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構建築都有哪些騷操作?細數中國古建築的結構特點

2020-12-11 斜陽浪遊記

古代工匠有多厲害?一文看懂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結構中我簡單介紹了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的結構,這次我們就來看看在這樣的結構基礎上,這些古建築都有什麼樣的特點。

01材料與結構

首先還是來看材料特性,木構建築確實難以防火、防腐,容易損毀。所以今天國內留下來的古建築,尤其是那些年齡在千年以上的,並不多。但在古代中國大部分地區,木料取材最為方便,建造起來速度也快。像武則天下令建造的洛陽明堂,號稱中國歷史上體量最大的木構建築,也只花了一年時間就搞定。而許多更小規模的建築,建起來就更便捷了。從實用和經濟的角度來看,木構建築優點還是不少的。

洛陽明堂復原想像圖

然後看結構方面,之前我們提到主流的抬梁式靠立柱來支撐屋頂,而外牆並不附帶承重功能,也就是所謂的「牆倒屋不塌」。這就使得中國建築在外型上可以很靈活,適應不同地區的氣候。在寒冷、風大的地方,我可以用夯土或者磚石砌上厚牆;而在炎熱的地方,則可以用木板或竹板打造薄牆。甚至可以把牆拆了,成為四面通風的亭榭、長廊,以符合建築不同的用途,這也讓中國古建築的形式更加多樣,尤其在園林中,可以創造出豐富的景觀。

太原晉祠獻殿,四面通風
清爽的吊腳樓

室內裝修也同樣如此,由於不需要承重牆,室內空間就可以用木裝修靈活分隔。分隔方式可實可虛,實的比如用屏門、隔扇、板壁等隔開,虛的比如用落地罩、圓光罩、多寶閣、太師壁等隔開。虛實結合,再加上各種裝飾,便能打造出既好看又豐富的室內空間。

圓光罩裝修

大家可能了解過故宮乾隆花園裡的倦勤齋,在室內放了一座迷你戲臺,在牆上畫滿通景畫,可說是在小空間裡玩出了大花樣。要論裝修,還是宮裡人會玩。

倦勤齋內部

02修復與搬遷

另外,中國木構建築這種搭積木式的建造方式,也讓修復變得很方便。我們經常在古建築修復中聽到「落架大修」,實際上就是把建築的整個梁架先拆了,把朽壞的構件替換掉,然後再重新搭建起來。只要把每一個構件拆下來的時候標記整理好,再復原就不難。

落架大修的天台庵彌陀殿
編好位置的琉璃構件

有了這樣的特點,中國古建築還能進行一個騷操作,那就是原樣搬遷。我們只需要先把這座建築拆掉,把木構件搬運到另一個地方,再按原樣重新搭建起來就行。據史料記載,元上都皇宮裡的大安閣非常宏偉,其實就是元滅金以後,把汴梁城裡北宋留下來的熙春閣,給搬過去重建起來的,樣貌大致不變,只修改了一些小細節。

大安閣想像圖(圖:Mickey)

說到大規模的古建築搬遷,不得不提山西芮城的永樂宮。喜歡壁畫的朋友可能去過,三清殿裡巨幅的元代壁畫《朝元圖》非常精彩。其實整個永樂宮原來並不在現在的位置,而是在 20 公裡外的永樂鎮。上世紀 50 年代修三門峽水庫,預計靠近黃河的永樂宮會被淹沒。於是國家斥了巨資,召集專家、工匠,花了將近 10 年的功夫,把建築和壁畫整體搬遷到了現在的位置,整個工程可說是非常浩大,復原效果也還不錯。

永樂宮三清殿
參與永樂宮搬遷的前輩們

然而…...三門峽水庫修成之後,蓄水高度不及預期,永樂宮原來所在的地方也根本沒被淹。所有人都被坑了一波,不過也算是當小白鼠測試了一下中國古建築的大規模保護性搬遷。當然,無論再怎麼小心,搬遷對古建築總會有損傷(尤其是這種帶壁畫的),還是能不動就不動的好。

03藝術之美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建築由結構而來的藝術上的特點,這也是中國古建築的意趣所在。例如古建築中最顯眼的屋頂,詩經就有云:「如鳥斯革,如翬斯飛」,形容的就是宮室優美的飛簷。唐宋遼金時期的建築往往屋面曲線和緩優美,屋角起翹,出簷深遠,給人視覺上的美感。

淳化寺大殿的飛簷

這是宏觀的一面,在細節上,許多木構件既起結構作用,也帶有裝飾之美。無論是木雕還是彩畫,精細中的美,格外打動人,所謂雕梁畫棟,正是如此。 這些好看的小雕飾還體現在許多民居之中,成為深入細微生活的東方之美。

寧波慶安會館前戲臺的藻井

參考資料:

《中國建築史》 梁思成

《中國古代建築史》 劉敦楨

《中國古代建築十論》 傅熹年

喜歡古建築和博物館的朋友歡迎關注本號:時差博物館

相關焦點

  • 中國古建築各流派的結構和風格特點,準確的答案在這裡
    原標題:中國古建築各流派的結構和風格特點,準確的答案在這裡 關注我,你的眼睛會懷孕 「篇末報名」 這個世界上從起源到現在,脈絡最完整,體系最完備的,綿延數千年但從未斷絕的,唯有中國古建築。
  • 中國唐代建築與日本古建築的比較,中國建築完勝日本!
    日本今天保留下來的較早的木構建築借鑑了很多中國唐宋等時期的木構建築,越近代的古建築和同時期的中國建築風格越不同,即日本在學習中國建築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建築體系結構。今天關西的現存古代木構建築都和大唐的木構建築風格是大不同的(唐朝建築特點是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樸實無華,體現了力與美的結合,這幾點在日本古代木構建築不是明顯體現出來),但日本古代木構建築也有獨特的魅力。日本建築是中國建築發展過去的,日本是個神奇的國家,很善於學習,但是卻學不全,蓋了好多腦袋大身子輕的比例看起來很奇怪的建築。
  • 古代工匠有多厲害?解析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結構
    大家好,如果你喜歡旅遊中的人文景觀,但又對古建築不甚了解的話,那就趕緊看下吧,我就從中國古建築最基礎的知識,將其帶你了解一下主流古建築的基本結構等之後再出去看古建,你至少就知道各部分都是什麼了,那麼說到中國古建築和其他地方,尤其是西方的古建築相比,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呢?
  • 如何欣賞中國古代建築?有哪些特點?
    中國古建築是「凝固的古典音樂」,飛簷鬥拱的亭臺樓宇、恢弘壯麗的宮殿建築、詩意的園林以及古樸的民居...這些分散各地的各式古建築,共同演奏了這支氣勢磅礴的樂曲。那麼,如何欣賞古代建築?它們又有哪些特點呢?不同朝代建築,都跟那個時代歷史的變遷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們更多關注建築背後的歷史和文化。
  • 盤點中國現存的唐代木構建築
    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中的一個高光時刻,引人懷想。而一個王朝的氣質自然也會反映到實物上,唐代的建築便是如此。通過文獻與考古發掘的印證,長安大明宮的含元殿、麟德殿,洛陽的武則天明堂,都是宏偉至極的巨構,比明清現存的故宮太和殿、長陵祾恩殿,尺度要大上不少,其中武氏明堂更是中國有史以來體量最大的建築。
  • 中國建築的結構特色
    分布在甘肅、陝西、山西、河南的大量窯洞式建築,至今還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一、木構建築木構建築是中國建築的主流。凡是建造在地面以上的建築物,幾乎都是用木結構建造的。即使在明代磚石結構大規模興起以後,主要的生活、禮祀、寺廟性建築,仍然是以木結構為主。如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已經出現了木構榫卯的幹欄式建築,就是一例。此外,春秋戰國以來漸漸形成了陰陽五行思想。
  • 宮殿、廟宇、園林、民宅,中國古建築的這些特點你知道嗎?
    中國古建築是「凝固的古典音樂」,飛簷鬥拱的亭臺樓宇、恢弘壯麗的宮殿建築、詩意的園林以及古樸的民居...這些分散各地的各式古建築,共同演奏了這支氣勢磅礴的樂曲。那麼,如何欣賞古代建築?它們又有哪些特點呢?
  • 中國古建築之古建築的特點
    中國古建築古建築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我國古代的建築藝術也是美術鑑賞的重要對象。而鑑賞建築藝術,除了需要理解建築藝術的主要特徵外,還要了解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一些重要特點,然後在通過比較典型的實例,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
  • 旺莊木構復古建築建設紀實
    其收藏物品頗多,本土名貴木材,古舊家具,陶瓷器,字畫書法,文房四寶,石器構件,盆景盆栽,風水堪輿等都有涉獵。旺莊復古建築結構圖2019年5月完成旺莊木構復古建築的結構設計,總體使用傳統木構建築工藝構造。木結構是單純由木材或主要由木材承受荷載的結構,通過各種金屬連接件或榫卯手段進行連接和固定。
  • 籍籍無名的小廟,來自大唐,竟是中國第二古老的木構建築!
    其實由於中國的傳統建築為木結構,能夠保存千年以上的屈指可數,目前公認的有明確紀年保存較為完整的唐代木構建築只有三座:南禪寺大殿、佛光寺東大殿和廣仁王廟正殿,這三座均在山西。哪怕是加上甘肅莫高窟196窟窟簷和推斷為唐代的正定開元寺鐘樓下層,也不過5座唐構,一隻手剛剛數得過來。
  • 城市中的「木構復興」之旅:在木構中觸摸世代的記憶
    但,如果我們將『木』從自然環境以及各種象徵意義中剝離出來,就會發現,木之於中國歷史、文化和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我們與木之間的依存關係,實則遠超人們的想像。翻閱雷德侯的《萬物》,幾千年來,在中國傳統建築體系中,木幾乎包攬了一切,從鬥拱、開間、建築、院落到城市,木既是肉體,又是靈魂。
  • 中國有哪些留存至今的宏偉古建築?
    我國的古代建築大師創造了多少驚豔世人的宮殿、壇廟、寺觀、園林、民宅...它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的成績,它們同時也是美術鑑賞的重要對象,今天我們一起盤點一下那些留存至今的古建築!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山」,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紅山上,建於公元七世紀中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宮殿城堡寺院建築。
  • 華林寺大殿:江南最古老木構建築,全中國第七古建築
    華林寺,位於福州「三山」之一的屏山南麓,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座中國有數的古代宮廟建築,一度將被拆除。如果真是那樣,我們今天就無法看到這輝煌多彩的大殿,而江南最古老的木建築名號,勢必易主,甚至都不會有人想到,福州城裡會有這麼美妙的一棟宮殿。
  • 南禪寺——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
    與五臺山內林立的寺廟相比,它看似一鄉村小廟,卻有"中國唐代建築的標本"、"亞洲第一古建"美譽,與佛光寺一起,被趙樸初先生並稱為"世間瑰寶"。 最早的木結構建築風水寶地古松環抱沿著鄉間小路爬坡北上,路兩旁是蔥翠的松林、果園和莊稼,置身其中,脫俗之感油然而生。就在這樣的情境中南禪寺出現在眼前:寺坐北朝南,位於坡頂一片開闊地上。
  • 木構建築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學術研討會在保國寺古舉行
    >begin--> 數位化檔案提升是古建築保護研究的當務之急,從木作技術史料看中國建築對日本有哪些影響,「十四五」期間保國寺如何進一步做好木構遺產保護與利用……10月13日至14日,第三屆木構建築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學術研討會在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舉行
  • 為何中國建築數千年來保有獨立,日本木構建築卻比中國的古老?
    原創 人文清華 人文清華講壇為什麼中國建築數千年來能一直保有獨立性?我們繼承和保護文化遺產,應該繼承和保護什麼,需要破除哪些迷思?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常務副館長王南講授《千年一窟看雲岡》,指出世界文化遺產有許多是古建築,中國自古就有自己獨特的建築審美規律,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莫宗江等中國營造學社先賢考察雲岡石窟以及石窟中雕刻的北魏建築形象時,發現雖然不斷有外來文明的建築文化輸入華夏大地,但中國建築數千年來一直保有獨立性。
  • 蘇州古建築的沿街商店建築有哪些特點
    【學員問題】蘇州古建築的沿街商店建築有哪些特點?  【解答】沿街商店建築,它在古城中佔有相當數量,給人們的印象較深。這類建築因坐落的位置不同有兩類:一類是沿街兩側均為商店,另一類是街道一側為商店,下岸為駁岸水巷。店內布局上,有前店後坊的也有前店後宅的。大部分的店鋪是開放式的,封閉型的有藥材店、金銀飾品店、當鋪等。
  • 別怪人說看唐代建築要去日本,多少人中國古建築第1瑰寶都不知道
    不過,這也難怪,很多人連我國現存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被譽為「中國古建築第1瑰寶」的佛光寺東大殿,都不知道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座建築。有一種說法是,他們從敦煌壁畫的《五臺山圖》得到啟發,在五臺山圖中,五臺山外一個地方赫然畫著「大佛光之寺」。他們的推理,五臺山上歷朝歷代佛事興盛,這樣勢必每朝每代都要對建築進行重修、甚至重建,所以,五臺山上有唐代木構建築的可能性極低(事實也證明沒有)。
  • 古建築藝術都有哪些?都有哪些建築呢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在封建社會中發展成熟,它以漢族木結構建築為主體,也包括各少數民族的優秀建築,是世界上延續歷史最長、分布地域最廣、風格非常顯明的一個獨特的藝術體系。中國古代建築對於日本、朝鮮和越南的古代建築有直接影響,17世紀以後,也對歐洲產生過影響。
  • 福建傳統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福建傳統民居有三合院、四合院等中原傳統建築形式,又有排屋、土樓、土堡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築形式。但是不管民居的形式和風格怎麼演變,依然保持著中軸線對稱、院落組合、木構承重體系和坡屋頂等漢族傳統民居建築的共同特徵。