均每平方公裡還不到一人。
  • 三毛《撒哈拉沙漠》:美麗的靈魂,終究會相遇
    撒哈拉沙漠由著名作家三毛所創作,三毛曾經學過畫畫,遵循內心的想法和情感,中途輟學出國,去了西班牙學習,經歷了很多段感情,波折的一生,不平等的心,最後還是在西班牙和荷西結婚,後因為荷蘭意外去世,三毛悲痛的離開了小島,定居臺北,三毛一生感情複雜難猜,這也和她小時候的性格有關,好不容易遇上了荷蘭
  •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真的那般美好嗎?或許是她一廂情願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飄下一粒沙,於是成了撒哈拉」有多少人是因為這句美得讓人心痛的話,開始走進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的?可以說除了三毛身邊的人或者是他的家人,其他人都是通過他熱播的描述或者是三毛的字裡行間裡去了解這個人,這樣一個傳奇的女子,用她身上所獨有的不羈與隨性,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自由最真實的樣子——無牽無掛而又孤獨的靈魂。一旦一個血液裡充滿了自由的人,心裡開始有了牽掛,那麼便是一生都解不開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