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招商引資局2011年四川省電子信息等...

2020-12-24 四川省人民政府

  作為現代工業核心產業,裝備製造業是經濟增長中最強勁的「發動機」和經濟實力的「工業脊梁」,有「製造業中的製造業」之稱。我國將裝備製造業定性為「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  

  (一)國際垂直分工明顯。發達國家「歸核化戰略」明顯,即在保留技術含量高的產業或各產業中技術含量高的部分的同時,將技術含量較低的、勞動力需要較多的一些產業或產業裡的一些組成部分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和發達程度較低的國家。這也導致產業在國際垂直分工逐步轉移的新趨勢。

  (二)重新重視裝備製造。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重創使得以美國等發達國家開始重新重視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並提出「再工業化」目標。他們將製造業生產環節留在國內,這必然會加劇與發展中國家的競爭。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加強了對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的技術封鎖。

  (三)集聚競爭趨勢加劇。因地域相近、信息相通、業務類似或關聯、聯繫緊密、資源共享、協作穩定形成的產業集群,強化了區域的製造和裝備製造的優勢。區域競爭不再僅僅是產業鏈的競爭,更多地表現為產業集群區域間的競爭。

  (四)高技術化和信息化。裝備製造業正向全面信息化邁進,其關鍵不僅在於晶片與軟體的融合,更在於製造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裝備製造業正向柔性製造系統、柔性製造單元、數控系統方向發展,並逐漸明顯加劇向製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四川裝備製造業經過國家三線建設時期的重點投入和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我國生產規模大、門類基本齊全、等級較高、具有特色和優勢的裝備製造基地,已成為四川省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是與上海、遼寧並稱的國內3大重裝基地之一。2010年全省各項經濟指標均為西部各省(區、市)裝備製造業之最。國家和省「十二五」規劃將高端裝備製造業納入新興戰略性產業規劃,我省的高端裝備製造業主要涵蓋航空航天、衛星及應用、高速軌道交通、智能製造、海洋工程裝備等5個方面。

  1.產業基礎雄厚。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省裝備製造業已形成較好產業基礎。重點骨幹企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後的再創新,在一些重點產品和關鍵技術的研製上取得重大突破。

  2.產業集聚效應明顯。我省機械製造產業已形成以成都—德陽—資陽—自貢—宜賓—瀘州裝備製造產業帶、成都—綿陽航空航天和空管產業帶主要集聚區。從地域分布上看,德陽在發電設備和冶金設備,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工程機械和汽車工業,瀘州在液壓元件製造和工程機械,資陽在機車車輛和石化通用機械,自貢在石化通用機械和工具機、綿陽在汽車工業製造方面都有較強發展和配套能力。 

  3.科技創新能力強。我省科研基礎雄厚,主要科研機構實力突出。在機械產業領域,省級以上技術中心29家,著名的有:成都工具研究所、成都電焊機研究所、四川省機械設計研究院、綿陽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自動化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學等,這些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在機車車輛、數控技術與設備、冶金設備、工程機械等方面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4.高端裝備蓄勢待發。我省以航空裝備、航天與衛星應用裝備、高速軌道交通裝備、智能製造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為代表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作為我省重大技術裝備「1+8」工程重點產品鏈的高端,產業發展初具規模,產業優勢不斷聚集,產業前景十分廣闊。全省規模以上高端裝備製造企業已超過200戶,年產值超過500億元。研發水平、生產製造能力居全國領先地位,科研和人才優勢突出,形成了集科研、設計、試驗、製造、安裝、原材料供應、管理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配套體系。已經初顯高端裝備製造業集群態勢,高速軌道交通裝備領域,已形成資陽機車產業園區、成都軌道交通施工機械園區等幾個特色產業園區;智能製造裝備領域,已形成成都、自貢、德陽3大生產基地;海洋工程裝備領域,正在形成德陽、資陽、樂山3個產業聚集區。

  1.創新能力亟待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優勢產品的開發能力較弱,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技術和產品較少,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不強,在一些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如大型鑄鍛件)方面也主要或需要依賴進口。

  3.組織結構有待優化。尚未在重裝產業資源上實現充分有效的產業整合,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程度不夠,高附加值、高新技術產品和成套設備製造能力不足,缺乏在國際上有綜合競爭力的重裝巨型航母集團。

  (一)總體思路。依託現有裝備製造優勢,抓住承接產業轉移和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的重大機遇,用好呈指數增長的巨大裝備需求市場,發揮優勢、夯實基礎、錯位競爭、集聚發展,以高鐵及軌道交通裝備、高檔數控工具機、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裝備、大型高端發電成套設備等為主攻方向,加強優質資本和先進技術的引進,著力重點項目、關鍵技術的引進,實現機電一體、智能製造、服務外包、跨越發展,推動我省在國內三大重裝製造業基地中的地位更加凸顯。

  (二)主要目標。加強與世界500強為主的高端裝備製造企業的聯繫,重點跟蹤國內外行業前10名知名企業,鎖定高端裝備製造龍頭企業,聯繫跟蹤總投資超過10億元人民幣或1.5億美元的重大項目。力爭引進重點企業3個,引資金額達到50億元,力爭突破100億元。

  目標企業:以現有18戶高端裝備製造骨幹企業為依託,重點促進龐巴迪、西門子、阿爾斯通、現代重工、三星重工、現代尾浦、德馬吉、哈挺、卡特彼勒、江森自控以及中國機械工業集團、中聯重科、三一集團、廣西玉柴、大連工具機、瀋陽工具機、秦川工具機、上海振華重工等國內外知名企業來川投資發展。  

  1.重點園區:在以全省72個相關裝備(機械)製造園區為平臺的基礎上,重點促進成都金牛軌道交通高科技產業園、新津軌道交通材料產業園、資陽機車和發動機產業園、瀘州長江機械工業園、自貢板倉工業園等5個園區。

  (1)高鐵及軌道交通產品鏈。以資陽機車廠為龍頭,重點引進城市軌道車輛中的地鐵、輕軌車輛的研製開發項目以及燃氣發電機組、交流變頻電動機異步發電機等延伸產品。重點聯繫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龐巴迪等軌道交通裝備集成公司以及德國福伊特、義大利Ansaldo(安薩爾多布雷多)等關鍵零部件公司。

  (2)高檔數控工具機製造產品鏈。以普什寧江工具機、長徵工具機、普什工具機、成焊寶瑪、廣泰實業等企業為基礎和依託,重點聯繫日本山崎·馬扎克公司、日本捷太格特集團、德國德馬吉集團、大連工具機、瀋陽工具機、上海明精工具機、秦川工具機等龍頭企業,積極引進落戶四川。

  (3)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設備產品鏈。在注重裝載機、壓路機、挖掘機等傳統產品的同時,重點引進全斷面掘進機(TBM)產品和包括敞開式、半敞開式、土壓平衡式、泥水加壓式等盾構機產品。重點聯繫日本三菱重工、小松、川崎重工、韓國現代重工、加拿大羅浮特、美國羅賓斯、德國海瑞克等企業。

  (4)大型高端發電成套設備產品鏈。立足現有資源,以東方電氣集團為依託,重點引進大型高效清潔節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核電、風力發電機組和太陽能發電成套設備的開發研製項目。重點聯繫美國GE、瑞士ABB、澳大利亞阿爾法特等企業。

  在促進上述4大產品鏈的同時,還要關注大型環保成套設備產品鏈(煙氣脫硫脫硝、垃圾處理和城市汙水處理及中水回用成套設備和技術研製)、航空航天與空中交通管制系統成套設備產品鏈(各種級別的空管系統、雷達系統、多通道記錄儀、航管仿真模擬系統等空管系統成套設備及其軟體的開發研製)、以大型冶金化工成套設備為代表的重型機械產品鏈(技術含量高、成套性強的各種類型冶金軋機成套設備,核電壓力容器及化工大型成套裝置研製項目)、石油天然氣成套設備產品鏈(圍繞DBS系列變頻新型電動鑽機,頂部驅動器及9000米鑽機、天然氣煤氣壓縮機組、大口徑長輸管線球閥等)等產品鏈的投資促進。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專門投資促進工作小組,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大促進力度,統籌協調、組織全省裝備製造產業的投資促進工作,實現裝備製造產業新的突破。

  2.創新工作方式。加強同市(州)、園區的聯動,加大小分隊出擊密度,積極參加裝備製造各種專業活動,包括國內外高端論壇、知名展會、業內峰會等,進一步拓寬招商視野,增加信息渠道,捕捉更多招商信息。

  3.產業集群招商。著眼我省裝備製造重點發展的8條產業鏈,進一步梳理目標企業,細化研究,重點跟蹤促進。充分發揮園區裝備製造大企業大集團的龍頭帶動效應,吸引關聯配套企業向園區集中,推動產業園區集群化發展。

  4.營造投資環境。加快推進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和配套體系建設,提高裝備產業園區產業承載能力和服務能力。對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的建設用地加大協調支持力度,優先落實建設用地,簡化報批程序,對重大項目實行綠色通道制度。   

  2011年四川省生物產業投資促進工作意見 

  

  生物產業是繼信息產業之後迅速崛起的又一個高新技術產業,並將成為主導全球經濟的核心產業之一。我省正處於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重要時期,面臨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中沉重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生物產業革命將為解決健康、資源、環境等重大問題提供強力支撐。基於我省的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2011年我省將以跟蹤促進生物醫藥領域目標企業和目標項目為重點,推動生物產業招商實現新的突破。  

一、發展現狀分析

  

  (一)基礎與優勢。

  1.四川生物資源豐富。全省保存了許多古老、珍稀的動植物種類,成為1座獨特的寶貴基因庫。植被類型多樣,植物種類異常豐富,全省高等植物1萬餘種,分屬230餘科,1600餘屬。各類野生經濟植物5500種以上,其中藥用植物4600種,居全國第2位。

  2.四川生物醫藥科研機構龐大。四川在生物科技方面擁有比較雄厚的科研實力及技術存量。全省有近50家涉及生物技術的科研院所和研發機構,建立了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國內領先的研發平臺。在生物醫學材料、組織工程體表修復膜開發應用等領域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了從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到工業化生產全過程的研發體系;是「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在生物技術藥物及疫苗、幹細胞及組織工程等方面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3.四川生物製藥產業基礎較強。進入新世紀,我省在生物醫藥、生物製造等領域的一大批高技術成果實現了產業化,我省生物產業以超過20%的年均增長速度快速健康發展,規模迅速擴大。目前全省共有規模以上醫藥企業340餘戶,擁有成都地奧集團、四川科倫藥業等一批全國知名的生物製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了地奧心血康、人血白蛋白、抗病毒顆粒等近20個單品過億的優勢產品。

  (二)問題與不足。

  1.資源整合不足。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我省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率不高,資源與產業的關聯度較低。如絕大多數中藥材僅簡單加工後在專業貿易市場銷售,產品附加值低。同時生物科技資源分散,對社會開放度不夠,利用率不高,生物技術從研發、生產到市場等環節還沒有有效整合,生物科技成果在本地轉化率較低。

  2.創新能力偏弱。生物技術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缺少擁有國際領先技術水平和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生物科技研發力量及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成果產業化的主要模式是科研院所自辦企業。真正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不多見,原創性和突破性成果少,萬名就業人員發明專利授權量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9.64%,排在第20位,生物技術藥品和疫苗生產主要是仿製國外已批准上市或正在進行臨床研究的品種。加之生物技術研發的資金主要依靠政府撥款,企業自身投入和社會其他投入較少,渠道單一。儘管政府每年設立了上億元生物產業發展基金,但與發達國家和其他發達省份比較仍存在較大差距。國際上普遍認為, R&D投入強度在5%以上的企業才具有市場競爭力。但調查結果顯示,全省生物技術企業R&D投入強度不到1%,多數中小生物技術企業幾乎沒有R&D投入。

  3.企業規模偏小。成都生物產業基地產值在全國12個生物產業基地中排名第8,僅有2家生物製藥企業進入100強,而同處中西部的西安、重慶、石家莊等地均有企業進入前20強。同時我省生物技術企業產業集中度不高,小散弱狀況較為突出。以我省生物實力最強的成都市生物醫藥工業為例,集中度指標CR4為19.5%,CR8為26.7%,屬低集中競爭型產業結構。此外與國內生物技術產業發達地區相比,儘管我省已出臺實施了一系列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措施和發展規劃,但還缺乏針對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措施。在資金、人才、政策、政府服務等方面扶持力度還不夠,特別是針對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和高端人才引進方面需完善對策措施。

  (三)分布與格局。根據《四川省工業「7+3」產業發展規劃》,我省鼓勵在創新中藥、生物疫苗、基因工程產品、組織幹細胞工程、生物治療、生物醫學工程產品、動植物超級種、生物農藥、新型高效獸用疫苗及獸藥等領域研製、生產及配套領域的投資,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主要分布及園區布局如下。 

  1.成都市。主要以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孵化基地為支撐,形成現代中藥、生物技術藥物與疫苗、生物醫藥材料及製品、診斷試劑、醫藥設備和設備生產、醫藥外包服務企業聚集區。有3個醫藥產業集中度較高的園區:一是成都市生命科技園。園區依託高新區創新平臺、孵化支持體系,建設集科技成果產業化、承接世界新藥轉移為產業鏈的集群化發展模式,形成集實驗、信息於一體,產業優勢協同發展的一體共享平臺,具有完善的研發、創新、孵化等主體功能,是中國西部重要的醫藥研發創新高地。二是都江堰工業集中發展區。系省級重點開發區,包括南區、北區兩部分,重點發展生物製藥等產業。三是邛崍臨邛工業園。該園區依託平原藥業、金鼓藥業、南環藥業等企業,醫藥及藥用包裝產業集群正在提檔升級。

  2.德陽市。重點發展現代中藥和特色原料藥等生物技術產業。重點園區是廣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該園區以蜀中製藥、泰華堂製藥等企業為代表,形成製藥工業園。

  3.綿陽市。重點發展現代中藥和特色原料藥,發展植物提取物等生物技術產業。

  4.遂寧市。著力構建現代中藥產業發展集群,重點發展中藥製藥、中藥種植、中藥加工提取等產業,輻射帶動川產道地藥材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重點園區是遂寧經濟開發區。該園區以生物醫藥、醫藥商貿物流為支柱的產業群正逐步形成。

  5.資陽市。重點發展現代中藥和特色原料藥,發展植物提取物等生物技術產業。重點園區是資陽經濟開發區。該園區重點進行資陽市食品醫藥工業園開發建設工作,把開發區外環路南段工業園區建成以醫藥等優勢產業為主導的特色園區。

  6.攀枝花市、巴中市、涼山州、阿壩州、甘孜州。重點發展獨具特色的藥材種植及藥品精深加工產業,建設川西北中藏藥產業發展集群,促進特色生物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  

二、基本思路、總體目標及促進原則

  (一)基本思路及總體目標。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本著「整合科技資源、提升創新能力、加速成果轉化」的思路,充分發揮我省生物資源、科技、產業的比較優勢,依靠領導力量、專業力量、園區力量和中介力量,瞄準國際國內生物技術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突出重大項目、重點園區和主要集群,實施招大引強、集群承接、沿鏈引進一批對生物醫藥產業帶及產業集群形成壯大具有牽引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實現生物產業投資促進的新突破。

  (二)促進原則。

  1.尊重規劃。依據「7+3」規劃和園區產業發展規劃,統籌全局,立足於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條件,實施引進項目布局。生物產業促進組應以各級政府的產業發展規劃為指導,在與重點市(州)園區有效對接的前提下,引導生物技術投資企業向重點市(州)園區聚集。

  2.效率優先。在考慮綜合成本情況下,尊重資本向優勢資源聚集,按照效率優先原則把不同產業的投資企業優先引導入相應的市(州)和園區。

  3.兼顧配套。針對不同的市(州)在政策措施、有效物流條件、園區基礎設施和標準廠房等方面存在差異,結合有現實或潛在配套企業的情況,引導生物醫藥產業引進項目向條件成熟的地區集中。  

三、推進重點

  

  (一)鎖定目標企業。圍繞生物技術產業發展重點領域,結合國際、國內生物技術企業的投資趨勢和我省區域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實際情況,以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為重點,鎖定一批國內、國際企業作為招商引資目標企業。  

  1.國內企業。重點促進國藥集團、哈藥集團、華北製藥、石家莊製藥、揚子江藥業等國內醫藥企業。引導上述企業投資生物技術藥物與疫苗、創新中藥、醫療器械、血液製品、保健品、醫藥外包的研發、生產、銷售等領域;向擬投資企業推薦四川有一定基礎,有合作意向的本土企業和機構與之進行資源整合;在川建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

  2.國際企業。促進默沙東、諾華、禮來、賽諾菲—安萬特公司、羅氏等國際生物醫藥巨頭。引導上述企業投資生物技術藥物與疫苗、醫療器械、血液製品、保健品、美容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等領域;推薦四川有一定基礎,有合作意向的本土企業和機構與之進行資源整合和項目合作。

  3.生物技術產業園區。利用新川創新科技園、天府生命科技園等優勢平臺面向世界進行招商,跟蹤促進國際、國內前50強生物技術企業和國際知名的生物技術科研機構,集中建設生物技術研發基地和國內外生物技術企業的總部基地。

  (二)多方聯動促進。

  1.與國家相關部委、國家行業協會聯動促進。重點對接中科院生物研究所、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等機構,促進國家科研機構與我省生物產業研發機構、產業園區和生產企業合作。

  2.與省級部門及行業協會聯動促進。聯合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衛生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中醫藥管理局、省統計局等部門與我省生物產業相關行業協會、研發機構、重點園區、龍頭企業、行業專家以及在華研發夥伴組織(即外資藥企聯合體),建立聯席會議和研究會等促進機制,加強信息溝通,定期會商研究促進對策。

  3.與市(州)、園區聯動促進。依託市(州)及園區產業布局,廣泛聯繫對接國際國內生物產業龍頭企業。一方面「請進來」。依託天府生命科技園舉辦一次四川國際生物醫藥產業投資促進峰會或論壇。擬邀請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生命科學院及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企業家在成都開展生物醫藥產業對接和項目洽談,同時組織到我省主要生物醫藥園區考察。另一方面「走出去」。爭取與國際國內前10強生物產業龍頭企業建立聯繫,視情組織市(州)及園區聯合登門拜訪。

  (三)引導集聚發展。在產業基礎、科研力量、地理交通條件較好的成都、德陽、綿陽地區集中引入生物技術藥物與疫苗、生物醫學材料及醫療器械、創新中藥、化學藥、血液製品、保健品、美容護膚品等生物醫學產業的研發、服務外包、信息服務等產業,建設西部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基地。承接的園區主要為成都市生命科技園、邛崍臨邛工業園、廣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綿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在化學藥、中成藥等傳統醫藥基礎產業較好的資陽、遂寧地區重點引入生物技術藥物與疫苗、生物醫學材料及醫療器械、創新中藥、化學藥、血液製品、保健品、美容護膚品等生物醫學產業的生產、銷售等產業,建設西部生物醫藥生產、銷售基地。承接的園區主要為遂寧經濟開發區、資陽經濟開發區。

  在天然資源和中藏藥基礎較好的攀枝花、巴中、阿壩、甘孜等地區重點引入中藥種植和中成藥生產業,建設西部中成藥、藏藥生產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省生物產業招商促進小組的統籌下,省、市、縣招商引資部門實行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生物產業招商促進小組辦公室承擔全省生物產業重大招商引資促進工作的指導、協調、服務等日常工作,制定完善具體操作辦法,建立相應工作機制,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二)完善扶持政策。在現有西部大開發、承接產業轉移等扶持政策的基礎上予以完善和補充,有條件的地區可為外來投資企業在辦公用房租用、設備折舊、人才引進、配套服務等方面推出優惠扶持政策以吸引國內外大型生物企業來川建立製造基地、研發中心甚至區域總部,擁有保稅園區的相關地區在規劃上可為外向型生物產業發展預留空間。

  (三)營造開放投資環境。各相關市(州)要按有關法律和鼓勵政策的規定,在市場準入、企業合作與兼併方面給予外來投資企業平等待遇,營造開放的投資環境。   

  2011年四川省新能源產業投資促進工作意見   

  一、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國內外新能源產業發展態勢。全球能源供應短缺、氣候變暖和金融危機大大加快了新能源產業化進程,核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煤的清潔高效利用等新能源產業得到快速發展。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核電進入加快發展新階段,在建規模居世界第1;風電裝機連續4年成倍增長,2009年總裝機突破25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項目積極推進,2009年太陽能電站裝機提前實現「十一五」發展目標。新能源裝備製造能力也不斷提高,核電、風電、太陽能等產業一批關鍵零部件技術得到突破;新能源政策不斷完善,風電標杆電價、支持太陽能屋頂和光伏建築一體化等財稅優惠政策先後出臺,為新能源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四川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

  1.基礎與優勢。一是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特別是光伏產業涉及工業矽—多晶矽—矽片—電池—組件—系統集成等幾乎完整的產業鏈,集中了天威、漢能、尚德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形成了以天威新能源為龍頭,以阿波羅太陽能、漢能集團、新光矽業、碧晶科技等為骨幹,以南玻集團光伏特種玻璃、川開電氣設備、建中蓄電池等為配套,規模近100億元的太陽能產業集群。二是具備一定的新能源資源開發條件。我省有效風能資源由東向西逐漸增加,局部風速較大,可初步規劃建設7個以上風電場,裝機容量200萬千瓦。太陽能資源川西高原相對豐富,其中涼山州、甘孜州、攀枝花市和阿壩州等4個市(州)平均日照時數超過2000小時,特別是攀枝花地區日照時間長達2700小時/年,具備規模開發條件。秸稈、麻風樹等生物質能資源豐富,分布在達州、資陽、南充市等10個秸稈生產區和攀西地區。四川具有南充三壩等建設核電站的眾多優良廠址,四川核電項目已納入全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三是新能源裝備產業初具規模。我省是全國3大動力設備製造基地之一,2009年全省生產發電設備產量3129.6萬千瓦,部分新能源裝備技術水平全國領先。大型核電裝備產業鏈完整,已形成包括東方電氣核電核島主設備和常規島汽輪發電機組製造,二重核級材料和核電管板、第三代主管道等製造,川化機核電二代加主管道預製件成套,攀長鋼核電管材製造,川開電氣核級電氣開關櫃製造,成都乘風核級閥門製造,宜賓核燃料元件廠核燃料元件製造,明星電纜和特變電德陽電纜核級電纜製造等企業在內的完整產業鏈。風電裝備製造能力處在全國前列,以東汽(全國前「三甲」之一)為龍頭,初步形成了從整機總裝到包括控制系統、變頻器、發電機、增速箱、風機齒輪等關鍵零部件以及葉片、主軸、輪轂、機架等附件在內的完整產業鏈體系,是國內最完整的風電設備產業鏈之一。太陽能發電裝備快速發展,已形成多晶矽產能14060噸,太陽能晶矽電池組件產能已建和在建共計1660兆瓦,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已建和在建共計45兆瓦;已具備8英寸單晶矽生產能力。生物質燃燒及發電裝備技術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國內首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75立方/小時秸稈鍋爐成功運行,蔗渣鍋爐、棕櫚鍋爐、秸稈鍋爐、垃圾鍋爐等遠銷國外。部分煤的清潔高效利用裝備國內領先。儲能電池具有一定技術儲備,釩電池最大單堆功率已達到5千瓦技術水平,無釹稀土系鎳氫動力電池常溫及低溫性能突出。

  2.問題與不足。一是新能源資源開發不足。總體上我省風能、太陽能資源貧乏且分布極不平衡,同時由於新能源發電成本遠高於傳統能源,影響了企業參與新能源資源開發的信心。二是政策不完善、不配套。我省無專門的財稅激勵措施,技術標準不完善,併網管理不規範,因此推廣應用沒有大規模啟動,影響了投資商的投資熱情和投資力度。三是新能源裝備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品技術水平有待提高;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基礎材料受制於國外。四是新能源裝備系統集成能力還未形成。從研發、設計、製造、售後服務未形成統一供應商,企業綜合競爭力不強。主機與配套企業未能形成有效的、競爭力強的供應鏈。  

二、投資促進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標

  (一)基本思路。堅持「招大引強、集群承接、沿鏈引進」的工作主線,鎖定全球或全國領軍企業,突出新能源產業製造、研發和應用重大項目,實施專業化推動、聯合性推動、小分隊推動,實現新能源產業投資促進的重大突破。

  (二)工作目標。緊緊抓住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契機,充分發揮我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優勢,鎖定一批世界500強、中國1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聯繫跟蹤一批具有引領性、方向性和影響力的大項目;積極促進新能源產業的全球或全國領軍企業總部及其研發中心、結算中心落地四川;組織省外國外企業為我省龍頭企業配套,促進四川新能源產業帶和產業集群的形成和壯大。  

三、投資促進重點

  

  (一)太陽能產業。

  1.引進重點領域。一是基礎材料及配套產品。重點引進高純多晶矽、碲化鎘、銅銦硒等太陽能電池用核心材料以及超白玻璃、玻璃基板、鍍膜設備、真空集熱管、熱交換器等光伏電池、光熱發電配套產品。二是關鍵部件和設備。重點引進高效晶體矽太陽能、非晶矽薄膜電池/組件,聚光太陽能電池/組件,光伏控制器、逆變器和太陽能自動跟蹤裝置等關鍵部件和設備。三是系統集成。重點引進大型併網電站集成系統、建築一體化光伏併網發電系統以及離網型太陽能光熱發電和聚光光伏(CPV)發電系統等。

  2.重點承接地區。一是製造業重點市(州)。包括成都、樂山、眉山、雅安、遂寧、綿陽市。二是製造業重點園區。包括雙流西南航空港經開區、樂山高新區、眉山鋁矽園區、雅安工業園區、大英縣工業集中發展區、綿陽經開區。三是應用重點市(州)。包括攀枝花市、涼山州和甘孜州、阿壩州等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

  3.重點目標企業。一是光伏太陽能領域。重點是美國第一太陽能、SunPower、Ovshinsky Solar公司,德國Q-Cell公司,日本夏普、京瓷(Kyocera)、杜邦太陽能,挪威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公司,英國BP太陽能,中國無錫尚德電力有限公司、河北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新奧光伏能源有限公司、阿特斯光伏電子(常熟)有限公司、中國兵裝集團、天威保變等。二是光熱太陽能領域。重點是美國Ausra、Sunrgi、esolar,德國Solar Millennium,Schott,西班牙Abengoa,以色列ZenithSolar,江蘇太陽雨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公司、皇明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等。三是相關設備製造及系統集成領域。重點是美國應用材料公司、GT Solar,德國SolarWorld、Johanna Solar、Roth & Rau AG公司,瑞士歐瑞康太陽能公司,日本真空,中國香港宏威、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公司、精功科技太陽能公司等。

  (二)風電產業。

  1.引進重點領域。一是配套材料。包括風機電纜、絕緣材料,玻璃纖維與碳纖維等葉片材料。二是關鍵零部件。包括發電機、齒輪箱、葉片、軸承、控制系統、輸配電設備等關鍵配套件。三是整機。1兆瓦以上陸地風機和3兆瓦以上潮間帶及海上系列風機、大功率高空風力發電機及其他高效率風電機組、小型家用風光互補發電整機等。

  2.重點承接地區。一是製造業重點市(州)。以德陽市為核心區,以成都、樂山、綿陽等地為擴展區。二是製造業重點園區。包括德陽經開區、成都雙流西南航空港經開區、樂山高新區、綿陽江油工業集中區。三是應用重點市(州)。包括攀枝花市、涼山和甘孜、阿壩州等風能資源豐富地區。

  3.重點目標企業。一是整機生產及風電站企業。重點是丹麥維斯塔斯公司,德國Enerson、西門子、瑞能(Repower)、恩德(Nordex)、蒂森克虜伯,美國GE能源公司,印度蘇司蘭(Suzlon),西班牙歌美薩公司、安迅能能源公司(Acciona),中國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銳風電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新能源投資公司、上海電氣等。二是風電機組關鍵部件配套生產企業。重點是美國GE能源,德國恩德(Nordex)、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西門子、舍弗勒公司,丹麥MITA公司,奧地利Windtec公司,瑞典SKF公司,中國臺灣東元電機、中航惠騰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中建材下屬連雲港中復連眾複合材料集團、中國永濟電機廠有限公司、北京科諾偉業科技有限公司、大連重工集團等。

  (三)儲能電池裝置。

  1.引進重點領域。重點引進鈉系電池、釩電池、鋰離子電池、無釹稀土系鎳氫電池等大功率電池儲能技術和儲能系統以及儲氫合金、電池正負極材料、膜材料等配套產品。

  2.重點承接地區。一是重點市(州)。成都、德陽、綿陽、攀枝花市、涼山州。二是重點園區。包括成都經開區、德陽經開區、綿陽高新區、綿陽經開區、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西昌釩鈦產業園區、冕寧稀土高科技產業園區等。

  3.重點目標企業。美國A123公司、Valence、InfinitePower Solutions公司,加拿大Phostech公司,日本東電化學工業、森田化學,中國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杉杉集團、天津力神公司、中航鋰電等。

  四、投資促進舉措

  (一)成立專門機構,完善促進機制。聯合相關省級部門建立新能源產業投資促進工作小組,牽頭組織全省性新能源產業投資促進平臺活動,聯合有關部門、駐外辦事處和市(州)園區跟蹤促進新能源產業的重大投資項目,統籌協調解決項目布局和促進過程中需省上解決的問題。相關的市和園區建立相應的新能源產業投資促進機構,與省級新能源產業投資促進工作小組共同推進重大項目落地,統籌協調解決項目在本地布局和促進過程中需本地解決的問題,確保項目順利落地實施。

  不斷完善「多位一體、協同推進」的投資促進機制。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等省級有關部門,省政府駐北京、浙江、上海、廣東、深圳等駐外辦事處,依靠省內行業協會和專家學者,聯手相關園區和企業,建立新能源產業投資促進聯盟、聯席會議制度等促進機制,加強各方信息溝通,定期會商、研究投資促進對策。根據項目需要,組成聯合推進小組開展小分隊招商。特別重大項目報省政府列入省政府重大項目實行高層推動。

  (二)確立目標區域和目標企業,擴展項目信息來源。以中國北京、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廣東、深圳,歐洲德國、英國、西班牙、丹麥,北美地區的美國、加拿大和亞太地區的日本、韓國為重點,聯繫接洽一批新能源產業的龍頭企業。

  加強與國際半導體行業協會、美國太陽能協會、歐洲光伏工業協會、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浙江省可再生資源協會等國際國內行業商協會的聯繫和合作,利用商協會平臺了解產業發展趨勢、企業投資動態,並從中捕獲項目信息。

  充分調動已來川外商、外地知名川商、專家學者、國際友好人士等各方面力量,大力開展以商招商、親情招商、專家招商,提高四川新能源市場和產業國內外知名度,最大限度地擴展項目信息源。

  (三)加大宣傳營銷,樹立良好形象。採用多種手段和方式,如:向行業商協會、目標企業發送投資指南、產業分析等資料,在行業商協會會刊、年報、專業報刊資料上登載最新信息,舉辦新聞發布會、產業推介活動等,大力宣傳我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新情況、新舉措,展現我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成就和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和條件,塑造我省「新能源產業投資西部首選地」品牌形象,吸引客商關注四川。

  主動參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行業展會,如:2月由上海新能源行業協會等主辦的「SNEC第五屆(2011)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覽會暨論壇」、3月由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4月由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等主辦的「2011中國國際風能產業大會暨展覽會」等,借勢宣傳四川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條件和優勢,並通過展會認識新的客商,獲取新的項目信息。

  (四)搭建產業招商平臺,促進項目對接洽談。省市投資促進機構聯合組成招商小分隊赴歐洲、北美開展項目促進,重點拜訪德國Q-Cell、SolarWorld,丹麥維斯塔斯,美國第一太陽能、應用材料公司、美國太陽能(SunPower)等目標企業,加強溝通聯繫,促進洽談項目進程。  

  邀請行業龍頭企業參加「2011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暨展覽會 」,感受我省新能源發展的態勢、成就和承接條件,促進跟蹤項目向前推進。

  積極參與承辦第十二屆西博會相關投資促進活動,促進在談項目成功籤約,同時獲取相關項目信息。   

  2011年四川省新材料產業投資促進工作意見   

  一、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國內外新材料產業發展現狀。新型材料是新興產業的基礎,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均將新材料產業作為戰略性產業,制訂了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並藉助其雄厚的財力和人力資源佔據了新材料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由於看好中國新材料市場的發展潛力,國際材料巨頭紛紛調整其在中國的戰略布局,杜邦、拜耳、巴斯夫等跨國企業均增加投資,尋求與中國本土企業的戰略合作。

  新材料產業是長期以來制約我國製造業發展和節能減排目標實現的瓶頸。近年來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為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競爭力、保障國家安全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我國在新材料的某些領域已經達到與國際同步的水平,比如在雷射晶體、光學晶體材料等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動力汽車鋰離子電池材料開發及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就整體而言,我國還只是一個材料大國,距離材料強國還有很大距離。

  (二)四川省新材料產業發展現狀。

  1.基礎與優勢。近年來我省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2009年全省新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553.1億元,比上年增長67.6%;工業增加值216.02億元,同比增長70%,初步形成了釩鈦新材料、矽鋰新材料、特種高分子材料及特種纖維及複合材料、稀土新材料、超硬新材料、生物醫學新材料等6大領域的新材料產業,其中:

  釩鈦新材料:我省釩鈦資源豐富,釩鈦固體礦產保有儲量名列全國第一位。釩鈦加工製造業快速發展,截至2009年底已形成年產釩渣35萬噸、釩製品3萬噸、鈦白粉40萬噸、海綿鈦12500噸、鈦材3000噸的生產能力。釩、鈦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分別約為80%、20%。四川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鈦原料基地、釩鈦鋼生產基地,世界第二大釩製品生產基地。

  矽鋰新材料:我省工業矽產能產量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2009年多晶矽產能達到14060噸,實際產量3000噸,是全國重要的多晶矽生產基地之一,綜合技術國內領先,有力支撐了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非晶矽等薄膜電池材料也在蓬勃發展。我省鋰礦資源豐富,且鋰礦規模大、品位富、易採選,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鋰系列產品的產能產量和綜合技術及研發能力全國第一,為鋰電池等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稀土新材料:我省稀土資源獨立成礦,易採選、分離,儲量全國第二,與包頭共生礦比,我省稀土礦為輕稀土,現有稀土精礦33600噸(REO),具備冶煉分離20700噸的生產能力。成都、綿陽的稀土應用領域研發成果豐碩,稀土磁性材料、高性能光學玻璃、長餘輝蓄光發光材料等應用產品綜合技術國內領先,產品市場信譽良好。

  我省新材料產業已擁有攀鋼集團、龍蟒集團、新光矽業、東汽峨嵋半導體廠、綿陽西磁、成都光明光電、天齊鋰業、得陽科技、中昊晨光、中藍晨光、自貢硬質合金、成都工具研究所、四川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00多戶重點企事業單位;自貢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樂山國家矽材料開發與副產物利用產業化基地、攀枝花國家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的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加強;攀枝花釩鈦產業園區、西昌釩鈦產業園區、冕寧稀土工業園區、新津工業集中區新材料產業園、瀘州化工城、自貢富順晨光科技園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園區已經初具規模,四川大學、中科院成都分院、攀鋼集團鋼鐵研究院、中國成達工程公司、成都工具研究所等一批大專院校和科研設計單位圍繞新材料產業聚集,加強研究設計開發。全省相關技術從業人員已超過9萬人。「十二五」期間我省新材料產業具備快速增長的潛力和態勢。

  2.問題與不足。一是產業規模偏小,聚集度低,配套能力不強。二是產品檔次低,初加工產品多,精加工、高附加值產品少。三是產業門類不夠齊全,產業鏈發展不夠完善。四是產業化研發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總體競爭力不強。五是人才不足,特別是一些關鍵的新材料產業領域,專業人才不足成為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投資促進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標

  

  (一)基本思路。堅持「招大引強、集群承接、沿鏈引進」的工作主線,鎖定全球或全國領軍企業,突出釩鈦、矽鋰和稀土新材料重大項目,實施專業化推動、聯合性推動、小分隊推動,爭取新材料產業投資促進的重大突破。

  (二)工作目標。緊緊抓住國家大力發展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契機,充分發揮我省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優勢,鎖定一批世界500強、中國1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聯繫跟蹤一批具有引領性、方向性和影響力的大項目;積極促進新材料產業的全球或全國領軍企業總部及其研發中心、結算中心落地四川;有力促進四川新材料產業帶和產業集群的形成和壯大。  

三、投資促進重點

  (一)釩鈦新材料。

  1. 重點引進領域。一是釩產業鏈:重點引進釩電池、釩基儲氫合金、釩催化劑、含釩陶瓷和玻璃等功能性材料產品。二是鈦產業鏈:重點引進高檔銳鈦型鈦白和優質金紅石鈦白、海綿鈦、鈦合金、高檔鈦材等高附加值產品。三是釩鈦低微合金鋼產業鏈:重點引進高速鐵路用鋼、高檔發電設備用鋼、耐磨釩鈦鑄造件等高強高韌耐磨耐蝕產品。

  2.重點承接地區。重點市(州)為攀枝花市、涼山州、內江市、成都市。重點園區為攀枝花鋼鐵(釩鈦)產業園區、西昌經久工業園、威遠縣連界工業園區、成都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

  3.重點目標企業。包括美國杜邦公司、瑞典國際化工公司、加拿大力拓鐵鈦、瑞士布勒公司、德國電冶金公司、澳大利亞AUROX資源有限公司、中國中航國際、承德釩鈦等 。

  (二)矽鋰新材料。

  1.引進重點領域。一是矽材料產業鏈。重點引進多晶矽、單晶矽、鑄錠切片、太陽能電池,電子級多晶矽、大規格電子級單晶矽及切片。二是高純金屬產業鏈。重點引進碲化鎘、銅銦鎵硒等高純材料、太陽能薄膜電池。三是光伏玻璃產業鏈。重點引進超白玻璃、超薄玻璃、低輻射節能鍍膜玻璃。四是鋰產業鏈。重點引進鋰材料、鋰儲能電池等。

  2.重點承接地區。重點市(州)為成都、樂山、內江、眉山、雅安、遂寧市、甘孜、阿壩州。重點園區為成都新津工業集中發展區、樂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資中縣經濟開發區、眉山鋁矽產業園區、雅安工業園區、射洪鋰電新材料產業園區、汶川漩口工業集中區等。

  3.重點目標企業。包括美國哈姆洛克(HEMLOCK)、MEMC,日本德山曹達、三菱、住友、夏普,德國瓦克公司(Wacker),義大利MEMC,韓國DC化學公司,中國建材集團、洛陽中矽、江西賽維LDK、江蘇中能、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杉杉集團等 。

  (三)稀土新材料。

  1.引進重點領域。重點引進單一稀土氧化物、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儲能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稀土高性能光學玻璃等 。 

  2.重點承接地區。重點市(州)為涼山州、成都、綿陽市。重點園區為冕寧縣稀土工業集中區、德昌縣銀鹿工業園區、新津工業發展區、綿陽高新區。

  3.重點目標企業。包括日本NEOMAX、MQ,法國羅地亞集團,中國包鋼稀土高科有限公司、江西銅業集團公司、臺灣富士康等。

  (四)建築新材料。

  1.引進重點領域。重點引進節能環保牆體材料、生態地面材料、自潔新材料、廢棄物再生利用型建材等。

  2.重點承接地區。重點市(州)為成都、資陽、內江、自貢市、涼山州。重點園區為成都新津工業發展區、資陽城南工業集中發展區、資中縣經濟開發區、自貢板倉工業集中區。

  3.重點目標企業。包括德國Blücher有限公司、耐卡屋瓦有限公司、拜耳材料科技股份公司,中國建材集團公司等。  

四、投資促進舉措

  (一)成立專門機構,完善促進機制。聯合相關省直部門建立新材料產業投資促進工作小組,牽頭組織全省性新材料產業投資促進平臺活動,聯合有關部門、駐外辦事處和市(州)產業園區,跟蹤促進新材料產業的重大投資項目,統籌協調解決項目布局和促進過程中需省上解決的問題。相關市(州)和園區建立相應的新材料產業投資促進機構,與省級新材料產業投資促進工作小組共同推進重大項目落地,統籌協調解決項目在本地布局和促進過程中需本地解決的問題,確保項目順利落地實施。

  不斷完善「多位一體、協同推進」的投資促進機制。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廳等省級有關部門,省政府駐北京、浙江、上海、廣東、深圳等駐外辦事處,依靠省內行業協會和專家學者,聯手相關園區和企業,建立新材料產業投資促進聯盟、聯席會議制度等促進機制,加強各方信息溝通,定期會商、研究投資促進對策。根據項目需要,組成聯合推進小組開展小分隊招商,促進項目。特別重大項目報省政府列入省政府重大項目實行高層推動。

  (二)確立目標區域和目標企業,擴展項目信息來源。以中國北京、河北、內蒙古、江蘇、江西、浙江、廣東、深圳,歐洲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典、瑞士,北美地區的美國、加拿大,亞太地區的日本和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亞為重點,聯繫接洽一批新材料產業的龍頭企業。

  加強與相關行業商協會的聯繫和合作,利用商協會平臺了解產業發展趨勢、企業投資動態,並從中捕獲項目信息。

  充分調動已來川外商、外地知名川商、專家學者、國際友好人士等各方面力量,大力開展以商招商、親情招商、專家招商,提高四川新材料市場和產業國內外知名度,最大限度地擴展項目信息源。

  (三)加大宣傳營銷,樹立良好形象。採用多種手段和方式,大力宣傳我省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新情況、新舉措,展現我省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成就和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和條件,塑造我省「新材料產業投資西部首選地」品牌形象,吸引客商關注四川。 

  主動參與有國際影響力的行業展會,借勢宣傳四川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條件和優勢,並通過展會認識新的客商,獲取新的項目信息。

  (四)搭建產業招商平臺,促進項目對接洽談。省市投資促進機構聯合組成招商小分隊赴歐洲、北美開展項目促進,拜訪重點目標企業,促進重大項目。

  積極參與承辦第十二屆西博會相關投資促進活動,促進在談項目成功籤約,同時獲取相關項目信息。   

  2011年四川省節能環保產業投資促進工作意見 

  

  一、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國內外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態勢。在國際上,西方發達國家及世界主要新興經濟體均把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推動經濟復甦的新引擎和奪取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手段,積極出臺激勵政策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歐美國家憑藉雄厚的資金技術實力已在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新材料研發製造等方面取得先機,節能環保領域核心技術多數掌握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手中。在中國,節能環保產業是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全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據統計,「十一五」期間中國節能環保產業年均增長率在15%—20%之間,2009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1.9萬億元。隨著國家進一步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節能環保產業將繼續保持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

  (二)四川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 。

  1.基礎與優勢。四川節能環保產業目前已具備一定的節能環保裝備製造能力,擁有一批節能環保優勢產品,初步形成了產業集聚態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約為600億元,帶動就業人口約110萬人。

  我省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現有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總體水平與先進省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全省單位GDP(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與廣東省等先進省(市)的差距更大。因此,我省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有很大提升空間,節能環保產業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空間相當廣闊。我省重點行業和領域中,落後的技術裝備仍佔有相當大比重。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環境、安全、節能、產品質量等方面的標準規範,目前我省正加速推進落後產能淘汰工作。隨著大批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後產能加速退出市場,給節能環保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騰出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環境容量。因此,我省節能環保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問題與不足。一是產業發展缺乏宏觀指導。由於節能環保產業尚處於發展初期階段,一直未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門類予以清晰界定,促進產業發展的系統性政策體系仍不健全,綜合評價產業發展的指標體系還不完善,相關統計體系尚未建立,重要基礎數據比較缺乏。二是產業競爭力有待提升。從事節能環保產業的企業數量較少且規模偏小,產業集中度不高,集群效應不明顯。三是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節能環保關鍵和共性技術仍較缺乏,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技術和全國知名品牌的企業少,仿製、來料加工、低水平重複生產情況較為普遍。四是節能環保業總體規模較小。行業內無序競爭、良莠不齊等情況依然存在,行業發展亟待規範;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設備租賃、自願節能協議等新機制尚未廣泛推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節能環保服務企業較少。  

二、投資促進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標

  (一)基本思路。堅持「招大引強、集群承接、沿鏈引進」的工作主線,鎖定全球或全國領軍企業,突出節能環保設備和產品製造領域的重大項目,實施專業化推動、聯合性推動、小分隊推動,實現節能環保產業投資促進的重大突破。

  (二)工作目標。緊緊抓住國家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契機,充分發揮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優勢,鎖定一批世界500強、中國1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聯繫跟蹤一批具有引領性、方向性和影響力的大項目;積極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的全球或全國領軍企業總部及其研發中心、結算中心落地四川;有力促進四川節能環保產業帶和產業集群的形成和壯大。  

三、投資促進重點

  (一)節能產業。

  1.引進重點領域。重點引進節能家電和辦公用品、LED照明器具和餘能利用設備、節能建材、新型節能運輸工具等。

  2.重點承接地區。重點市(州)為成都、德陽、綿陽、自貢、資陽、內江、遂寧市。重點園區為成都郫縣現代工業港、德陽經開區、綿陽高新區、綿陽經開區、自貢板倉工業集中區、資陽城南工業園區、內江再生資源產業基地、遂寧光電產業園。

  3.重點目標企業。包括美國通用電氣(GE)、CREE公司,德國歐司朗OSRAM ,日本日亞化學(NICHIA)、豐田合成(ToyodaGosei)、東芝半導體公司(TOSHIBA),韓國三星、首爾半導體(SSC),中國節能投資有限公司、浙江陽光集團、臺灣晶電、光寶等。

  (二)環保產業。

  1.引進重點領域。重點引進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設備、汙水流化床處理設備、鄉鎮汙水處理成套設備、垃圾滲透液處理設備;機動車尾氣氮氧化物治理設備及材料、煙氣脫硫設備;垃圾分揀破碎設備、垃圾處理成套設備等。

  2.重點承接地區。重點市(州)為成都、德陽、綿陽、內江、自貢市。重點園區為成都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德陽經開區、綿陽經開區、內江西南再生資源產業基地、自貢板倉工業集中區。

  3.重點目標企業。包括美國卡萬塔能源控股集團、GPEC公司,法國威立雅水務集團公司、威立雅環境服務公司,德國林德氣體有限公司,荷蘭諾芮特公司,瑞士Gebrüder Meyer集團,日本電工株式會社,中國上海環境集團、光大國際有限公司、杭州錦江集團、日本同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

  (三)資源循環利用產業。

  1.引進重點領域。重點引進瓦斯、生物質氣、垃圾氣等發電機組,大宗廢棄物生產水泥、中密度纖維板、蒸壓礦渣磚等建材;綜合利用工業冶煉廢酸、廢渣(特別是含釩鈦鋼渣)瓦斯泥等提煉鐵、釩、鈦、銦、鍺、鎵等;多晶矽副產物四氯化矽資源化設備和產品;廢舊家電、金屬、橡膠、塑料等再生資源利用設備和產品。

  2.重點承接地區。重點市(州)為攀枝花市、涼山州、成都、內江、樂山市。重點園區為攀枝花鋼鐵(釩鈦)產業園區、西昌經久工業園、成都金堂節能環保產業園、內江西南再生資源產業基地、樂山高新區。

  3.重點目標企業。包括挪威Malthe Winje DWS 公司,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中煤能源集團公司、北京國電龍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武漢凱迪電力環保有限公司、博奇環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TCL、中國循環能源有限公司等。  

 四、投資促進舉措

  (一)成立專門機構,完善促進機制。省招商引資局聯合相關省直部門建立節能環保產業投資促進工作小組,牽頭組織全省性節能環保產業投資促進平臺活動,聯合有關部門、駐外辦事處和市(州)園區跟蹤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的重大投資項目,統籌協調解決項目布局和促進過程中需省上解決的問題。相關市(州)和園區建立相應的節能環保產業投資促進機構,與省級節能環保產業投資促進工作小組共同推進重大項目落地,統籌協調解決項目在本地布局和促進過程中需本地解決的問題,確保項目順利落地實施。

  不斷完善「多位一體、協同推進」的投資促進機制。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環境保護廳等省級有關部門,省政府駐北京、浙江、上海、廣東、深圳、武漢等駐外辦事處,依靠省內行業協會和專家學者,聯手相關園區和企業,建立節能環保產業投資促進聯盟、聯席會議制度等促進機制,加強各方信息溝通,定期會商、研究投資促進對策。根據項目需要,組成聯合推進小組開展小分隊招商。特別重大項目報省政府列入省政府重大項目實行高層推動。

  (二)確立目標區域和目標企業,擴展項目信息來源。以中國北京、天津、江蘇、武漢、廣東、深圳,歐洲德國、法國、挪威、瑞士、荷蘭,北美地區的美國、加拿大和亞太地區的日本、韓國為重點,聯繫接洽一批節能環保產業的龍頭企業。

  加強與中國節能協會、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商會等行業商協會的聯繫和合作,利用商協會平臺了解產業發展趨勢、企業投資動態,並從中捕獲項目信息。

  充分調動已來川外商、外地知名川商、專家學者、國際友好人士等各方面力量,大力開展以商招商、親情招商、專家招商,提高四川節能環保市場和產業國內外知名度,最大限度地擴展項目信息源。

  (三)加大宣傳營銷,樹立良好形象。採用多種手段和方式大力宣傳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新情況、新舉措,展現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成就和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和條件,塑造我省「節能環保產業投資西部首選地」品牌形象,吸引客商關注四川。 

  主動參與有國際影響力的行業展會,借勢宣傳四川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條件和優勢,並通過展會認識新的客商,獲取新的項目信息。

  (四)搭建產業招商平臺,促進項目對接洽談。省市投資促進機構擬聯合組成招商小分隊赴歐洲、北美開展項目促進,拜訪重點目標企業,促進重大項目。

  積極參與承辦第十二屆西博會相關投資促進活動,促進在談項目成功籤約,同時獲取相關項目信息。

相關焦點

  •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工作方案的通知結婚或離婚,在所在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即可,不受戶籍地限制;新生兒入戶也可以在市、縣兩級政務服務大廳辦理
  •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勞動保障廳、省旅遊局、省工商局...
    川辦函〔2007〕32號  (2007年1月24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級有關部門:    省勞動保障廳、省旅遊局、省工商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導遊人員勞動用工和旅行社管理的實施意見
  •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印發四川省「十二五」文化改革  發展規劃的通知  川辦發〔2011〕96號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此文件已於2017年12月29日宣布失效)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四川省「十二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 省醫保局:《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完善藥品和醫用耗材...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完善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制度的指導意見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 政策回顧:四川省人民政府2020年11月出臺重要政策
    異地可辦」……[查看詳細]查看文件: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川渝通辦事項清單(第一批)的通知農村公路治理體系全面完善,治理能力全面提高,全面實現「品質高、網絡暢、服務優、路域美」的目標……[查看詳細]查看文件: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 ...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主要職責...
    川辦發〔2014〕47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已經省政府批准,現予印發。
  •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對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對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辦法的通知  為了推動市(州)人民政府切實履行教育工作職責,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加快建設教育強省。
  •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2018年部門預算編制說明
    3.負責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文電、檔案、保密、文印工作;負常委會機關信息網絡建設和辦公自動化建設;負責編輯出版《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公報》。  4.受主任會議委託,擬訂有關議案草案。  5.承辦省人大常委會同各市、州、縣人大常委會聯繫的有關工作。
  •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方案的通知   川府發〔2018〕24號        2018年7月20日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15年全省服務業發展工作要點的通知
    川辦函〔2015〕93號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2015年全省服務業發展工作要點》已經省政府領導同志同意,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第三方物流體系建設規劃(2009...
    川辦發[2009]52號(此文件已於2017年12月29日宣布失效)  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四川省第三方物流體系建設規劃》(2009-2012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 機構調整後 四川省人民政府共設置工作部門36個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有關規定,會上,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長尹力向省人大常委會作了關於省政府工作部門調整的備案報告,報請備案。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四川省人民政府設置工作部門36個。
  • 四川省31個縣(市)退出貧困縣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月19日訊 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批准敘永縣等31個縣(市)退出貧困縣的通知》,批准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等30個國定貧困縣,樂山市峨邊縣等1個省定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 剛剛 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又奪得一個「全國第二名」
    封面新聞記者 李媛莉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剛剛傳來好消息,12月15日,在北京舉行的2020年數字政府服務能力評估暨第十九屆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結果發布會上,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奪得政府網站績效評估,排名全國第二的好成績。
  • 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幹部任職通知,何紹明任四川省公安廳副廳長
    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幹部任職通知,何紹明任四川省公安廳副廳長 2020-12-21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報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十二五(此文件已於2017年12月29日宣布失效)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四川省「十二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 四川省林業工作站2010年及2011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2010年9月上旬,省林業站舉辦「四川省第三十九期基層林業站站長崗位培訓班」,來自宜賓、樂山等九個市(州)共計145名基層林業站站長參加了培訓。   2010年6月中旬,省林業站與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聯合舉辦培訓班,培訓學員76名。2011年4月下旬遂寧市船山區林業局在市黨校舉辦基層林業幹部培訓班。
  •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旅委關於杭州市進一步加快旅行社發展...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旅委關於杭州市進一步加快旅行社發展實施辦法補充意見的通知(杭政辦函〔2011〕207號)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旅委關於杭州市進一步加快旅行社發展實施辦法補充意見的通知
  •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森林草原和城鄉防火安全...
    各市(州)黨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我省是全國森林草原火災高發地區,今年以來森林草原火情時有發生,防火形勢異常嚴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採取系列措施,對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作出部署。3月30日,涼山州木裡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救災撲火中因風力風向突變造成林火爆燃,導致撲火人員重大傷亡。
  •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新時代深化改革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新時代深化改革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川辦發〔2020〕80號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有關單位:《新時代深化改革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