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高顏值 鄉村旅遊富村民

2020-09-05 青海新聞網

遊客在磨爾溝鄉村旅遊景區體驗全省唯一的智慧露營艙。

互助土族自治縣磨爾溝村。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互助土族自治縣磨爾溝村緊鄰南門峽水庫,村莊沿山谷蜿蜒布局,流水穿村而過。近年來,我省持續加大對鄉村旅遊的扶持力度,把農業資源、自然生態、鄉情鄉愁與旅遊業相融合,給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賦予新的價值,鋪就了新的富民之路。

昔日腦山地如今網紅村

青海在漸涼的天氣裡迎來了絢爛多彩的秋季。南門峽鎮磨爾溝村,由「山水林草湖田」構成的田園美景,增豔了綠水青山。

8月31日10時,磨爾溝村的村民們已經陸續在家門口擺起了小攤。村民裴生軍和妻子是磨爾溝村的貧困戶,一大早便忙著招呼遊客,一刻也閒不下來。

「今年6月到現在,生意還不錯!」裴生軍說。他和當地許多村民一樣,以前一直在外務工,這兩年依託磨爾溝村鄉村旅遊的發展,在家門口銷售當地特色小吃,今年半年的收入已經超過往常外出打工一年的收入。

地處南門峽鎮西部腦山地區的磨爾溝村,距離南門峽水庫不到3公裡,這裡山川秀美,風光旖旎。全村302戶1086人,耕地少,農業經濟薄弱,產業基礎單一,這些成了磨爾溝村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建檔立卡貧困戶曾佔全村總戶數的三分之一。

如今的磨爾溝村,隨著鄉村旅遊發展,不僅成為環西寧一小時旅遊圈內的「網紅」旅遊點,還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過去,我們雖然守著好風景但沒錢。現在,依靠鄉村旅遊,家家都過上了好日子。」說起磨爾溝村的變化,村民們感慨道。

返鄉村民創業當起小老闆

旅遊扶貧不僅給磨爾溝村村民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也提振了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幹勁,轉變了他們的思路,點燃了他們的創業夢想。

12時左右,磨爾溝村道路兩側的農家樂門前陸續有自駕車駛來。客人一到,村民裴應業將提前準備好的飯菜端上桌,一家人也開始忙碌起來,紅火的旅遊為他們一家帶來不錯的收入。

裴應業一直生活在磨爾溝村,是村裡第一批由開茶園轉型為開農家樂的村民。說起近幾年磨爾溝村的變化,他感慨萬千。「在村民眼裡,以前開在附近的茶園只需要幾張桌子,幾把椅子就夠了。現在可不一樣,農家樂不僅要有特色,環境衛生各方面都得升級。」

裴應業介紹,從磨爾溝村開始發展鄉村旅遊以來,村民們就全程參與到鄉村振興建設中。目前,全村從事鄉村旅遊經營的有46戶,開農家樂的有17戶,整個景區吸納貧困戶60多人,佔全村貧困戶的60%以上,貧困戶平均每月增收2000多元。

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從2018年至今,磨爾溝村第一書記唐忠林見證了這個默默無聞小鄉村摘掉「窮」帽子的過程。唐忠林記得,2018年,這個村子剩下了不到100人,多數村民外出打工。「山好水好空氣好,就是留不住人……」

作為省文化和旅遊廳幫扶村,磨爾溝村以旅遊業作為產業發展的突破點,打破以往傳統扶貧方式,以旅遊業為中心,結合種植養殖業發展,將磨爾溝村建成集生活、娛樂、民俗、農業觀光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示範村。

唐忠林介紹,近年來,磨爾溝村通過修建木棧道、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旅遊廁所等旅遊基礎設施,以文化旅遊扶貧的形式,引導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村子變美了,村民的收入渠道也更寬了。

今年,磨爾溝鄉村旅遊景區高空吊橋、玻璃滑道等娛樂項目投入運營,自6月22日景區開業以來,吸引了15萬遊客,總營業收入達到129萬元,其中最多一天接待遊客人數超過7000人。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青海多數旅遊資源都集中在鄉村牧區。為把潛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我省文旅部門創新發展優勢,推動鄉村旅遊由傳統的食宿、娛樂向休閒度假、旅遊觀光、康體養生、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製作轉變。同時,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內涵,探索形成多類型、各具特色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隨著文化和旅遊產業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文化旅遊產業扶貧龍頭示範引領作用逐步顯現。目前,全省各市州還建成了以手工藝品製作等為主體的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在產品研發、生產推廣、經營銷售等鏈條,大量吸納當地和周邊群眾就業,增加了農牧民收入。此外,我省根據不同地區實際需求,提供「訂單式」培訓服務,增強貧困戶的「造血」能力。

相關焦點

  • 綠水青山高顏值鄉村旅遊富村民
    近年來,我省持續加大對鄉村旅遊的扶持力度,把農業資源、自然生態、鄉情鄉愁與旅遊業相融合,給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賦予新的價值,鋪就了新的富民之路。昔日腦山地如今網紅村青海在漸涼的天氣裡迎來了絢爛多彩的秋季。南門峽鎮磨爾溝村,由「山水林草湖田」構成的田園美景,增豔了綠水青山。
  • 美了鄉村富了村民 鄉村旅遊帶來新生活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6日電題:美了鄉村富了村民 鄉村旅遊帶來新生活新華社記者王雪冰秋意漸濃,天氣轉涼,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岱海鎮三蘇木村的「魚悅農家樂」院落裡,遊客們的歡聲笑語讓這裡顯得格外熱鬧
  • 青川:綠水青山高顏值 全域旅遊富群眾
    近年來,青川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提出了建設生態旅遊目的地和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縣的發展目標,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全域旅遊發展新局面,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全域旅遊發展之路。
  • 【地評線】荔枝網評:美了環境富了口袋 ,鄉村旅遊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預計在未來2至3年,鄉村休閒旅遊業將發展成為營業收入接近億萬元的大產業,對於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意義重大。   鄉村旅遊利用鄉村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把農耕活動與休閒農業、傳統農業文明與現代鄉土文化有機結合起來,能夠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發展,從而有力推動鄉村振興。
  • 連城:綠水青山富農家
    近年來,該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建設美麗連城,在全力護航生態同時,努力把綠水青山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濟發展優勢,引領廣大農民發展綠色經濟、脫貧致富,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 高市鄉 美麗鄉村建設讓綠水青山「俏」起來
    位於高市鄉的東源口村,青山疊翠、河水潺潺,一幢幢現代樓房鑲嵌在青山綠水間,美不勝收。近年來,東源口村始終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組織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大整治,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打造全域美麗大花園。  在高市鄉東源口村綜合廣場處,鄉村兩級工作人員和項目施工方、監理方正在進行綜合廣場項目的驗收工作。
  • 雅安雨城:美了鄉村 樂了遊客 富了村民
    鄉村變化新 近郊遊遊新村 雅安雨城區因「西蜀天漏」而得名,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20天,森林覆蓋率達72.35%。 近年來,雨城區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把「綠色」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新能源」,以建設幸福美麗鄉村為突破口,估計村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農家樂成為幸福美麗鄉村的新載體。 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不少城裡人嚮往的生活。於是,胡遠將旅遊目的地瞄準城區周邊農家樂。既要有看的、有玩的、有吃的,還要離得近,一番搜索後,胡遠發現滿足這些條件的農家樂其實真不少。
  • 鄉村美了,村民富了——川中丘陵地區走訪見聞
    新華社成都7月17日電 題:鄉村美了,村民富了——川中丘陵地區走訪見聞新華社記者張海磊川中丘陵農村以往因發展傳統養殖,村民環保意識薄弱,導致環境髒亂差。近日,記者走訪發現,經過實施垃圾治理、汙水處理、糞汙利用等行動,同樣的鄉村如今呈現出另一番景象:路面整潔了,鄉村變美了,產業也得到了發展。
  • 羅源西蘭鄉磹石村:鄉村旅遊持續升溫 帶旺鄉村帶富村民
    羅源西蘭鄉磹石村:鄉村旅遊持續升溫 帶旺鄉村帶富村民 2020-11-10 11:04:31  來源:羅源縣廣播電視臺
  • 福旅集團啟動將樂縣全域旅遊 綠水青山解鎖鄉村振興新畫卷
    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把生態文明和旅遊業發展深度融合,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和「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陳揚標董事長指出,要「在創新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堅持可持續發展,打造「宜居宜遊、生活美好」的生態康養旅遊目的地,創新生態文明建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實現生態高顏值、發展高素質。
  • 【旅遊】平壩區小河灣:旅遊興村民富 美麗鄉村入畫來
    【旅遊】平壩區小河灣:旅遊興村民富 美麗鄉村入畫來 2020-09-23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廈門市:鄉村振興生態美 產業發展百姓富
    昨天,市委宣傳部組織的「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走好新時代長徵路」學習體驗活動走進同安軍營村、翔安馬塘村等地,參加學習體驗活動的一行人見證了鄉村振興帶來的山鄉巨變。 在廈門海拔最高的行政村軍營村,大家看到,昔日邊遠的山村依靠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一躍發展成為「中國最美休閒鄉村」。
  • 「掘金」綠水青山:生態旅遊撬動金華婺城鄉村振興
    婺城生態和諧,市民村民幸福指數高。田雙雙 攝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張苑 記者沈貞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兩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之際,在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處處綠水青山正在「湧金淌銀」,綠色發展正當時。
  • 興仁市鄉村旅遊富了村民
    「賞山清水秀,田園風光,看苗族習俗,看苗族服飾,品苗族風情,想不到興仁鯉魚壩鄉村旅遊也是這麼有特色。」這是來自浙江金華的王先生在遊覽黔西南州興仁市屯腳鎮鯉魚壩後的感嘆。在鄉村旅遊的強勢帶動下,鯉魚村近千群眾依託鄉村旅遊,在家門口找到新的致富門路。
  • 樂遊農家 富了村民——卓尼縣發展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紀實
    樂遊農家 富了村民——卓尼縣發展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紀實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俞樹紅卓尼縣重視用先進示範典型引路來打造示範村,帶動更多村民發展鄉村旅遊嘗到了甜頭,為鄉村振興創出了一條新路子。鄉村旅遊之所以成為卓尼縣村民擺脫深度貧困,發家致富的有力抓手,典型引路的作用至關重要。「旅遊不是門票賣了多少,尤其鄉村旅遊,主要是老百姓口袋裡進了多少。」卓尼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包建衛一語道破。從貧困村到小康村五月的卓尼氣候宜人,鮮花爭奇鬥豔,陣陣花香飄過,醉人心脾。
  • 譙城區十河鎮大周村:生態美景引客來 鄉村旅遊富村民
    近年來,在鄉村旅遊的帶動下,這個集花海、採摘、娛樂等為一體的小鄉村,已經成為我市具有皖北特色田園風光的精品旅遊線路。在鄉村旅遊繁榮景象之下,村民的居住環境有了很大改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腰包也更鼓了。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如今的大周村不僅有亳芍花、五彩芍花,還有忘憂草、西府海棠花、紫葉李花、紫葉碧桃花、紫薇花、櫻花……花期從每年3月中旬到9月中旬不間斷。生態農業富了村民遊客的到來,不僅給小村莊增添了人氣,更是增添了財氣。大周村的青壯勞力大多在家掙錢,極少外出打工。
  • 發展鄉村旅遊 推動綠水青山「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價值」
    同時,大力實施「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旅遊基礎設施改造升級行動計劃,通過支持重點景區景點的建設,帶動貧困地區鄉村旅遊發展,以及貧困群眾的就近就業。 第二,加大資金投入,推動扶貧開發「力度」轉化為民生改善「溫度」。
  • 磐安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打造「生態富民」金名片
    2003年6月12日,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到磐安調研時指出「生態是可以富縣的,生態好不僅可以富縣,而且可以讓老百姓很富,是很高境界的富。」多年來,磐安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賦予了這方山水美麗顏值和精神內涵,也回報這方山水「真金白銀」的實惠。
  • 四麵茶花三面桑 英山這個村顏值高村民還分紅
    通訊員 供圖隨著鄉村振興建設的縱深推進,周畈村村容村貌發生了大變化,旅遊路通到了村裡,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門口,村裡將藥材、果桑、茶葉規模化,村民不僅可以獲得產業分紅,還能在家門口務工。周家畈村村「兩委」緊緊圍繞鎮黨委「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推動黨建與鄉村振興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共建共享共富」的鄉村發展之路,圍繞「藥」「桑」「茶」三大產業,推進「產業+旅遊」的深度融合,實現產業興村,旅遊富村,建設亮村。2014被評為湖北省宜居村莊、2015年被評為全市黨建示範村。
  • 不僅要物質富還要精神富 重慶南山上有個全國文明村
    原標題:不僅要物質富還要精神富 重慶南山上有個全國文明村   在重慶南山森林公園及南山—南泉風景區內,有個放牛村,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有戶籍人口1144人,以花木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