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殺功臣是鐵板釘釘的事實,誰也無法洗白,但我們不能因為朱元璋殺功臣的劣跡,就把所有功臣的死全都讓他背鍋,比如說劉伯溫,關於劉伯溫之死說法不一,流傳最廣的有兩種。
一、被朱元璋賜死
傳說劉伯溫病重在加養病期間,朱元璋派胡惟庸以探望之名,賜了毒藥,不久後劉基身亡。
二、被胡韋庸在皇上賜補藥中夾了私貨。
皇上讓胡惟庸代表其去探望病中的劉基,順便帶些宮中的補藥,胡惟庸在補藥中添加了慢性獨藥,劉基服用後慢慢死去。
我們先談談第一個版本,劉基與朱元璋情投意合,是文官,非武將,從未聽說過劉基親自帶兵打仗,只是作為軍師幫朱元璋在戰略戰術上出謀劃策。而大明剛剛建國,在國家統治方略上還需要劉基,況且劉基對朱元璋忠心朱元璋心中有數。還有一個大多數人忽略的事情,劉基死時己六十五歲,這在古時己屬高壽,朱元璋豈會相信一個六十五歲,而且己病重的老人會謀反?所以說,朱元璋沒有想過也沒有必要殺死劉基。
再看第二個版本,劉伯溫之死很可能是胡惟庸手筆
劉伯溫和胡惟庸的私怨,應該是起源於一段君臣對話。李善長辭職後,朱元璋曾就丞相人選徵求劉伯溫的意見,連續問了楊憲、汪廣洋等幾個人,劉伯溫都說不合適
朱元璋又問胡惟庸如何?
劉伯溫說:宰相好比駕車,不小心的話就就會翻車,我怕胡惟庸把車開翻了。
當劉伯溫的這句話傳到胡惟庸的耳朵裡,他本來就是一個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小人,劉伯溫自此成為他的眼中釘,儘管劉伯溫已告老還鄉,胡惟庸還是找了一個藉口成功攻擊劉伯溫,把劉伯溫牽扯進來。
劉伯溫不得不再度進京,上書待罪並留在京城。到洪武八年時,劉伯溫患病,朱元璋派已是丞相的胡惟庸前去慰問,胡惟庸讓御醫給劉伯溫開了藥方。
劉伯溫按方抓藥服用,結果病情反而更重,朱元璋只好派人護送劉伯溫回老家。
劉伯溫自知病入膏肓,命不久矣,留下遺言後不久便去世了,終年六十五歲。
後來胡惟庸的同黨塗節告發胡惟庸謀反,稱胡惟庸毒死劉伯溫,這便是劉伯溫被毒死的正史記載。後人認為,如果胡惟庸毒死劉伯溫屬實,那麼必定是受朱元璋指使。這樣一來,朱元璋便成為毒死劉伯溫的幕後元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