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速蠶食計劃,強化不丹駐軍與建設,改變克什米爾人口結構

2020-12-12 騰訊網

印度當前遭遇了極大的困難,災情失控,受災波及的人數逼近了110萬,每天增加的數字都在4萬人左右。印度政府已經失去了控制能力,緊急向聯合國請求資金援助。可是,就算是在特別困難的情況下,印度也沒有在邊境地區增兵備戰,可謂是寧願國內的窮人大規模的餓死,也不能暫停前線的窮兵黷武。

印度時報7月19日報導,由於後方補給線遲遲不能暢通,印軍30個海拔15000英尺哨所,50個海拔12000英尺以上哨所都遭遇了補給危機。為了解決前線士兵的生存問題,印軍開始不惜代價動用獵豹直升機停靠在高原地帶,進行物資輸送。因為洪水、泥石流及保障等多重因素影響,印度的精銳步兵師已經從高原的河谷地帶撤走,部署到了位置更高的安全地帶,但是印軍在前線的兵力總數並沒有明顯的下降。

當地時間7月19日清晨,因為暴雨影響,印度新德裡一處路面塌陷形成空洞,現場十分的可怕。這其實是印度基礎設施的真實寫照。公開報導可知,歷時8年耗資26億盧比建成的哈爾邦大橋不到一個月就被衝垮了,從2013年到現在,印度全國至少100多座橋坍塌,並且有6770座橋面臨「隨時垮塌」的風險。基礎設施的落後及建造能力的不足,是印軍補給線始終難以跟上的關鍵。雖然印度也請求了美國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支持,但是由於美日要價過高,印度大部分基礎設施還是只能自己建造。印度大部分土地是私有,所以其基礎設施建設成為了永遠難以解開的死結。

印度加速蠶食計劃,欲圖實現儘快的領土擴張。印度雖然基礎設施十分落後,雖然面臨極大的困難,但是其擴張領土的夢想卻始終很強烈。英國天空新聞網7月19日報導,印度為了擺脫內部的危機轉移民眾的注意力正在加速自己的蠶食計劃,準備通過領土的快速擴張達成自己的目的。印度吞併了錫金,並且不斷的在邊境地區蠶食他國的土地。

印度總是喜歡採取小步快跑的策略,不斷的蠶食鄰國的土地,這也是印度同時與大部分鄰國關係緊張的基本原因。據悉印度國內的強硬派和高種姓人認為,印度有大量的低種姓勞力,完全可以在領土擴張上有更大的作為。在印度國內,很多低種姓人根本不會被當人看待,他們的生死也不會被關心,這也是印度民眾不太關注士兵死亡的基本原因。

印度近些年來一直都在邊境地區小動作不斷,不斷的實施蠶食政策,試圖通過今天佔一寸,明天佔一寸的策略佔領鄰國大量的土地。特別是印度內部矛盾激化,國內連續發生騷亂,甚至到了內戰邊緣的情況下,印度政府更是加速了蠶食計劃。印度的領土蠶食,導致了尼泊爾的忍無可忍,這也是尼泊爾強勢反擊,直接將三個爭議地區劃入自己的版圖,並且直接出兵佔領的基本原因。

強化不丹駐軍與建設,改變克什米爾人口結構,印度蠶食計劃很強勢。印度吞併錫金之後並不滿足,其對周邊的小國包括不丹、尼泊爾、孟加拉、斯裡蘭卡等都有吞併的野心。英國天空新聞網7月19日報導,為了強化對不丹的控制,印度繼續向不丹境內增兵,目前在不丹境內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了3000人,完全具備了隨時吞併不丹的能力。

根據報導,為了便於實現對不丹的控制,印度正在加緊修建連接印度領土與不丹的地區高速通道,確保印軍國內的部隊能快速的調集到不丹境內。印度對不丹的吞併野心非常的明顯,只是當前的國際大環境不是特別合適,印度一直沒有進行事實上的吞併。實際上,印度當前對不丹的控制能力已經非常強了,這也是不丹方面十分不滿的基本原因,不久前還直接採取了對印度境內斷水的反制措施。

印度在蠶食不丹的同時,更大的舉措就是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蠶食。印度通過修改憲法改變克什米爾地區的特殊地位,並且正在通過改變法律的方式改變當地的民族結構。印度當局廢除了先前的規定,頒布新規定:在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居住超過15年者或在當地學習7年以上的人員,均可申請當地居民的身份,並可在當地購買土地、居住和工作,還可擔任公職。這其實就是印度政府加速改變克什米爾地區民族結構的舉措,也是其蠶食克什米爾土地的計劃。印度政府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將克什米爾爭議地區變為印度的土地。

相關焦點

  • 印度在克什米爾突然動手,原來是這個原因……
    隨著賽義德王朝的建立,特別是杜蘭尼王朝、莫臥兒帝國的徵服,逐漸改變了克什米爾的宗教結構,伊斯蘭教成為主流。這裡有必要著重講一下克什米爾地區的拉達克。公元842年,吐蕃帝國贊普朗達瑪遇刺身亡後,吐蕃陷入分裂,王室後裔吉德尼瑪袞逃往阿里地區,娶當地頭人女兒為妻,開始稱王。
  • 印度僅僅是越境?——揭秘二戰後滅國侵佔領土最多的國家印度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也是一個文明古國。當然歷史上的印度文明主體既不在現在印度境內也跟現代的印度主體民族關係不大,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習慣性的稱讚印度!實際上歷史上根本沒有印度這個國家,印度只不過是一個地理名詞而已。
  • 繼不丹、巴基斯坦和尼泊爾之後,緬甸軍方也有行動
    巴基斯坦人權部門官員馬扎裡在會上表示,對印度及西方國家的各種侵害行為,伊斯蘭國家應當團結起來奮起反擊,如克什米爾和巴勒斯坦地區的主權問題的解決就刻不容緩。外媒認為,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會議,在印度咄咄逼人的情況下,伊斯蘭國家的很多共識已經達成,意味著印度又多了一些敵人。
  • 印度陷入四面楚歌!繼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後,不丹出手切斷上遊水源
    此前印度已經得罪了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現在不丹也出手了。四面夾攻之下,印度已經陷入四面楚歌的尷尬境地。印度自建國伊始便表示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因此為了實現自己的大國夢,不斷蠶食他國領土。吞併錫金、控制不丹、分裂巴基斯坦等。
  • 印度僅僅是越境?——揭秘二戰後滅國侵佔領土最多的國家印度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也是一個文明古國。當然歷史上的印度文明主體既不在現在印度境內也跟現代的印度主體民族關係不大,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習慣性的稱讚印度!實際上歷史上根本沒有印度這個國家,印度只不過是一個地理名詞而已。
  • 不丹和印度之間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不丹是位於中印邊境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的一個國家,面積3.84萬平方公裡,人口在81萬左右。儘管不丹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可實際上不丹的內政外交在相當程度上是要受印度控制的:1949年不丹與印度籤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從此印度得以名正言順幹預不丹的內政外交,這種幹預權已然高度制度化。如今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貿易夥伴、援助國和債權國。
  • 印觀察丨印度為何「點燃火藥桶」?印控克什米爾人心向背已變
    當然,印度並不想放棄這片持續了幾十年戰爭、澆灑過無數印度士兵鮮血的土地。廢除憲法第370條款之後,印度將會強力鎮壓克什米爾的分離主義分子,繼而,名正言順地向印控克什米爾大規模移民,以改變該地區現有的人口結構(穆斯林人口佔70%以上,其餘為印度教、佛教和錫克教人口)。廢除的是什麼?
  • 不丹離中國越來越近,南亞格局正悄然改變
    要確保這條走廊安全,印度就想牢牢控制不丹,2009年,中國邊防軍曾在此地區的多蘭高地小規模移動過,印軍迅速從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抽調了一個師的兵力過來警戒。雖然洞朗事件已經淡化,中印關係也在回暖,然而印度對不丹與中國的接觸仍然極為焦慮。實際上,中不關於兩國邊界問題多輪談判沒有達成最終協議,根子就在於印度從中作梗,洞朗地區只是其中之一。
  • 印度在多少個國家有駐軍呢?
    我們看到,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還是法國,之所以在世界影響力那麼大,而且國家那麼強大,其基礎就在於其海外駐軍,具備相當的全球軍事投送能力。所以很多國家也見樣學樣,最典型就是印度,印度現在在多少國家有駐軍呢?你可能想不到。
  • 涉中國領土,印度突然在克什米爾「掀桌子」目的何在
    此前,印度議會通過決議,廢除所謂「查謨—克什米爾邦」特殊地位,並成立「查謨—克什米爾」和「拉達克」兩個中央直轄區。在海叔看來,這不僅僅是單方面改變克什米爾地區數十年來現狀的舉動,其更將所謂的新的中央直轄區的地圖,畫到了中印邊界西段中國新疆的阿克賽欽等地,以及中國與巴基斯坦邊界的部分地區。
  • 向中國寫149封求救信後錫金仍被吞併,印度的擴張為何如此瘋狂
    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這個飽受殖民統治的國家,不是專心致志的建設自己的國家,反而繼承了前殖民統治者的衣缽,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以英國殖民者在南亞的勢力範圍為藍本,構建了一個「大印度聯邦」計劃,該計劃野心勃勃地把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斯裡蘭卡、阿富汗的一部分、尼泊爾、不丹、錫金、中國西藏自治區的一部分都納入了「大印度聯邦」。
  • 梁光烈接受印媒專訪:中國從未駐軍克什米爾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譚利婭】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當前正在印度訪問,這也是中國防長時隔8年後再次訪印。在中印邊界問題仍未解決,印度對中國發展多有猜忌的大背景下,中方這次訪問引起印媒的高度關注。據《印度教徒報》9月4日報導,該報日前對梁光烈進行了獨家專訪。
  • 印度真的會陷入水源危機嗎?尼泊爾、不丹真的能切斷恆河嗎?
    印度境內的河流主要有印度河,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這些河流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途徑中國,尼泊爾,不丹,印度河的上遊有兩條主要支流發源於我國,分別為獅泉河和象泉河,獅泉河源於我國西藏阿里地區革吉縣境內,進入克什米爾地區後稱為印度河,然後在轉向南流,貫穿巴基斯坦全境,在喀拉蚩附近注入阿拉伯海。
  • 領土擴張從未中斷,印度野心令四鄰不安,莫迪為何如此好戰?
    印度獨立後一直蠶食周邊國家領土,看似影響不大卻積少成多。可以說印度擴張的步伐從未中斷,是二戰後擴張領土最多的國家。印度從不驗收擴張的野心,如此好戰是因為想做南亞霸主,獨佔印度洋,最後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 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恩仇錄:印度磕磕絆絆的大國夢
    隨著二戰的結束,印度謀求獨立的呼聲愈發高漲,英國推行了"瘋人院行動"這一撤僑計劃。就這樣在1947年,印巴兩國在克什米爾大打出手,雙方打打停停,至今仍然衝突不斷。 根據不完全統計,因為戰爭而失去家園的人口超過了一千二百萬,更有十萬到一百萬不等的人因為印巴衝突而受傷或者死亡。那麼,克什米爾為何如此重要,致使印度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其拿到手?
  • 亞洲的囚徒:不丹
    自英國殖民者控制錫金後,他們從尼泊爾驅使大量移民到錫金北部,進行礦業農業和旅遊業開發,短短幾十年間就徹底改變了錫金王國的種族結構。1945年,接手英國遺產的印度,籤約成為錫金新的保護國,操縱司法把這些尼泊爾族移民全部登記為錫金公民。不久,錫金王室又被迫進行民主改革,為尼泊爾族新移民顛覆王室掃清了障礙。
  • 不丹和印度之間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不丹是位於中印邊境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的一個國家,面積3.84萬平方公裡,人口在81萬左右。儘管不丹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可實際上不丹的內政外交在相當程度上是要受印度控制的:1949年不丹與印度籤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從此印度得以名正言順幹預不丹的內政外交,這種幹預權已然高度制度化。如今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貿易夥伴、援助國和債權國。
  • 堪稱人間淨土的不丹王國,為何寧可投靠印度,也不和其他國家建交
    答案很有意思,不是中國不願意和不丹建交,甚至也不是不丹不願意和中國建交,而是一個第三方國家——印度,不允許不丹和中國建交。想和不丹建交?先得過印度這關迄今為止,與不丹建立了外交關係的國家一共只有21個,再加上歐盟這個國際組織,一共也才22個。
  • 印度,如狼似虎!-虎嗅網
    ,印度在南亞次大陸始終懷有擴張的野心,吞併錫金、克什米爾衝突、操控不丹政局等事實證實了這一點。其中錫金與不丹都成為了印度的附屬國,外交上受印度指導,境內有印度派兵駐守,只有尼泊爾與印度籤訂的《和平友好條約》,雙方是以平等互惠的原則籤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