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明朝,想起朱元璋。作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可以說就是明朝的代表,而朱元璋草根逆襲皇帝以及後來在他身上發生的很多事,讓朱元璋是不出名都不行。
而朱元璋在位期間,就比如「藍玉案」、「胡惟庸案」,可以說在當時都是轟動明朝的大案,今天我們重點來聊一聊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雲奇告變
胡惟庸,作為明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官拜宰相一職,可以說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而胡惟庸的「謀逆罪」,說起來在明史記載中,它是這麼一回事。
洪武十三年,宰相胡惟庸向朱元璋說了一件事引起了朱元璋極大的興趣,這是什麼事呢?就是胡惟庸向朱元璋說自家的府邸中自己冒出一股醴(lǐ)泉。
醴泉就是一種帶有淡淡酒香的甘泉水,很是珍貴,並且這胡惟庸還說自家府邸發現這種泉水,乃是祥瑞之昭。這朱元璋一聽也是非常好奇,於是決定要去胡惟庸的府邸看看這等奇事。
一番準備之後,朱元璋在侍衛隨從的簇擁保護下,從西華門出了宮,前往胡府觀賞醴泉。就在朱元璋出宮沒多久,就快要到胡府的時候,一個宦官慌慌張張跑到朱元璋隊伍前面來了個攔駕,而且絲毫沒有停頓的意思。
見到如此冒冒失失,話也不說,也不知道是不是圖謀不軌的人,被侍衛圍起來一頓暴揍那是免不了的了。外面的動靜驚動了朱元璋,朱元璋一看,認出了他是西華門的宦官雲奇。
不過此時的雲奇已經被打得是說不出話來了,但是他的手仍然在那裡不斷比劃,指向胡惟庸的府邸,似乎要說什麼。
覺得此事有蹊蹺的朱元璋,於是命令隊伍停止前行,而他自己則登上西華門門樓,向胡府望去。這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原來在胡惟庸的府邸內,全是埋伏的重兵,手持武器躲藏在走廊兩旁和牆壁後面。
此時朱元璋心裡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所謂的祥瑞是假,醴泉是假,唯一真的是打算要他的命,於是讓人徹查胡惟庸。這就是明史中記載的「雲奇告變」,而也是因為這件事,才有了後面朱元璋誅殺胡惟庸九族,前後牽連3萬多人的「胡惟庸案」。
雲奇告變疑點頗多,朱元璋自導自演?
雖然雲奇告變在明朝史料中的鐵板釘釘的事情,但是別說現在,就算是在當時,此事在很多人眼中也是迷霧重重,疑點頗多,很多人都覺得是朱元璋自導自演,誅殺功臣所找的藉口。
這雲奇告變主要有以下3個疑點,我們來理一理:
1,胡惟庸既然調集重兵埋伏在他自己的府邸打算伏擊朱元璋,那麼必然有一個調兵入府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相對於後來的把兵埋伏在府邸,我覺得更是容易被發現。雲奇身為西華門的內史,那麼雲奇的主要活動肯定是在西華門。
雲奇天天在西華門,既然能夠發現埋伏的重兵,為何早期發現不了進入胡府的士兵呢?還有,就算原來真是沒有發現,為何偏偏朱元璋要去胡府時他才發現,早不發現晚不發現,這未免太巧了。
2,根據《明太祖實錄》部分史料記載,早在胡惟庸案發生的前幾天,其實就有人向朱元璋告密說胡惟庸有造反之意。
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相信以朱元璋警惕的性格,朱元璋斷然不會說再去胡惟庸的府邸,但是朱元璋還是去了,這說明個什麼問題?那就是此事不簡單。
3,這一點也是最讓人不可理解的,我們還是要拿雲奇來說。這造反,在歷朝歷代可以說都是驚天大案,自然是越隱秘越好,胡惟庸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沒有九成的把握怎麼會去施行。
西華門既然可以將胡惟庸府邸內部情況看得一清二楚,胡惟庸又不是傻子,怎麼會想不到這個問題,又怎麼會讓雲奇去看到他埋伏重兵,除非胡惟庸是傻子,但胡惟庸不是傻子。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濫殺功臣是他被世人詬病主要一點。野史記載及民間傳聞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殺功臣,雖然正史未有記載,但是足以說明朱元璋對待功臣確實不咋地,不然也不會有這種流言蜚語的黑化傳聞了。
我們結合當時胡惟庸高居相位,掌管生殺廢黜大事,甚至到了內外各部門的奏章,朱元璋都沒看就被他看了的諸多情況來看。
顯然最理性的分析應該是朱元璋感覺自己的皇權受到的威脅,才痛下殺手殺了胡惟庸。這點從後來胡惟庸死後,朱元璋廢除宰相一職可以說明問題。
所以,胡惟庸案,說朱元璋「自導自演」其實也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