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爆發之後,朱元璋將他餵了蚊子?他的死法可能沒這麼簡單

2020-12-12 騰訊網

胡惟庸案,是一件明朝的大案,牽連極廣,直接因此喪命的人數就高達三萬多人,極為恐怖。關於胡惟庸最終的死法也是眾說紛紜,其中最傳奇的一種說法,竟說胡惟庸是被蚊子活活咬死,這樣的說法是否可信呢?

胡惟庸為相,劉伯溫慘死

劉伯溫是朱元璋得到天下的智囊,有諸葛亮轉世之稱,能夠得到與武廟十至諸葛武侯齊名的評價,可見劉伯溫的能力在當時得到了普遍的認可,而朱元璋也對他非常信任,什麼事情都要問一問劉伯溫。

朱元璋稱帝後,對眾位開國功臣大開殺戒,這一年朱元璋想找個人接任丞相李善長,不知道任用誰好,於是問問劉伯溫的建議,劉伯溫說了幾個人,比如楊憲、汪廣洋等,朱元璋覺得不好,於是朱元璋問劉伯溫,胡惟庸是否能夠勝任丞相?劉伯溫一聽,立刻表達了自己對胡惟庸極差的印象,他說胡惟庸就是一匹劣馬,讓他拉車,只會讓馬車翻車。不過朱元璋沒有採納劉伯溫的意見,最終還是任用了胡惟庸為左丞相。

「譬之駕,懼其僨轅也。」

胡惟庸,那可是李善長一手提拔起來的人,李善長和朱元璋的關係比劉伯溫與朱元璋的關係要親厚得多,畢竟他們是一個利益集團的人,從這一點看,劉伯溫不過是一個外人而已。

當李善長知道劉伯溫如此評價胡惟庸之後,對劉伯溫懷恨在心。後來,劉伯溫久病不愈,身體狀態每況愈下,朱元璋為了表達自己關懷舊臣之心,派李善長去看望他。李善長奉旨看望劉伯溫,親自帶去了不少藥物給劉伯溫治病。可是,自打吃上李善長給得藥之後,劉伯溫這病不但沒好,反而日益加重,不久之後居然病死了。這件事情傳出來之後,明白人都知道這很可能是因為李善長為了報復劉伯溫,在藥裡動了手腳,將劉伯溫給毒死了。

胡惟庸謀反疑雲

劉伯溫一死,加上如此離奇的死法,本來就愛記仇的李善長,經過這次的事件後,滿朝文武更沒有人敢得罪他了,加上他位高權重,與朱元璋的關係又鐵,李善長儼然成了一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貴了。

有了李善長這樣的靠山,胡惟庸這位丞相自然也就跟著「雞犬升天」了。在無限的膨脹之後,胡惟庸開始覺得不滿足,已是百官之首的胡惟庸最終決定謀反,並且付諸行動。

主流說法,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稱他家的舊宅井裡湧出了醴泉,所謂的醴泉,也就是說泉水有酒味兒,再說得玄乎一些,就是丞相胡惟庸家地下往上冒酒了。這樣的事情出現,說明上天眷顧大明朝,是一種祥瑞,而胡惟庸正是想借著這樣的祥瑞引誘朱元璋前來觀看,趁機謀反誅殺朱元璋。

不過,胡惟庸的奸計沒有得逞,因為朱元璋在去胡惟庸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貴人,這位貴人是一位名為雲奇的太監,寧死攔住朱元璋的車架,不讓朱元璋前去胡惟庸家觀看祥瑞,生性多疑的朱元璋,也正是因為雲奇的阻攔,返回了京城,登高望遠之下,看到了胡惟庸家的伏兵,這才免遭劫難,最終將胡惟庸一黨屠戮殆盡。

不過這個說法並不能站住腳,且不說胡惟庸不是傻子,這個什麼祥瑞的說法太過荒誕,朱元璋去看也會先派人前去確定一下。皇帝離京哪是如此隨便的事情呢。另外,太監雲奇的出現也是疑雲重重,是一個什麼樣的太監,敢攔皇帝的聖駕,丞相謀反如此機密的事情,一個太監又是如何知曉的呢?

最要命的是,根據《明太祖實錄》的記載,在正月甲午這一天,朱元璋已經得知了胡惟庸謀反的事情,而這一天已經是雲奇事件發生的前四天,既然已經知道了胡惟庸謀反,那麼為什麼要前去看什麼祥瑞呢?

根據如此多的疑點,野哥認為胡惟庸案或許並非如此簡單,至於有什麼樣的隱秘,今天這裡不做過多分析,或許,這一件明初的大案,只是朱元璋為了消除宰相制度的一步棋,而棋子正是胡惟庸。

胡惟庸之死

不管怎麼樣,胡惟庸謀反的罪名最終被落實,前文已經提到,牽連甚廣,3萬多人因此喪命,時間長達十多年。

胡惟庸的死法,流傳最廣的正是被蚊子咬死。話說胡惟庸生前最怕癢,朱元璋曾經為此還送給了他一個「痒痒撓」。也正因如此,朱元璋在定了胡惟庸罪之後,決定處死他的方式為剝光他的衣服,讓他在野外被蚊子活活咬死,最要命的是要他癢,可見朱元璋對胡惟庸的恨意有多深。

不過,這種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說法。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明史》中記載,中丞塗節告訴朱元璋胡惟庸謀反的時間,是正月,明朝的京城是北京,正月的北京哪有那麼多的蚊子去咬死胡惟庸呢?

「明年正月,塗節遂上變,告惟庸…亦以惟庸陰事告。帝大怒,下廷臣更訊,…乃誅惟庸、寧並及節。」

胡惟庸的死,在《紀事錄》中有比較明確的記載,和《明史》的記載有共同點,就是「伏誅」了,既然用到了「伏誅」一詞,應該就是在律法中死刑的方式結束得生命。不過在《紀事錄》還記載了更多,在胡惟庸死後,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在次日將他的屍體挖了出來,肢解之後餵了狗。對胡惟庸的家族懲罰更甚,男的砍頭,女的充軍了。

左丞相胡惟庸,右大夫陳寧,擅權壞法,俱伏誅於玄津橋,掘坑丈餘,埋其屍,次日復出之,肢解於市,縱犬食之。錄其家資,以妻子分配軍士,子弟悉斬之。

所以,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說法並不可信,即便是夏天的野外,被蚊子咬一夜應該也咬不死,畢竟蚊子不是吸血蝙蝠。我也曾經被至少幾百隻的蚊子咬過一夜,滿身的紅點,但是並沒有大礙,至於純野外的蚊子,就真的沒有領教過了。

文|野史日記

圖|來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胡惟庸被朱元璋誅殺,胡惟庸怎麼死的?真的是被蚊子咬死的?
    胡惟庸被朱元璋誅殺,胡惟庸怎麼死的?真的是被蚊子咬死的?胡惟庸擔任丞相之職時,中書省的大權實際上由他一人掌握。按規定內外諸司大臣給皇帝的奏摺都要經過中書省,但是胡惟庸仗著朱元璋對他的寵幸,獨擅專權。凡是對他的不利的奏章都按下不發,甚至罷黜官員也不經過朱元璋同意。洪武十三年(1379年),朱元璋終於不能忍受胡惟庸欺上瞞下,結黨營私,便借著佔城國使臣事件將胡惟庸拿下。關於胡惟庸的死法,似乎有多種。
  • 民間相傳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是真的嗎?
    電視劇《朱元璋》裡,朱元璋聽聞胡惟庸欲謀反,大怒,下令,將其綁到荒郊野外的小樹林裡,扒光衣服,讓一群蚊蟲將其咬死。被一群蚊子叮死,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爽」死之法了。就在朱元璋快要走到胡府時,一向嗅覺敏銳的他,發現胡惟庸的家裡,竟然有許多旌旗外露!這太平日子不打仗,哪裡來的旌旗?很快,朱元璋就意識到,這個濃眉大眼的胡惟庸,怕是要造反吧!想到這裡,朱元璋大怒,當即命令禁軍將胡惟庸拿下。
  • 朱元璋借胡惟庸案株連,藍玉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藍玉是洪武年間的一名武將,他為人張揚暴躁,在政治方面沒有太多的自保政策,最終難逃一死,據記載藍玉被殺的原因有七項:一、參與了胡惟庸案;二、欺壓官民;三、私自扣關;四、侮辱元妃;五、行為無理;六、染指兵權;七、心懷不滿,但是第一點就很玄乎啊。
  • 朱元璋給他頒發丹書鐵券 免死兩次 最終卻殺了他全家
    他就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之一、被朱元璋讚許「給軍食,功甚大」的中書左丞相李善長。李善長被封為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他這塊丹書鐵券可以免死兩次,連兒子也可以免死一次,「免二死,子免一死。」李善長,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縣)人。他是讀書人出身,史載「少讀書有智計,習法家言,策事多中」。
  • 朱元璋早就想殺胡惟庸,為什麼忍了七年才動手
    胡惟庸,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宰相(丞相),明朝開國功臣。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胡惟庸憑李善長推薦,任朱元璋一朝的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進左丞相,居百官之首;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被疑叛亂,爆發了胡惟庸案,胡惟庸被朱元璋處死。
  • 「胡惟庸案」是朱元璋自導自演?太監雲奇告密過程貓膩百出
    醴泉就是一種帶有淡淡酒香的甘泉水,很是珍貴,並且這胡惟庸還說自家府邸發現這種泉水,乃是祥瑞之昭。這朱元璋一聽也是非常好奇,於是決定要去胡惟庸的府邸看看這等奇事。一番準備之後,朱元璋在侍衛隨從的簇擁保護下,從西華門出了宮,前往胡府觀賞醴泉。
  • 胡惟庸案為明朝第一冤案?通過李善長的死,就知道朱元璋玩的是鳥盡...
    緊接著,汪廣洋被貶謫「廣南」,之後在貶謫的路上被賜死,汪廣洋的小妾也要跟從一起死,而這個小妾是一個陳知縣的女兒。朱元璋知道後大怒說到:「沒官婦女,止給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給?」 朱元璋的意思是,官家的婦女都給了功臣,其他文臣哪裡去找這些好的女子。
  •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任宰相胡惟庸是怎麼死的?真的是被蚊子咬死的?
    胡惟庸當上宰相後,日益驕橫跋扈,官員的升降,甚至生死都由他決定,對不利於自己的奏摺隱秘不報,一些喜歡鑽營的官員,都走胡惟庸的後門得到升遷,胡惟庸也感覺滿朝都是自己的黨羽,可以和朱元璋掰手腕了。朱元璋一直密切地觀察著胡惟庸,深感宰相權力太大,宰相專權會對皇權統治有很大隱患,於是他決定對宰相這個職務動手。
  • 如果藍玉、胡惟庸、李善長一起造反,能扳倒朱元璋嗎?
    李善長少時愛讀書有智謀,隨朱元璋南徵北戰,出生入死,比肩漢代丞相蕭何。 朱元璋曾問李善長:「天下之亂什麼時候才能平定呢?」李答:"秦末戰亂之時,漢高祖從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胡亂殺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業。現在元朝綱常已經混亂,國家四分五裂,倘若效法漢高祖,天下便可輕易平定!"
  • 朱元璋為什麼忍了七年才殺胡惟庸?這不是他的性格
    明初四大案件,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恆案、藍玉案。 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可能是談論最多的案件,但胡惟庸案,我看過很多人分析,大部分都說胡惟庸是為誣陷謀反而殺,我沒有看到幾個人分析正確,今天我想給大家解讀一下胡惟庸案件。 解讀了胡惟庸案件,你也能懂,明朝官員內部的事情。
  • 廢除一個胡惟庸,誅殺30000餘人,朱元璋:他身後的背景確實可怕
    無論是哪種說法,朱元璋之所以取國號明,相信還有一層明明白白的味道,而老朱為了國家能夠「明白」,著名的洪武四大案就是朱元璋整頓吏治和帝王心術的傑作。其中作為著名的就是胡惟庸案,那是朱元璋最得意的手筆,而且以胡惟庸為棋子,先後除去了劉伯溫和李善長兩大智囊。
  • 劉伯溫到底怎麼死的?兇手是胡惟庸還是朱元璋?答案出乎意料
    朱元璋殺功臣是鐵板釘釘的事實,誰也無法洗白,但我們不能因為朱元璋殺功臣的劣跡,就把所有功臣的死全都讓他背鍋,比如說劉伯溫,關於劉伯溫之死說法不一,流傳最廣的有兩種。一、被朱元璋賜死傳說劉伯溫病重在加養病期間,朱元璋派胡惟庸以探望之名,賜了毒藥,不久後劉基身亡。二、被胡韋庸在皇上賜補藥中夾了私貨。皇上讓胡惟庸代表其去探望病中的劉基,順便帶些宮中的補藥,胡惟庸在補藥中添加了慢性獨藥,劉基服用後慢慢死去。
  • 胡惟庸有沒有打算謀反?「胡惟庸案」背後真相是什麼?
    我們不清楚胡惟庸當時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有可能是為進一步擴大相權投石問路,也有可能僅僅出於工作疏忽。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不是一件什麼了不得的大事,雖然胡惟庸此舉確實屬於僭越,但用這點來說胡惟庸意圖謀反就太過牽強了。
  • 明朝首席特務殺人三萬沒留罵名,只因他偵破了胡惟庸毒殺劉基案?
    胡惟庸也不知道是咋想的,居然沒經過認真考察,就要收買錦衣衛坐探福壽來毒殺徐達:「惟庸遂誘達閽者福壽以圖達,為福壽所發。」福壽上報給毛驤,毛驤上報給朱元璋,朱元璋「恍然大悟」:「胡惟庸居然敢預謀毒殺徐達,那麼毒殺劉基這件事兒,肯定也是他幹的!」
  •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宰相,胡惟庸到底死的冤不冤?
    胡惟庸是明朝的開國功臣,是明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宰相,」胡惟庸案「牽連甚廣,共有三萬餘人被處死,胡惟庸本人也是有一定的爭議,有人說他的死只不過是朱元璋為了集大權於一身想的一個辦法,也有人說胡惟庸死有餘辜。帶著這個爭議,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明朝建國後與胡惟庸有關的一些事情。
  • 有人說他是被朱元璋冤殺的,有人卻又說不是被冤殺的,到底怎樣?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佔城國向大明朝進貢,胡惟庸等人膽大包天,竟敢不報告朱元璋,私吞了這些貢品。後來有宦官進宮將此事奏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下令責備中書省臣。哪只胡惟庸和汪廣洋表面上叩頭謝罪,其實暗地裡將罪過推給了禮部。可是禮部的官員也不吃這套,又歸責任推回給了中書省。朱元璋見底下部門相互推諉,更加憤怒,下令將全部官員關押起來,嚴查此事。
  • 株連三萬人的胡惟庸謀反案,說胡謀反,不如說他是一用完了的棋子
    2.在胡惟庸一案爆發前,就有很多人認為他不是個正人君子,是個睚眥必報的小人,第一個是劉伯溫,朱元璋曾問過劉伯溫,胡惟庸是不是當宰相的料,劉伯溫說:「不可不可,區區小犢,一經重用,僨轅破犁,禍且不淺了」。這句話傳到胡惟庸耳朵裡後,胡惟庸一直嫉恨於心,有的史料更是說劉伯溫的死是由於胡惟庸投毒所致,當然此猜測已被推翻。
  • 明朝開國功臣胡惟庸死得有多慘?
    胡惟庸,今濠州定遠人,明朝開國功臣,最後一任中書省丞相。因被疑叛亂,爆發了胡惟庸案,後被朱元璋處死。
  • 李善長七十多了,朱元璋為何要殺他?看他幹的那些事被殺純屬活該
    事實上李善長比起蕭何的確是分毫不差,當朱元璋攻佔應天,其他的將士都在爭搶金銀珠寶的時候,唯有李善長將應天府的賦稅、人口等珍貴典籍悉數保存,因為他知道這些都是將來朱元璋立足的資本。而朱元璋在外徵戰之時,還是李善長將後勤管理的井井有條,所以朱元璋從來不用為後方擔心。
  • 比如胡惟庸
    第一位:明初宰相胡惟庸據《明史》所載,明初時朱元璋為整頓吏治、懲治貪汙,策劃了「洪武四大案」,爆發於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就是其一,受此案株連的足足有三萬餘人,時人稱之為「胡獄」,胡惟庸也成為歷史上極具代表性的,因功高震主而被殺掉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