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橋農貿市場旁邊,吃一碗最接地氣的泉州面線糊

2020-12-21 草草啖鹽說蜜

一、泉州浮橋的人情味

泉州浮橋,臨近老城區的城鄉結合部,保留了很多最具泉州本土的味道,尤其是人情味,浮橋人熱情好客,禮數多,世事多,家中一旦有什麼事,四方八鄰都來幫忙。

我就有這麼一位好姐妹,前兩年買了市中心的花園房子,居住了幾年,順順利利,可等浮橋拆遷的房子蓋好了,夫妻倆說什麼都要往回搬,我們都勸她:城裡資源那麼好,人人都要往城裡擠,你們卻要回去,為什麼?

她說:住在城裡,鄉裡鄉親的有什麼事我們都不知道,也不能幫個忙,你不懂,錢是不能打發一切的,要有人,見面三分情,只有人在,人情才在。

這是一位非常樸素的浮橋女子對我說的話,也是所有浮橋人真性情的體現。

二、吃一碗最接地氣的面線糊

浮橋石崎農貿市場就是她很自豪地告訴我:我們浮橋的菜市場最大了,品種齊全,肉菜新鮮,水丸尤其好吃。

於是我三不五時要到浮橋去掃蕩一下。

每次掃蕩完就直接開車回家,但今兒肚子餓了。

於是就在菜市場的旁邊找到了這家面線糊,真不是託,臨時起意,卻發現很有意趣。

店面就在菜市場旁邊的簡易搭蓋房中,有點舊有點老有點破,小資控請繞道哦,可能不適合你。

但生意很好,時不時要排隊等候。

老闆穿一件花襯衫,像南洋歸來的老番客,皮膚黝黑,頭髮花白,站在面線糊的大鍋前,一碗一碗地舀給顧客。

老闆聲音很好聽,有點男中音的味道,又健談,每一位顧客來到眼前都要侃上幾句。遇到熟客,自然是詢問往常的飲食習慣;而遇到鄰居,侃的內容就多了,家中老娘身體如何?孩子學習怎樣?家長裡短,那份熱情,就像所有浮橋人一樣。

很快,排隊就輪到我了,我看了一下配料,沒有豪華的陣仗,但該有的都有。店中經營面線糊和肉粽,因為是早上,所以我要了一份面線糊。

眼前的炸雞腿很驚豔,我說:雞腿好像炸得不錯,很好吃的樣子。

老闆好聽的男中音響起:我們的雞腿很好吃。語速不緊不慢,不當個歌唱家實在可惜了。

於是點了一塊雞腿、一根油條、一碗加了滷蛋和豬肝的面線糊,一共16元錢,價格還算公道。

面線糊的滷料很重要,滷得好不好要看店家的功夫,而豬肝,這也很考驗一家飲食店掌廚的手藝。

這家阿圓面線糊做得還行,豬肝還算嫩滑,滷蛋也入味。

清糊不甚清,味道可以,酒味濃了一點,但我超喜歡。我最喜歡的就是一碗麵線糊滴入用當歸泡製的米酒,芬香撲鼻,可以一下灌進去好幾大碗。

雞腿真正好吃,是涼的,應該是大早上就炸好放盤中賣。沒有一人說要再油炸熱一下,我本來不吃涼的,可也不好意思說。

但就著一碗熱乎乎地面線糊卻也剛剛好,皮是嫩黃色的,與大多數炸得金黃不同,但很酥香,有點甜,肉也很嫩滑,很入味。記得浮橋的姐妹教過我浮橋人炸物的裹粉方法,改天試試,看能不能有這個味。

看得出,店中來往的大多都是熟客,有的睡眼惺忪穿著花短褲來就餐,有的提著保溫桶來打包,有趕著要上班的工薪一族,有菜市場賣菜的大爺,也有哥哥帶著妹妹一起來吃早點。

這是周圍四方鄰居的早餐加油站,難怪老闆個個都那麼熟。

但這就是最具人情味的餐館,最接地氣,而人要有「地氣」方才有「底氣」!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歡迎你來,喜歡就點讚、轉發、評論。圖文原創,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盜圖,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泉州面線糊,天下第一!
    有了這些代代相傳,泉州小吃也因此多到數不清,隨便挑個街都能吃撐了出來。不過在這裡面,最讓泉州人醉生夢死的,還是面線糊。對泉州人來說,面線糊是根植於內心的驕傲,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如果說它不好吃,不好意思?您肯定是吃錯了吧!
  • 覺得面線糊難吃?那是你沒吃過泉州面線糊!
    不過在這裡面,最讓泉州人醉生夢死的,還是面線糊。泉州人真的太能吃麵線糊了,能把它從早餐吃到夜宵,簡直就是拿命在吃。特別是在外工作上學的人,吃不到面線糊,每天都恨不得撒丫子趕回來,給自己灌上一碗,才能凝神定氣。說面線糊普通的話,倒還能理解。
  • 閩南美食:泉州的早晨 從一碗麵線糊開始
    相傳,有一年乾隆皇帝來到泉州一個小村莊,不巧這個村正鬧饑荒,村民們窮得都揭不開鍋。當時,乾隆走進一秀才家中,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將家裡啃剩的豬骨頭和魚刺,洗乾淨後下鍋熬出一碗湯,然後用面線碎和木薯粉,做出一碗麵線糊。皇帝吃後,覺得十分鮮美,問這「龍鬚珍珠粥」是用什麼做的?秀才的妻子佯稱是家傳秘方,用上等面線和特等精製地瓜粉加工而成。
  • 泉州面線糊讓你回味無窮
    對泉州人來說,面線糊不僅是小時候不能抹去的味覺記憶,也是閩南深厚文化底蘊的寄託。泉州的面線糊家喻戶曉,「若沒有吃麵線糊,等於沒來過泉州」。你問一個泉州人早上吃啥?大多數的回答都是面線糊!儘管閩南不少城市都吃麵線糊,但口味並沒有泉州這麼出名,流行程度也遠不及泉州。
  • 體驗泉州當地人日常的早餐面線糊,打卡水門國仔面線糊
    體驗泉州當地人日常的早餐面線糊,打卡水門國仔面線糊。[愛慕]入鄉隨俗,來到古城泉州,當然也要體驗一下當地的飲食。於是,我們一大早就直奔這裡,只為品嘗一下面線糊。[愛慕]點了餐,坐下來,慢慢品嘗這叫做面線糊的美食。面線糊是福建省泉州市的著名特色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和水製作成。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廈門雖然也有面線糊,但是口感好像還是以泉州更佳。
  • 這一碗泉州面線糊,配料簡單,但風味十足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行走在城市中間,千古遺風依然會在不經意間多次閃現,既古樸清雅又精緻婉約,既內斂深沉又舒展奔放。泉州民居建築是泉州古建築中最有地方特色的,千百年來,民風民俗的傳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築自成一派天然風韻。
  • 泉州面線糊,最傳統的早餐,泉州人離不開的古早味
    你問一個泉州人,早上吃什麼?絕大部分都會告訴你,面線糊。面線糊起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的風味小吃,成糊狀,是由細面線、地瓜粉製作成。一般為早餐食用,也可以當做點心和夜宵。其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
  • 泉州行:閩南古早味 面線糊
    去泉州,沒怎麼做攻略,想著走哪裡算哪裡吧!即使不去找資料,泉州滿眼的美食還是撲面而來,尤其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面線糊就這麼進入了我的午餐。找的第一家店鋪,遠處一看裡面的店員,像個年歲大的,近處瞅瞅一個年輕人,染著奶奶灰的頭髮,店鋪屬於那種連鎖形式,想想還是算了吧,再找找其他家,就是這家吃食點。與街面比較符合的舊店鋪,但桌子等都挺乾淨,店裡一位大姐,一個老闆。放下兩個包,選擇了面線糊,在大姐讓坐在風扇下風大些的招呼下,然後大姐走到裡面灶臺開始忙起來。
  • 泉州美食不可錯過——面線糊
    自從來到泉州,我除了學校食堂,也很少去其他地方。大抵都是福建人,口味相差不遠,每日去食堂也沒發現家鄉與閩南地區在口味上的差異,只是整日惦記著沙縣的小吃。  ­  也許離家遠了,有種思鄉情懷,對沙縣小吃情有獨鍾,便認為其他小吃都比不上它。泉州的舍友就開始坐不住了,冒出一大串的當地特色小吃:面線糊、馬蹄酥、蘿蔔糕、潤餅菜、海蠣煎、浮粿、炸棗,碗仔粿……說得都止不住嘴。
  • 泉州面線糊榮登「99種必嘗美食」第三 面線糊怎麼製作
    作為泉州人最喜愛的小吃之一,面線糊近日榮登福建省「2013年市長帶你遊」活動之「99種必嘗美食」排行榜第三,如此美味的泉州面線糊是怎麼做成的呢?  經營面線糊生意30多年的謝錫國介紹,想要煮出美味的面線糊,首先要熬煮出一鍋鮮美的高湯。
  • 泉州中山路與面線糊
    當年這家面線糊做得好,名氣非常響亮,湯頭鮮美純粹、芡糊乾淨明亮、配料齊全新鮮,全城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嘗過他家的面線糊。閒來無事,到中山路逛逛,再到他家吃一碗麵線糊,竟成了老城區人夜晚美好生活的標配。這家面線糊名聲大噪後,幾年時間,也正是可以擴張的時候,不知因何,攤鋪易主了。
  • 泉州的老味道,從一碗麵線糊開始,一直沒有改變
    泉州人的早晨,都是被一碗鮮香的面線糊喚醒的,我去吃的是曾氏老記的面線糊,這家是個老字號了,面線糊裡面加入了鴨血、蟹肉、酸菜,上面還都撒了一層淡淡的胡椒粉進行調味,自己還可以再點一份油條,把油條泡在面線糊裡,吃起來軟軟的非常的美味。
  • 泉州人的早餐,從一碗麵線糊開始,這家34年老店最出名!
    去泉州, 你會發現,面線糊仿佛是整座城市的靈魂。從早到晚,泉州人最愛就是這一口軟爛糊糊。泉州的面線糊哪家好吃?大概問10個人有10種說法,在鯉城街頭,找到一家開了幾十年的面線糊攤子並不是什麼難事,有的有店面,有的在固定時間段才擺出來。
  • 泉州面線糊,配菜品種多,味道由您定
    在福建泉州市,許多人的早餐是從一碗麵線糊開始的。那麼,這是一種怎樣的小吃?本文為您介紹。 泉州面線糊是閩南地區一道著名的特色小吃,據說,在福建省的99種必嘗美食榜上排名第三。可見,泉州面線糊在福建省內是多麼受歡迎。
  • 吃遍中國:泉州特色面線糊
    面線糊起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的風味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地瓜粉製作成。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面線。一般為早餐食用,也可以當做點心和夜宵,就著油條跟馬蹄酥吃。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傳說,面線糊的產生也跟艱苦的生活有關。
  • 泉州面線糊,夜市美食第九站
    兩年前我在泉州的時候,因為朋友的強烈推薦,於是吃過一次面線糊,自此就一直念念不忘到現在。製作面線糊的臺子前,用大盤子擺滿了琳琅滿目的配料,分割成了葷菜區、蔬菜區和醋肉區,裡面有醋肉、雞胗、肥腸、鴨血、雞蛋、油條等等,要不是因為碗不夠大,真想全都裝進面線糊裡。一般最常點的搭配是醋肉、大腸和油條。
  • 朵蓮寺裡的面線糊
    而這個「飄著海洋味道的高湯」就是清糊的靈魂,是以曬乾的巴浪魚乾或蝦米、蟹肉等海鮮熬製而成,這是決定一碗麵線糊能不能在江湖站得住腳的至高要領,絕不是一包味精或雞精等調味品能勾兌得了的味道,泉州每家面線糊店都有各自不同的配方,都爭相在「鮮」字上做盡功夫。
  • 一碗麵線 滿滿的泉州民俗文化
    說起面線,應該是泉州人一日三餐飲食中,最常見的食材之一了。「早上吃麵線糊,中午吃豬腳面線,晚上吃雞蛋煎麵線,夜宵吃雞蛋面線……」聰明的泉州人,巧妙地將面線搭配上本地的特色食材,製作風味不同的各種美味小吃和菜餚,吸引了不少食客慕名而來。而這一條條細細長長的面線,不僅做法百搭多樣、嘗起來風味獨特,更「牽」出了許多泉州當地的故事傳說和民俗文化。
  • 教你如何做美味泉州面線糊 泉州最好吃麵線糊店推薦
    教你如何做美味泉州面線糊 泉州最好吃麵線糊店推薦  面線糊系以蝦、蠔、蟶、淡菜等味美質鮮的海產品熬湯,與面線煮成糊。先以紗布包好蝦糠,放入清水中煮半個鐘頭,撈起蝦糠,湯汁過濾待用。把魚乾的肉撕成絲,鍋置旺火上,倒入豬骨湯和用蝦糠煮過的湯汁一併燒沸,再將精製的面線稍捻碎後放入沸湯鍋中,加入精鹽、味精等調好味,澱粉調水後徐徐舀入鍋中,並不停打至面線浮起、鍋中湯汁成糊狀。煮時要掌握好火候,達到糊而不爛、糊得清楚。面線糊除以海鮮作配料外,還可加鴨腸或豬血或以一大串豬大腸放人面線糊中,使油脂融入其中。食用時可與油條搭配,並以炸蔥花、胡椒粉調味,氣味更濃烈可口。
  • 慵懶隨性的泉州之旅,感受海絲起點的悠悠古韻,食那一碗麵線糊
    ※面線糊 說起來,可能最愛的就是這碗面線糊了。泉州的面線糊跟廈門的不同,大多是細面線,湯也不會很濃稠,但就是這樣一份看似簡單的面線糊,卻承包了我兩天的胃。總共吃了三家面線糊,便也一一道來。第一家探訪的水門國仔面線糊,可以說是泉州最出名的面線糊老字號了,跟著導航七拐八拐,在巷子裡找到了這家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