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到底怎麼死的?兇手是胡惟庸還是朱元璋?答案出乎意料

2020-12-12 毒舌嬤嬤

朱元璋殺功臣是鐵板釘釘的事實,誰也無法洗白,但我們不能因為朱元璋殺功臣的劣跡,就把所有功臣的死全都讓他背鍋,比如說劉伯溫,關於劉伯溫之死說法不一,流傳最廣的有兩種。

一、被朱元璋賜死

傳說劉伯溫病重在加養病期間,朱元璋派胡惟庸以探望之名,賜了毒藥,不久後劉基身亡。

二、被胡韋庸在皇上賜補藥中夾了私貨。

皇上讓胡惟庸代表其去探望病中的劉基,順便帶些宮中的補藥,胡惟庸在補藥中添加了慢性獨藥,劉基服用後慢慢死去。

我們先談談第一個版本,劉基與朱元璋情投意合,是文官,非武將,從未聽說過劉基親自帶兵打仗,只是作為軍師幫朱元璋在戰略戰術上出謀劃策。而大明剛剛建國,在國家統治方略上還需要劉基,況且劉基對朱元璋忠心朱元璋心中有數。還有一個大多數人忽略的事情,劉基死時己六十五歲,這在古時己屬高壽,朱元璋豈會相信一個六十五歲,而且己病重的老人會謀反?所以說,朱元璋沒有想過也沒有必要殺死劉基。

再看第二個版本,劉伯溫之死很可能是胡惟庸手筆

劉伯溫和胡惟庸的私怨,應該是起源於一段君臣對話。李善長辭職後,朱元璋曾就丞相人選徵求劉伯溫的意見,連續問了楊憲、汪廣洋等幾個人,劉伯溫都說不合適

朱元璋又問胡惟庸如何?

劉伯溫說:宰相好比駕車,不小心的話就就會翻車,我怕胡惟庸把車開翻了。

當劉伯溫的這句話傳到胡惟庸的耳朵裡,他本來就是一個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小人,劉伯溫自此成為他的眼中釘,儘管劉伯溫已告老還鄉,胡惟庸還是找了一個藉口成功攻擊劉伯溫,把劉伯溫牽扯進來。

劉伯溫不得不再度進京,上書待罪並留在京城。到洪武八年時,劉伯溫患病,朱元璋派已是丞相的胡惟庸前去慰問,胡惟庸讓御醫給劉伯溫開了藥方。

劉伯溫按方抓藥服用,結果病情反而更重,朱元璋只好派人護送劉伯溫回老家。

劉伯溫自知病入膏肓,命不久矣,留下遺言後不久便去世了,終年六十五歲。

後來胡惟庸的同黨塗節告發胡惟庸謀反,稱胡惟庸毒死劉伯溫,這便是劉伯溫被毒死的正史記載。後人認為,如果胡惟庸毒死劉伯溫屬實,那麼必定是受朱元璋指使。這樣一來,朱元璋便成為毒死劉伯溫的幕後元兇了。

相關焦點

  • 當年劉伯溫是怎麼死的,真是被胡惟庸毒死的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劉伯溫當時因為要殺李彬,所以就得罪了李善長,李善長和胡惟庸當時領導的淮西集團就把京城一直不下雨的責任推給了劉伯溫,他們一直給皇帝上書要彈劾劉伯溫。劉伯溫見此狀,就趕緊主動請辭,打算回到老家,隱姓埋名了。但是劉伯溫到底能不能全身而退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講一講。
  • 劉伯溫是被朱元璋指使胡惟庸下毒毒死的
    為什麼眾多史書都如此統一口徑地說劉伯溫是被胡惟庸毒死的呢?  蓋因這種說法是朱元璋「欽定」的——也許,最初發明這種說法的人就是朱元璋。  劉伯溫跟宋濂說了自己動身返鄉的時間,是二月三日。  劉伯溫病故的時間是四月十六日,距二月三日到隔了七十三天。這七十三天中,史書沒記載有什麼關於劉伯溫的故事。  可見,劉伯溫應該是患病自然死亡。  而且,劉伯溫死亡後,大概在長達四年的時間內,人們也沒有覺得他的死有什麼異樣。
  • 胡惟庸被朱元璋誅殺,胡惟庸怎麼死的?真的是被蚊子咬死的?
    胡惟庸被朱元璋誅殺,胡惟庸怎麼死的?真的是被蚊子咬死的?胡惟庸擔任丞相之職時,中書省的大權實際上由他一人掌握。按規定內外諸司大臣給皇帝的奏摺都要經過中書省,但是胡惟庸仗著朱元璋對他的寵幸,獨擅專權。凡是對他的不利的奏章都按下不發,甚至罷黜官員也不經過朱元璋同意。洪武十三年(1379年),朱元璋終於不能忍受胡惟庸欺上瞞下,結黨營私,便借著佔城國使臣事件將胡惟庸拿下。關於胡惟庸的死法,似乎有多種。
  • 胡惟庸案爆發之後,朱元璋將他餵了蚊子?他的死法可能沒這麼簡單
    胡惟庸為相,劉伯溫慘死 劉伯溫是朱元璋得到天下的智囊,有諸葛亮轉世之稱,能夠得到與武廟十至諸葛武侯齊名的評價,可見劉伯溫的能力在當時得到了普遍的認可,而朱元璋也對他非常信任,什麼事情都要問一問劉伯溫。
  • 一筐魚,讓朱元璋琢磨了17年,劉伯溫的大智慧
    朱元璋和劉伯溫上前一看,原來是一幅怪畫:上面畫著一個人,頭髮亂得像雞窩草一樣,一束束豎起來,每束都頂著一頂帽子。朱元璋左看右看,也不明白它的意思,回到宮裡又想了一夜,還是想不出什麼道理來。第二天一早,朱元璋把劉伯溫叫來,問他那幅壁畫為什麼畫成這個樣子。劉伯溫笑了笑,說:「這幅畫含義很深刻,它說明一個道理,就是冠(官)多發(法)亂呀!」
  • 神機妙算劉伯溫死前送一筐魚,17年後朱元璋才明白!可為時已晚
    但是朱元璋是一個個性多疑的人,對於劉伯溫這種半路跟隨自己的人似乎也不是很信任,最後只給他一個二百四十石的誠意伯,最後劉伯溫也死得稀裡糊塗的。劉伯溫到底是怎麼死的呢?難道是功高震主?還真不一定是!其實馬皇后和劉伯溫的關係非常好,她曾經給過劉伯溫暗示。提起朱元璋,很多人都說他火燒慶功樓。而在這之前,朱元璋請很多人吃飯。
  • 劉伯溫死前給後代留下一寶物,朱元璋找一輩子,最後卻被闖王找到
    在民間神奇傳說中,劉伯溫是先知先覺者、料事如神的預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說,並且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三分天下諸葛亮 ,一統江山劉伯溫。由此可見劉伯溫的才能、謀略、功業、皆出類拔萃,只是他的悲戚下場,又不得不令人嘆息。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劉伯溫?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朱元璋和劉伯溫在一起打天下的時候屬於英雄惜英雄,劉伯溫也是個大能人,朱元璋想到的事情他想到了,朱元璋沒想到的事情他也想到了,這讓朱元璋很是忌憚劉伯溫,但是從根本上還是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的鬥爭才有了朱元璋非殺他不了的理由。
  • 劉伯溫給胡惟庸算命,只說了1句話,就準確預言出他的最終結局
    胡惟庸,是明朝開國功臣中比較特殊的一位,由於他的原因,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從此明朝就再也沒有丞相。胡惟庸出生於元末濠州定遠,而朱元璋是濠州鍾離人,兩人算是半個老鄉,關係相當親近。公元1355年,胡惟庸就投奔到朱元璋帳下,堪稱元老級人物,資格比劉伯溫要老的多。
  •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宰相,胡惟庸到底死的冤不冤?
    胡惟庸是明朝的開國功臣,是明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宰相,」胡惟庸案「牽連甚廣,共有三萬餘人被處死,胡惟庸本人也是有一定的爭議,有人說他的死只不過是朱元璋為了集大權於一身想的一個辦法,也有人說胡惟庸死有餘辜。帶著這個爭議,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明朝建國後與胡惟庸有關的一些事情。
  • 廢除一個胡惟庸,誅殺30000餘人,朱元璋:他身後的背景確實可怕
    其中作為著名的就是胡惟庸案,那是朱元璋最得意的手筆,而且以胡惟庸為棋子,先後除去了劉伯溫和李善長兩大智囊。然而,劉伯溫到底棋高一著,雖然被皇帝勸退回家養老,但是他留下的接班人楊憲更是一個手段豐富的情報搜集官,各種抓李善長的把柄,朝堂上也是針鋒相對,很快李善長領銜的淮西集團便被這個年輕人搞得焦頭爛額,處於下風不利之位。
  • 朱元璋何時登基天氣晴朗,劉伯溫是怎麼算出來的?專家解釋不了
    實際上,他沒有那麼厲害,說白了就是朱元璋的智囊。當然了,有一件事,他算得非常準,那就是朱元璋何時登基天氣晴朗。劉伯溫是怎麼算出來的?專家解釋不了。劉伯溫知道了朱元璋的想法,每天夜觀星象。連續看了幾天,推算出了正月初四這個日子。於是,朱元璋讓準備,以方便登基時不出意外。過了一個月的時間,雨雪還是沒斷,有些人開始有些懷疑劉伯溫的推算,就連朱元璋都不放心。當正月初四那天到來,一旦雨雪還在繼續,劉伯溫的處境就危險了,畢竟是耽誤了登基。
  • 徐達是怎麼死的,朱元璋真的殺了低調的開國第一功臣嗎?
    徐達是怎麼死的,朱元璋真的殺了低調的開國第一功臣嗎? 朱元璋得以一統天下,與他手下的三位得力幹將是分不開的。李善長被朱元璋比作蕭何,授予首功。劉伯溫被朱元璋稱為「吾之子房」,其職能也如張良輔助劉邦一樣,總是能幫忙撥開迷霧。
  • 劉伯溫死前送給朱元璋一筐魚,朱元璋沒懂,17年後才明白用意
    在明太祖朱元璋身邊,跟隨著他一同打天下最終建立明王朝的,就有劉伯溫。劉伯溫死前送給朱元璋一筐魚,朱元璋沒懂,17年後才明白用意。劉伯溫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極為出色的一位軍師,朱元璋不過是一介平民,最早更是在皇覺寺中當和尚,哪怕後來參加了元末起義,靠著連年徵戰殺出了一條血路,但他後來的統一其實離不開劉伯溫的存在。
  • 劉伯溫臨終送給朱元璋一筐魚,朱元璋不知何意,直到17年後才頓悟
    說起謀士,劉伯溫絕對是箇中翹楚。在那個混亂不堪的時代,他幫助那時還是混混的朱元璋奪得民心,稱霸江山。然而這位傳奇謀士的後半生卻令人唏噓。帝王猜忌,同僚陷害,年邁體衰,這些一步一步將他逼至絕境。忠臣畢竟是忠臣,即便失去帝心,他臨終前還是送給了朱元璋一筐魚,希望能點醒這位千秋帝王。但那時正忙著處理昔日同伴的朱元璋並不知那是何意,直到17年後兒孫滿堂才得以頓悟。
  • 朱元璋借胡惟庸案株連,藍玉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藍玉是洪武年間的一名武將,他為人張揚暴躁,在政治方面沒有太多的自保政策,最終難逃一死,據記載藍玉被殺的原因有七項:一、參與了胡惟庸案;二、欺壓官民;三、私自扣關;四、侮辱元妃;五、行為無理;六、染指兵權;七、心懷不滿,但是第一點就很玄乎啊。
  • 外國使臣來朝賀,大明竟然怠慢,胡惟庸這下子活到頭了
    朱元璋去黃山避暑後歸朝,回來的第一件事就聽說劉伯溫慘死,朱元璋含淚命令二虎的錦衣衛開始搜集大臣們的有關犯罪的證據,沒有過多久,朱元璋就掌握了包括胡惟庸,藍玉等人在內的所有罪證,而朱元璋只是缺少一個機會去向胡惟庸挑明,沒有想到的是,這件事竟然會因為一個小國使臣的朝賀而被點爆。
  • 劉伯溫作《燒餅歌》,朱元璋問有何破解之法,劉伯溫說非人力可為
    隨即,朱元璋便問劉伯溫:「以天下後世之事若何?」劉伯溫打到:「茫茫天數,我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朱元璋又說:「雖然,自古國家興亡自有定數,況天,下非咱家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所以,愛卿言之何妨?」劉伯溫一看躲不過去了,於是說道:「洩漏天機,臣罪非輕!陛下恕臣萬死,才敢冒奏啊。」朱元璋便說道:「那咱家就賜你免死金牌。」
  • 被朱元璋列為必殺名單中的一人,非劉伯溫,最終竟然逃出一劫
    沒錯,這個人就是朱元璋。別的皇帝就算想殺了這些功高蓋主的有功之臣,也會害怕遭受別人的議論就一個一個慢慢殺。而他在小編看來和別的皇帝不一樣,因為他是一群一群的殺,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朱元璋和他那些開國功臣們之間的故事。
  • 朱元璋瞧不起劉伯溫,老劉靠兩個字徵服皇室,後世紛紛模仿
    明代第十位皇帝,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追劉伯溫「渡江策士無雙,古今文臣第一」,授予太師。太師是皇帝的老師,甚至比王的級別還要高。劉伯溫在死後150多年後,聲名達到巔峰,並肩諸葛亮。後世甚至認為諸葛亮只不過是三分天下,而劉伯溫則輔佐朱元璋一統江山,所以劉伯溫的成就要高於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