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大明三大賢相之首,深得朱元璋認可,因位高最終被人清算

2020-12-19 煙雨紅燈籠

胡惟庸在明朝初期,可是風雲變幻的人物,他即是開國元勳,也是大明開國後的第二位宰相。不論他的功績,單是他做宰相後的權利,也是非常利害的,甚至一度讓做了皇帝的朱元璋,天天睡不穩覺。

由此可見,胡惟庸在明朝開國時期,有多麼大的權威。如果說朱元璋做皇帝後,最想殺的人是誰,那麼一定就數胡惟庸莫屬了。至於為什麼這麼說,主要是因為,胡惟庸的黨政權利過大。

其實說實話,胡惟庸雖然黨政權利過大,但他的能力還是有的,不然怎麼能說,他是明朝第一位宰相呢?這可不是虛話,朱元璋打天下時,胡惟庸也是出了大力的。

作為明朝的開國元勳,中書丞的最後一位丞相,他可是走到了人生巔峰。他和李善長是同鄉,堪稱文官一流的頭頭,因為能幹有才,朱元璋非常的欣賞他。

由其是朱元璋誅殺楊憲之後,胡惟庸更是,百杆尺頭再進一步。先是由李善長推薦,他出任了右丞相,再後來趁著楊憲被殺,終於做到了左丞相,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百官之首。

胡惟庸能夠一家獨大,也跟朱元璋信任他有關,不然他也不會無法無天。手下百官,任免罷赤,也全是胡惟庸一句話的是。後來那些沒出頭的官員,看胡惟庸有此能力,也都來敷衍奉承,對其極其獻媚。

這種不把人放在眼裡的氣焰,讓同是元老功勳的徐達,十分的痛恨他,因此報告朱元璋,這才讓朱元璋反思,最終對他強力出手。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老家的井裡,突然長出了竹筍。

這種情況被有心人認為,是天降的祥瑞,更加認為胡惟庸的不凡。從而也讓胡惟庸,增長了異心,這也是朱元璋殺他的主要原因。

相關焦點

  • 如果藍玉、胡惟庸、李善長一起造反,能扳倒朱元璋嗎?
    李善長(1314年-1390年),今安徽定遠縣人,大明開國功臣。李善長少時愛讀書有智謀,隨朱元璋南徵北戰,出生入死,比肩漢代丞相蕭何。 胡惟庸因同鄉李善長舉薦,平步青雲,後因多年為相,遂忘乎所以,有事不奏自行決斷,熱衷功名之徒等競相奔走於其門,賄送金帛、名馬、玩好之物,不可勝計。 定遠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筍,水深數尺,別有用心之人爭相說是祥瑞之兆,更有人說胡惟庸祖墳晚的火光照亮夜空,胡惟庸從此有了異心。
  • 胡惟庸案爆發之後,朱元璋將他餵了蚊子?他的死法可能沒這麼簡單
    胡惟庸為相,劉伯溫慘死 劉伯溫是朱元璋得到天下的智囊,有諸葛亮轉世之稱,能夠得到與武廟十至諸葛武侯齊名的評價,可見劉伯溫的能力在當時得到了普遍的認可,而朱元璋也對他非常信任,什麼事情都要問一問劉伯溫。
  • 朱元璋登基後,清算了徐達等30多位開國功臣,為何放過湯和四人?
    歷史上,帝王們在改朝換代之後,或多或少都會對有功之臣進行一番清算。其中,殺出名氣的可能就要數劉邦和朱元璋了。巧的是,這二人都是草根出身,劉邦在發跡之前,就是十裡八村的街溜子,朱元璋更慘,吃不上飯,只好跑廟裡當和尚。
  • 胡惟庸被朱元璋誅殺,胡惟庸怎麼死的?真的是被蚊子咬死的?
    胡惟庸被朱元璋誅殺,胡惟庸怎麼死的?真的是被蚊子咬死的?胡惟庸擔任丞相之職時,中書省的大權實際上由他一人掌握。按規定內外諸司大臣給皇帝的奏摺都要經過中書省,但是胡惟庸仗著朱元璋對他的寵幸,獨擅專權。電視劇《傳奇皇帝朱元璋》中,胡惟庸被押往午門外,頭和四肢分別套上一匹馬,隨著行刑命令的下達,胡惟庸越來越痛苦。不過在死之前,他仍聲嘶力竭地喊:朱元璋你就算躲過了這一劫,也躲不過下一劫。在他剛喊完,五馬飛奔,胡惟庸立刻被五馬分屍。
  • 朱元璋早就想殺胡惟庸,為什麼忍了七年才動手
    胡惟庸,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宰相(丞相),明朝開國功臣。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胡惟庸憑李善長推薦,任朱元璋一朝的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進左丞相,居百官之首;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被疑叛亂,爆發了胡惟庸案,胡惟庸被朱元璋處死。
  • 外國使臣來朝賀,大明竟然怠慢,胡惟庸這下子活到頭了
    所以也深得朱元璋的賞識,但是胡惟庸在掌握宰相職權後,卻也步入了自己恩師的後塵,而這一搞就把自己的美好生涯毀了,還被朱元璋誅滅九族。 2、欲蓋彌彰,實屬找死 看著胡惟庸和禮部官員之間的爭吵,朱元璋立即叫停了,然後對這兩位大臣說,不管是誰錯,都有失大明的國格,而你們身為朝廷的重臣,竟然還在這裡相互抵賴,這成何體統,隨即命令手下,將這兩位官員押進大牢,這也是朱元璋開始除害的開始。
  • 兇手是胡惟庸還是朱元璋?答案出乎意料
    朱元璋殺功臣是鐵板釘釘的事實,誰也無法洗白,但我們不能因為朱元璋殺功臣的劣跡,就把所有功臣的死全都讓他背鍋,比如說劉伯溫,關於劉伯溫之死說法不一,流傳最廣的有兩種。一、被朱元璋賜死傳說劉伯溫病重在加養病期間,朱元璋派胡惟庸以探望之名,賜了毒藥,不久後劉基身亡。二、被胡韋庸在皇上賜補藥中夾了私貨。皇上讓胡惟庸代表其去探望病中的劉基,順便帶些宮中的補藥,胡惟庸在補藥中添加了慢性獨藥,劉基服用後慢慢死去。
  • 廢除一個胡惟庸,誅殺30000餘人,朱元璋:他身後的背景確實可怕
    朱元璋從記事起估計就是一直在想辦法找吃的,後來登上至尊之位的一系列操作在很多人看來就是不折不扣的「暴君」行為,而且是在盡情地宣洩自己吃過的可是換個角度思考,老朱父母兄弟姐妹被元政府害死,找份工作還要被老闆壓迫,拿寺廟低保救急卻被排擠,好不容易混上老闆位置,底下的員工還各個比自己厲害,有這樣的經歷,日後能夠為了維護來之不易的權利
  • 比如胡惟庸
    第一位:明初宰相胡惟庸據《明史》所載,明初時朱元璋為整頓吏治、懲治貪汙,策劃了「洪武四大案」,爆發於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就是其一,受此案株連的足足有三萬餘人,時人稱之為「胡獄」,胡惟庸也成為歷史上極具代表性的,因功高震主而被殺掉的大臣。
  • 劉伯溫是被朱元璋指使胡惟庸下毒毒死的
    為什麼眾多史書都如此統一口徑地說劉伯溫是被胡惟庸毒死的呢?  蓋因這種說法是朱元璋「欽定」的——也許,最初發明這種說法的人就是朱元璋。  洪武八年(1375年)元旦,朱元璋君臣在朝堂上慶賀新年,劉伯溫躬逢其盛,曾隨喜寫了一首《乙卯歲首早朝奉天殿,柬翰林大本堂諸友》,應該說,身子骨還可以。  而從劉伯溫的好朋友宋濂所作《恭題御賜文集後》裡看,劉伯溫是在該年二月初患上了「霜露之疾」,遂得朱元璋批准,還鄉養老。  霜露之疾,語出《史記?
  • 胡惟庸、李善長、藍玉聯合起來,大明落到他們手上的機率有多大?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這裡說的可能性並非三人聯合的可能,而是大明江山改姓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很多人可能會有相反的意見,認為三人當時的權勢燻天。李善長不用多說,雖然是個文官,但是其非常有智謀,也是朱元璋的軍師,比肩漢代丞相蕭何。
  • 朱元璋為何殺了那麼多開國功臣,朱元璋原來是誰的部下?
    我想朱元璋的心中偶像一定是劉邦,因為劉邦教他的東西太多啦!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稱帝後,都殺了不少功臣,劉邦是『』狡兔死、走狗烹『』,那明太祖朱元璋誅殺功臣又是什麼目的呢?朱元璋是個強勢皇帝,而且很有心機,朱元璋並不像很多人說的沒有文化,其實朱元璋的母親還是教了朱元璋識些字的,不然後來湯和來信叫他參加紅巾軍,他怎麼看得明白呢?
  • 「胡惟庸案」是朱元璋自導自演?太監雲奇告密過程貓膩百出
    長相「不咋地」的朱元璋(畫像)而朱元璋在位期間,就比如「藍玉案」、「胡惟庸案」,可以說在當時都是轟動明朝的大案,今天我們重點來聊一聊胡惟庸案。醴泉就是一種帶有淡淡酒香的甘泉水,很是珍貴,並且這胡惟庸還說自家府邸發現這種泉水,乃是祥瑞之昭。這朱元璋一聽也是非常好奇,於是決定要去胡惟庸的府邸看看這等奇事。一番準備之後,朱元璋在侍衛隨從的簇擁保護下,從西華門出了宮,前往胡府觀賞醴泉。
  • 朱元璋給他頒發丹書鐵券 免死兩次 最終卻殺了他全家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了享國276年的大明王朝。朱元璋登基後,封賞了一批開國功臣。在這一批開國功臣中,有6人被封為爵位最高的公爵。這就是通常所稱的「開國六公」。因此,雖然李善長年齡很大了(他比朱元璋大了足足14歲),但他升職很快,歷任帥府都事、中書省參議、行省參知政事、右相國、左相國等要職,基本上就是朱元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明朝建立後,李善長不但位列「開國六公」之首,獲頒丹書鐵券,還與朱元璋結上了親家。朱元璋為了籠絡李善長,將長女臨安公主下嫁李善長的兒子李祺。李善長又成了皇親國戚,一時風光無兩,人人羨慕。
  • 神機妙算劉伯溫晚景悽慘:大明開國功勳真的生存不易?
    太祖用其策,誘友諒至,大破之。 隨後,劉伯溫作為參謀型人才,幫助制定一系列有助於統一的規劃設計。 龍興守胡美譴子通款,請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難色。基從後踏胡床,太祖悟,許之,美降,江西諸郡皆下。大旱,請決滯獄,即命基平反,雨隨注。因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太祖方欲刑人,基曰:「此得土得眾之象,宜停刑以待。」後三日,海寧降,太祖喜。
  • 開國功臣被殺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看清楚上面5個字
    起初,朱元璋不過是郭子興手下的小卒,不過後來卻成功逆襲,最終於1368年還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的成功離不開如徐達、常遇春、劉伯溫等這樣功臣的大力輔佐,不過他在坐上龍椅後卻對那些有功之人揮起了屠刀。如"胡惟庸案"就一口氣殺死了至少3萬多人,但當時其中有個涉案大臣卻多活了10年才被處決。他是誰,又為何有這樣的特殊待遇呢?
  • 馬皇后:被譽為「四大賢后」之一,朱元璋的得力助手,難得的好人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經過十五年的努力終於在南京紫金山登基稱帝,立國大明。建國之初選擇結髮妻子馬氏為皇后,長子朱標為太子,穩定了國本。2:朱元璋一度把馬皇后比作長孫皇后,馬氏謙虛不敢當,實際則當之無愧太祖朱元璋是個念舊的人,畢竟是農民出身。老朱懷念以前那段時光,經常把馬氏比作唐代著名的賢后長孫皇后。即使退朝以後回到後宮,也經常提及此事。
  • 大明王朝,是安徽人的天下?
    淮西勳貴,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呢?簡單來說,淮西勳貴裡的大多數人,都是跟著朱元璋一起建立明朝的開國大將,多為朱元璋的老鄉。這裡面,有明朝第一功臣徐達、有比肩漢代丞相蕭何的開國功臣——李善長、有衛國公鄧愈、信國公湯和、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自己的外甥李文忠、最後一任中書省丞相胡惟庸等等。他們的家鄉,距離朱元璋的老家,都不遠,都屬於淮西集團的成員,人稱:淮西勳貴!
  • 76歲李善長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洪武二十三年,告老還鄉的李善長還被朱元璋以十年前的「胡惟庸案」追責,最後斬草除根,斬盡殺絕。什麼叫斬盡殺絕?那就是幾乎,李家以及和他相關的人,幾乎被屠戮而盡。當年比朱元璋還年長十四歲的李善長,就這樣未過八十歲生日而死掉了。恰好,他也是擁有丹書鐵券者之一,擁有這個號稱,大明催命符的「保命符」。
  • 朱元璋麾下的「七大名人」,善始又能善終的,卻只有一個
    我們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草根」,他之所以能夠成就霸業,一統天下,其實,這與他麾下的那些文臣武將們的拼死效命,是完全分不開的。大明王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對待那些曾隨他出生入死的弟兄,的確是論功行賞的,然而遺憾的是,當大明基業穩固之後,朱元璋便開始卸磨殺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