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當前遭遇了極大的困難,災情失控,受災波及的人數逼近了110萬,每天增加的數字都在4萬人左右。印度政府已經失去了控制能力,緊急向聯合國請求資金援助。可是,就算是在特別困難的情況下,印度也沒有在邊境地區增兵備戰,可謂是寧願國內的窮人大規模的餓死,也不能暫停前線的窮兵黷武。
印度時報7月19日報導,由於後方補給線遲遲不能暢通,印軍30個海拔15000英尺哨所,50個海拔12000英尺以上哨所都遭遇了補給危機。為了解決前線士兵的生存問題,印軍開始不惜代價動用獵豹直升機停靠在高原地帶,進行物資輸送。因為洪水、泥石流及保障等多重因素影響,印度的精銳步兵師已經從高原的河谷地帶撤走,部署到了位置更高的安全地帶,但是印軍在前線的兵力總數並沒有明顯的下降。
當地時間7月19日清晨,因為暴雨影響,印度新德裡一處路面塌陷形成空洞,現場十分的可怕。這其實是印度基礎設施的真實寫照。公開報導可知,歷時8年耗資26億盧比建成的哈爾邦大橋不到一個月就被衝垮了,從2013年到現在,印度全國至少100多座橋坍塌,並且有6770座橋面臨「隨時垮塌」的風險。基礎設施的落後及建造能力的不足,是印軍補給線始終難以跟上的關鍵。雖然印度也請求了美國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支持,但是由於美日要價過高,印度大部分基礎設施還是只能自己建造。印度大部分土地是私有,所以其基礎設施建設成為了永遠難以解開的死結。
印度加速蠶食計劃,欲圖實現儘快的領土擴張。印度雖然基礎設施十分落後,雖然面臨極大的困難,但是其擴張領土的夢想卻始終很強烈。英國天空新聞網7月19日報導,印度為了擺脫內部的危機轉移民眾的注意力正在加速自己的蠶食計劃,準備通過領土的快速擴張達成自己的目的。印度吞併了錫金,並且不斷的在邊境地區蠶食他國的土地。
印度總是喜歡採取小步快跑的策略,不斷的蠶食鄰國的土地,這也是印度同時與大部分鄰國關係緊張的基本原因。據悉印度國內的強硬派和高種姓人認為,印度有大量的低種姓勞力,完全可以在領土擴張上有更大的作為。在印度國內,很多低種姓人根本不會被當人看待,他們的生死也不會被關心,這也是印度民眾不太關注士兵死亡的基本原因。
印度近些年來一直都在邊境地區小動作不斷,不斷的實施蠶食政策,試圖通過今天佔一寸,明天佔一寸的策略佔領鄰國大量的土地。特別是印度內部矛盾激化,國內連續發生騷亂,甚至到了內戰邊緣的情況下,印度政府更是加速了蠶食計劃。印度的領土蠶食,導致了尼泊爾的忍無可忍,這也是尼泊爾強勢反擊,直接將三個爭議地區劃入自己的版圖,並且直接出兵佔領的基本原因。
強化不丹駐軍與建設,改變克什米爾人口結構,印度蠶食計劃很強勢。印度吞併錫金之後並不滿足,其對周邊的小國包括不丹、尼泊爾、孟加拉、斯裡蘭卡等都有吞併的野心。英國天空新聞網7月19日報導,為了強化對不丹的控制,印度繼續向不丹境內增兵,目前在不丹境內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了3000人,完全具備了隨時吞併不丹的能力。
根據報導,為了便於實現對不丹的控制,印度正在加緊修建連接印度領土與不丹的地區高速通道,確保印軍國內的部隊能快速的調集到不丹境內。印度對不丹的吞併野心非常的明顯,只是當前的國際大環境不是特別合適,印度一直沒有進行事實上的吞併。實際上,印度當前對不丹的控制能力已經非常強了,這也是不丹方面十分不滿的基本原因,不久前還直接採取了對印度境內斷水的反制措施。
印度在蠶食不丹的同時,更大的舉措就是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蠶食。印度通過修改憲法改變克什米爾地區的特殊地位,並且正在通過改變法律的方式改變當地的民族結構。印度當局廢除了先前的規定,頒布新規定:在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居住超過15年者或在當地學習7年以上的人員,均可申請當地居民的身份,並可在當地購買土地、居住和工作,還可擔任公職。這其實就是印度政府加速改變克什米爾地區民族結構的舉措,也是其蠶食克什米爾土地的計劃。印度政府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將克什米爾爭議地區變為印度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