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變天」:大國夾縫中的亂局,求法國再次託管

2020-12-11 沙漠雄鷹V

撰文丨南喬

編輯丨餘青宇

2750噸被扣押的硝酸銨存放在黎巴嫩貝魯特港區6年,政府卻沒派任何專業人士處理這些危險物,結果導致本月發生大爆炸。此後的發展讓所有人都想不到,據中國青年網報導,黎巴嫩平民紛紛在街上遊行,抨擊政府的腐敗。更有超過6萬的黎巴嫩人請願法國,請求法國重新託管黎巴嫩。大爆炸是物理災害,為何卻讓黎巴嫩的形勢變得如此複雜呢?

黎巴嫩民眾的憤怒

據中國青年網報導,自從爆炸發生後,黎巴嫩首都到處都是反對當地政府的遊行隊伍,這也是民眾對絕望現狀表示的不滿。各處政府大樓更是遊行人民攻擊的主要對象。當地政府對這場巨大災害的發生顯然要負上極大的責任,但黎巴嫩人民憤怒的原因卻不僅如此。黎巴嫩曾經發展前景很好,一直被稱為中東的天堂,可近些年國家經濟衰退,各方政黨力量互鬥不斷,民眾生活質量日益下降。這些糟糕現狀才是民眾要對政府發洩憤怒的真正原因。

法國對黎巴嫩的操控

黎巴嫩為何近幾年發展得如此糟糕?因為黎巴嫩的戰略位置很重要,多國通過軍事和經濟力量幹涉它的發展。尤其是法國,更是這場戰略爭奪戰中的主力選手。黎巴嫩表面上是個獨立國家,但在很多當地人心中,法國仍然是他們的母國。1943年黎巴嫩才獨立,此前的近80年時間一直由法國統治。即使獨立之後,法國也從沒有放棄對黎巴嫩的操控。根據觀察者網報導,爆炸幾天後,黎巴嫩政府全部辭職,沒有任何人前往爆炸現場安慰群眾。法國總統馬克龍卻第一時間趕往災害現場。這些現狀,也側面證明了當地複雜的政治環境。

伊朗的影響

另一個對黎巴嫩非常有影響的國家就是伊朗。黎巴嫩目前權力最大的政黨就是真主黨,這個黨派的背後支持者就是伊朗。真主黨因為多次通過軍事力量打擊外來侵略者,在國內有很高的威望。這次因為爆炸而全體辭職的政黨就與真主黨相關聯。可惜的是,這屆黎巴嫩政黨還沒有正式開展改革活動,就因為突如其來的災害而"被迫"下臺。

哪個政黨上臺對黎巴嫩民眾有關係嗎?或許有關係,但是民眾其實不關心這些。他們真正想要關心的是,到底現在的政府承擔重建災害後國家的重擔,願不願意為民眾的明天付出努力。希望黎巴嫩人民早日得到和平的生活。

(本文為沙漠雄鷹原創,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參考來源:中國青年網

相關焦點

  • 黎巴嫩「變天」:大國夾縫中的亂局
    但隨後的事態發展再次出乎人們意料——在4位部長級官員辭職後,8月10日晚間黎巴嫩總理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本屆政府集體辭職。更蹊蹺的是,在法國總統馬克龍到訪慰問後,竟有6萬黎巴嫩人籤署請願書,要求法國託管黎巴嫩。一場大爆炸,為何會引發黎巴嫩政壇「大地震」?
  • 從黎巴嫩歷史看中東亂局
    一聲巨響 黎巴嫩震驚了全世界 一筆勾銷 阿聯與以色列 一笑泯恩仇 回顧歷史 以色列曾與兩個阿拉伯國家籤訂過和平協議 但巴以衝突卻愈演愈烈 而黎巴嫩雖被譽為 「中東巴黎」 卻多次遭受以色列的入侵 如今 以色列搞不定近鄰黎巴嫩 捨近求遠 去跟阿聯握手言和 意欲何為 本期大新聞大歷史為您講述 從黎巴嫩歷史看中東亂局黎巴嫩與法國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劇烈爆炸
  • 黎巴嫩,在夾縫中尋找嘉年華
    黎巴嫩, 在夾縫中尋找嘉年華本刊記者/彭丹妮圖/Alessandro Gandolfi/Parallelozero/INSTITUTE發於2019.12.16總第928期《中國新聞周刊》義大利紀實攝影師Alessandro Gandolfi心裡一直惦記著一個目的地:黎巴嫩。
  • 貝魯特港爆炸後,為何會有近6萬人請願呼籲法國託管黎巴嫩?
    馬克龍與黎巴嫩受爆炸波及受災民眾擁抱但是,就在馬克龍訪問黎巴嫩的前一天,黎巴嫩網站上出現一份致法國總統的請願書,這份請願書有近6萬人籤名,要求再次將黎巴嫩置於法國的託管之下。之所以做出這一請願,網站上給出的理由寫道:「很明顯,黎巴嫩官員完全沒有能力保障和管理這個國家。
  • 孫迦陵:爆炸過後,為何會有黎巴嫩人求法國託管
    導讀:當地時間8月4日在黎巴嫩首都發聲的爆炸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多國政要表示會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與此同時,黎巴嫩的民眾也湧上街頭,表達了對當局的不滿。有人甚至還在網上發起了希望法國託管黎巴嫩的聯署。在孫迦陵看來,當地民眾有如此行為不僅是因為黎巴嫩曾是法國的勢力範圍,也有宗派鬥爭等原因。
  • 這個國家在夾縫中求生存 殖民地時代仍能保持獨立
    夾縫中求生存的國家,殖民地時代保持獨立的國家在整個殖民時代,歐洲列強幾乎劃分了全世界的陸地和海洋,就連冰天雪地的南極洲都。被劃分為各自的勢力範圍,無數的民族被奴役、無數的國家被吞併,延續幾千年的文明都被滅絕。西方人耀武揚威的吸取殖民地財富。
  • 政府集體辭職,黎巴嫩這回真亂成一鍋粥了
    黎巴嫩因為8月4號發生的貝魯特大爆炸事件引起了大規模騷亂,很多民眾走上街頭要求現任領導人立即下臺,並且給予合理的解釋,對民眾進行安慰。為了平息民眾的怒火,黎巴嫩政府無奈宣布集體辭職。但根據現在黎巴嫩所面臨的具體狀況進行分析,很多專家表明,現在黎巴嫩已經成為了大國角力場。
  • 多個政府部門被抗議者「佔領」 黎巴嫩亂了
    CNN就在報導中提到,雖然去年10月黎巴嫩也爆發過對政府表達不滿的大規模抗議遊行,但沒有這次猛烈。而除了前面提到的多個黎巴嫩的政府部門被抗議者佔領外,據CNN的報導,該國的銀行協會也被抗議者「佔領」並縱火焚燒。因為抗議者認為該協會也是導致黎巴嫩陷入這般境地的原因。
  • 美國再次制裁黎巴嫩官員,連編個好理由都不願意,更自揭醜惡嘴臉
    本世紀以來中東地區動蕩不斷,呈現了越來越亂的局面,伊拉克動亂才剛剛收尾,依然算不上結束,敘利亞內戰還沒有停,如今黎巴嫩的局勢引人關注,原本西方對黎巴嫩就大喊大叫,在發生黎巴嫩大爆炸之後,西方開始持續向黎巴嫩施壓,與其說是要求黎巴嫩改革,不如說是逼黎巴嫩打內戰。
  • 黎巴嫩政府集體辭職,能否挽救目前亂局?外部勢力已蠢蠢欲動
    其實政府辭職這件事放在黎巴嫩,一點都不奇怪,為什麼這麼說?黎巴嫩與其說是一個國家,倒不如說是一個由各教派構成的鬆散宗教聯盟。黎巴嫩的政治體制很特別,不是由政黨來構成國家政治體制,而是由教派主導。教派利益高於國家利益,對於各教派而言,黎巴嫩不過是一個圈子,就像是一個由多個人合夥開的公司,相互不信任,相互競爭,甚至是相互拆臺。
  • 法國妄圖恢復黎巴嫩殖民地,聯合美國一起打擊
    甚至連英國之類的國家也對黎巴嫩實行武器禁運,歐盟對2005年黎巴嫩總理拉菲克·哈裡裡遇刺事件實施制裁,也施加了資產凍結和限制措施。美國還參與了維持對黎巴嫩的制裁,最近的制裁是制裁了90多名據稱與黎巴嫩真主黨有聯繫的人。但也許所實施的所有制裁中最糟糕的是對鄰國敘利亞的制裁。 歐盟和美國再次以最激進的方式維持了對敘利亞的制裁,這也直接擠壓了黎巴嫩。
  • 黎巴嫩也亂了!數千人走上街頭抗議,美國又來插一腳
    黎巴嫩,亂了!前幾天,貝魯特港口儲存了6年之久的2700多噸硝酸氨發生連環大爆炸,讓黎巴嫩一夜之間,成為全球焦點。迄今為止,爆炸事故已經造成150多人遇難,數十萬人流離失所。此外,抗議由眾多退役軍官帶領,他們佔據黎巴嫩外交部並宣布其為「革命總部」。目前,事件造成200多人受傷,1名警察死亡。黎巴嫩亂了,誰能管?黎巴嫩政府是指望不上了,與黎巴嫩有歷史淵源的法國呢?
  • 黎巴嫩和法國什麼關係,法國人為何對黎巴嫩大爆炸那麼上心
    法國總統馬克龍第一時間飛抵黎巴嫩進行訪問,並表示將全力支持黎巴嫩。馬克龍是爆炸後第一個訪問黎巴嫩的外國元首。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黎巴嫩和法國什麼關係,法國人為何對黎巴嫩爆炸那麼上心?其實,法國人之所以如此上心,自然是有原因的。很多人也許並不清楚法國和黎巴嫩的關係,甚至有人會認為兩個國家根本就八竿子打不著。實際上,並非如此。
  • 黎巴嫩首都大爆炸後,法國突然出現,或成災難中的最大贏家?
    近期,黎巴嫩的爆炸引起了世界人民的關注,一聲巨響,一片蘑菇雲的升起,造成黎巴嫩上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無以計數的民眾無家可歸。而在爆炸後,法國第一時間對黎巴嫩提供的幫助,總統馬克龍更是親自到訪,不但親自去爆炸現場進行調查,而且還與黎巴嫩的領導人進行會談,商議此次的援助行動。
  • 中東亂局牽制美國戰略東移
    不過,雖然美國在中東的應變速度和能力比別的大國至少「快了半拍」,但迄今為止,中東變局尚未停歇,大國的「中東新戰略」也遠未鋪就。在這一輪的布局中,試圖在中東填補真空、修補缺漏的國家各自的得失、利弊幾何,不妨讓我們來聽一聽來自美國的兩位中東問題專家的剖析。
  • 黎巴嫩總統府:川普在通話中告訴黎巴嫩總理,他將出席法國總統...
    黎巴嫩總統府:川普在通話中告訴黎巴嫩總理,他將出席法國總統馬克龍呼籲召開的巴黎會議。 文/爾東琛2020-08-08 04:25:57來源:FX168 黎巴嫩總統府
  • 黎巴嫩和法國的歷史關係
    黎巴嫩發生嚴重爆炸事件,死傷慘重。一時間各國紛紛慰問,其中法國更積極。這是為什麼呢?法國和黎巴嫩的有什麼特殊關係呢?這還要從歷史上說起,1920年8月,國際聯盟將黎巴嫩以委任統治的方式交給法國管理,這其實就是一種殖民政策,黎巴嫩也就成了法國的殖民地。二戰後,1946年黎巴嫩完全獨立。 法國20多年統治,在黎巴嫩留下深刻的烙印,黎巴嫩從宗教、文化、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都深受法國影響。 其國旗也是借鑑法國的 國旗,法語還是其第二官方語言。
  • 有馬克龍才能拯救黎巴嫩?昔日「中東瑞士」為何淪落到這地步
    馬克龍這次表現,讓法國在國際社會獲得不少讚譽,特別是在黎巴嫩,不少黎巴嫩人喊出「感謝法國」的口號。 災區人民蜂擁擠來要和馬克龍打招呼,不少民眾高喊「幫幫我們」。 甚至有數萬黎巴嫩人籤署致馬克龍請願書,呼籲法國在未來10年託管黎巴嫩。
  • 好吧大佬,請問黎巴嫩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_澎湃新聞-ThePaper
    :半獨立的黎巴嫩山埃米爾國(1516~1843),這一時期黎巴嫩山經歷德魯茲派穆斯林的馬安王朝與兼容遜尼派和基督教的謝哈布王朝;17年教派衝突後奧斯曼與法國託管的黎巴嫩總督府(1860~1920);法國託管時期(1920~1943,1946年法國徹底撤軍),這一時期法國併入傳統屬於遜尼派穆斯林聚集的兩個大城市貝魯特和特裡波利,黎巴嫩山轉型為大黎巴嫩(即現在的黎巴嫩共和國);以及黎巴嫩共和國時期。
  • 上世紀持續15年的慘烈內戰:1983年10月23日黎巴嫩內戰美法遭襲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上世紀持續15年的慘烈內戰:1983年10月23日在黎巴嫩內戰中,貝魯特發生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299名美國和法國的維和部隊士兵被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