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醇親王府

2021-02-12 文士慕之

日暮炊煙,我和姐姐站在北京萬寧橋上,憑欄俯瞰,斜陽晚照下的惠通河,水面清圓,幽幽靜謐,兩岸的鎮水趴蝮做吞吐狀。河旁信步者絡繹,看那居家式的穿著,大抵是這附近傍晚消閒的居民。我們兩個羈旅行役之人,不禁發出天涯倦客、鄉關何處的調侃與自嘲。

翌日晌午,我們漫步在東西走向的西鐵匠胡同,前往此行目的地—中央音樂學院。途中,我忽被身側一閃而過的一條小巷吸引,旋即停下腳步,折回頭去,巷子口的路牌上赫然四個字:筆管胡同。這條胡同南北走向,遒直勁挺,青磚牆灰瓦房,盡頭是一處磚瓦鱗次櫛比、簷脊錯落有致的清式建築群落,低矮的後牆造成了突兀截斷胡同的視覺效果。歲月塵埃下鬢影屐痕的尋蹤總是令我痴迷,於是毅然決定從胡同繞道。通過牆上的介紹大致了解:清朝,這條胡同便因直如筆管而得名,後來胡同南段新建醇親王府,王府北牆和東牆外的道路便併入胡同,所以形成曲折走向。醇親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之一的和碩醇親王?那處清式建築群落竟是醇親王府!此番邂逅著實令我驚喜,心癢難耐。

置身於中央音樂學院仿古金釘朱漆大門前時,我驚奇地看到校門旁的牆邊,立著一塊北京市文保碑:醇親王府南府,原來中央音樂學院所在地即為醇親王府。怪不得校門要修成這般華美氣派,想必是為了與王府的格調保持一致。後來我通過文獻得知,王府原有中東西三路建築和西花園,年深日久,或荒於修葺,或因需改建,如今僅存東路院落以及中路的兩進四合院。只是,當時我甚疑惑為何要綴「南府」二字。

從中央音樂學院的側門進入,大抵是一座東跨院,穿過此院,站在一座描金繪彩的穿堂門下,舉頭仰視、馳目攬觀,可謂一派廊腰縵回,簷牙高啄,朱楹畫堂,飛甍碧瓦。「基高十尺,外周圍牆。正門廣五間,啟門三。正殿廣七間,前墀周圍石欄……」「正殿上安螭吻,壓脊仙人以次凡七種,餘屋用五種。凡有正屋、正樓門柱,均紅青油飾……梁棟貼金,繪畫五爪雲龍及各色花草……」通過這些自順治年間開始對親王府的定製,可以想見當年這座醇親王府的氣象萬千。坐北朝南的府門大殿,五間三啟,完全遵照親王的制式標準。府門後的正殿,兩旁鎮守著一對圓厚威肅、含珠卷耳的漢白玉石獅。這些存留的王府大殿均為單簷歇山建築,屋面黃色琉璃,屋簷剪邊則是綠色琉璃,金碧相耀,熠熠生輝。螭吻端立於正脊,側下方安置垂獸和戧獸。


所謂雕梁畫棟,南方文人追求淡雅恬和,故而側重於雕梁;北方貴胄崇尚雍容富麗,故而專注於畫棟。醇親王府的彩繪著實令我驚豔,祥雲瑞獸蟠梁枋,繁花麗錦簇鬥拱。但總覺得似乎層次更為豐滿紛繁。原來,承重的兩層檁木截面均有彩繪,而且因材制宜,匠心獨運。上層的方形檁木繪製金色萬字紋,下層的圓形檁木繪製的紋路應是雀尾翠翎的「眼」。花翎在清朝可是等威和品秩的標誌。歇山頂、黃綠琉璃和翠翎紋,處處彰顯醇親王的身份之尊。

這段旅程結束後,我查閱資料,還原了這樣一段往事:同治十三年,年僅十九歲的載淳在紫禁城養心殿龍御歸天,太平湖東岸的醇親王府內,一個孩子的命運被改變了。當兩宮太后頒布載湉入嗣皇統的諭旨後,他那性格柔懦、滿腹經綸的父親—醇親王奕譞「驚遽敬唯,碰頭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他是個睿智通透的人,理想的人生是在朝為侄子盡忠職守,回府有兒子承歡膝下。但這一始料未及的變故,意味著他安守本分、盡享天倫的夢破碎了。奕譞和年幼的載湉別無選擇地迎上了命途中的風刀霜劍。四歲的愛新覺羅·載湉登基為帝,年號光緒。作為皇帝出生地的醇親王府,成了「潛龍邸」。後來,為區別於後海北沿新修的醇親王府(北府),這處舊居一直被稱為「南府」。

京城遍地王府,這些王府承載著主人家族的盛衰榮辱,它們在囂張的氣焰和膨脹的物慾中迅速崛起,又在角逐的頹敗和權柄的旁落後溘然荒廢。即使僥倖在皇帝的股掌之間安穩度日,又難逃庚子國變時列強的肆虐摧殘和大廈傾塌後子孫的折損消磨。而這座南府,或許得益於主人的洞明世事,一生低調平順、安然老去。

很多年以前,世子載湉在它的懷裡出生,年輕的它陪伴載湉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幼年時光。後來,它親眼目睹了弱小無助的載湉被強行接入紫禁城,心痛不舍,卻無能為力。再後來,王爺一家都搬走了,它變成了潛邸。又過了很多年,老王爺去世,它被改建成醇賢親王祠……就這樣,它站在歷史舞臺的角落,靜觀清廷興廢沉浮,淡看百載遊雲卷舒。

相關焦點

  • 京華煙雲·醇親王府、慶王府、輔仁大學舊址
    循著導航,先去了醇親王府。醇王府的位置很好找,就是現在因為移作他用,故而想給文保碑拍一照片,都要以非常迅疾的速度方可。在北京「狂奔」的幾天,除了大晚上在後海迷路想起來頗為後怕,其餘的旅程都頗為順利。慶王府的情況與醇王府類似,並未開發為旅遊景點,故而不得入。在小牛的提示下,我後尋得輔仁大學本部舊址。可惜,來之前並未對輔仁大學的校史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所以對學校建築的參觀也只是「打卡」式遊覽。
  • 北京鬧市中醇親王私園:「適園」園林景觀已蕩然全無
    其間遊遍醇親王私園,並與醇親王及同行貴胄吟詩作畫一整天。也許是因為這次召遊的興奮,亦或是出於對醇親王和園林之美的讚賞,李鴻章事後特別作了一首《丁亥春日醇邸召遊適園》的詩為記。這座位於西單商場旁的醇王私園,與現在大家熟知的醇親王府北府(後海北岸)和南府(今中央音樂學院)有何關聯呢?解答這個問題還得從頭說起。
  • 醇親王府連出兩個皇帝、一個攝政王,是風水好?靠譜的是親戚關係
    而且較為奇特的是,光緒和溥儀都出自於醇親王府。第一代醇親王奕譞,是光緒的生父,道光帝的第七個兒子,鹹豐帝的異母弟,和嫡支的血脈很近。溥儀則是奕譞的孫子,他的生父載灃是光緒帝的異母弟,也就是第二任醇親王,後擔任監國攝政王。
  • 屐痕︱醇親王墓訪古
    我們卻穿過村子,先奔著一處古蹟,徑直開上去。這處古蹟並不是新發現,但我是頭一回探訪,這要感謝鐵兄的邀請。北京太大了,沒到過的地方多了,不奇怪,也不丟人。我們去的是醇親王奕譞的墓,老百姓俗稱七王墳。醇親王墓在海澱區北部蘇家坨鎮七王墳村,背靠西山妙高峰,山前就是從前去妙峰山進香的古香道。墓園依山而建,坐西朝東。
  • 這條三級路都算不上的胡同,卻是醇親王府故地,中國音樂的搖籃
    這條胡同北起筆管胡同的南口,南到太平湖東裡的北口,長度總共不到500米,但胡同裡坐落著末代皇帝溥儀的出生地——醇親王府,以及中國最高音樂學府——中央音樂學院。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中央音樂學院其實是醇親王府的一部分。1914年,中華大學將醇親王府南府租下來,用以開展辦學,後來又改為了「民國大學」。
  • 為何恭親王反對重修圓明園 醇親王卻支持修建頤和園
    1874年7月,恭親王率領等10名朝廷重臣,當面勸諫同治皇帝不要重修圓明園。同治皇帝哪裡見過這麼大的場面,不禁惱羞成怒,厲聲斥責恭親王:「此位讓爾,何如?」同治皇帝這番話有些言重了,遭到了慈禧太后的斥責。當然,恭親王也並不放在心上。過一段時間,他再次勸諫同治皇帝,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勢頭。同治皇帝拗不過他,只好放棄了重修圓明園的念頭。
  • 舊影| 亭臺樓閣一應俱全,難得一見的醇親王府內景
    現存於美國的《醇親王奕譞及其府邸》相冊相冊中的醇親王府,是位於如今鮑家街的「南府」。由於醇親王兒子載湉繼皇帝位,也就是光緒皇帝。因此,光緒十四年(1889年),醇親王遷府至後海北岸的北府。按時間推測,這組照片應該是醇親王搬家之前的「紀念照」
  • 為鞏固自己的政權,醇親王的墓前的這棵白果樹,被慈禧親手砍掉!
    聽說,「王」字上加「白」字,是為「皇」字,醇親王的後代能當皇帝,靠的都是這風水。一個特別偶然的機會,英年聽到了這個傳言。因此,他向太后告狀,說:「皇家的所有的好事,都讓醇親王這一家佔了,所以擋了其他人的運氣。」慈禧心裡一想:「鹹豐雖貴為皇帝,但是去世的早,兒子也早早地沒了,這不是就是被別人佔了嗎?」
  • 山中只花了40萬大洋,就買了大量珍貴的宮親王收藏府
    這時,宮親王府住在宮親王溥偉。溥偉和末代皇帝之間是什麼關係?溥偉和溥儀是相同的曾祖父,也就是說,他們的表親關係。1912年2月12日,6歲的溥儀和隆裕太后在各方壓力下發布了退位令,清王朝被摧毀。這一次,山中定次郎在《宮親王》府中出現,只是為了古董和珍寶的王府。在自己的日記中,山中鼎彥曾經進入宮親王府購買古董的場景——在寬敞的庭院裡,有一排排堆滿寶物的倉庫,根據存貨種類,有如意倉庫、書畫倉庫、青銅器倉庫,大約有幾十個。倉庫裡的每一件物品都被厚厚的一層灰覆蓋著。在倉庫裡,你可以看到無數的翡翠珠寶首飾。
  • 北京的「府」:清朝不允許沒有資格的人稱自家宅院為「府」
    在歷史上,尤其是明清兩朝,北京是「府」最多的地方。按《周禮·天官大宰》所稱,「百官所居曰府」。不過,後世則僅以貴族和大官爵的居處為「府」。 封建王朝的等級觀念很強,官員的級別不同,住房的等級也有差異。唐、宋時期,朝廷對官員及庶民的住宅形制已有一定的限制,重點在於區分官員和庶民之間的身份差別。
  • 清代親王沒有封地,只有俸祿,他怎麼支撐起這偌大個王府的開支?
    當然,以上是清代親王一般情況下的爵位俸祿,如若他十分得皇帝恩寵的話,還有可能得到雙俸的待遇,好比怡親王胤祥,當時他十分得雍正的恩寵,故而得到了年俸雙倍的待遇,增加俸銀10000兩。除此,如若這個親王在朝廷上有實職的話,他還能得到這個官職帶來的俸祿,當然啦!相比於爵位俸祿,那百兩的職俸實在是輕於鴻毛,不值得一提。
  • 西府老街邂逅寶記味道
    清明前回寶雞老家,來到了陵塬,在這裡的西府老街,一個個色香味美的西府小吃,讓我過足寶雞味道的癮。這次清明家鄉行,遊覽完金臺觀三清殿後,已經到達陵塬的高處,想著去年朋友們去西府老街的遊記,就駕車繼續前行來到了西府老街。
  • 雍正以後哪個親王的權勢最大?怡親王允祥只能排第二
    最近看過不少媒體上的文章,在評論怡親王允祥時用了「常務副皇帝」這一稱呼,並且認為他是清代最有權勢的親王。對於這樣的文章觀點,筆者是不認同的,所謂的「常務副皇帝」,不過是以標新立異之說賺取他人眼球而已。至於說允祥是最有權勢的親王,其實也非歷史事實。
  • 尋找恭親王曾孫子、孫女,討厭王府生活,卻蝸居北京一輩子
    所以,真正延續道光一脈香火的只有皇五子惇親王、皇六子恭親王、皇七子醇親王。其中,惇親王后嗣最多,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已經達到200多人;醇親王后嗣最貴,醇王府曾兩度潛龍,長子光緒帝與長孫宣統帝,相繼承襲大統。雖然,恭親王的後嗣不似五哥惇親王的後裔多,也不如七弟醇親王的後裔貴,但他們也都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延續著恭親王的血脈。
  • 《碧藍航線》威爾斯親王聲優CV介紹
    導 讀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碧藍航線威爾斯親王的CV介紹,威爾斯親王是一艘英國的戰列艦,和胡德一起迎戰德國的俾斯曼號和歐根親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