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關於該不該給小費的問題!

2021-02-07 懇定發展



小費,這個中國人從來都不會涉及到的問題,但在一些國家裡,卻是禮節的雷區。如果你剛出國不熟悉或者出國旅遊,稍有不慎,便會讓你尷尬不堪,甚至會給你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那麼,在澳洲,小費的問題是怎樣存在的?什麼時候該給?給多少呢?


接下來,我們將會把澳洲和被大家熟知的給小費的美國做一個對比,相信大家一看,便會明白。




先說在美國,去美國的遊客或者在美國生活的人想必都知道,對於任何在你眼前飄過的服務人員來說,你似乎永遠有義務掏出1美元的紙幣當作小費。不過,這種情況對於遊客而言,到哪裡都要給小費的規矩也容易讓人產生困擾,不排除一些時候會把這個「規矩」給忘了,畢竟不是習慣,從而會給自己或者服務者帶來尷尬或麻煩。你甚至會聽到這樣的話「如果你付不起小費,你就不應該在這裡用餐」或者「小費並不是愛給不給的」。


然而,在澳洲就完全不同了,你只需要記住一條原則就可以:在澳洲,你永遠不是必須要給小費的。但是,如果你想給的話,也沒人攔著!這是因為,在澳洲給小費並不是什麼「硬性規定」,有些人收小費,有些人還不收呢。簡單來說呢就是,你給或者不給都無所謂,都不會造成場面的尷尬或者麻煩。




這是為什麼呢?goodmanners.com.au網站的禮儀專家、也是《禮儀秘密》一書的作者Anna Musson分析說,澳洲的這種情況和澳洲的最低工資法律有很大的關係。


在美國,服務行業人員的工資少得可憐,必須依靠小費來提高收入水平;而澳洲則從法律上規定了相對較高的基本工資。「澳洲的最低工資是每小時17.29澳元,因此給小費的義務也比美國或其他國家來得低。這種情況影響了澳洲人對於給小費和收小費的觀點。小費在這裡不是必須的。當然,在服務性行業裡小費總是受人歡迎的。」


那麼,在澳洲,如果你屬於「攔都攔不住」非得給小費的那部分的話,什麼時候給?給多少才合適呢?下面我們來分幾種情況具體教你怎麼做:


打車或者旅遊


打車:關於計程車的黃金法則是:司機不指望收到小費,但卻樂於收到小費。禮儀大師Musson女士表示:「對乘客來說,如果車輛整潔,服務滿意,你可以給出2元或相當於車資2%的小費。並且法律也是允許司機額外加上回程所需支付的過路費得。」當然,也有不少澳人會把車資向上湊滿5元或10元,這麼做不是出於慷慨,而是為了免去等候找錢的麻煩。


代客泊車:基本上和上面打車的做法類同。當然,代客泊車本身在澳洲就不如美國那麼普遍。Musson女士建議,如果你想給的話,2元或5元的小費是適當的;但給不給完全隨你。


導遊:旅費裡面應該已經包含了服務費。不過,如果導遊的服務很好很棒很優秀,你可以象徵性地給點兒小費,比如10元。不過,這更像是一種「謝謝你」的意味。華人的旅行團很多時候都寫著小費10刀什麼的,其實更像是一種固定費用,並不是小費。


酒店


依據經驗法則,你不需要為酒店裡的標準服務給出小費。只有在少數情況下你可以選擇給出小費:比如給在雨中幫你召喚計程車的門衛2元,或者給幫你把大包小包扛到房間裡的服務生5元。


對於房間清掃人員,Musson女士建議:「如果你在那裡住了一個星期或更久,在離開的時候給幾塊錢並附上一張感謝字條,這將會顯示一個美好的姿態。」

酒店前臺?不必給小費。




酒吧餐館


酒吧:在酒吧給小費是非常罕見的。但當有一大幫子人去酒吧時,也有人出於遵循「你也來一杯」的英國老傳統而向吧檯服務生給出幾塊錢的小費。


餐館和咖啡館:對於餐館和咖啡館來說,一種小費文化已經在逐漸成風:澳人已經開始比以往給出更多的小費了。但同樣的,你不應該覺得這是強制性的。前面所提到的小費概念在這裡同樣適用。如果獲得了非常好的食物推薦,你可以給出小費,但不必為了普通服務而給。如果服務相當好的話,可以外加餐費的10%作為小費。需要注意的是,在結帳你想給小費,如果你是用刷卡的形式,請先詢問服務生他們是否會拿得到小費,還是會進了餐廳老闆的口袋。如果是後者,那麼請用現金方式給出小費。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那就是一些餐館和咖啡館會在周末或節假日把價錢上調10%。這種看似可疑的做法實際上是為了支付這種日子裡較高的法定最低工資。另一項令人瞠目結舌的收費是用卡支付的2-3%附加費。如果餐館採用這種做法,(通常在菜單上)必須做出明確說明。但是,值得權衡的是,在諸多額外收費的上面再疊加小費是否是對這些附加費的一種變向鼓勵呢。




其他方面


在美髮師等其他類似服務人員身上,同樣的規則普遍適用。如果你想給小費,隨時歡迎;但不要覺得那是必須的。


懇定哥一句總結:那這樣看來在澳洲給不給小費的問題其實非常簡單了,三個字,那就是:看!心!情!





「懇定發展是註冊於澳大利亞證券與投資委員會的合伙人企業。公司專注於澳洲移民留學、澳洲物業投資、澳洲房地產開發、澳洲商務交流等領域;公司實行跨國運作,分別在澳大利亞雪梨設立總公司及中國上海設立子公司。

 

「懇定發展」致力於為有意前往澳大利亞發展的人士,提供系統全面的整合解決方案。 「懇定發展」擁有最便捷及最可靠的途徑、傳遞最精準及最有價值的信息、開發最優質及高回報的投資項目,憑藉所擁有的豐富行業資源與渠道,無可爭議地成為海外人士在澳洲起飛的堅實平臺,並由此實現人生的更新與升華。



相關焦點

  • 身處澳洲,到底該不該給小費?給多少?
    其實,不像在美國和英國,小費這件事在澳洲變得十分簡單,因為絕大多數時候,你都不需要給小費!先來看網上的這組澳洲人投票數據: 61%的人只有在服務極好的時候給小費,32%的人,從來不給小費,還有6%的人經常給小費。可見,在澳洲並沒有給小費的習慣。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你不給沒人怪你,你給了對方會很感激。
  • 在俄羅斯該不該給小費?
    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著各自的「小費」(чаевые)文化:有的是把找零直接給出去,有的是按消費的20%,有的是留下幾歐元的小費…對於去俄羅斯旅行的人來說,尤其是對於小費文化幾乎為零的中國人來說,最頭痛最尷尬的就是兩個問題:「在俄羅斯到底該不該給小費
  • 討論:導遊到底該不該收小費?
    關於導遊該不該收小費的爭執由來已久,按理說,導遊屬於服務產業,服務業靠自己為客人提供滿意的服務而獲取小費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在國外,服務行業從業人員收取小費已經形成了一種常態文化
  • 該不該給導遊小費?有人這樣說!
    《規劃》還提出,要落實旅遊行政處罰、旅遊違法行為法律適用指引,推動研究旅行社、導遊收取「佣金」「小費」法律適用問題。關於導遊小費,在一些國家中,不僅是導遊,就連服務生都需要給小費。可在國內,導遊該不該收小費還存在爭議。
  • 中國遊客在泰國海關拒付小費而被打,那到底該不該支付小費?
    該新聞視頻一出,很多中國網名一直認為中國遊客該打,他們認為肯定是中國遊客的不對,素質低下。還有一部分網絡認為幹嗎那麼小氣不給小費呢?給了小費不是啥事都沒有了嗎?然而,在東南亞國家甚至全球給小費到底是什麼情況?該不該支付小費呢?小費,最早緣起於我國古代皇室家族、貴族給傭人們的賞金,這就是最早小費的雛形。由此可見,小費是客人根據自己的心情來支付給勞務輸出者的,是一種人情化的賞賜,並非強制性的。到了中世紀時期,歐洲盛行小費的習慣,到了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到達了頂峰。
  • 澳洲旅遊小費常識:不要給錯了你的小費
    在一些國家裡,小費猶如禮節的雷區,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  舉例而言,去美國的遊客想必都知道,對於任何在你眼前飄過的服務人員來說,你似乎永遠有義務掏出1美元的紙幣當作小費。  幸運的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澳洲給小費要簡單得多。  不過對於遊客而言,不似美國索性到哪裡都要給小費的規矩也容易讓人產生困擾。
  • 【愛給不給】澳洲小費文化~~和澳洲人一樣的隨意可親呢.
    在一些國家裡,小費猶如禮節的雷區,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舉例而言,去美國的遊客想必知道,對於任何在你眼前飄過的服務人員來說,你似乎永遠都有義務掏出1美元的紙幣作為小費。幸運的是,從某種程度上說,在澳洲給小費要簡單得多。不過對於遊客而言,不似美國索性到哪裡都要給小費的規矩也容易讓人產生困擾。
  • 【科普】在澳洲,你需要給小費嗎?
    Best Way Consultancy您身邊的留學移民專家小費,這個中國人從來都不會涉及到的問題,但在一些國家裡,卻是禮節的雷區。那麼,在澳洲,要不要給小費呢?什麼時候該給?給多少?先說在美國,去美國的遊客或者在美國生活的人想必都知道,對於任何在你眼前飄過的服務人員來說,你似乎永遠有義務掏出1美元的紙幣當作小費。不過,這種情況對於遊客而言,到哪裡都要給小費的規矩也容易讓人產生困擾,不排除一些時候會把這個「規矩」給忘了,畢竟不是習慣,從而會給自己或者服務者帶來尷尬或麻煩。你甚至會聽到這樣的話「如果你付不起小費,你就不應該在這裡用餐」或者「小費並不是愛給不給的」。
  • 境外旅遊在出入境時被要「小費」怎麼辦?該不該給怎麼辦
    你在境外旅遊時,出入境被要過「小費」麼?目前竟然有些東南亞國家出入境邊防公職人員向中國遊客索要「小費」。這對走過數十個國家的小編來說,是匪夷所思,無法理解的。在籤證沒有任何問題,正常的出入境時,竟然會被公職人員索要「小費」,這是不科學的。
  • 清涼油也能當小費?出國遊,小費到底該怎麼給?
    不同國家,小費的收取狀況和金額不同。有些國家風景美如畫、小費多如麻,有些國家付小費反而會引起反感。要想出國遊,先來看看當地小費到底該怎麼給。 ★北非埃及:清涼油當小費小費在埃及的服務行業十分盛行。
  • 旅途中這樣的小費,到底該不該給
    我發現我最近居然養成了給小費的習慣 ,我之前基本上不給小費的,主要是因為我們中國沒有給小費的習慣。 可能是因為有一次和一個當地的墨西哥當地朋友去餐廳的時候她說這裡現在挺不容易的,因為疫情,這裡經濟不太景氣, 基本上很多商店都是關閉的, 遊客也很少,當地人的日子都不太好過,於是我開始每次會抱著也沒多少錢的心態給一些小費,然後最近發現居然樣成了習慣。
  • 過關被索要小費?這歪風該剎剎了
    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應對?這些有效的招數一定要記好,不要再給小費助長歪風了!近期,中國公民在墨西哥城國際機場過境受阻案件也有增多,據遊客反映,墨西哥個別移民官員在入境核查時向其索要小費。但無論在哪裡,向遊客索取小費的行為都是違法的,在一些國家,還甚至會用中文來標示「不收取小費」,因此各國邊檢工作人員在索取小費時也並非理直氣壯,常常是小聲說一句 「1美元」或 「十塊錢人民幣」等,有的數額可能會要得更多。
  • 中國遊客多次被機場工作人員毆打,小費該不該給,哪個環節出了錯
    很高興今天又可以與大家見面了,歡迎大家來看小編姐姐今天的推送,不知道你對今天的故事有沒有那麼一些小期待。我們會一期一見,小編也會持續為你們帶來好看有趣好玩的內容,也希望大家點一波關注,關注了就是你的人啦。我國旅客因在廊曼機場拒絕繳納小費而被泰邊檢人員毆打的視頻。在該段視頻中,一名身穿制服的外籍男子在同一名我國旅客發生言語衝突後,打了該中國遊客一記耳光。
  • 關於泰國旅行給「小費」問題:怎麼給合適?
    泰國離我國較近,而且物美價廉,特色的佛教文化和人妖文化等等,吸引了不少國內遊客前往,我們也總能在生活中有意無意的聽到關於泰國的消息,對於泰國的一些風俗習慣不少的人都有所了解,近期泰國免落地籤證費用問題,讓不少的國內遊客打算前往,不少的網友問小編,關於泰國旅行給小費問題,五泰銖兌換人民幣一塊錢左右
  • ...達成250萬美元和解協議 此前該公司被指控在小費問題上誤導消費者
    原標題:DoorDash與美總檢察長達成250萬美元和解協議,此前該公司被指控在小費問題上誤導消費者   總檢察長辦公室周二宣布,DoorDash與美國哥倫比亞特區總檢察長達成了
  • 中國遊客入境印尼被要小費,不給就被拒絕入境!遊客:該怎麼辦?
    一家中國遊客去印尼旅遊,過海關時卻遇到蓋章人員公然索要小費的問題。中國遊客對中文"小費"一詞非常反感,拒絕給小費,全家被海關拒絕入境。對於這個問題,旅行社的朋友告訴我,這樣的事情對於印尼來說太常見了。很多時候中國人入境都會被要求給小費,如果不給,就會把你的護照扔在一邊,拒絕入境。
  • 中國遊客印尼入境被索要小費,不給就拒絕入境,遊客:該給嗎?
    ,不給就拒絕入境,遊客:該給嗎?正是因為印度尼西亞有這麼多好玩的地方,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中國遊客也非常喜歡印尼這個地方,但是據很多前來的中國遊客反映,來印尼遊玩的時候,在過海關的時候遭到了蓋章人員公然索要小費的問題,蓋章人員用中文寫著「小費」兩個字,中國遊客對這樣的情況非常反感,並不想給,在沒有給小費的情況下,他們全家被海關拒絕入境。
  • 全球各國小費文化大比拼:英國小費花銷不便宜
    編者按:世界上很多國家有小費文化,特別是歐美,但也有某些國家,給小費反而是一種很失禮的行為,例如日本。那麼英國的小費文化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來了解下。在歐美,給小費應該是再平凡不過的平常事,不過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如何給小費還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全球各國的小費文化吧。
  • 出境遊被索要「小費」,該不該給?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請堅決說不!
    墨西哥:部分中國公民在墨入境被索「小費」在過境時,被他國工作人員強行索要「小費」,這種行為其實屬於索賄,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出境旅遊的人數越來越多,向中國遊客索要「小費」的情況在其他國家也時有發生。
  • 乾貨 土澳的小費文化
    在美國,服務行業人員的工資少得可憐,必須依靠小費來提高收入水平;而澳洲則從法律上規定了相對較高的基本工資。澳大利亞的普遍觀點認為,員工拿多少薪水應該是一個單純介於他們和僱主之間的問題,而不應該被放到顧客面前。在美國,你可能會聽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付不起小費,你就不應該在這裡用餐。」或者,「小費可不是愛給不給的」。這種話在澳洲是絕不可能聽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