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老味道,從一碗麵線糊開始,一直沒有改變

2020-12-20 暖心食堂

泉州的小食自古就十分有名,在唐代的時候泉州港已經是我國四大商港之一了,人員和文化的交流更加促進了泉州的美食文化,這次來到了泉州,我怎麼能不探一探泉州的美食呢,接下來,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泉州吃到的一些特色美食吧。

泉州人的早晨,都是被一碗鮮香的面線糊喚醒的,我去吃的是曾氏老記的面線糊,這家是個老字號了,面線糊裡面加入了鴨血、蟹肉、酸菜,上面還都撒了一層淡淡的胡椒粉進行調味,自己還可以再點一份油條,把油條泡在面線糊裡,吃起來軟軟的非常的美味。據說他家的味道這麼多年了一直沒變,所以吃起來也非常的正宗,面線糊吃起來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對胃不好的人來說,這個很好消化,所以也是早餐的絕佳選擇了。

泉州的肉粽也是必須來吃的,我是在鐘樓附近的侯阿婆肉粽店裡吃的,我點的是她家的招牌粽子,裡面有蛋、香菇、乾貝等等,裡面的配料還是很多的,配上花生醬,吃起來甜甜的,跟普通的粽子不同的是,泉州的粽子是帶著湯底的,粽子上面澆了一層濃稠的的醬汁,裡面的豬肉肥瘦相間,吃起來一點也不膩,最後的剩餘的糯米可以與醬汁混合起來吃,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的,他家的糯米吃起來也是香香糯糯的,真的是非常好吃,推薦大家一定要去吃。

鹹飯是泉州的特色主食,泉州人大都是一碗牛肉羹一碗鹹飯搭配著吃的,所以我也是到了好成財牛排館吃的標配,那就是牛肉羹和鹹飯。店裡的陳設還是很傳統的,這裡是老式的收銀臺,店裡面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獎狀,所以她家生意還是挺好的,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的,牛肉羹裡面姜味還是挺重的,牛肉外面是裹了一層的地瓜粉,但是地瓜粉並沒有裹得過多,能夠出肉質的新鮮。鹹飯裡面有胡蘿蔔絲、包菜,搭配著牛肉羹一起吃,真的很滿足了。

泉州的醋肉也是一道極具人氣的當地小吃,我是吃的橋仔頭醋肉,有點像酥肉,因為油炸之前有用醋醃製過,所以吃起來帶著一點淡淡的醋香,別有一番風味呢,這個醋肉被炸得表皮金黃,吃起來真的是外酥裡嫩,這個醋肉不僅可以做米線糊的配料,而且也可以當成零食來吃呢。除了醋肉,這裡還有雞排、雞腿、地瓜等炸物賣,都是買多少稱多少的,所以大家可以多買幾種來試試。對於喜歡吃炸物的我來說,這個醋肉真的是吃的停不下來呢。

因為《舌尖上的中國》的播出讓我認識到四果湯這種東西,所以也是一直想要到泉州試一試,我去的是秉正堂,這家在本地的名聲也很大,不過本地人說他家的分店都不好吃,所以想要去吃的朋友一定要去總店吃,我去的就是總店。石花膏是必點的,其餘的材料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再加上冰鎮的蜂蜜水,真的是非常的清熱解渴。裡面可以加4種配料,一份是7塊,也是很便宜的。我加了芋泥,芋泥十分的軟糯,真的是很推薦大家加芋泥。

我們還去吃了雞腿怣,這個是泉州當地的特色炸食小吃,這家店是每天下午2點半開始限量供應,但是一般兩點就可以點東西了,所以想要吃的小夥伴們,一定要早點來哦。我們深思一點多的時候去的,但是也是已經有人等在門口了,他家的價格還是挺實惠的,我們點了雞腿和雞翅,雞腿上面有刷一層芝麻醬,雞腿烤的很嫩,店家很貼心的把雞腿剪開了。我覺得他們家的其他東西也很好吃,可以看個人喜好去點,據說一般下午四、五點就會賣完了,所以去吃了的話是吃不到的哦。

再給大家推薦一家甜品店,還有什麼比吃冰更讓人開心的呢,我們去吃的是一心冰品,這家也是老字號了,他們家的冰是綿綿的感覺,牛奶味很重,冰是用機器捲成一褶一褶的,裡面的芒果果粒吃起來很新鮮,吃起來感覺非常的滿足,裡面還有仙草凍,吃起來非常的Q彈,店裡面的招牌是芒果綿綿冰和芋頭綿綿冰,我們是點的芒果綿綿冰吃的,不過店裡也有很多人在點芋頭綿綿冰吃哦。

最後,我們去吃了芝士小餛飩,作為一個芝士愛好者,怎麼能不去試試芝士小餛飩,芝士小餛飩的湯味道比較淡,肉料還是很足的,裡面的芝士會拉絲,肉餡是閩南風格的扁食餡,一個餛飩還是聽大個的,一份有十個,完全是夠吃的。他家的小冰蛋我覺得也是很好吃的,冰皮咬起來非常的Q彈,裡面包的是奶油,我覺得還是有一點甜的,不過是可以接受的。

這次在泉州吃的美食大概就是這麼多了,怎麼樣,泉州的美食是不是很多呢,在這裡我也是吃到了很多從前沒有吃過的美食,感覺泉州的美食為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沒有吃過這些泉州特色美食的朋友們可以來試一試,相信一定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相關焦點

  • 閩南美食:泉州的早晨 從一碗麵線糊開始
    「若沒有吃麵線糊,等於沒來過泉州。」這是很多來泉州的遊客對泉州面線糊的評價。對許多泉州人來說,早晨出門走進一家面線糊店,點一份面線糊,一天的工作生活從此開始。因其簡單、快捷又不貴,面線糊已成為泉州的特色「標誌」之一。儘管閩南不少城市也有面線糊,但口味並沒有泉州這麼有名,流行程度也遠不及泉州。其實,如今的面線糊不單只作為早餐,可以是點心或夜宵。
  • 泉州面線糊,天下第一!
    泉州的面線糊攤子有上百家,神奇的是每家都有各自的味道,遇到不好吃的也不是沒有的事。  ■40年歷史,實打實的老字號 老闆14歲開始賣面線糊,時間沉澱下來的美味,是泉州好吃不貴的典範!④  不要把外地面線糊混為一談:  面線糊不是只有泉州有,但有些地方味道差非常多,我有吃過清糊是用水煮的,也有吃過口味更重的。所以!
  • 泉州面線糊讓你回味無窮
    對泉州人來說,面線糊不僅是小時候不能抹去的味覺記憶,也是閩南深厚文化底蘊的寄託。泉州的面線糊家喻戶曉,「若沒有吃麵線糊,等於沒來過泉州」。你問一個泉州人早上吃啥?大多數的回答都是面線糊!儘管閩南不少城市都吃麵線糊,但口味並沒有泉州這麼出名,流行程度也遠不及泉州。
  • 在浮橋農貿市場旁邊,吃一碗最接地氣的泉州面線糊
    一、泉州浮橋的人情味泉州浮橋,臨近老城區的城鄉結合部,保留了很多最具泉州本土的味道,尤其是人情味,浮橋人熱情好客,禮數多,世事多,家中一旦有什麼事,四方八鄰都來幫忙。老闆穿一件花襯衫,像南洋歸來的老番客,皮膚黝黑,頭髮花白,站在面線糊的大鍋前,一碗一碗地舀給顧客。老闆聲音很好聽,有點男中音的味道,又健談,每一位顧客來到眼前都要侃上幾句。遇到熟客,自然是詢問往常的飲食習慣;而遇到鄰居,侃的內容就多了,家中老娘身體如何?孩子學習怎樣?
  • 泉州特色美食:一碗麵線糊 滿滿的家鄉記憶(圖)
    店名:西街老記面線糊­  提起「西街老記面線糊」,可謂家喻戶曉。很多人提起泉州的小吃都會說:「西街的老記面線糊味道正宗,是老字號了!」面線糊味道正­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西街老記面線糊店,店主莊女士告訴記者,西街老記面線糊店是她老公的父親曾老傳承下來的,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就開始經營了。
  • 泉州面線糊,配菜品種多,味道由您定
    在福建泉州市,許多人的早餐是從一碗麵線糊開始的。那麼,這是一種怎樣的小吃?本文為您介紹。 泉州面線糊是閩南地區一道著名的特色小吃,據說,在福建省的99種必嘗美食榜上排名第三。可見,泉州面線糊在福建省內是多麼受歡迎。
  • 泉州中山路與面線糊
    一碗冒著熱氣,散發著滷味和蔥花香的面線糊,在黑暗的夜裡,告慰的是這座城市勞累一天的胃。說來這也算一家老店了,但卻是幾經易主,沒有招牌的特色配方和持之以恆的經營決心,成不了老字號,能維持至今,全靠這條街的繁華。今夜的中山路,沒有商鋪的喧囂,工人的吆喝聲更顯街道的靜謐,這是從未有過的感受,我的中山路何時如此安靜過?
  • 覺得面線糊難吃?那是你沒吃過泉州面線糊!
    不過在這裡面,最讓泉州人醉生夢死的,還是面線糊。泉州人真的太能吃麵線糊了,能把它從早餐吃到夜宵,簡直就是拿命在吃。特別是在外工作上學的人,吃不到面線糊,每天都恨不得撒丫子趕回來,給自己灌上一碗,才能凝神定氣。說面線糊普通的話,倒還能理解。
  • 一碗鮮美的面線糊,口味豐富多變,在閩南人眼中更是家的味道
    面線糊在閩南是很有特色的小吃之一,在閩南基本家喻戶曉,在外地卻少見。尤其是在泉州,假如我們去到泉州那一定要點一碗麵線糊試一試。不僅口味豐富多變,還包含了閩南人的情感寄託。它是泉州人的早餐,是你一天開始的加油站,它也是泉州人上班時的點心,當你思緒停頓不前的時候,面線糊會給你提供前進的能量,它更是泉州人的夜宵,那獨特的海鮮滋味的淡淡的清糊,會把你辛勞一天的疲憊消除殆盡。在當地人的眼中,這可是一道從早餐到宵夜神一樣存在的小吃。面線糊是由搓碎的細面線和地瓜粉製作而成。
  • 面線糊的前世今生
    圖片 | 源網絡作者 | 賀彥豪編輯 | 33再說到鯉城美食,就讓人想起面線糊;老泉州人的早餐,都知道吃麵線糊配油條是一種泉州味道,好的加一點滷大腸、滷小腸、豬血、滷蛋,所以許多人都很喜歡這樣吃早點,這是一種生活習慣。
  • 這一碗泉州面線糊,配料簡單,但風味十足
    圖片來自網絡由於泉州具有獨特的閩南民俗文化,各種慶典禮儀繁多,婚喪喜慶、敬神祀祖、饋贈親友都少不了風味小點心,因而許多普通家庭都能製作出具有閩南風味的日常小食點心,不僅造型美觀,而且味道鮮美面線糊則是福建省泉州市乃至泛閩南地區的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製作成的,更具有閩南地區的獨特風味。泉州閩南面線糊男女老少都適宜,口味獨特,深受好評的一道特色美食。
  • 泉州美食不可錯過——面線糊
    自從來到泉州,我除了學校食堂,也很少去其他地方。大抵都是福建人,口味相差不遠,每日去食堂也沒發現家鄉與閩南地區在口味上的差異,只是整日惦記著沙縣的小吃。  ­  也許離家遠了,有種思鄉情懷,對沙縣小吃情有獨鍾,便認為其他小吃都比不上它。泉州的舍友就開始坐不住了,冒出一大串的當地特色小吃:面線糊、馬蹄酥、蘿蔔糕、潤餅菜、海蠣煎、浮粿、炸棗,碗仔粿……說得都止不住嘴。
  • 泉州面線糊,味道鮮美,清甜爽滑,是具有濃厚的閩南地方風味小吃
    在福建泉州,大街小巷裡隨處可以看到「面線糊」,成為泉州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你隨意漫步到哪一條街道,只要感到肚子餓了,就可以停下來,吃一碗「面線糊」,補充能量,繼續上路。面線糊是福建省泉州市的著名特色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和水製作而成的,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濃厚的閩南地方風味。面線是一種又細又長的麵條,如龍鬚麵般,直徑不過一毫米,加鹽拉制曬乾而成的,加鹽是為了使面更勁道。這種面在泉州被稱為「面幹」。泉州小吃有很多,隨便挑個街都能吃撐了出來。不過在這裡面,最讓泉州人念念不忘的,還是面線糊。深秋的泉州,深藍的天空映襯著碧藍的大海。
  • 體驗泉州當地人日常的早餐面線糊,打卡水門國仔面線糊
    體驗泉州當地人日常的早餐面線糊,打卡水門國仔面線糊。[愛慕]入鄉隨俗,來到古城泉州,當然也要體驗一下當地的飲食。於是,我們一大早就直奔這裡,只為品嘗一下面線糊。[愛慕]點了餐,坐下來,慢慢品嘗這叫做面線糊的美食。面線糊是福建省泉州市的著名特色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和水製作成。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廈門雖然也有面線糊,但是口感好像還是以泉州更佳。
  • 泉州行:閩南古早味 面線糊
    去泉州,沒怎麼做攻略,想著走哪裡算哪裡吧!即使不去找資料,泉州滿眼的美食還是撲面而來,尤其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面線糊就這麼進入了我的午餐。開元寺一圈逛下來,龍眼樹、菩提樹、古榕樹、東西塔轉塔、古船博物館等等走下來,肚子開始叫了,背包裡面一個月餅下肚,還是不經餓,走出開元寺,映入眼帘的就是西街一字排開的店鋪。
  • 泉州面線糊,最傳統的早餐,泉州人離不開的古早味
    絕大部分都會告訴你,面線糊。面線糊起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的風味小吃,成糊狀,是由細面線、地瓜粉製作成。一般為早餐食用,也可以當做點心和夜宵。其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穿行在泉州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面線糊店。一碗麵線糊,加上配料,來跟油條,就是泉州人最經典的早餐組合。
  • 面 線 糊
    帝爺公說了,若沒有吃麵線糊,就等於沒有來過泉州。爺還說,沒有面線糊的城市,都是遠方。
  • 藏在寺廟裡的面線糊老店,沒有泉州老饕領著,一般人找不到
    ,從來不缺好吃的面線糊。,從來不缺好吃的面線糊。有人說它是泉州最貴的面線糊,也有人說它是泉州最好吃的面線糊,而我只知道它稱得上是「泉州地界料最多的面線糊店。」沒有一般餐廳的精緻,搪瓷碗裝、上桌的面線糊碗沿還掛著糊,卻也鮮少聽人抱怨,在這吃飯,沒太多講究
  • 面線糊:泉州著名特色小吃之一,清甜爽滑,獨特的閩南風味!
    面線糊:泉州著名特色小吃之一,清甜爽滑,獨特的閩南風味!泉州歷史悠久,在700多年前就被馬可波羅稱之為「光明之城」,在中世紀有著400多年的輝煌。在很多地方依舊能夠看到一些千古遺風,即古樸清雅又精緻婉約。
  • 朵蓮寺裡的面線糊
    清糊,重要的食材是泉州本土手拖面線和地瓜粉,手拖面線工藝繁複,要用手不斷拉扯,讓面線又細又筋道,久煮不爛;本土的地瓜粉,清亮爽滑;二者結合方能成就泉州人的口味。將手拖面線揉碎,扔進高湯裡,用地瓜粉勾芡,一碗清亮亮飄著海洋味道的清糊就呈現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