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驚奇」成都站招募|改變美國的鐵路,被遺忘的華工

2020-12-19 澎湃新聞

151年前,世界上第一條跨洲鐵路——中央太平洋鐵路(The Pacific Railroad)在美國修建完成,全長3000多公裡,從一定意義上為美國在20世紀的崛起奠定了基礎,至今仍在使用。然而,1864年到1869年間,上萬名來自中國為這條鐵路做出巨大貢獻的勞工,卻在很長時間裡被忽視和遺忘,他們成了「沉默的道釘」。

2019年,紀念華工參建的美國首條橫貫大陸鐵路竣工150周年之際,澎湃新聞國際新聞部資深記者劉棟等人歷時半個多月重走了這條意義非凡的鐵路。

華工150年前修建的鐵路,今天仍有火車在上面每日駛過

6月19日,劉棟將在澎湃新聞攜手創維推出的「看見驚奇」新聞作品展成都站上,帶領現場觀眾跨越150年,重拾這段被忽略的歷史。屆時,創維W81系列將用最新的科技為現場觀眾還原此次探尋之旅,無法到現場的讀者還可通過「創維電視」抖音官方帳號(https://v.douyin.com/JJYv4BQ/),以及一直播(ID:108556915)觀看現場直播。

劉棟,2018年亞洲新聞獎學金獲得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訪問學者,曾參與2016年美國大選、中美建交40周年、中美貿易戰、新冠海外疫情系列報導等。

中央太平洋鐵路由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Union Pacific,簡稱UP)和加州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Central Pacific,簡稱CP)共同承建,劉棟的重走之旅是從太平洋鐵路西線的起點——加州首府薩克拉門託市開始。這段鐵路雖然僅佔CP修建總裡程的五分之一,卻是最難修的一段。

美國修建的太平洋鐵路將西部與東部密集的鐵路網連接在了一起。澎湃新聞張澤紅 製圖

1867年,華工遇到了修建以來的最大挑戰,需要在內華達山脈堅硬的花崗巖上挖掘15條隧道,且大部分隧道海拔在2000米以上。在那個當地有記錄以來最冷的冬天,20名華工在雪崩中喪生,等到春天發現他們屍體的時候,他們的手中還緊緊握住鏟子和鎬。

CP沒有記錄鐵路上任何工人的死亡情況,但一些歷史學家根據工程報告,報紙文章和其他消息來源估計,整個修建過程中,約有2000多華人因雪崩、山體滑坡、爆炸、墜落、疾病和其他事故而死亡。華工用生命的代價為這條鐵路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在1869年5月10日的勝利通車合影中,卻沒有一個華工的面孔出現。

談及這些被忽略的華工,美國歷史學家菲利普·薩克斯頓說:「中國人的辛勞工作,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

澎湃新聞通過《沉默的道釘》專題報導還原了151年前中美的這段淵源,懷著對還原真實、探尋無限同樣的執著,創維W81系列通過OLED技術,帶來前所未有的真實影像體驗,引領觀眾走進1867年白雪皚皚的冬天,打開視界,看見驚奇。

華工的努力為幾代美國人的經濟活力奠定了基礎,他們的勇氣、堅韌令後人欽佩。除了勤勞,華工的智慧還解決了令工程師也束手無策的難題。1867年冬天,氣溫降到攝氏零下23度,工程因運輸困難而陷入停頓,華工鋪設了一條近60公裡長的冰雪道,利用光滑的路面拖運物資,這樣不但恢復了運輸還加快了工程進度。

創維也秉持了中華民族的堅韌與智慧,不斷突破自己。創維是中國目前唯一有資質及能力自製OLED模組(OBM)的高科技企業,擁有強大的創新性產品研發實力。基於OBM能力,利用OLED自發光、柔性的特點,創維打造出了具有壁紙形態的新型WALLPAPER OLED電視——創維W81系列,其屏體最薄處僅為4.6mm。

但創維不滿足於此,除了令人驚奇的超薄屏幕,W81系列還適配智能家居解決方案——Swaiot PANEL移動智慧屏。Swaiot PANEL不僅繼承了電視大屏優勢,還可以通過百變觸點進行查看、操控以及管理全屋Swaiot智能設備,徹底解放用戶雙手,為家中多款無屏家電提供了一塊可共同使用的「公共屏幕」。

在鐵路竣工後不到12年,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部分白人認為勤勞能幹的華工搶了他們的工作,在政客的煽動之下,美國政府於1882年通過了歷史上唯一一部針對特定種族的移民法——《排華法案》,自此,長達半個世紀的排華運動開始了。

2012年,在華人團體和華裔國會議員的共同推動下,美國國會通過正式決議,為曾經針對華人的歧視性法律道歉,但無任何賠償。2014年,在猶他州紀念美國首條跨洲鐵路建成145周年之際,主持人宣布,首先讓參加活動的華人入場合影,以作為對1869年那張勝利會師合影中沒有華人的「彌補」。

2014年200多名華人在太平洋鐵路竣工145周年慶祝活動上合影

如今,包括當年的鐵路華工後裔在內的500萬華人已在美國落地生根,美國華人雖已不再是當年卑微的勞工,然而經濟與社會地位大大提升的他們卻仍處在一個敏感而脆弱的位置,中美關係的變化也深深影響著他們的生活。

早在150年前的清政府時期,美國就成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目的地,一群十來歲的中國少年叩開了美國留學的大門,他們當中出現了建造中國第一條鐵路的工程師詹天佑、後來成為清華大學首位校長的唐國安以及民國第一位總理唐紹儀。

這樣的交流也在傳承,如今,美國已成為中國留學生的第一大目的地。而近年來,中美關係陷入低谷,甚至有媒體曝出美國可能收緊中國留學生的赴美籤證。回看歷史,太平洋鐵路的修建已為今天美中兩國人民相處提供了啟示,互相了解更多,才能更好地攜手合作。

創維一直知道「合作」才能看見更遼闊的世界,因此與澎湃新聞共同推出了「看見驚奇」新聞展,讓新聞人和最新的科技成為你的「眼」,突破時空的限制,拉近與世界的距離。

為了讓現場觀眾看見更多未知的世界,創維將為此次新聞展的其他主題同樣提供技術支持。除了沉默的道釘,此次新聞展還將展出新冠肺炎疫情系列、三江源國家公園、汶川地震、掃雷等多個主題。

創維創立於1988年,主要從事多媒體、智能電器、智能系統技術、現代服務業等四大業務,是「中國製造2025」首批示範單位,連續多年位列中國電子百強企業前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安息吧,枕木下的亡魂:美國迎首個鐵路華工紀念日
    由於華工任勞任怨,且工資低廉,太平洋公司很快就發現其中利益,Charles Crocker建議大規模招募華工,他曾說道:「能夠建造萬裡長城的民族,也一定能夠建築鐵路。」於是,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開始在加州到處尋找華人,並進一步到廣州從事招募工作。旅美畫家創作的反映鐵路華工主題的油畫《背井離鄉》。
  • 被美國刻意遺忘的歷史:契約華工
    跟著親族出海就這樣,華工們成群結伴,坐上了前往遠方的航船。那時候,契約華工的名氣還不夠大。真正讓他們名留青史的,是參與修建美國太平洋鐵路。就這樣,數以十萬計的華工遠渡重洋,來到美國西部。在華工們的努力下,太平洋鐵路翻過了不可逾越的塞拉嶺,徵服了冰雪和風暴。一條全長三千公裡的鐵路,在美洲大陸上漸漸鋪開。竣工的那一刻,從工頭到工人,大家臉上都露出了喜悅的神色。
  • 1869年真實老照片:華工為美國鐵路嘔心瀝血,慶典竟沒有一位華工
    1869年真實老照片:華工為美國鐵路嘔心瀝血,慶典竟沒有一位華工 圖一:這張照片拍攝於1869年美國猶他州跨太平洋鐵路合攏慶典,讓人們一直詬病到現在的是,這條由14000名工人修建,華工總人數佔了將近90%,華工為美國鐵路嘔心瀝血,在慶典上竟沒有一位華工。
  • 「金色道釘——美國鐵路華工展」今日開幕
    「金色道釘——美國鐵路華工展」今日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幕。展覽由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廣東華僑博物館、江門市博物館共同主辦。中國僑聯副主席齊全勝出席開幕式並為攝影師李炬頒發捐贈證書。展覽分為「潮流湧動」「工程緣起」「開路先鋒」「餘緒遺澤」「褒揚紀念」五個部分,講述華工赴美建設鐵路的歷史背景、奮鬥過程和後續發展,展示社會各界對華工的的紀念與追思。19世紀下半葉,廣東江門地區的華工遠涉重洋到達美國,作為主要建設者參與修筑西段中央太平洋鐵路。
  • 「金色道釘——美國鐵路華工展」亮相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中新社北京8月6日電 (記者 冉文娟)「金色道釘——美國鐵路華工展」6日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幕。19世紀下半葉,主要來自廣東江門地區的華工遠赴美國,作為主要建設者參與了北美中央太平洋鐵路最困難時期和最艱巨地段的修築工作。
  • 舊金山中華總會館紀念華工建築美國鐵路150周年
    舊金山中華總會館紀念華工建築美國鐵路150周年
  • 145年前建鐵路連接美國東西華工貢獻終獲認可
    圖片來源:《鹽湖城論壇報》海外網5月13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導,為了紀念145年前修建橫貫全美大陸鐵路的華工,為期兩天的慶祝活動上周五在猶他州議會大廈召開,這些中國工人不可或缺,但卻扮演著經常被忽略的角色。
  • 美國猶他州華人代表為早期鐵路華工「討說法」
    其慶典委員會共有52位正式成員,包括猶他州鐵路華工後代、州眾議員關玉嬚,關玉嬚的哥哥、猶他州鐵路華工後裔協會理事長法官關維斌,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鹽湖城華助中心理事長樂桃文,猶他州早期華人移民後代張世澤等華人代表。第一次全會後,慶典委員會根據需要又增補了數位各方代表,包括鐵路華工後代、猶他州鐵路華工後裔協會會長餘黃鏗娟。
  • 150年前美國這條鐵路,由華工血汗築成
    時任美國太平洋鐵路公司總裁、前加州州長的斯坦福高舉銀質大錘,將一顆純金的道釘砸進了鐵軌中——隨著這一聲錘響,太平洋鐵路正式合龍的消息傳遍整個美國,引發無數的歡呼聲。旅美畫家創作反映鐵路華工主題的油畫《背井離鄉》。
  • 中國大陸首部全景展示美國鐵路華工歷史著作在廣東出版
    據介紹,《金釘》作者沈衛紅博士歷時15天時間,從舊金山到普羅蒙特雷,重走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進行田野調查,回國後又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史料收集工作,歷時兩年完成這部20多萬字、包含465張圖片的專著。  沈衛紅表示,《金釘》試圖用現場感和故事細節,全景式還原美國鐵路華工歷史。她說:「我努力用歷史遊記的形式,用紀錄片的情懷,去寫作《金釘》。
  • 路上的美國史︱太平洋鐵路:華工用汗水和鮮血澆灌的奇蹟
    到工程的後期,中央太平洋公司的所有工人裡,華工已經佔有八成以上。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華工的努力,美國的這條跨越內華達雪山的鐵路是很難按時完工的,更別說提前完成了。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中央太平洋公司的華工們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 美媒:首條橫貫美國大陸鐵路建成150年 萬名華工貢獻獲肯定
    參考消息網5月19日報導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14日刊登《鐵路華工幾乎被歷史抹去。現在,他們得到了應有的評價》一文。文章稱,150年前,華人勞工為修建橫貫美國大陸的鐵路做出過巨大貢獻,但他們的貢獻長期以來幾乎被遺忘。經過150年,在華工後裔以及學者們的努力下,他們終於得到了美國政府的肯定。
  • 美國應銘記那些修鐵路的華工
    在幾十年裡,中國鐵路工人對19世紀中期這一美國最重要的建設項目——橫貫北美大陸鐵路——的貢獻,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1869年5月10日,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僱傭的中國工人在最後的幾裡鐵路上勞作,之後在猶他州的普魯蒙託裡角打入枚舉世聞名的金道釘。短短幾年前,美國被內戰撕的四分五裂,而這條鐵路的貫通既從地理上又從象徵意義上將美國連接在一起。
  • 學者講述美國鐵路華工往事:歷史照映當下 精神需要傳承
    中新社北京5月9日電 題:學者講述美國鐵路華工往事:歷史照映當下 精神需要傳承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5月10日是美國太平洋鐵路竣工150周年紀念日。這條全長3000多公裡的鐵路連接美國東西兩岸,為美國近代作出巨大貢獻。然而,參與鐵路修建的上萬名華工就如「沉默的道釘」,鮮為大眾所知。「華工參與了中央太平洋鐵路最困難時期和最艱巨地段的興建,也是完成鐵路基礎性工程的主力軍。正因為華工的辛勤勞作,太平洋鐵路得以提前7年竣工。」
  • 美國猶他州舉辦「金釘節」 多個環節致敬鐵路華工
    美國猶他州舉辦「金釘節」 多個環節致敬鐵路華工 2019-05-11「金釘節」 多個環節致敬鐵路華工  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當地時間5月10日,紀念美國太平洋鐵路接軌150周年的「金釘節」在美國鹽湖城舉辦。
  • 美國修築橫貫美國的大鐵路時,華工做了什麼?他們為什麼被重視?
    【美國修築橫貫美國的大鐵路時,華工做了什麼?他們為什麼被重視?】中國人細得像女人,他們怎能扛鐵軌,鋪路基和伐大樹呢?這不是淘沙子,也不是熨衣服,需要的是白人。「這裡的白人,自從找不到到金子以後,只想偷馬和打牌,不行,沒有別的解決辦法了,試試中國人好了。
  • 鐵路華工展在京舉辦
    第一部分是「異域尋夢」,講述鴉片戰爭以後,包括廣東江門五邑地區在內的各地掀起的華人移民高潮;第二部分是「無聲道釘」,通過廣大華工參與美國太平洋鐵路、加拿大太平洋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等多條國外重要鐵路修建的故事,再現了華工為所在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第三部分是「僑鄉笛鳴」,展示了華僑克服萬難在祖國進行鐵路交通建設;第四部分是「夢圓家園」,展現了僑鄉民眾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以及僑鄉鐵路建設取得飛速發展的現況
  • 美華人陳燦培舉辦「華工修建美國鐵路血汗史圖物展」
    陳燦培(左)華工修建美國鐵路血汗史圖物展揭幕。(美國《僑報》記者高睿攝) 中國僑網2月27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今年是美國太平洋鐵路竣工150周年,為紀念上萬華工對美國鐵路建設的巨大貢獻,喜歡收藏的洛杉磯華人陳燦培先生當地時間26日在南加州蒙特利公園市圖書館舉辦「華工修建美國鐵路血汗史圖片與實務展,吸引了近百華裔居民前往參觀。
  • 150多年前廣東江門五邑僑鄉,1.2萬華工用血肉建設橫貫美國的鐵路
    1869年由1.2萬名華工參與近6年的修建,他們用血肉之軀在美國建設第一條橫貫美國大陸的鐵路。在運輸成本大量降低下,美國經濟得以快速增長,華工們對這條戰略大通道的建成通車所做的歷史性巨大貢獻,這些人群主要來自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最主要的人群就是臺山、開平、新會、恩平的華工。當年受鐵路公司委託回到中國廣東來招募鐵路華工的代理人,主要來自這個地區。
  • 150年前那些被遺忘的華工:美國展出鐵路建設中的華人貢獻
    今年是美國跨洲鐵路建成150周年之際。當人們想到橫貫大陸的美國鐵路時,很少會想到中國移民。 但是在美國華盛頓國家歷史博物館的新展覽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修訂版」。展覽「被遺忘的工人:中國移民和橫貫大陸鐵路的建設(Forgotten Workers: Chinese Migrants and the Building of the 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呈現了在橫貫大陸的鐵路建成150周年之際,挖掘了那些應被銘記的中國工人,呈現出他們當時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