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林寺大殿:江南最古老木構建築,全中國第七古建築

2020-12-19 吳先生的平凡世界

華林寺,位於福州「三山」之一的屏山南麓,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座中國有數的古代宮廟建築,一度將被拆除。

如果真是那樣,我們今天就無法看到這輝煌多彩的大殿,而江南最古老的木建築名號,勢必易主,甚至都不會有人想到,福州城裡會有這麼美妙的一棟宮殿。

上個世紀50年代,福建進行了第一次文物普查,發現了華林寺,並將其列入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且還進行過一個規模不大的維修。

1958年新中國進行了第一次文物普查,古樸雄輝的華林寺大殿被文物專家鑑定為「長江以南最古老木構建築物」。

可惜,中國當時的發展態勢,並不十分關注古代文物的保護,甚至這些古建築還被一些人視為封建時代的糟粕。

華林寺的境遇並不好受,這座屹立千年而不倒的古建築,仿佛隨著國內情景而落淚,1963年時,中國剛剛走出荒謬的狂熱政治運動之後,寺廟的附屬建築在一場暴風中,倒塌不少。

華林寺在落淚,為中國的苦難落淚,但這只是暴風雨前的一次前奏而已,更大更廣的狂風驟雨即將席捲全中國。

「文革」開始了!

隨著「文革」期間,「福建革委會」搬進了華林寺,寺廟本在「破四舊」的範圍之內,原有的山門、圍牆、天王殿被全部拆除。

而華林寺正中的大雄寶殿,由於其規模宏大,佔地寬廣,竟然在誤打誤撞之下,成為一處存儲物資的大廠房,而它的背面,則蓋起了高達七層的省委大樓。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讓這座跨越時光的千年大殿逃過了一劫。

1982年初,華林寺大殿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當時的華林寺在省領導大院的範圍之內,並不對外開放,並且殿內堆滿了建築材料——

有人看不到古建築的價值,正準備將大殿全部拆除,另蓋大樓。

最終經過無數政協人員的奔走號呼,提出了議案《關於搶救國寶華林寺大殿的緊急提議》,並在之後的保護華林寺座談會上,振聾發聵指出:

「不能重衙門輕文物!」

這些人的敢言直諫,促使有關部門加快了修建華林寺的步伐,最終在1990年春節期間,華林寺經過整修後,恢復對外開放。

此時,離華林寺上一次面對廣大平民百姓,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

這一期間,文物工作者釐清了華林寺的來龍去脈,其始建於北宋乾德年間,當時的福州還處於五代十國之一的割據政權吳越國治下,最初寺廟名為「越山吉祥禪院」。

歷代吳越國王篤信佛教,境內頂峰時期曾有佛塔八萬多座,吳越國都杭州市內的雷峰塔、保、六和塔皆建於吳越時期。

吳越國王曾聯合南唐進攻閩國,佔據福州後,郡守鮑修讓為了加強吳越統治,穩定民心,拆除了閩國宮殿,用拆下來的建築材料,修建了「越山吉祥禪院」。

自此以後,歷朝歷代都多加修繕,南宋之時,這座寺廟已經是福州遠近馳名的風景名勝,宋高宗曾御書「越山」、「環峰」等石刻賜廟。

明代英宗皇帝御賜寺名匾額「華林寺」,從此之後,華林之名沿用至今。

明清兩代,曾進行過大規模擴建,圍繞華林寺大雄寶殿的宏偉宮廟建築,最終都毀於一旦,今天的山門、圍牆等都是上個世紀80年代重修的。

華林寺大殿是中國江南地區最為古老的木建築宮殿,即使放在全中國,也能排在全國第七名,前六名分別是五臺山南禪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芮城縣廣仁王廟、平順縣天台庵、大雲院、平遙縣鎮國寺大殿。

這六座建築全都位於山西省境內,究其原因,是因為當地氣候乾燥,一年四季雨天不多,建築又多處於偏僻的山林之中,因此較為完整地保存下來。

而長江以南,不僅氣候潮溼,每年都有大量的降雨和颱風天氣,以及洪水災害、蟲蟻腐蝕,非常不利於木製建築的保存,華林寺大殿能夠留存千年之久,實屬大不易。

南宋之時,日本僧人曾經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境內,參觀了福建地區的寺廟建築風格及技藝,圖畫之後帶回日本。

據有關人員研究稱,鎌倉時代的大佛樣,正是肇自中國,日本最大的木建築東大寺大佛殿便是模仿華林寺而建。

相關焦點

  • 華林寺大殿:殿小氣魄大
    在福建省首期考古技術訓練班,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業務幹部陳忠官、曾凡、林釗給他們上了考古理論課;1964年,到中國古代建築修整所辦的古建築測繪訓練班學習,梁思成講授古建築概論、羅哲文講授古建築史……是頂級名師的言傳身教,讓楊秉綸和他的同事們,成了文保工作的「拼命三郎」。  華林寺大殿的修復工程歷時數載,前後耗資150萬元。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篇:福州華林寺大殿
    華林寺,位於福州屏山南麓,始建於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初名「越山吉祥禪院」,明正統年間御賜匾額「華林寺」。幾經興廢,至今大殿仍為宋代建築,是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1982年,被認定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福建最珍貴國寶之一,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建築,真低調得令人心疼
    在福建的省會,福州的屏山腳下、省政府旁,坐落著一座巨大的3開間「小殿」,它是福建省最珍貴的國寶之一,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它是福州華林寺大殿,建於公元964年,那時宋太祖趙匡胤還沒統一全國呢。>中國自古喜歡用木頭來蓋房子,而長江以南的地區,氣候溼潤,尤其是沿海地區,潮溼、多雨,還有颱風,木構的建築保存不易。
  • 門票2元的國寶級寺廟,有長江以南最古老木建築,卻鮮為人知
    去往福州時,有一座寺廟名氣甚大,號稱是國寶級,被譽為中國最值錢的寺廟之一,這便是華林寺。趕忙查了下資料,才得知原來所謂國寶,便是面前的大殿,這是真正的文物,是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質建築。華林寺的破壞是建國後發生的,當時大多數殿宇都被拆掉,按理說大殿也不應該倖免。巧合的事發生了,正當人們準備拆掉大殿時,忽然發現殿內放著一堆建築材料。而福州多雨,放外面肯定不行,但一時又找不到像大殿般龐大的場所,索性就放在這裡,作為倉庫使用。
  • 南禪寺——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
    二唐寺瑰寶世間無千劫何緣存象法明時自不失玄珠沉晦慶昭蘇…… 這是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書法家趙樸初,於1977年8月偕日本佛教界人士遊覽五臺山時,作的《寄調憶江南》詞《五臺雜詠》四首之一。詞中所說的"二唐寺",正是位於五臺山的南禪寺和佛光寺。
  • 盤點中國現存的唐代木構建築
    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中的一個高光時刻,引人懷想。而一個王朝的氣質自然也會反映到實物上,唐代的建築便是如此。通過文獻與考古發掘的印證,長安大明宮的含元殿、麟德殿,洛陽的武則天明堂,都是宏偉至極的巨構,比明清現存的故宮太和殿、長陵祾恩殿,尺度要大上不少,其中武氏明堂更是中國有史以來體量最大的建築。
  • 山西這座寺廟 藏世界最古老木構建築 雕塑堪比莫高窟卻少有遊客!
    在文物界,一直有「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說法,山西的古代建築歷來保存完善,特別是中國僅存的4座唐代木構建築全部在山西境內,其中最令古建築愛好者神往的,是兩座位於五臺山景區邊緣地帶遊客稀少的古寺:南禪寺和佛光寺。
  • 籍籍無名的小廟,來自大唐,竟是中國第二古老的木構建築!
    唐代,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我們熟悉唐代的很多歷史故事和趣聞軼事,國外華人也被稱為「唐人」,聚集的地方也被稱為「唐人街」,這個朝代似乎並未走遠,很多人可能會以為中國應該還有不少唐代的建築吧。其實由於中國的傳統建築為木結構,能夠保存千年以上的屈指可數,目前公認的有明確紀年保存較為完整的唐代木構建築只有三座:南禪寺大殿、佛光寺東大殿和廣仁王廟正殿,這三座均在山西。哪怕是加上甘肅莫高窟196窟窟簷和推斷為唐代的正定開元寺鐘樓下層,也不過5座唐構,一隻手剛剛數得過來。
  • 中國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曾打臉日本為國人出口氣
    上個世紀30年代初,幾個日本學者,在對中國的古建築進行走訪調查後,得意洋洋的得出結論:中國大陸已經不可能找到唐代時期的木構建築。並且以嘲諷的口氣說:要想看中國唐代的木構建築,只能去日本的京都、奈良去看。日本人的言論,在當時得到世界上多數古建築權威的認同,這讓國人感覺顏面掃地。
  • 木構建築都有哪些騷操作?細數中國古建築的結構特點
    一文看懂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結構中我簡單介紹了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的結構,這次我們就來看看在這樣的結構基礎上,這些古建築都有什麼樣的特點。所以今天國內留下來的古建築,尤其是那些年齡在千年以上的,並不多。但在古代中國大部分地區,木料取材最為方便,建造起來速度也快。像武則天下令建造的洛陽明堂,號稱中國歷史上體量最大的木構建築,也只花了一年時間就搞定。而許多更小規模的建築,建起來就更便捷了。從實用和經濟的角度來看,木構建築優點還是不少的。
  • 城市中的「木構復興」之旅:在木構中觸摸世代的記憶
    參展建築師王灝則表示,木構就像文字一樣,讓人感覺古老又熟悉,木構文化會成為中國未來建築文化非常重要的一個趨勢。「木構復興」展覽現場「木構復興」展覽現場在位於地下三層的展廳中,澎湃新聞記者看到了大大小小的木構模型,一個室內大型水裝置串聯起了各個展品與參觀路徑,穿越展廳時,會一次次踏上「石階」,跨過「水渠」,仿佛進入了一個迷你的江南村落。
  • 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雕塑,與莫高窟不相上下,遊客卻寥寥無幾
    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是最溫暖的棉被——《背包十年》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103,閱讀約3分鐘在文物界,一直有"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說法,山西的古建築一直保存完好,尤其是全國僅存的
  • 山西小縣城有這麼一座建築,被譽為中國第二古老建築,值得去旅行
    相信不少人對於五臺山的佛光寺和南禪寺不會陌生,畢竟這兩座都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唐代建築之一,其中南禪寺是最古老的木構建築,而佛光寺是第三古老的木建築。,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道教建築。不過想要好好欣賞古建築的話,那麼可以倒也是可以花上半個小時慢慢欣賞。
  • 別怪人說看唐代建築要去日本,多少人中國古建築第1瑰寶都不知道
    不過,這也難怪,很多人連我國現存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被譽為「中國古建築第1瑰寶」的佛光寺東大殿,都不知道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座建築。>,其中3座是在山西,分別是五臺縣的南禪寺大殿(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佛光寺東大殿、芮城縣的廣仁王廟(最古老的道教建築);半座在河北正定,是正定開元寺鐘樓的下層。
  • 中國第一古老的唐代建築,藏在山西這個小村落裡,看點豐富遊客少
    不得不說山西的文物之多讓不少人文旅行愛好者驚喜,幾乎在山西的任何地方旅行都可以看到古蹟,尤其是一些古建築更是豐富多彩,在眾多的古建築中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寺院。如果說到山西寺院的話,那麼五臺山這裡可謂是必打卡的一個地方。
  • 木構建築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學術研討會在保國寺古舉行
    >begin--> 數位化檔案提升是古建築保護研究的當務之急,從木作技術史料看中國建築對日本有哪些影響,「十四五」期間保國寺如何進一步做好木構遺產保護與利用……10月13日至14日,第三屆木構建築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學術研討會在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舉行
  • 廣東最古老的文廟建築
    大殿歷經宋代重建、元明清重修,保留了各個時代重建的信息。 材的高厚比為2:1,具有長江以南木構的特色。明間補間兩鋪作,次間、梢間各一鋪作,與《營造法式》規定亦相符。
  • 山西這個低調的小縣城,藏有中國第二古老木構建築,幾乎沒有遊客
    ,當中最有名的要屬永樂宮莫屬。不過很多遊客的芮城之行往往都止於永樂宮,殊不知在其不遠處還藏著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古建築。因為這是中國現存的4座唐代木構建築中的一座,按照年代來算的話,它應該可以排在第二,僅次於南禪寺,因此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國寶級的文物。不過相比南禪寺的盛名來說,廣仁王廟可謂是小眾了很多,如今來到這裡旅行的遊客很少。
  • 山西看似冷清的寺院,卻藏中國現存最老的唐代木構,極其古樸
    那就不得不翻開南禪寺的歷史,可以清楚的知道如今南禪寺內保留下來的正殿重建於782年,按照這個計算的話可以說南禪寺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唐代木構建築,其建造年代比省內的廣仁王廟和佛光寺都要早上好多年,因此為中國古建築的一絕,堪稱是國寶級建築。
  • 中國有哪些留存至今的宏偉古建築?
    頤和園:前身為清漪園,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蘇州留園)之一。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裡,與圓明園毗鄰,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