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行走在撒哈拉沙漠裡的深情

2021-01-20 梅影疏淡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 流浪

三毛

每當聽到這首《橄欖樹》,就想起那個隻身去闖撒哈拉沙漠的女子。

僅僅是因為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圖片,感覺似乎自己曾經是屬於那片土地的,心中湧起一種淡淡的鄉愁。

因為這個緣故,就義無反顧的勇敢的出發了。

熱愛她的荷西為了追隨她,也就陪著她一起闖入了撒哈拉沙漠那個神秘的世界。

撒哈拉沙漠,集結了三毛一生浪漫的情結。這個臺北女子,如同她腳下走過的千山萬水,充滿了謎一樣的故事。

黃沙漫天,在廣袤無垠的沙漠裡穿行,她和荷西白手起家,歡喜的過上了小日子。

年少時讀三毛的作品,感受她的悲歡離合,欣賞她闖撒哈拉沙漠的勇氣,用她細膩的筆觸,描繪她真實的生活痕跡。

她所嚮往的唯美浪漫的愛情,還有浪跡天涯的心性,觸及過許多人心底的那根弦。因為一曲《橄欖樹》,「流浪文學」成了當時的風潮。

於是,猜測著,三毛到底是一個怎樣真性情的女子?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她曾經這樣說過。

在她的生活裡,只要與她的愛人在一起,一日如同別人的兩日。

就這樣一個勇敢的、瀟灑的、浪漫的、真性情的,特立獨行的,永遠的三毛。

撒哈拉沙漠

01 三毛的深情,起於成長之路上的糾結

三毛,原名陳懋平,因為上學的時候不會寫「懋」字,便自作主張改名為「陳平」。

據說,她很喜歡張樂平筆下那個漫畫形象——流浪兒三毛,於是,給自己取的筆名就叫「三毛」。或許,當初給自己取這個筆名的時候,她的內心就很是嚮往遠方吧!

三毛自幼愛好讀書。三毛小時候,就跟別的孩子不一樣。她不愛玩女孩子的遊戲。她也比其他女孩子膽大。

三毛自小的這種獨立和與眾不同,為她以後的四處遊歷埋下了伏筆。

三毛自小愛好文學,對數學卻是不感興趣。曾經因數學成績不好受過老師的嚴責,這一直是她內心深處的陰影。

三毛敏感,自閉,常常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裡。她常常一個人藏起來,偷偷讀書。在書的世界裡,她感覺那才是真實的自己。

三毛的世界

在她成年後,經歷了幾次感情的變故,三毛的內心是複雜的。

喜愛文字,愛讀書,使她感情細膩;因為感情受挫,遭遇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她這種細膩的情感充滿了糾結和不安。在她內心,她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

一方面,她非常熱愛生活,細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讓她覺得容易滿足;另一方面,感懷於生活中的際遇,一種莫名的憂鬱充斥於內心,讓她覺得很是壓抑。就是這種糾結的情緒,此後伴隨著她走遍千山萬水。

三毛的這種深情,輾轉於她所走過的地方,就像撒哈拉沙漠的風沙,一粒沙就是一個世界。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或許,就是帶著一顆流浪的心,三毛找到了願意和她一起流浪的愛人。

撒哈拉沙漠

02 三毛的深情,和愛人一起行走在撒哈拉

三毛是一個非常重情的女子。正因如此,她常常無法忘記她的過往,難以走出一段感情。

男友因為突然發病身亡,三毛便背起行囊離開了臺北,她覺得,那是她的傷心之地。曾有少年時的陰影,成年時的徘徊,還有無法釋懷的過去。

直到再次遇見荷西。

初遇荷西,感覺荷西只是一個孩子。在三毛的眼裡。荷西有些孩子氣的對她說:三毛,等我六年,六年後我要娶你。三毛並沒有當真。

而後,遭遇幾次情變,三毛在文字裡遊弋,幾番輾轉數年。

得知三毛要去撒哈拉沙漠,荷西竟然悄悄的找了一份西屬撒哈拉沙漠的差事,為的是等三毛過去。

三毛

這一回,荷西說要跟三毛結婚,三毛想想就答應了。在異國他鄉,他們辦理了冗長繁瑣的結婚手續,卻舉行了一個簡單的結婚儀式。甚或不叫結婚儀式。

這樣一個自在隨性的女子,隨便找了一件深藍色細麻布的長衣,一雙涼鞋,一頂闊邊的草編帽子,沒有花,竟然去廚房拿了一把香菜別在帽子上。

就和那個穿著深藍襯衣、留著大鬍子的外國男人結婚了。

可謂有點驚世駭俗。

但這就是三毛。她骨子裡這種隨性和自由,是與生俱來的。瀟瀟灑灑,完全不受拘束。

就如當初決定去撒哈拉沙漠,僅僅是有想法,隨後就付諸了行動。

與荷西的婚姻生活,是三毛人生裡最幸福的日子。即使白手起家,即使要為生活勞累奔波,可是他們全然不顧。

一起面對平淡的生活,一起去冒險。

三毛的深情,是和愛人一起行走在撒哈拉沙漠裡。她悲天憫人的情懷,被當地的民俗風情渲染得徹底。

因為深情,三毛滿足於這寧靜幸福的生活,但又擔憂這樣的生活會轉瞬即逝。

03 三毛的深情,消逝在滾滾紅塵裡

荷西每次潛水,三毛必然跟隨,守在岸邊等他上來。可就是最後一次,三毛因為陪同父母去旅遊,沒能等候荷西,分別時說得那聲「再見」,竟然成了再也不見。

荷西的死,對三毛是致命一擊。剛剛感受到的人間溫暖,突如其來的從身邊抽離。

三毛猝不及防。她以為,與荷西的婚姻,就是一生一世。

荷西曾問三毛:「你是不是要嫁個有錢人?」

三毛回答:「若是不愛,百萬富翁也不嫁;若是愛,千萬富翁也嫁。」

荷西說:「你還是想嫁個有錢人。那我呢?」

「只要能吃飽飯就好了。」末了,還要加上一句「我吃得很少的……」。

似乎,在他們的感情世界,彼此就是全世界。抵得過一切。

所以,在撒哈拉沙漠行走時,這個女子的隱忍和對生活的堅定果敢,鑄就了她的所有深情。

愛人的突然離去,使三毛長時間的走不出來。反倒滋生了許多憂鬱的情緒。最終,她選擇了燃燒自己,選擇了和天堂裡的荷西相逢。

讓人震驚。

她所寫過的那些文字,曾經觸及內心世界的唯美,連同她所理解的撒哈拉沙漠裡的際遇,一起湮沒於滾滾紅塵。

三毛的深情,是性格使然。這位滾滾紅塵裡的才女,掀起了一個時代的「三毛熱」。

她那種勇敢的愛和恨,那種凝結於心間,至真至美的深情,在平淡無奇而又看似瘋狂的生活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就這樣一個勇敢的、瀟灑的、浪漫的、真性情的,特立獨行的,永遠的三毛。

END /今日話題:在你的眼裡,三毛是個什麼樣的女子?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世界上陽光最多的撒哈拉沙漠,三毛一生最幸福時光都在這裡度過
    因為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從小就對這個遙遠國度的大沙漠充滿了嚮往,這片廣袤的荒漠上承載著這個傳奇女子一生最幸福的時光,一個深情的流浪夢、愛情夢,即使萬水千山走遍,最愛的還是在撒哈拉裡那些自由而樸素的日子。
  • 《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三毛的沙漠情
    三毛,原名陳平,是自己改的名字,由於父母給起的名字太難寫,年少的時候叛逆,初中時經常逃課,高中畢業後,已經讀完了市面上流行的書籍。她是無數青年學生眼中的奇女子,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最鍾情與撒哈拉沙漠,本書是三毛最受歡迎的作品,徵服了無數讀者。
  • 三毛的最愛:撒哈拉沙漠
    特別是像撒哈拉這樣,名聲在外、風景迷人、人跡罕至的地方。 許多年前,一位奇女子,走進這片風塵滾滾的撒哈拉,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從此,整整一代人都對撒哈拉產生了一種如鄉愁般莫名的思念。萬般感慨,只為圓青春記憶裡的一個夢!因為三毛,去一次撒哈拉!,三毛曾說「我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我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
  • 《撒哈拉沙漠》丨冥冥之中,是沙漠選擇了三毛
    初初來到撒哈拉沙漠,三毛其實是很艱難的。她要面對太多未知的事情,而這一切,因為有了荷西的陪伴,生活變得似乎好了一些。有人明白她的小趣味,懂得她時不時地「唬言唬語」,極其喜愛她做的飯。甚至於,二人一同在黑夜裡開車去找化石的小烏龜和貝殼,無論三毛做什麼,只要不是像給人看病的的大事,荷西幾乎給予了他全部的愛。
  • 可愛的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記錄了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美好的婚姻生活故事。同時也記錄了三毛在沙漠中與形形色色的撒哈拉威人相處的感人故事。三毛在沙漠中的生活雖然充滿了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在三毛的眼裡把這種殘缺的生活看成了一種完美。
  • 三毛的《撒哈拉沙漠》
    我是從一本刊物上知道臺灣知名作家三毛的死訊的,而且同期一起刊發的是她給著名作家賈平凹的信,而賈平凹也寫了《哭三毛》一類的文章,藉以祭奠三毛的不幸離世。我說三毛不幸離世,是基於這麼多年我看到的關於三毛死因的資料的總結,三毛行為不和眾人同,讓她的家人不理解,她的朋友不理解,她一生都在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可惜,荷西也不幸離世,她在這個世界上就如同行屍走肉了。
  • 非洲遊記:摩洛哥,走進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沙漠
    來非洲之前,其實還是盼望見到如同紀錄片中那樣的遼闊稀樹草原以及無數的野生動物,然而到了被稱作北非花園的摩洛哥王國,才發現這片地中海與撒哈拉沙漠交融的神奇土地卻處處充滿著奇妙的風情——神秘、神奇、多元、多彩、浪漫、迷離!特別是深入到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邊緣,似乎便觸碰到當年三毛追尋青春和愛情漂泊流浪的縹緲記憶!
  • 《撒哈拉的故事》——跟隨三毛感受那片遙遠沙漠裡的酸甜苦辣
    《撒哈拉的故事》是我讀三毛的第一本書,在此之前,我早已對三毛及這本書的大名有所耳聞,依據那些別人摘抄與品評的零零碎碎的文字,我覺得三毛應該是一個特立獨行又十分瀟灑有魄力的女子,然而在讀《撒哈拉的故事》的過程中,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三毛的浪漫、可愛與純粹。
  • 撒哈拉沙漠裡的三毛,沒有水也能長成帶刺的玫瑰
    三毛是一個很誠實的人,初到荒涼的撒哈拉沙漠,便自己一人跟車深入荒漠,想拍下這大沙漠中的異族文化。說起來,這個膽子也是很大。在上個世紀70年代,安全措施尚未得到很大保障的情況下,便敢一人獨自出行。三毛把合約書丟到他面前:「你敢漲,我明天去法院告你!」隨即把房東請出家門,而房東絲毫不覺廉恥,在門外大罵三毛。房東是撒哈拉人,在當地是有錢人,同時也在政府部門裡擔任警察。這樣的人在社會上也算是有顏有面了,而有顏有面的人也當街無理取鬧,其他的人也很難講了。沙漠中初來乍到的三毛,連內衣褲都被別人偷走,過了幾日,女孩子們又悄悄把穿髒了的內衣褲丟回三毛家。
  • 三毛:《撒哈拉沙漠》名言
    三毛曾說過:「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於是,她去了撒哈拉沙漠。三毛的作品很真實,沒有太多的修飾,展現的都是生活的原貌,是夫妻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 跟隨三毛的足跡,尋找撒哈拉沙漠的美
    相信很多人對三毛並不陌生,那些喜歡三毛的人,一定知道一本書,它就是《撒哈拉的故事》。有些人可能初高中就讀過了,有些人可能二三十歲才把它當作睡前讀物來讀。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人們,從中也會感悟出不同的道理。
  • 《撒哈拉沙漠》:三毛用熱情點燃了沙漠的荒涼
    三毛不是《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她是一個瘦弱的東方女子,曾經走遍了54個國家,西班牙、德國、 撒哈拉、南美、新疆……《撒哈拉沙漠》記錄了她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點滴。一片沙漠,白天似火烤,夜晚如冰凍。三毛卻有聲有色地打發著漫長而苦悶的悠悠歲月。
  • 懷念三毛——撒哈拉沙漠裡的性情之人
    圖片來源網絡到今天,三毛離開這個世界26年了。走遍萬水千山的三毛,雖最終未能走出紛擾的世相人情,但卻走進了無數讀者的記憶。三毛的一生傳奇又絢麗,像謎又像風。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從不愛戀。
  • 三毛與荷西:撒哈拉沙漠的悽美絕戀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更多故事等你來看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一段難忘回憶,裡面有她和丈夫之間的生活瑣事,有當地的民俗民風等等。
  • 撒哈拉沙漠:三毛的生活並不富有,卻讓我愛不釋手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麼一遭!世界上沒有第二個撒哈拉沙漠了,世界上也沒有第二個三毛,也沒有了那專屬於三毛的浪漫情懷。一開始,三毛堅持要去撒哈拉沙漠。於是荷西找了個地方,提前去工作,到機場接三毛。荷西說,「這是我們的第一個家,我抱你進去,從今以後你是我的太太」。這句話就像是土味情話一般,平淡而溫馨。三毛是個固執的女人,她曾經決心要一個人走。當荷西為愛在沙漠中受苦時,她決定一輩子和他一起流浪。
  • 豆瓣9.3分《撒哈拉的故事》:看三毛如何把沙漠生活過成一首詩
    《國家地理》裡一篇介紹撒哈拉沙漠的文字,成了年輕的三毛心中揮不去的嚮往——「我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莫名其妙、毫無保留地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她的情懷,被許多朋友視為一個笑話。只有荷西,她後來的丈夫,沒有笑話她,而是默默先搬去沙漠探路,找好工作安定下來,等著她來。
  • 在撒哈拉尋訪三毛故址
    當我也來到三毛隨丈夫荷西居住的西屬撒哈拉那座城市拉阿雍,我對四十年前三毛選擇在這裡生活有點肅然起敬。講三毛生活過的這座城市之前,有必要先把很多人頭腦中關於撒哈拉的混亂概念先簡單清理一下。多數國人對撒哈拉的了解,來自於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但一般都以為撒哈拉沙漠就是三毛寫作生活之地,沙漠裡有住房、有工作、有生活,或者說,變相地以為撒哈拉沙漠是一個可以生活的地方。
  • 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有趣的生活,不一樣的情懷
    我從未去過撒哈拉沙漠,但看了三毛的《撒哈拉沙漠》之後,便會有些嚮往,對於這個整日在鋼筋混泥土搭成的高樓大廈間穿梭,等待一輛輛車從身邊過的時間比穿過馬路的時間還要長的我來說,想想廣闊無垠的沙漠,是件多麼愜意的事!連擁擠的心房似乎也跟著寬廣起來!
  • 從《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中重新認識三毛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撒哈拉的故事》三毛每個人一生下來被分到的苦難都是不一樣的,面對生活中的未知數和困難,我們該如何做?三毛通過她在《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告訴我們,生活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易,總是不斷上演著得到、失去、相聚、離別、開心、難過,這是生活的真實模樣,我們無需花費時間去糾結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只需要盡力讓自己輕鬆、自在地過好當下即可,這是三毛的大智慧。《撒哈拉的故事》是臺灣作家三毛第一部出版的作品集,於1976年5月正式出版。
  • 在撒哈拉尋訪三毛(組圖)
    當我也來到三毛隨丈夫荷西居住的西屬撒哈拉那座城市拉阿雍,我對四十年前三毛選擇在這裡生活有點肅然起敬。  講三毛生活過的這座城市之前,有必要先把很多人頭腦中關於撒哈拉的混亂概念先簡單清理一下。多數國人對撒哈拉的了解,來自於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但一般都以為撒哈拉沙漠就是三毛寫作生活之地,沙漠裡有住房、有工作、有生活,或者說,變相地以為撒哈拉沙漠是一個可以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